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国家博物馆中被称为国宝的十大文物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国家博物馆中被称为国宝的十大文物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鸮尊此鸮尊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四羊方尊为商晚期青铜铸的贮酒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器为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3. 匽侯盂西周时期的器物,出土于辽宁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整体器具造型庄重,显示了匽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贵。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4.大盂鼎三足圆鼎,周康王时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歧山县,鼎腹内记载了康王向孟舒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经验,为史学家所重视。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5.琱生簋周宣王时期器物,早年出土于陕西,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艺术品,也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6.龙虎尊商代器物,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纹饰的主题为“虎口衔人”,意义深刻,此器也是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7.铜冰鉴铜冰鉴为战国时期器物,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部分采用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8.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青铜礼器,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底部有铭文110字,四壁各有含环兽首两个,腹上部为窃曲纹,下部为环带纹,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9.曾仲斿父壶为春秋时期的盛酒器,1966年出土于湖北京山县,为古代著名的盛酒器或盛水器。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0.司母戊鼎为商后期即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院。

中国最顶级的六大文物分别是什么?

1、大水法石鱼

圆明园大水法石鱼位于被焚毁前的西洋楼建筑群落,身长125厘米。大水法从乾隆十二年动工,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完成,因此这对石鱼至少有248年的历史。

圆明园遭劫后,这对石鱼于上世纪20年代末流落民间,现今终于被有识之士无偿送回了家。同时回家的其余8件石刻文物包括台阶、栏杆、底座等,是由北京电教馆送回的。8个构件中,有6件因雕有精美的西洋花纹,被推测为西洋楼的护栏等,另两件为中式雕栏。

2、金瓯永固金杯

金瓯永固金杯为清朝皇帝于每年正月初一举行元旦开笔仪式时的专用器。杯呈卵圆形,口径8厘米 足高5厘米 通高12.5厘米,以两条夔龙为耳,夔龙头各安珍珠一枚;以三个卷鼻象头为足。

杯身满錾宝相花,花纹对称,镶嵌以珍珠、红蓝宝石做花心,点翠地。杯口一侧,錾刻阳文篆书“金瓯永固”四字,另一侧钤“乾隆年制”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骏骨图》

《骏骨图》是元代画家龚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骏骨图》描绘了一匹饥肠辘辘的马,它瘦骨嶙峋,几乎抬不起头来,但仍可从其如炬目光中感受到不屈精神。

《骏骨图》写染结合,描绘马的骨骼、肌肉、鬣尾、蹄腕,颇具写生之意。

4、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5、《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按其绘法不同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工笔彩绘图,仅有一套,原存于圆明园。该图艺术价值高,直观效果好。

第二类为墨线白描图,共有3种版本:一是由词臣奉旨校刊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的附图,有乾隆十年内府行本;二是光绪十三年石印再版《圆明园图咏》所附分景图,原由孙祜、沈源合绘;三是张若霭绘制的四十景。

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彩色,是据1983年法国学者赠给中方的乾隆原图底版印制的。

百度百科——圆明园大水法石鱼

百度百科——金瓯永固金杯

百度百科——骏骨图

百度百科——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百度百科——四十景图

中国最顶级的六大文物分别是:司母戊鼎、五牛图、《祭侄文稿 》、越王勾践剑、战国石鼓、曾侯乙编钟。

这六大文物分别代表各个领域里的顶尖工艺和技术,其保存完整,流传时间长,具有很强的华夏文化基因。它们都是中华文明流传几千年的重要代表。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高峰,该鼎铸造于商朝末期,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体积最大,重量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王室的祭祀用鼎,出土于河南安阳,这个地区正是几千年前商朝的重要都城。司母戊鼎出土后经历坎坷,1939年被发现后就受到了侵华日军的注意,在当地村民的保护下才得以保存。

《五牛图》

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的《五牛图》,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画作,它可以说是宫廷画的鼻祖。《五牛图》对中国古代绘画技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无论是从技法、布局、留白各个方面都开创性的将宫廷绘画与民间国画想衔接。《五牛图》作为绘画作品能够流传近2000年,非常的不容易,图上留有多位历史名人的题、跋、章,该图不但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人文价值。

《祭侄文稿 》

《祭侄文稿 》是颜真卿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真迹,这副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其实艺术风格的主要表现在于行书与草书在唐代就已经逐渐融合表达,该文物展现的艺术成就非常的高,真正的将中国文人的精、气、神通过书法作品完美的表达出来。《祭侄文稿 》的著名还因为一段忠义、爱国的故事有关,颜真卿为了祭奠为国而死的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 所写的祭文。这副作品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是中国春秋时期兵器铸造的顶峰,该文物的出土让所有的专家都非常的震惊。越王勾践剑不但在春秋时期远超中原其他诸国,甚至在现在有很多的技术都可以说是?先进?,其中的镀镍、镍铝合金技术的在上个世纪70年代才出现。

战国石鼓

战国石鼓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流传最悠长,历史文化价值最高的石刻文物。这批石鼓雕刻于先秦时期,流传至今,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古物?,9个石鼓鼓身用?石鼓文?,也就是大篆刻着先秦时期的诗文,其文字被称之为篆书之祖。战国石鼓在唐代就被发现,一直受到了官方的保护,在动乱时期石鼓曾经消失过很长时间,其经历坎坷波折。现在这9个石鼓存于故宫博物馆,被当作镇馆之宝。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的发现开创我国在音乐方面古代实物发现,此件文物制作精美,迄今连它的底座都无法复制。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曾侯乙编钟收藏于湖北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关于“国家博物馆中被称为国宝的十大文物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