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恐龙有哪些种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恐龙有哪些种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恐龙种类有:肉食龙钟敏类、虚骨龙次亚目、原蜥脚次亚目、蜥脚次亚目、鸟脚亚目、剑龙亚目、甲龙亚目、角龙类、肿头龙亚目等等。

1、肉食龙钟敏类

肉食龙类一名最早是指各种各样大型的兽脚类恐龙,它们具有巨大的头及巨大的牙齿而不同于个体较小且骨骼轻盈的虚骨龙类(Coelurosauria)。体型最大的肉食龙类是异特龙超科鲨齿龙科鲨齿龙亚科的马普龙,体重最重可达到12吨。

2、虚骨龙次亚目

虚骨龙次亚目(Coelurosauria),具轻盈灵活的躯体,早期代表可能是食肉类型 ,后期代表发 展成杂食性 ,有的则是以蛋 为其主食(无牙的似鸟龙)。

3、原蜥脚次亚目

原蜥脚次亚目(Prosauropoda),双足行走,杂食型。头不大,顶面光平,眼眶大于头部所有孔眶,泪骨纤细,眼前孔为葫芦状,枕髁较大。下颌关节低于齿列面,牙齿小,齿冠短,两侧面有微弱纵棱发育,其前缘见少量锯齿构造,齿尖不锐利。颈部较长,神经棘及横突不发育,背锥体为双凹型,荐前椎至少23个,愈合荐椎有3个,前部尾椎较高。

4、鸟脚亚目

鸟脚亚目(Ornithopoda)是恐龙类中化石最多的一类,其内容亦很庞杂,两足或四足行走。嘴部一般扁平,下颔骨前方有单独的前齿骨。最早被人们发现并科学认识的恐龙—禽龙(Iguanodon)即属此类。

5、角龙类

角龙类即角龙亚目角龙类恐龙是指鸟臀目的缘头龙类的一支这类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龙体长可达9米。它们成群生活,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啃食植物,就像一群巨大的绵羊。

恐龙的资料,200字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

扩展资料:

非鸟类恐龙消失于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同时间还有许多生物也跟着灭亡,包含:菊石、沧龙科、蛇颈龙目、翼龙目、草食性的乌龟与鳄鱼、大部分鸟类、以及原始哺乳类。自从1970年代以来,有许多研究试图探索这次灭绝事件的原因,并形成数个理论。通常的解释是一个撞击事件造成了灭绝,有些科学家提出其他理由,或者是几个综合事件导致这次灭亡。

恐龙时代的大气成分也与今日有极大差别。二氧化碳是今日的12倍,氧气则占了大气的32%到35%,而今日只占了21%。但是在晚白垩纪,地球的环境有显著的变动。火山活动增加,造成气候变冷,二氧化碳比例下降,氧气比例开始变动。

有些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低氧气比例,可能是灭亡的直接原因。如果恐龙的呼吸系统类似现代鸟类,它们的呼吸效能将会有困难,需要更多氧气才能维持巨大体型的需要。

百度百科-恐龙

关于霸王龙五十字资料大全

恐龙是恐龙总目的通称,包括了已灭绝的非鸟型恐龙及现生的鸟类,是出现于中生代多样化优势陆栖脊椎动物,曾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

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大部分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中绝灭,仅有幸存“鸟型恐龙”,即现今的鸟类存活下来。

许多史前爬行动物常被一般大众非正式地认定是恐龙,例如:翼龙、鱼龙、蛇颈龙、沧龙、盘龙类(异齿龙与基龙)等,但从严谨的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恐龙,反倒是鸡、鸭、孔雀才是真正的恐龙。

扩展资料:

恐龙可能是鸟类祖先的理论,是在1868年由汤玛斯·亨利·赫胥黎首次提出。在20世纪早期,格哈德·海尔曼出版了一本书,《鸟类起源》。海尔曼根据恐龙缺乏叉骨(接合的锁骨),而认为鸟类与恐龙间没有关系,他进而假设鸟类演化自鳄形超目或槽齿目的祖先,而非恐龙。

后来发现的恐龙化石则发现了锁骨或叉骨,例如1924年发现的偷蛋龙,但在当时被误认为是间锁骨。在1970年代,约翰·奥斯特伦姆重新提出鸟类演化自恐龙的理论。随着这几十年来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的增加,以及更多小型兽脚类恐龙与早期鸟类的发现,这个理论得到更多的支持。

霸王龙即雷克斯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米。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扩展资料:

霸王龙的正模(正模的意思是确认这种动物身份的标本),由巴纳姆·布朗在1902年发现于蒙大拿州,并在1905年出土,最初的编号AMNH 973,后因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害怕被战争损毁,出售给卡耐基自然历史博物馆。

编号修改为CM 9380,化石包含大部分头骨,脊椎骨,肋骨,尾椎骨,肩胛骨,肱骨,一个较为完整的骨盆,后肢包括股骨,胫骨等等,虽然它是霸王龙的正模,但却不是首先被挖掘出来的霸王龙标本。该标本的肱骨让科学家知道霸王龙有短小的前肢,但由于没有发现指骨,霸王龙被长期重建为3个手指的形象,类似异特龙。

由于没有发现完整的头骨化石,也极大的参考了异特龙的头骨,从那时起,霸王龙被重建为直立的怪物。CM 9380体长12米,体重9.1吨。

关于“恐龙有哪些种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