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十大养不死的热带鱼都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十大养不死的热带鱼都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十大养不死的热带鱼如下:

10、凤尾鱼

凤尾鱼的饲养方法比较简单,饲养用水为酸碱度中性的较好。凤尾鱼对水温的要求也比较高,最适合生存的水温为25-26℃。凤尾鱼的饲料可以分为薄片饲料、颗粒饲料以及冷冻饲料,饲养者们可以根据实际的养殖情况来进行挑选饲料喂养。

同时也可以喂养一些活饵料,但是前提是要保证其新鲜无问题,否则会导致凤尾鱼产生各种疾病。做好凤尾鱼的饲养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凤尾鱼所带来的观赏性。

生命力强度:★★★

繁殖能力:★★★

9、月光鱼

别名新月鱼、满鱼、阔尾68鱼。纺锤形,头小眼大,吻尖,胸腹部较圆,近尾部渐趋侧扁,尾柄宽阔,尾鳍圆弧形,背鳍位于身体中部偏后,外缘圆弧形。月光鱼能与剑尾鱼杂交,杂交品种常见的有红月光、蓝月光、黄月光、黑尾黄月光、黑尾红月光、花月光、金头月光、帆翅月光等品种。

月光鱼易变异,已稳定的品种不宜与剑尾鱼或别的月光鱼混养。此鱼喜中性偏碱硬水,pH7—7.4,水温22—26℃,在0.5%~1%盐水中生长较好。杂食性,性情温顺。5—6月龄性成熟。若发现雌鱼腹部膨大,近肛门处出现大黑斑时为临产征兆。?

生命力强度:★★★

繁殖力:★★★★

8、大鳍魮脂鲤

这种鱼比较具有观赏性,而且对新手而言这种鱼养殖起来十分的简单。大鳍魮脂鲤,给予酸性软水就可以健康成长和繁殖。这种鱼可以和其它的鱼一起混养,但是最好是专门饲养。

生命力强度:★★★★

繁殖能力:★★★★★

7、金三角灯

淡水鱼类,原产地水质为pH值6.0~6.5的弱酸性水,硬度小于12的软水,水温23~28℃(资料来自世界鱼类数据库)。实际饲养可适当调整。

金三角灯鱼所适宜的水温大约在22~26℃,酸碱度约为PH5.0~7.5之间,水质的硬度约在2~10°N。金三角灯鱼喜爱在水域的中层活动,属于卵生鱼类。日常饲养可以投喂一些薄片饲料以及较为小型的活性饵料。

生命力强度:★★★★

繁殖能力:★★★★★

6、四带无须魮

带无须魮(学名:Puntius tetrazona)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其中一个种。分布于印尼苏门答腊及婆罗洲的溪流。为高经济价值的观赏性鱼类,广泛地输出至世界各地。本鱼体侧具有四道黑色斑纹纵向穿过该于浅棕色的躯体上,黑色背鳍上有一红边。胸鳍和腹鳍均是红色,而尾鳍的红色鳍叶中间为白色。雄鱼的吻呈鲜红色,雌鱼鱼体的斑纹较少。体长可达7厘米。另外有许多人工培育的种类。

生命力强度:★★★★

繁殖能力:★★★

5、唐鱼

唐鱼体细小,长而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吻短而圆钝。口小,亚上位。口裂下斜,下颌突出,前端无瘤状突,上颌无缺刻。无须。眼大,侧上位。眼后头长显著大于吻长。体被圆鳞,无侧线。背鳍短,起点显著于腹鳍之后。

胸鳍末端稍钝,向后远不及腹鳍起点。腹鳍短小,末端可达肛门。肛门接近臀鳍起点。臀鳍接近于背鳍相对。尾鳍叉形,末端稍尖。下咽骨弧形,较窄。咽齿纤细,末端略带钩状。鳃耙短而稀疏。鳔2室,后室较前室长。腹膜灰白。?

唐鱼生活时体色艳丽多彩,为一种著名的观赏鱼类。一般体背棕色,腹部银白,沿体侧中部有1条金**或银蓝色纵行条斑,在条斑上下各有数道深棕色线纹。尾柄基部有1红色圆斑。虹膜金黄。背鳍基部红色,其他各鳍黄绿,边缘透明。此鱼因最初发现于我国广州市郊白云山溪,故英文泽名为白云山鱼。

生命力强度:★★★★★

繁殖力:★★★

4、兵鲶属

比上面那种鱼活的时间还要长两三年,性格比较温和,最主要的是自己捕捉食物能力比较强。

生命力强度:★★★★

繁殖能力:★★★

3、蓝三星

又名“蓝三星”、“丝足鲈”。热带观赏鱼。产于西双版纳。蓝星鱼的外形体长可达10—15厘米,卵圆形,侧扁,眼较大,背鳍短而高,腹鳍长丝体达尾鳍,鳍基起自胸下至尾鳍基部,尾柄很短,尾鳍分叉。

蓝星鱼遍体蓝灰色,在躯干中部和尾柄处各有一块深蓝色圆斑,与黑眼珠形成等距离的三个斑点,各鳍淡**,有小点。蓝星鱼杂食性,鱼虫、丝蚓、孑孓和干饲料都可摄食,性情内向爱静,喜栖息于水草多的静水或缓流水中。

蓝三星4—5月龄性成熟,雌性鱼鳍短而钝,腹部膨大,雄性鱼色泽艳丽,背鳍较尖长。雄鱼与雌鱼配对入箱后,雄鱼吐泡沫筑浮巢,浮巢达一定幅度后,雄鱼开始追逐雌鱼。雌鱼游到浮巢下,雄鱼弯体拥抱雌鱼,几次拥抱翻滚后,完成产卵、排精。捞出雌鱼,留下雄鱼守巢护幼,24小时后仔鱼孵出。

生命力强度:★★★★

繁殖能力:★★★

2、孔雀鱼

孔雀鱼体延长,雌雄鱼的体型和色彩差别较大,雄鱼身体瘦小,体长3-4厘米,雌鱼体长6厘米,其尾柄及尾鳍占全身的1/3以上,各鳍均较雄鱼的短。前部略呈楔状,后部侧扁。雌鱼的腹部膨大圆突。头部中大,吻部短小。眼大,侧位;眼间区及吻背颇为平直。口小,斜裂,下位;口裂远不及眼前缘的下方。

体被有大型的圆鳞;纵列鳞26-28;背前鳞11-13。雄鱼背鳍鳍条常会延长,雌鱼则小而圆,背鳍软条数7-8;雄鱼的臀鳍第3、4、5鳍条特化而成一延长的交接器,交接器仅略长于腹鳍长,雌鱼则正常的扇形,起点在背鳍起点略前,鳍条数8-9;胸鳍鳍条数13-14;腹鳍腹位,鳍条数5;雄鱼尾鳍外形变异很大,随品系而有不同;雌鱼则大多呈长圆形。

生命力强度:★★★★

繁殖能力:★★★★★

1、花斑剑尾鱼

斑剑尾鱼体长5-6厘米,雌雄间差异较小。雄性花斑剑尾鱼没有尾剑,尾柄较短粗,整体上看属于短身材的鱼,它们的体色比较丰富,并且变异性强,因此培育出很多人工品系。不过现在的月光鱼类群并不是原生花斑剑尾鱼的单纯变异种,而是由花斑剑尾鱼和剑尾鱼两种鱼类杂交得到的。

花斑剑尾鱼习惯平缓温和的水环境,饲养时不能用太激烈的水流,在原产地它们的水温比其他剑尾鱼类要低,适宜水环境pH 7.0-8.0 ,硬度dH10 - 20,水温18°C - 25°C。花斑剑尾鱼为卵胎生鱼类,它们会直接繁殖出小鱼而不是鱼卵。

生命力强度:★★★★

繁殖能力:★★★★

这个密度的话还是不要放的太多了,放太多了会导致缺氧的。

他们是确实挺快的,基本上在两三个月会繁殖一次。

鱼类(学名:Piscium),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的统称,

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1]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在脊椎动物5大类中,鱼类是最低等的,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也最早。我们对现生鱼类都较熟悉,但对地质史上的早期鱼类,以及它们如何进化为现生鱼类,就比较生疏了。让我们顺着时间的长河,向前追溯。

16张

现知最早的鱼类化石,发现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晚期地层中,但只是一些零散的鳞片,未能给我们一个有关鱼类身态的轮廓。

到距今4亿年至3亿5千万年前的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时,才有大量鱼化石被发现。这些鱼化石,有的在构造特征上彼此已很不一样,说明当时已有多类鱼类存在。很可能,在有化石记录之前,它们业已分道扬镳,在各自进化途径上走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路程。

最早出现的鱼类是无颌鱼类。顾名思义,它们还没有上、下颌,只有一个漏斗式的口位于身体前端。这种口,不能主动摄食,只有靠水流把微小生物带进口内。再者是它们没有腹鳍,但有膜质的外骨骼,

包裹在身体外边。所以无颌鱼类又有甲胄鱼类之称。由于这外骨骼的存在,曾引起有关学者的一番争论:到底是软骨在先或硬骨在先?在脊椎动物胚胎发生过程中,总是先出现软骨,然后由软骨形成硬骨。一般认为,个体发生反映系统发生。

据此,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应该是软骨在先,硬骨在后,可最早的脊椎动物先出现的却是硬骨,这怎么解释?有人说,还是软骨在先,只是软骨不能保存为化石而已。到底怎样,未有定论。

无颌鱼类包括迥然不同两大类:头甲类和鳍甲类,每类又各有分支,有不同类型的形形色色代表,也曾繁盛一时。但好景不长,到泥盆纪中期(距今约3亿5千万年前),它们绝大多数绝灭了。只因现生的七鳃鳗和盲鳗的某些特征与头甲类的一致,学者揣测,前者有可能是后者的现生代表。按此,头甲类应还没最后绝灭。

可是,从头甲类到七鳃鳗和盲鳗之间,从泥盆纪到现代3亿多年里,都没发现它们的中间环节(图14)。究竟这些营寄生生活的现代无颌鱼类是如何从身披甲胄的祖先进化来的,还不确定。

鳍甲类无现生代表,被认为是一绝灭的类别。但是,由于鳍甲类中的异甲类的某些特征与后期有颌鱼类的近似,有人说,异甲类可能是有颌鱼类的远祖。是否这样,尚需更多的论证。

最早的有颌鱼类是盾皮鱼类,它不仅已有上、下颌,并还有了偶鳍。这样,它便有可能主动摄食了。盾皮鱼类通常分节甲类和胴甲类,它们都披有甲,在泥盆纪晚期最为繁盛。前者可以尾骨鱼为代表,后者可以沟鳞鱼为代表。

有人认为,盾皮鱼类可能与现代鲨类有亲缘关系,但另一些人认为可能与硬骨鱼类的关系更密切。

关于“十大养不死的热带鱼都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