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藏族地区有什么文化习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藏族地区有什么文化习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藏族有什么风俗 藏族地区有什么文化习俗

藏族有什么风俗

藏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明。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其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特点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藏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如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藏族在食肉方面,禁忌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

藏族地区有什么文化习俗

一、服饰蕴涵其间的工艺技术、生活情趣、审美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都可成为研究西藏文化的活化石。由于地理气候和物产的不尽相同,在藏区内可以说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

1、藏袍藏族的主要衣着,它大襟广袖,用氆氇、呢料、动物皮毛等面料缝制,宽体长身,用带束于腰间。

2、藏东康巴服饰在头、颈、耳、手等处佩戴金、银、象牙、珊瑚、玛瑙、玉石等首饰,腰间挂藏刀、火镰、钱包、鼻烟壶、针线盒等生活用具,方便实用富有装饰效果。

3、藏北羊皮袍白日作衣、夜晚当被,大多是光皮的,有的袖口、衣襟、下摆等处缝制黑平绒的镶边。夏季牧民戴着红缨毡帽,腰间佩挂制作精美的火镰、鼻烟壶和腰刀、火枪、扩身符等。藏北牧女缝制红、蓝、绿三色绒条作为装饰,平时腰间挂满奶桶钩、针线盒和牧鞭之物,遇节日喜庆挂起串串项链和金银饰品,头发梳理成多股小辫,戴上缀满绿松石、贝壳、银币等的呢绒或氆氇长披。

4、拉萨地区民间女子以毛料或布帛制作短袖夏装,里面穿藏式衬衫,已婚妇女腰间围各色毛线或丝线织成的彩色帮典。冬季穿羔皮长袖藏装,头戴"杨夏帽"。装饰品有珍珠、珊瑚、绿松石等制成的"巴珠"冠及各种耳坠、项链、戒指。世袭贵族夫人头戴"人"字形的珍珠巴珠和珍珠冠,一般的贵夫人只能戴珊瑚巴珠,绿松石的大耳坠、胸饰和各种质地的项链是按自家的财力而佩带的。男子夏季穿毛料或布帛制成的袍子,里面穿藏式衬衫,头戴礼帽,脚蹬皮靴。从服饰上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西藏僧人因其教派不同,装束也有所不同,但服饰颜色大致相同,除噶举派穿白裙外,其余教派均着**及红色僧服。

二、饮食以麦、米、青稞等谷物为食粮,以适宜在高原生长的青稞为主要食物。

1、青稞炒熟后磨成粉和成面称作糌粑,脱麸精质糌粑和未脱麸粗质之分。加入少量的酒、酪浆便可与肉、菜、酥油茶等一同食用。

2、酥油藏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它从新鲜牛奶中提炼而成,为高蛋白、高热能食品,有增加热量、抗缺氧之功效。

3、酥油茶酥油茶原料酥油、茶和食盐,三样缺一不可。

4、其他藏族的饮品还有清茶、甜茶、鲜奶和青稞酒(用青稞发酵后酿成低度酒,味甘甜爽口)。

三、民居

1、碉房较有特点民居建筑形式。一般两层:上层起居场所,底层牲畜和储藏房。普遍采用小窗窄门以利于挡风御寒。房屋柱头、房梁上绘有色彩斑斓的装饰画。屋面基本为平顶,并用阿嘎土(一种自然形成的半石灰化了的石灰混合粘土,加水后经过长时间的捶打,然后涂抹酥油或榆树汁,干燥后坚硬如石,平滑同玻璃)铺面。较重视大门装饰,一般门两侧及门楣上均涂有一条约一尺宽的黑色条带,门梁上绘以各种民间图案;农村普遍将太阳、月亮绘在门梁中间,大门两侧还有一些对称的动物辟邪画。房顶上一般都插蓝、白、红、黄、绿五色经幡,蓝色代表天,白色代表云,红色代表火,**代表土,绿色代表水,每年藏历新年更换一次,以此祈求来年祥和。

2、牦牛帐篷典型的牧区住房,牛毛纺线织成的粗氆氇搭建,当中支撑木杆,周围用草饼或粪饼垒成墙垣。虽简单但质地粗厚,不怕风雨大雪,便于随时搬迁。

四、交通以骡马、牦牛、骆驼为代步工具,或者步行。

1、马青藏高原生活不可缺少的忠实伴侣,藏族人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对马鞍也颇为讲究。

2、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虽然行动迟缓,但是特别有耐力,在高寒山区是最为理想的运输工具。

3、毛驴饲料容易解决,是农区家家都养殖的运输畜力。

4、牛皮船最普遍的水上交通工具。用坚韧木料做支骨,外蒙数张缝制的牛皮,牛皮经过水的浸泡变软,不怕礁石撞击,河道深浅都能划行。渡过江河之后,可将牛皮船晒干,背于双肩,随时移动。

五、器具

1、金属吐蕃时期已出现金银玉器行业。酒壶、酒杯、勺、筷、盘等日用生活器具中,许多是用纯金、纯银制作,有的以金、银、玉石镶嵌或包裹而成。火炉、壶、盆之类器具主要是铜制。规格不拘一式,做工细腻精致,表面多有富于立体感的吉祥纹饰。

2、木质在西藏较为多见,木碗方便耐用,光滑美观,盛食物不改味、不烫嘴,便于携带。种类繁多,有揉糌粑用的大碗,有喝酥油茶用的小碗,还有储物品的盖碗。一般用桦木、成巴树、杂木的节雕琢而成,不易破裂,纹理清晰,较为美观,且有防毒的作用。

3、皮具牧区使用较频繁,用皮缝制茶盐袋及糌粑袋,尤其是皮碗套,美观且耐用。

4、陶器距今4600多年前的昌都卡若遗址就有陶器出土,其器形种类繁多,直到现在依然为藏族人民所喜好。

什么叫藏族文化

藏族有文字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藏语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藏文创建于公元7世纪前期,吐蕃部落第33代赞普松干布赞掌权以来,派大臣吞米桑布扎一行到天竺学习梵文,根据吐蕃语言的特点,创造了30个声母和4个韵母的拼音文字.到了公元9世纪,藏王热巴布登位后,对藏文拼音进行简化,丰富词汇,改进文法,编制字典,撰写藏史,使藏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大藏经>> <<格萨尔王传>>

<<班玛瓜唐>>

天文历法

藏医药 唐卡

皮雕 藏毯

藏戏及其面具艺术

风马旗简说

青藏文化

藏族文化:

1、语言: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并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绒藏族很少见是没有文字的方言。

2、藏文:

藏文作为藏族人民的书面交际工具,历史之悠久在国内仅次于汉文。它是一种拼音文字,属辅音文字型,分辅音字母、元音符号和标点符号3个部分。其中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以及5个反写字母 。

3、文学:

藏族文学丰富多彩,包括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在数量上居中国少数民族前列。《格萨尔王传》是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它是已知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

4、服饰: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这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

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作棉被抵御风寒;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所以,脱掉一只袖子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5、姓名:

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分封有功之臣以领地和封号,人们便把领地名冠在自己名字之前,以显示自己是有地位的世家。

一般平民的名字没有姓,只有名,名是四个字,如多吉次旦、单增曲扎等。为了称呼方便,人们只用两个字来简称。

如多吉次旦简称单增曲扎简称单曲,用一、三两字或前两字、或后两字作简称的较常见,但没有见用二、四两字作简称的。

百度百科—藏族

青藏文化

青藏高原地处我国西部,北接新疆、东连内地四川、云南等省,西面和南面与印度、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接壤,是我国重要的边陲地区。

从青藏高原发现的众多旧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看,至少在距今约四五万年以前,广袤的青藏高原就有古人类活动。到了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四千至五千年)青藏高原居民的分布已基本定型,在藏东、藏南、藏北都已有先民活动的遗迹、遗物,并且,从那时开始,藏族先民就已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青藏地区的原始文化与周边各种文化发生了长期的交往关系。祖国黄河、长江流域的悠久文明、中亚草原的游牧文化,西亚河谷的农业传统,南亚热带沃土上孕育出来的古文明,均曾汇集于这一“世界屋脊”之上,使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在本身固有的传统基础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多重特征。在文化上,青藏地区(特别是西藏)可以说是亚洲古代文明的荟萃之地。由于青藏地区与外界相对隔绝及其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在这里保留了许多古文明因素,例如,中亚早期的佛教梵文经典早已在印度佚失,但在藏传佛教经典中却有极好的遗留,特别保存了众多的梵文贝叶经卷,同时早已在印度或中亚失存的古代艺术风格和内容,却在西藏和其他藏区直至近代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并成为藏族历史与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发展到现在,青藏高原更以其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及其独特的宗教、哲学、历史、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等文化传统,强烈地吸引着中外人民的目光。

关于“藏族地区有什么文化习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