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详细实施方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详细实施方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为切实做好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普宣传工作,根据和的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项目范围

 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项目内容

 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

 1.活动目标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加深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理解和认识。

 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使群众了解中医药有关生命、健康与疾病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保健知识,掌握一些常见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

 增强社会对中医药的'普遍理解与认同,扩大中医药的影响,树立社会形象,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

 2.活动内容和方式

 组织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

 开展健康讲座、义诊咨询、文体表演、知识竞赛、教授健身方法、科普游艺互动等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动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在基层长期开展。

 3.活动要求

 各地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在20xx年已安排5个以上县的基础上,继续选择5个以上县开展中医药宣传活动。

 宣传活动要贴近基层,贴近社区,贴近农村,使更多的基层群众参与活动并从中受益。每个县直接受益人群至少达到5000人次。

 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当地媒体的作用,通过媒体扩大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争取良好的宣传效果。

 每次活动要注意收集相关文字及影像资料。

 在开展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中医药文化科普人才。

 各省要注意培育和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载体

 1.工作方式

 采取组织编写、制作出版中医药科普作品、在媒体上开设栏目等方式,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

 2.工作内容

 挖掘本地的中医药典籍、文物古迹、传说故事和其他历史古籍文物中的中医药文化内容,进行研究整理,组织创作一系列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群众、图文并茂的中医药文化和科普丛书。

 要协调当地主流媒体开设中医药知识和科普宣传栏目专题介绍中医药知识。

 要注意利用互联网、手机、公交地铁电视等新兴媒体资源介绍中医药知识。

 3.工作要求

 在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载体中,各省要把基层的需求作为工作重点。

 总结本地区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出版、宣传资料制作及发放以及所开设媒体宣传栏目的内容及效果等工作情况。

 要定期召开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探讨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项目执行时间

 本项目执行时间为20xx年—20xx年。各省于20xx年4月15日前编制完成项目组织实施方案,20xx年12月31日前完成项目任务。

 四、项目资金安排及资金管理要求

 20xx年中央财政继续按照每省80万元标准给予项目资金补助,其中50万元用于组织开展中医药宣传活动,30万元用于加强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补助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下达各地的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财政部将按有关规定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并将各地项目执行的实际效果作为安排下年度相关项目资金的依据。

 五、项目组织实施及监督与评估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报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各省要加强对本地项目的组织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对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将项目总结评估报告于20xx年1月15日之前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项目的宏观管理与总体评估,并对项目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在项目执行中期,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检查督导,在此基础上进行中期考核与评价;在项目执行结束后,将根据各省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

松叶

(《本草经集注》)

异名猪鬃松叶(《圣惠方》),松毛(《简便单方》),山松须(《生草药性备要》),松针(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松科植物油松或马尾松、云南松等的叶。植物形态详"松节"条。

采集全年可采,以腊月采者最好。采后晒干,放置干燥处。

药材干燥的松叶呈针状,长约12~18厘米,粗约0.1厘米,两叶并成一束,外包有长约0.5厘米的叶鞘,呈黑褐色。中央有长细沟,表面光滑,灰暗绿色,质轻脆,臭微。

化学成分马尾松叶含挥发油(α-蒎烯及β-蒎烯、莰烯等)、黄酮类(槲皮素、山柰酚等)、树脂。

云南松叶含挥发油、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

性味①《别录》:"味苦,温。"

②《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用主治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治风湿痿痹,跌打损伤,失眠,浮肿,湿疮,疥癣。并能防治流脑,流感,钩虫病。

①《别录》:"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

②《日华子本草》:"炙罯冻疮、风湿疮。"

③《纲目》:"去风痛脚痹,杀米虫。"

④《生草药性备要》:"杀螆,干水,止痒,埋口(合疮口)。洗疳疮,治螆疥。"

⑤《会约医镜》:"辟瘟疫气。"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神经衰弱,维生素丙缺乏,营养性水肿;防治流脑,流感。"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叶1~2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选方①治脚弱十二风,痹不能行:松叶六十斤,细切之,以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酿五斗米,如常法;别煮松叶汁以渍米并馈饭,泥酿封头,七日发。澄饮之取醉。(《千金方》松叶酒)

②治腰痛:马尾松叶一两,水煎去渣,加冰糖一两调服。(《江西民间草药偏方》)

③治历节风:松叶三十斤,酒二石五斗,渍三七日,服一合,口五、六度。(《千金方》)

④治跌打肿痛:山松须浸酒服;其渣加蛤仔一只,捶敷患处。(《生草药性备要》)

⑤治跌打损伤:马尾松枝头嫩叶,焙干,研成极细末。每天服二次,每一次服一钱,温甜酒送下。(《江西民间草药偏方》)

⑥治跌打损伤,扭伤,皮肤瘙痒症,漆疮,湿疹:鲜松叶煎汤熏洗,连洗数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风湿顽癣:松毛(炒黑)一两,轻粉、樟脑各三钱。湿则干掺,燥则用油调搽,如痒极者,以米醋调敷。并治冻疮。(《外科正宗》)

⑧治大风癞疮,并历节风痛,脚弱痿痹:松毛取生新者捣烂焙燥,每用松毛二两,枸杞子二两,浸酒饮,时时服,不得大醉,久服效。(《外科正宗》)

⑨治头风头痛;生鲜松毛四两,捣烂,焙燥,浸酒,时时饮之;其渣取出,贴顶门,用布裹头三日。(《方脉正宗》)

⑩治中风面目相引口偏僻,牙车急,舌不可转:青松叶一斤,捣令汁出,清酒一斗渍二宿,近火一宿,初服半升,渐至一升,头面汗出即止。(《千金方》)

⑾治失眠、维生素丙缺乏、营养性水肿:鲜松叶一至二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⑿治风牙肿痛:松叶一握,盐一合,酒二升。煎漱。(《圣惠方》)

⒀治阴囊湿痒:松毛煎汤频洗。(《简便单方》)

⒁预防钩虫病:松针适量,水煎成浓汁,在赤足下田前,擦足及小腿处。(徐州《单方偏方新医疗法选编》)

临床应用①预防感冒

用鲜松针制成1:1的浓缩煎液,每人每次服30毫升(相当于鲜生药1两),每日1次,每周连服2日,共服5周。于同一生产队内设条件基本相似趵服药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经5周后统计:服药组1857人,发病223人次,占12%;而对照组1543人中发病为481人次,占31.1%。服药后有少数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胃部不适。药液经加热及加糖调味后反应明显减少。

②预防流脑

取鲜松针5斤,甘草2两,加水100斤,煎至80斤。成人每次0.5斤,每日2次,连服3天;儿童酌减,并加用鹅不食草粉搐鼻,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7天。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松针、扁柏各3两(鲜用半斤),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煮沸1小时,过滤,滤渣再加水煎煮;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至200毫升,加糖浆100毫升或蜂糖2两,共成300毫升(每毫升含生药1.5克)。日服3次,每次100毫升,10天为一疗程。临床试治80例,近期有效率达91.25%。

名家论述《本草汇言》:"松毛,去风湿,疗癣癞恶疮之药也。性燥质利,炒黑善去风湿,顽癣湿烂,浸渍不干,并敷冬月冻疮。生取捣烂作丸,能治大风癞疾,或历节风痛,或脚气痿痹,或头风头痛等证。以上数病,凡关风湿致患者相宜,倘因血虚风燥致病者禁用之。"

提醒您:松叶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关于“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详细实施方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