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三星堆手抄报简单又漂亮”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星堆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三星堆遗址南距成都38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

三星堆古遗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出土了众多珍贵文物,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三星堆的发现更加印证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三星堆文物的许多特点也很中国。

从1934年首次考古发掘以来,三星堆遗址进行了数十次发掘。

1986年发现1、2号“祭祀坑”, 出土了青铜神像、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

2022年又发现了6个新的“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到目前为止,这些新的发现延续了之前三星堆文化的风格,共同呈现了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青铜文明。

目前世界上最早、树株最高的青铜神树,残高达359厘米。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金杖,刻划人头、鱼鸟等纹饰,长142厘米,重达700多克。

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通高260.8厘米,重180千克。

夸张的青铜纵目人像,造型意象神秘诡谲,风格雄奇华美。在这些文物中,青铜面具和人像,尤其是突兀的大眼睛,最是让人惊叹。也因为如此独特的造型,让很多人觉得三星堆是不是来自于“外星文明”?

学术界30多年来就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三星堆目前出土的文物多是用于宗教、祭祀活动。1号坑表现祖先崇拜,以青铜人像等器物为代表;2号坑表现的是太阳崇拜,以太阳形器为代表,这两个“祭祀坑”表明三星堆文化时期的社会是王权和神权并存,并在后来的金沙遗址中得以延续。

三星堆人以太阳图腾作为信仰对象,太阳轮型器、立人像的太阳形冠帽、金杖上的太阳纹、玉璋上的太阳纹、太阳神鸟等,都是三星堆人对太阳崇拜的器物体现。而这种太阳崇拜,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文明中也很多见。

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等,都有发现相似的太阳崇拜,除了直接画出太阳纹样外,它们也会借助于鸟来表达太阳崇拜的主题。但三星堆中常见的眼形器和神树,并不见于上述其他文化中。大眼睛的确是三星堆最为特殊的一种表现形式。

河南博物馆手抄报内容

陕西历史博物馆手抄报内容如下: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身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六月成立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1955年6月改称陕西省博物馆。1983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指示,开始在现址筹建新馆,1986年夏破土动工,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开放,并定名现名 。馆区占地 6.5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5.56万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千平方米,展厅面积1.1万平方米。馆藏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 。

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于2008年3月正式开放,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的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状况。

该陈列展厅面积4600平方米,共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精选的20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兴起与鼎盛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六合统一天下气势的青铜剑、经机、兵马等,以及显示秦汉奋发崛起精神的钢建筑构件、大型瓦当,还有反映封建盛世繁荣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并配以遗址模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品。

系统地展现了自115万年前至1840年陕西地区的古代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周、秦、汉、隋、唐几个盛期都是在陕西地区建都,所以该陈列以这几个时期为重点,既突出反映了陕西地区古代灿烂的文化,也反映了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河南博物馆手抄报内容如下:

1、河南博物馆简介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8号,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确定开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学校校舍为馆址,是为河南博物院发韧之始。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由开封迁至省会郑州,位于紫荆山的河南展览馆“禅让”给有着厚重历史的河南博物馆。

1997年7月,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省博物馆合并,成立河南博物院。1998年,河南省博物馆从郑州市人民路迁至郑州市农业路更名为“河南博物院”;同年5月1日,河南博物院新馆落成开放。

2、馆藏文物

截至2022年1月,河南博物院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

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开封、淅川、三门峡、辉县、新郑等地的考古发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多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

3、重要藏品

(1)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长23.6厘米,于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M282号墓出土。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

(2)杜岭方鼎

杜岭方鼎所处年代为商代早期,通高87厘米,口长宽61厘米,耳高17厘米,足高25.5厘米,重约64.25千克,于1974年在河南郑州张寨南街出土。

关于“三星堆手抄报简单又漂亮”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