网上有关“海底世界这篇短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海底世界这篇短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课文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行动和迁徙、海底地貌和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地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选录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资源,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扩展资料

《海底世界》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总起——分述——总结”,课文一共有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作者以设问句总领全文,激发读者的兴趣。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具体讲述了海底的景色和物产,2、3自然段介绍海底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介绍海底物产丰富。海底世界,脉络分明、层次清楚,对海底动物的介绍,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针对第一自然段的提问作答,概括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海底世界》虽然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但由于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所以毫不枯燥乏味,反而显得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海底世界教案

以南京海底世界为例,有200余种,10000多尾海洋鱼类,6只来自南极的帝企鹅,20余只温带企鹅,并有北极熊、北极狐、海豚海狮等海洋哺乳动物30余只。

南京海底世界分为地上展示区和地下展示区两个部分。地上展示区主要由6个展示亭和联廊组成,每个亭内部设有现代化的水族展柜,人们边走边能欣赏到千姿百态的鱼群、硕大无比的海龟及凶猛的鳄鱼。

地下展示区是南京海底世界级精彩的部分,运用日本进口的亚克力玻璃制作的180度拱形隧道,长达74米、高2.4米、宽3米,储水量4000多吨,左、右、中三面环水,皆可观赏。

它消除了人们在视觉上的物理障碍,一改过去只能通过玻璃橱窗观赏海洋生物的惯例,置身于“海底隧道”五光十色的珊湖、海藻、种类繁多的海鱼游大在眼前,不时还有潜水员、大鲨鱼及海鳗等游来。

南京海底世界内还采用了许多高科技系统,如淡水盐化系统,海底生命自动维持系统,由电脑自动维持人造海水的温度、氧气量和盐量,使海洋鱼生活在南京海底世界就同生活在海洋里一样舒适自在。

扩展资料:

具体景点如下:

一、大型海洋标本展区:

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将大型海洋生物的标本栩栩如生地集中展示在面前,仿佛置身于海洋深处欣赏到一些如鲸鱼、鲨鱼、翻车豚、剑鱼等的珍贵标本。

二、贝壳化石展区:

展示了一些非常美丽的贝壳和极为珍贵的化石,其中就有熟知的一亿三千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一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还有距今3亿年的贵州龙化石等。

三、极地展区:

海洋的概念是很大的,极地是游客容易忽略的一个方面,在这里将有极地风景体验,如置身极地环境。南京海底世界还在中国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根据中国的极地科考活动而设计了“极地科普长廊”,其中包括了许多非常珍贵的极地科考。

四、电脑互动区域:

让游客在多媒体的世界中遨游海底,寓教于乐。

五、巨虫公园:

引进了美国巨虫公园的部分展品,运用电脑模拟出巨大的昆虫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身边的昆虫都变得巨大无比。

百度百科—海底世界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海底世界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海底世界教案 篇1

 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约占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

 1、海洋哺乳动物,我国现有各种海兽39种。如:各种鲸类、海豚、海豹、海狮、儒艮等。

 2、海洋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

 3、海洋鸟类,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在中国海共记录了183种海鸟。如红喉潜鸟、黑脚信天翁、海燕、小军舰鸟、海雀、白鹭、海鸥等等。

 4、海洋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

 5、海洋节肢动物,目前,在中国海共记录节肢动物4362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种的1/5。如鲎、虾类、蟹类等。

 6、海洋软体动物,在中国海共记录到各类软体动物2557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8。如石鳖、贻贝、珍珠贝、扇贝、牡蛎、文蛤、乌贼、章鱼等。

 7、海洋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因其特有刺细胞,故又被称作为刺胞动物。目前,在中国海记录到各种海洋腔肠动物,共计是1010种,它们分属于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

 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

 我国海域生物种具有明显的中国海域特色,具体表现在不仅有很多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而且还保存有许多在北半球其它海域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物种,和一些在进化上属于原始以及孤立的类群。其中,属于原始的物种有鹦鹉螺、中国鲎、柱头虫、文昌鱼以及海豆芽和酸浆贝等;属于孤立的类群也很丰富,仅鱼类就有80种。

海底世界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海底世界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生活着许多新奇的生物,也是一个神秘的国度。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海底世界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还有许多的海洋生物,是一个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孩子们往往会被这些吸引,对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了这个活动,通过绘画,剪贴的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促进幼儿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通过这次活动,来抒发幼儿对海底世界美好感情。

  活动目标

 1、 画出形状、大小不同种类的鱼,尝试用线条变化和疏密变化来装饰小鱼。

 2、幼儿对画的造型、上色、线条来发展小肌肉。

 3、通过对海底世界动物---鱼的绘画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小鱼。

 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活动准备

 1、海底世界鱼的。(PPT播放)

 2、画有海底世界水草的背景图一张。

 3、海底世界音乐磁带。

 4、蜡笔、画纸、剪刀、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 律动导入

 1、师:“今天让我们坐着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在音乐中做律动进场坐下)

 2、播放海底世界的音乐让孩子们跟着一起学小鱼游,水母在水里跳舞的样子等模仿各种鱼类的不同游泳姿势。

 3、请幼儿说一说他都见过什么鱼?

 4、请小朋友看和海底世界鱼的。边看师边介绍。

 提问:刚才看到了些什么?它们都长什么样子?它们一样吗?身上有什么颜色和花纹?(引导幼儿说出与的基本特征)

  二、老师示范画鱼

 1、引导幼儿猜测背景图。

 来到了海南海底世界了,可是海底的鱼都去吗了呢?

 2、出示蜡笔,这是一只魔术笔,它知道鱼躲去哪里了。

 师:用蜡笔在纸上画鱼,上色。讲解线条的排列,疏密距离。

  三、幼儿画鱼

 1、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吧”请个别幼儿来画。

 2、小结。

 3、提出作画要求:

 A、画各种鱼类鱼、乌龟、水母等时可以让它们游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游摆姿势。

 B、给画好的穿上漂亮的衣服。

 C、画好之后可以与同伴交流讲讲自己的画面。

 4、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部分

 1、评析

 请画好的幼儿说说画的什么鱼?鱼在干什么?漂亮吗?为什么?

 2、把画贴到海底世界背景图上。

 3、请幼儿们观察海底世界的鱼,一起分享有特色的鱼。

 4、收拾工具。

 5、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把鱼引申到科学领域,来认识鱼,鱼的种类,鱼的生活习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使学习美术成为一种乐趣。幼儿能积极参与整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强调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寓教于乐,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理解智力和接受智力。

 当一条条形态各异的小鱼从孩子的小手中描绘出来的时候,我真的都有激动地感觉。虽然鱼的姿态不是很美,画面布局中还存在着问题,线条不是那么的优美。但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孩子们,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首先,目标定位准确。在设计活动前,我深入地了解了孩子们的能力水平,针对他们的实际需要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为活动能顺利的开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形式设计注重多样性。在设计活动形式时,我把引入课堂,并在教师示范时,恰当的融入神秘的色彩的变魔术,使得活动变得生动形象,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非常感兴趣。同时,多层次,多角度对不同形态鱼的欣赏和感受,为幼儿的大胆表现提供了丰富感性材料。第三,注重了孩子的差异。在活动过程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能力差的孩子,我帮助他们画出鱼的身体,让他们添画出鱼的其他部分。能力强的孩子,则鼓励他们画出鱼的游戏情景。这样,整个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当然,这次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目标在实施活动时指导的不够,如花纹的设计缺乏创新。还有,活动设计中对孩子的自主创造发挥提供的空间还不够,孩子的思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鱼的形态还不够丰富。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只有充分的了解孩子,制定出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才能切实的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时辅以丰富的活动设计,就会使孩子对活动充满兴趣,在自由快乐中获得成功。

海底世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海底世界情境图。

  教学目标:

 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初步知道正确的数数方法。

 2、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

 海底世界挂图,数数用的表格,各种动物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去过海底世界吗?看来大家对海底世界非常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去海底世界看一看吧。(出示挂图或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情景图,师生共同数数。

 (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观察图中有什么?

 (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

 (3)谁想谈一谈你看到了什么?(一只鲸鱼)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只鲸鱼的。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水母、条纹鱼、虾等的。

 (4)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

 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数量。在学生数的过程中,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数,并且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让学生不但数清数量还要讲清楚在图钟地位置。

 2、学生独立数数。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数数,下面老师给每个同学数数的机会,并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数数)

 师:跟同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什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

 师:刚才我们都数了什么?各有几个?(学生回答时,教师把黑板上贴完,并对应写上数字。)

  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

 师: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数数,那么现请同学们数数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

 师:谁来说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数数,回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海底世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通过第3、4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指出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是讲海底景色奇异的,哪些地方是讲海底物产丰富的。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的活动卡片,纠正读音。

 (2)出示写有词语的卡片,学生读,其中“发光器官”、“水中听音器”、“反推力”、“稀有金属”这些词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明白了上述词语的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4)试回答初读要求第(3)题。

  三、分析理解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l)指名读,思考: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用投影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在理解加点词的基础上,用“物产丰富”说一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海底是宁静的;海底是黑暗的,却有闪烁的光点)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

 ①用卡片出示“波涛澎湃”,指名读,理解它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理解“依然”。(海面上没有风浪海底是宁静的,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仍然是宁静的)

 ③把“依然”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4)海底为什么是黑暗的?黑暗中的光点是什么?像什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5)小结: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宁静;海底是黑暗的,但有许多光点闪烁,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

 (6)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段一共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一共五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

 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前三句,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结合句子理解“是否”、“窃窃私语”。

 ①把“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又不改变原句的意思,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②指名读“窃窃私语”,说出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摹拟窃窃私语,体会这里用“窃窃私语”显得特别生动。

 (3)指名读后两句,想一想,从这两句话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海底有很多很多声音)

 (4)海底都有什么样的声音呢?(四个“有的像……”吃东西的声音,行进的声音,发出警报)

 (5)这些是不是海底所有的声音?你是从哪知道的?

 (6)课文中写出了这么多种声音后,还用了省略号,说明海底的声音怎么样?(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

 (7)从这么多种声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样?(景色奇异)

 3.指明:在这一自然段中,前三句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声音,这就是概括地写;读了后两句才知道海底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就是具体地写,先概括后具体,句与句之间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4.联系第二、三两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

 (1)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宁静的海底,如果你听到各种声音,会有什么感觉?(使学生感到“静中有声”,显得奇异)

 (2)为什么海底有这样奇异的景象?(海底奇异的景象离不开丰富的物产)

 (3)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读出海底景色的奇异。

  二、理解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海底物产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一共几句话,讲的是什么?(一共六句话,讲的是海底有很多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不同。)

 ②(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读第一句,想一想告诉了我们什么?

 (海底有很多动物)

 从哪儿看出海底的动物有很多?(“三万种”就是很大的数目,这还是已经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

 ③快速读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它们有不同的活动方式)

 ④指名读三~六句,想一想讲的是什么?(不同的动物是怎样活动的)

 ⑤重点理解:

 “伸缩”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什么动物是靠肌肉伸缩爬行的?

 “只能”说明什么?

 “普通”是什么意思?用“普通”说一句话。比普通火车还快说明什么?

 “反推力”怎样理解?想一想你见过什么是靠反推力前进的?

 “巴”是什么意思?

 ⑥放录像向学生介绍动物的活动方式。(形象感知动物的活动方式)

 ⑦小结三~六句,具体介绍了五种动物的活动方法:它们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就在这快与慢、进与退、动与不动的鲜明对比中,突出了它们的活动方法不同,说明了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⑧引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每句讲的是什么)

 ⑨依照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⑩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海底的物产怎么样?

 (2)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①海底有哪些植物?(投影出示海底植物图)说明海底植物怎么样?(种类繁多)

 ②海底有哪些矿物?“稀有”是什么意思?说明海底蕴藏的矿物怎么样?(蕴藏丰富)

 ③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也可以体会到海底的物产怎么样?

 (3)四、五、六三个自然段都写出了海底丰富的物产,从这些物产中还能看到海底的什么特点?景色奇异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海底丰富的物产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三、把二~六自然段连起来读

 思考:海底是一个什么世界?

 指出:每段中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在景色奇异中包含着物产丰富,丰富的物产中也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四、指名有感情地读全文

 让学生想一想,为了说明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各写了什么?

海底世界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欣赏各种各样的鱼,了解鱼的特点。

 2、能用刻、捏、撮等多种方法表现鱼的特征。

 3、乐意参加泥塑活动,体验玩泥的乐趣。活动准备:课件、紫砂泥、工具刀、颜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你们去过海底世界吗?里面都有什么呀?

 二、欣赏,了解鱼的特点。师:接下来,我还要请你们欣赏几幅。“这些都是什么呀?”“你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样子的?”

 1、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鱼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圆圆胖胖的,有的还有长长的刺呢。

 2、请幼儿说说鱼的共同特征。“虽然这些小鱼的形状不一样,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

 3、教师小结:虽然它们形状各异,可这些鱼都有尾巴、眼睛、嘴巴、鱼鳍,这是它们共有的特征。

 三、师幼共同讨论鱼的制作方法。

 1、教师与幼儿合作制作鱼。今天我们也来做各种各样的鱼,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鱼的身上还有什么?可以怎么做?请个别幼儿上台操作。

 3、幼儿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你们是不是也想做一条自己喜欢的鱼?”

 a、有的泥比较硬,要用力地捏一捏。

 b、 鱼做好后,别忘了帮它装饰上漂亮的花纹。

 (2)幼儿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四、作品展示,介绍幼儿的作品。

 师:“小朋友的鱼都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发现不同作品,提升幼儿原有的经验。“我们看看,这里有件很特别的作品,它哪里特别呀?”

 2、教师小结:小朋友做的小鱼真可爱。你有没有觉得小鱼还少了一些什么呢?现在够不够漂亮呀?

 五、给鱼穿上漂亮的衣服。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彩色的颜料,现在我们就去给小鱼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六、展示成品。

关于“海底世界这篇短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