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三年级上册科学水到哪里去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年级上册科学水到哪里去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到哪里去了,相关内容如下:

一、导入新课

1.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可以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或擦除一块水迹,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几分钟后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放在家中敞口的杯子里的水几天后变少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4.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预设:湿衣服晾干、河里的水干涸等等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

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探究:(教师安排学生提前几天做实验)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盖上盖子,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3.小组交流

现象:没有盖盖的杯中水量明显减少;盖上盖子的杯中水量基本没有变化,杯壁有水滴

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水变成了气,从没有盖子的杯子中跑了出去。有盖子的杯子里的水气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所以我们在盖子和杯壁会看到小水珠。

小结:水变成的气叫做水蒸气,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提问:我们看到的这些是水蒸气吗?

水壶冒出来的白汽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而白汽能够看到所以它不是水蒸气而是雾状的小水滴。

交流:水和水蒸气的异同点

教师:水蒸气的特点是气体、看不见、摸不到、无固定形状、无色、无味、透明,那么水和水蒸气的异同点有哪些呢?

学生使用维恩图总结水和水蒸气的异同点。

三、总结

1.水变成的气叫做水蒸气,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2.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到、无固定形状的气体。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内容是什么?

1. 一句话趣味数学小知识

一句话趣味数学小知识 1.数学趣味小知识 简短的 20到50字左右

趣味数学小知识

数论部分:

1、没有最大的质数。欧几里得给出了优美而简单的证明。

2、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陈景润的成果为: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一个质数和不多于两个质数的乘积之和。

3、费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n>2时没有整数解。欧拉证明了3和4,1995年被英国数学家 安德鲁*怀尔斯 证明。

拓扑学部分:

1、多面体点面棱的关系:定点数+面数=棱数+2,笛卡尔提出,欧拉证明,也称欧拉定理。

2、欧拉定理推论:可能只有5种正多面体,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六面体,正二十面体,正十二面体。

3、把空间翻过来,左手系的物体就能变成右手系的,通过克莱因瓶模拟,一节很好的头脑体操,

摘自:/bbs2/ThreadDetailx?id=31900

2.生活中的趣味数学知识

1.一个服装的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件上衣或7条裤子,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服装。现有66名工人生产,每天最多能生产多少套服装?

2、小王有三本集邮册,全部邮票的五分之一在第一本上,N除以8(N为非零自然数)在第二本上,剩余的39张在第三本上。小王有多少张邮票?

3.小明看着自己的成绩表预测:如果下次数学考试100分,那么总平均分是91分,如果下次考80分,那么数学总平均成绩是86分,小明数学统计表是已经有几次考试?

1

设x名工人生产上衣,得

4x=7*(66-x)

则x=42

所以一天可以生产 4*42=168 套服装

2

设其有x张邮票.得

x/5+N/8+39=x

化简得 4x/5-N/8=39

由题意知,N为8的陪数,又4x/5为偶数,39为奇数.则N为8的奇数陪数.设N=(2t+1)*8 得4x/5-(2t+1)=39

x=(100+5t)/2

则5t为偶数,再设t=2w,得x=(100+5*2w)/2=50+5w

由此可知,共有50+5w 张邮票, w为0,1,2,3,4,。

此时N=32w+8

3

设有x次考试的成绩,现在的平均分为a.则有

(xa+100)/(x+1)=91

(xa+80)/(x+1)=86

两式相减得20/(x+1)=5

则x=3 a=88

即 现有3次考试的成绩

3.数学趣味小故事20字

数学趣味小故事 故事一: 动物城对称图形 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蜻蜓,咱们一起玩吧。

"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

"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

小朋友们,它们美吗?你觉得它们哪儿美呢? 故事二 : 张三的生死可能性 古时候,有一位糊涂的县官,因为听信他师爷的谗言,就把无辜的张三抓了起来,在审问时,他对张三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小朋友,如果让张三抽的话,可能会怎样呢?" 可是,一心想害死张三的师爷却在两个签上都写了一个"死"字,小朋友,如果再让张三抽的话,结果会怎样呢?幸亏张三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第二天,县官在开堂时,让张三抽签。张三抽了一枚签,连忙吞进肚子里。

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以为张三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放了张三。

4.趣味数学小知识,大概300字左右,办手抄报用,

燃绳计时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你需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你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绳子准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大家可以利用一种创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方法是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火车相向而行问题两辆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辆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辆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辆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小时间,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形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8楼掷硬币并非最公平抛硬币是做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首先,虽然硬币落地时立在地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们排除了这种很小的可能性,测试结果也显示,如果你按常规方法抛硬币,即用大拇指轻弹,开始抛时硬币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时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约是51%.之所以会发生上述情况,是因为在用大拇指轻弹时,有些时候钱币不会发生翻转,它只会像一个颤抖的飞碟那样上升,然后下降.如果下次你要选出将要抛钱币的人手上的钱币在落地后哪面会朝上,你应该先看一看哪面朝上,这样你猜对的概率要高一些.但是如果那个人是握起钱币,又把拳头调了一个个儿,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与开始时相反的一面.。

5.有关数学的小知识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一、重视课内听讲,课后及时进行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我们必须特别注意课堂学习的效率,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我们必须遵循教师的思想,积极制定以下步骤,思考和预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教师之间的差异.特别是,我们必须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学习技能,并及时审查它们以避免疑虑.首先,在进行各种练习之前,我们必须记住教师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各种公式的推理过程,并试着记住而不是采用"不确定的书籍阅读".勤于思考,对于一些问题试着用大脑去思考,认真分析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二、多做习题,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如果你想学好数学,你需要提出更多问题,熟悉各种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想法.首先,我们先从课本的题目为标准,反复练习基本知识,然后找一些课外活动,帮助开拓思路练习,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掌握解决的规律.对于一些易于查找的问题,您可以准备一个用于收集的错题本,编写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在日常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会让自己高度集中精力,使大脑兴奋,快速思考,进入最佳状态并在考试中自由使用.

三、调整心态并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主要的重点应放在基础、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因为大多数测试出于基本问题,较难的题目也是出自于基本.所以只有调整学习的心态,尽量让自己用一个清楚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就没有太难的题目.考试前要多对习题进行演练,开阔思路,在保证真确的前提下提高做题的速度.对于简单的基础题目要拿出二十分的把握去做;难得题目要尽量去做对,使自己的水平能正常或者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科学三年级风的手抄报怎么写?

教学内容:本册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一)第一单元《植物》

1、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形式,获得观察大树、叶子需按一定的观察内容和观察顺序的经历。

2、有在课外观察大树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交流自己的发现。

3、能说出常见的树叶形状,搜集到处种以上的树叶,制成标本、括印叶画。

4、归纳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5、? 在活动中学生有爱护树木的表现和意识。

(二)第二单元《动物》

1、 通过饲养观察,了解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等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2、有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经历。

3、有尝试改进观察方法的活动经历。

4、课外能写一篇小动物的观察记录或阅读有关资料写出汇编小报。

(三)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常见六种材料,并总结特点。

2、认识金属,了解硬度概念,学习饮料罐的故事,了解金属制品的制作流程。

3、通过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实验,初步了解材料密度概念。

4、学会给材料分类。

(四)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1、调查自己一天的用水情况。

2、调查装水和其它日常生活液体的容器和容量。

3、用饮料瓶作装水研究实验。

4、通过针管实验了解空气也要占体积。

5、做气球和笔帽的实验了解,空气具有质量。

扩展资料:

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科学的专业从业者习惯上被称为科学家。

自古典时代,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强调实验数据及其结果的重现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话:“科学”和“自然哲学“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纪,自然哲学(后变成自然科学)被认为是哲学的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与唯物同源。

参考资料:

科学-百度百科

数学手抄报三年级最简单内容

科学小报内容怎么写

有很多同学们在绘画完科学小报之后都不知道可以往它们内部填写什么样的内容,下面老师就整理了一些有关科学的介绍和科学小知识,这些都非常适合誊写入科学小报中,同学们可以从中挑选一些喜爱的进行誊写。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其对象是客观现象,内容是形式化的科学理论,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科学基于研究,通常在学术或研究机构以及政府机构和公司中进行。科学研究的通过开发商业产品,军备,医疗保健产品和进行环境保护来影响企业和国家的科学政策。

二、科学小知识

1、为什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开花?

向日葵花盘下面茎部的地方含有一种叫做植物生长素的物质。这物质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却具有厌旋光性,每遇到光线时,便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所以太阳升起时,向日葵茎部便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来整棵植物就向着太阳的方向弯曲了。

2、为什么松鼠的尾巴特别大?

松鼠的尾巴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平衡,避免掉下来受伤。此外,这条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发挥保护的功用,紧紧围着松鼠的身躯,既方便,又实用

3、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4、银河系有多大?

许许多多的恒心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5、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

飞机有两个机翼,像小鸟的翅膀一样,它还有推进器。机翼能产生升力,把飞机托起在空中;推进器能产生能力,把飞机推向前进。因此,飞机就能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了。

6、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如下: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三、莫比乌斯环

莫比乌斯环是一种拓扑学结构,它只有一个面和一个边界。可以用一根纸条扭转成180度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就形成了莫比乌斯环。

莫比乌斯环沿着中线剪开,第一次,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环;第二次及以后,每次都会得到两个互相嵌套的环。中间永远不会断开,这也是莫比乌斯环的神奇之处。

有趣的数学知识:

1、假如“一拃”的长度为8厘米,量一下课桌的长为7拃,则可知课桌长为56厘米。如果每步长65厘米,上学时,数一数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从家到学校有多远。

2、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如果身高是150厘米,那么抱住一棵大树,两手正好合拢,这棵树的一周的长度大约是150厘米。因为每个人两臂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长度和身高大约是一样的。

3、要是想量树的高,影子也可以帮助。只要量一量树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长度就可以了。因为树的高度=树影长×身高÷人影长。

4、若去游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远,可以请声音帮量一量。声音每秒能走331米,那么对着山喊一声,再看几秒可听到回声,用331乘听到回声的时间,再除以2就能算出来了。

5、?“天象记录员”珊瑚虫科学家们发现,珊瑚虫会在自己身上记录时间:它们在体壁上每天“刻画”一条环纹,一年“刻画”365条,既不多也不少。

因此想知道它们的年龄,只要数数它们体壁上的环纹即知。科学家们还发现,3.5亿年前的珊瑚虫,每年“刻画”在身上的环纹不是365条,而是400条。原因是,那时地球自转一天仅为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关于“三年级上册科学水到哪里去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