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

 一、风景特点

 1、桂林山水奇秀险、静清绿

 2、双龙洞雄伟、惊险、神奇

 3、七月的天山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4、大海波澜壮阔

 5、西湖水平如镜

 6、泰山峰峦雄伟

 7、香山红叶似火

 8、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9、乡村生活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无拘无束

 10、乡下风景独特迷人、优美恬静

 11、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 甲:第一

 1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 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一样。

 二、人物特点

 1、父亲(中彩那天)诚实,讲信用

 2、父亲(万年牢)认真、实在、正直

 3、哈默自爱自尊自强、有骨气

 4、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5、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游泳本领高

 6、一个中国孩子热爱和平、憎恨战争

 7、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8、琳达一家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9、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勤劳朴实

 10、伽利略执着追求真理,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

 11、罗丹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执著追求

 12、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13、父亲(父亲的菜园)勤劳执著、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14、纪昌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15、飞卫堪称名师

 16、扁鹊医术高超

 17、蔡桓公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讳疾忌医

 18、文成公主聪明又漂亮

 19、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0、宙斯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21、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22、魔鬼凶狠狡猾而又愚蠢

 三、单元心得体会

 1、学习了第1单元,我感受到了祖国的风景是那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2、学习了第2单元,我懂得了做人要做一个诚实讲信用的人。

 3、学习了第3单元,我感受到了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4、学习了第4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5、学习了第5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6、学习了第6单元,我体会到了乡村的风光是如此的独特迷人、自然和谐啊!

 7、学习了第7单元,我体会到了无论学习或是做事,都应该认准目标,执著追求。

 8、学习了第8单元,我从这些故事当中体会到了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故事是多么的引人入胜啊! 四、课文心得体会

 1、学习了《桂林山水》,我感受到了桂林的山是多么的奇秀险,桂林的水是多么的静清绿啊!

 2、学习了《记金华双龙洞》,我感受到了双龙洞是多么雄伟、惊险、神奇啊!

 3、学习了《七月的天山》,我感受到了七月的天山是多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啊!

 4、《中彩那天》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

 5、学习了《万年牢》,我感受到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6、学习了《尊严》,我感受到了做人要做一个自爱自强自尊的人。或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

 7、学习了《将心比心》,我明白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或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

 8、《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9、学习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明白了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10、学习了《?打扫?森林》,我明白了要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提高环保意识,爱护环境。

 11、学习了《人类的老师》,我明白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才会有所收获。

 12、学习了《夜莺的歌声》,我明白了面对敌人时,我们要镇定自如,机智勇敢。

 13、学习了《小英雄雨来》,我知道了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14、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明白了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不要战争。

 15、学习了《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我明白了我们要憎恨战争,维护和平,捍卫和平。

 16、《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7、《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

 18、《生命生命》,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9、《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20、学习了《乡下人家》,我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

 21、学习了《牧场之国》,荷兰的景色真让人着迷啊!

 22、学习了《古诗词三首》,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啊!

 23、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让我明白了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该盲从,我们有疑问应该反复求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学习了《全神贯注》,告诉我们学习或是做事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和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5、学习了《鱼游到了纸上》,让我明白了做事要勤奋专注、一丝不苟的道理。

 26、《纪昌学射》,寓意是: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要打好扎实的基础。

 27、《扁鹊治病》,寓意是: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8、学习了《文成公主进藏》,我感受到了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29、《渔夫的故事》告诉我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6、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确定方向时:A、先确定观测点

(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

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

 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

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b)×c

= a×c+b×c = a×c-b×c

②类型二:a×c+b×c a×c-b×c

=(a+b)×c =(a-b)×c

③类型三:a×99+a a×b-a

= a×(99+1) = a×(b-1)

④类型四:a×99 a×102

= a×(100-1) = a×(100+2)

= a×100-a×1 = a×100+a×2

三、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 106-(26+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125与8 ;125与80 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

四、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 = a÷(b×c)

1、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 =488+100

=198 =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56×4 99×125×8

=25×4×56 =99×(125×8)

=100×56 =99×1000

=5600 =99000

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

=(65+35)+(28+72)

=100+100

=200

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1、分解式 2、合并式

25×(40+4) 135×12—135×2

=25×40+25×4 =135×(12—2)

=1000+100 =135×10

=1100 =1350

3、特殊1 4、特殊2

99×256+256 45×102

=99×256+256×1 =45×(100+2)

=256×(99+1) =45×100+45×2

=256×100 =4500+90

=25600 =4590

5、特殊3 6、特殊4

99×26 35×8+35×6—4×35

=(100—1)×26 =35×(8+6—4)

=100×26—1×26 =35×10

=2600—26 =350

=2574

一、 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

=528—100 =400—89 =400—150

=428 =311 =250

二、 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3200÷25÷4

=3200÷(25×4)

=3200÷100

=32

三、 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256—58+44 250÷8×4

=256+44—58 =250×4÷8

=300—58 =1000÷8

=242 =125

五、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125×88 

37×96+37×3+37

易错的情况: 38×99+99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7、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

计数单位 … 万 千 百 十 一(个)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

(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

8个千分之一(0.001)。

(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

(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

8、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11、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2、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13、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长度单位: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单位换算:

(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

(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注意:带上单位。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6、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15、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6、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8、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19、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统计:

1、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优点: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3、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

4、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5、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植树问题:

1、 两端要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2、 两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间隔数=总长度 ÷ 间隔长度

情况分类:1、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

2、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植:棵数=间隔数-1

4、封闭:棵数=间隔数

(二)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三)方阵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五)棋盘棋子数目:

1.棋盘最外层棋子数:每边棋子数×边数-边数

2.棋盘总的棋子数:每行棋子数×每列棋子数

3.方阵最外层人数:每边人数×4-4

4.多边形上摆花盆:每边摆的花盆数×边数-边数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学习从来无捷径。语文学科同 其它 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语文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知识点

我会写:

纳:纳米 接纳 容纳 吐故纳新

拥:拥有 拥抱 拥挤 蜂拥而至

箱:冰箱 信箱 邮箱 箱子

臭:除臭 臭气 臭味 遗臭万年

蔬:蔬菜 果蔬 时蔬 瓜果菜蔬

碳:低碳 碳酸 二氧化碳

钢:钢铁 钢笔 钢琴 百炼成钢

隐:隐蔽 隐藏 隐患 若隐若现

健:健康 强健 健身 健忘

康:健康 康乐 小康 康庄大道

胞:细胞 胞衣 胞兄 侨胞 同胞

疾:疾病 顽疾 疾驰 疾恶如仇

防:预防 防御 国防 防微杜渐

灶:灶台 灶王 病灶 另起炉灶

需:需要 必需 军需 各取所需

书写指导:

“臭”上下结构,上面是个“自”下面是个“犬”,不要少写“自”里的一横和“犬”上的一点。

“蔬”上窄下宽,下面是“疏”,不要多写横撇下的一撇,也不要少写了撇折右边的一点。

“健”左窄右宽,注意中间是“廴”不是“辶”。

“康”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部分,最后四笔分别是:点、提、撇、捺。

形近字:

蔬(蔬菜)疏(亲疏) 钢(钢铁)刚(刚才)

健(健康)建(建筑)

多音字:

臭:chòu臭味 xiù 乳臭未干

率:lǜ 概率 shuài 率领

近义词 :

特性——特征 神奇——奇妙

结实——牢固 灵敏——灵活

反义词 :

普通——特别 先进——落后

吸收——释放 降低——增加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知识点

我会写:

笨:笨重 笨拙 愚笨 笨手笨脚

钝:迟钝 钝器 钝角 拙嘴钝舌

谈:闲谈 谈话 奇谈 谈天说地

鸽:鸽子 信鸽 飞鸽 鸽笼

毫:毫米 分毫 丝毫 毫不费力

末:末期 末代 周末 末梢 本末倒置

描:描述 描绘 素描 轻描淡写

隧:隧道 隧洞

态:形态 姿态 态度 千姿百态

吨:千吨 吨位 吨级

斤:公斤 斤两 千斤 斤斤计较

膨:膨胀 膨大 膨化

肢:肢体 四肢 前肢 断肢再植

翼:鸟翼 蝉翼 机翼 羽翼

辟:开辟 辟谣 精辟 开天辟地

形近字:

钝(愚钝)吨(吨位) 末(期末)未(未来)

斤(斤两)斥(训斥) 膨(膨胀)澎(澎湃)

肢(肢体)枝(树枝) 辟(辟谣)僻(偏僻)

多音字:

卷:juàn试卷 juǎn席卷

奔:bēn奔跑 bèn投奔

降:jiàng降落 xiáng投降

辟:pì开辟 bì复辟

近义词:

五彩斑斓—五彩缤纷 轻盈—轻巧

后裔—后代 繁衍——繁殖 敏捷—灵敏

庞大—宏大 笨重—沉重

反义词:

笨重—轻盈 凶猛—温顺 迟钝—敏捷

庞大—微小 躲避—显露

欣喜若狂——悲痛欲绝

小学四年级语文预习 方法

1.重视预习,树立良好意识

想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预习,持之以恒抓好预习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让学生明确 课前预习 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必备环节,要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融入了自己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教给方法,进行有效预习

思路决定出路,有了良好的方法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学生开始不会预习,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把具有示范性的语文预习课带到课堂上来,上几次预习指导示范课。在预习课上,教师可以就一篇要学的课文为例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确预习中要完成的几个任务,等到学生基本掌握预习的方法之后,也就可以布置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己去预习新课文了。

在预习中,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刻的 句子 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学生标号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这是一个“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应指导学生预习的步骤。

第一步:通读感知。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划出词语,并自学生字词语。字词预习的要求是在预习本上给生字注音,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自己查阅工具书,或运用一定的方法解释词语,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同时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步:再读理解。弄清 文章 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具体要求是摘抄课文中的描写精彩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三步: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具体要求是在所摘抄的句子上圈出关键词语,进行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同时还有哪些疑问或对课文后的思考题已经进行了思考都记录下来。

具体来说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完成这样几个环节:

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

二查。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或预习本上。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切忌学生从现成的参考书上照抄答案。碰到一些历史名词、科学术语,可让学生到网上、图书室翻阅有关资料。

三画。画出关键词,重点句段。 说说 自己的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如“---”“──”“~”“√”等勾画出文中的重点、难点。比如预习具有统领全文、揭示中 心语 句的课文时,就可以在这句话的下面画上一道“--”。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

四问。课堂上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心态,老师在给学生讲清道理之外,还应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的和时代背景的。对此,老师应该对他们认真的态度充分肯定,对提问题较有质量的提出表扬,以此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

3.加强评价,形成良好习惯

学生预习后,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好跟踪检查,看看该理解的是否理解了。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从而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所以,对学生的每次预习,教师应注意检查,看看学生生字注音、词语理解是否准确,对所摘录的句子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是否准确,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然后对质量较高,有自己独特见解的预习给予奖励和展示。

部编版四年级 语文知识 点梳理相关文章: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知识点汇总(上下册全集)

★ 小学四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 四年级语文知识点大全总复习

★ 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 四年级语文的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盘点

★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点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 语文四年级学习知识总结

★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部编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

 第一单元知识点(四则运算)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这是同级运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这是两级运算)

 3.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在算括号外面的。

 4.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

 6.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 一个数和零相乘,仍得0。

 8.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9. 0不能作除数。

 10. 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必须用脱式计算。

 11. 任何数除以0都得0。(×)因为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知识点(观察物体)

 1. 如何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1)明确方向。

 (2)明确距离。

 2.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的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4.平面图形的一般画法:

 (1)先确定某建筑物的方向。

 (2)再确定角度。(测量角度时,哪个方位在前,0刻度线就对准谁。)

 (3)最后确定距离。

 5.两个城市的位置具有相对性,方向相对,角度和距离不发生改变。例如:甲地在乙地的南偏东30度500米处,则乙地在甲地的北偏西30度500米处。

 第三单元知识点(运算定律)

 1.两个数相加,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4.三个数相乘,先让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让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6. 类似于乘法分配律的简便公式;

 (a-b)×c=a×c-b×c

 (a+b)÷c=a÷c+b÷c

 (a-b)÷c=a÷c-b÷c

 7.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另两个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8.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变化,“+”变“-”, “-”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另两个数的积。这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10. 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12. 另两种简便方法:

 (1)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2)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和运算。

 第四单元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小数。

 2.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3.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5.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

 6. 小数的读法:

 (1)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2)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例如:0.70=0.7 105.0900=105.09(这是小数的化简)

 又如: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4.080 3=3.000(这是改写小数)

 9.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千分位上的数……

 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1)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2)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

 11.把量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12.单名数:只带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4千米、0.8吨、15.38元……

 13.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

 20元5角8分 5吨600克……

 14.名数改写的规律:先找进率;再看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最后移动小数点。口诀如下:

 (1)高到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1.32千克=(1320 )克 (58 )厘米=0.58米

 1千克=1000克 1米=100厘米

 高→低 低←高

 1.32×1000=1320克 0.58×100=58厘米

 (2)低到高,用除法,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

 7450米=(7.45 )千米 (9.02)吨=9020千克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低→高 高←低

 7450÷1000=7.45千米 9020÷1000=9.02吨

 15.求小数的近似数,可用“四舍五入”法。

 16.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7.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千分位,看万分位上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例如:9.953≈ 10 (保留整数)

 9.953≈10.0 (保留一位小数)

 9.953≈9.95 (保留两位小数)

 23.4395≈23.440 (保留三位小数)

 18. 1.0比1精确。保留的位数越多,数就越精确。

 19.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

 方法二:(1)先找万位;(2)在万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20.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

 方法二:(1)先找亿位;(2)在亿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注:对于改写的方法,同学们灵活掌握。

 21.下列各数中的“6”分别表示什么?

 6.32(表示6个一) 0.6(表示6个十分之一) 0.86(表示6个百分之一)

 62.32(表示6个十) 3.416(表示千分之一)

 22.三位小数一定小于四位小数。(×)例如:1.003﹥0.5678

 2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该是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4.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例如:10.1﹥1

 25.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5个。(×)

 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9个,分别是:0.45、0.46、0.47、0.48、0.49、0.51、0.52、0.53、0.54。(先看百分位上的数,再利用“四舍五入” 法。)

 26.近似数4.0与精确数4.0末尾的0都可以去掉。(×)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7.小数的位数越多,数就越大。(×)

 28.小数都比自然数小。(×)

 29.整数都大于小数。(×)

 30.0.4与0.6之间的小数只有一个。(×)因为0.4与0.6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31.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最小是(6.495)。

 方法:求最大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大,千分位上的数必须“舍”,也就是千分位上只能是1、2、3、4,其中最大的数是4,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

 求最小的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小一个计数单位(本题少一个0.01,也就是6.49),这时千分位上的数必须“入”, 千分位上只能是5、6、7、8、9,其中最小的'数是5,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小是6.495。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2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③古人“抬脚法”:

 解答思路: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 5÷0得不到商.(无意义)

关于“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