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古风古韵的庄园内部建筑群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风古韵的庄园内部建筑群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康百万庄园依据“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传统理念选址,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还融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建筑特色于一体,是我国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

庄园里此类古建筑群体的数量众多,其中有310个生活区,31处院子和73个窑洞,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如此庞大的建筑群仅有一个入口。没有知情认路人带领,陌生人极难找到出口,弯弯曲曲地穿行在庄园里,宛如走进了一个大迷宫。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风格与绝大部分有钱人家所建的房屋不同,它的大门入口可以与古代的城门媲美,入口两侧均有主墙相依。门里还有一个仿照北京长城的瞭望台而建的居高临下的观景台,因此康家庄的建筑风格真可谓别具一格。

进入庄园内部,拾级而上便来到观景台。在观景台的不远处就是康家的厨房,康家本是一个大家族,平日里总是宾朋满堂,因此康家的厨房十分地大,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厨房里干活的人也十分的多,自然是热闹非凡,嘈杂无比。

然而,康家的书房却恰恰挨着厨房,这一点实在是让人困惑不解,热闹嘈杂的厨房和安详静宜的书房竟然互为惠邻,这或许是康家为了锻炼子孙读书的定力,让他们体会乱中取静之意吧!

同时,与大院内其他建筑相比,康家书房的内部装饰显得十分简单,这与其他豪华富丽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书院的外部,还建有两个小亭子和一些枯萎、古老的花木,这些古老的花木在无形中给康家大院平添了几分伤感。

书房的东边是康家画室,其画室中所有的家具都镶嵌有闪闪发光的宝石,并且在画室的东墙上还镶挂着明、清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西墙上则挂着一件清朝官服和一把康氏后人康英奎平时练功习武时用的宝剑。

书房的西边是放置祖先牌位的灵堂。在灵堂中有着许多精美的神龛和有关祖先生卒的碑刻,据说雕刻每块碑刻都要花费一个石匠3个月的工夫,因此康家灵堂内的每块碑刻都十分的珍贵。

在灵堂的不远处则是康家的普通生活区。此区内有两大奇观,第一奇观是由书法雕刻集中的窑洞,此洞内的两侧共有16通与成人一般高大的石碑,石碑上面全部雕刻着赞扬家主的“慈悲善良”与“慷慨大方”的内容。

第二大奇观是窑洞窗户上的木雕。每处镂空的木雕都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绝妙印象,并且此窑洞还是主人居住的地方。

在窑洞内,有一张楠木床,此床在当时那个年代,属于万里挑一、精美绝伦的珍品。据说,它是由当年最著名的5位木雕工匠费时3年雕刻而成,它的华美精致甚至可以跟皇上的龙榻相媲美。

在床的左下方是一个高1米,长1.5米的木车,此木车是用来接送庄园的女眷们去厕所的工具。

在我国古代,女人要缠足的,然而这三寸金莲的小脚使女人们无法长距离行走,而厕所一般是建在大院最偏僻的地方,所以这个木车就成了接送**、姑娘们往返厕所和卧室的专用交通工具。

在木车的右边则放着几双**们曾经穿过的前边尖,后跟高,面上绣有精美图案的小脚鞋子。

在此窑洞的后面,便是康家饭厅。其饭厅的右侧放着一张供8人进膳的方桌。因为康家十分迷信,相信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所以只要有算命先生造访,他们必定要用此餐具招待一番。

他们相信这样做会给全家带来好运和财富。如有贵宾造访,康家主人则会依照满、汉传统举行大型的宴请,这种场合常常要用餐具108件,具有好运连连之意。

从饭厅出来,一直向东走就到达康家的东院。在东院的第三道门内的大厅里悬挂着“留余匾”,此匾乃是我国名匾之一,也是康氏家族教育后代的家训匾。

此匾上的题字“留有余”具有不尽之巧以还造化、不尽之禄以还朝廷、不尽之财以还百姓和不尽之福以还子孙之意,并且此匾还是由清朝翰林牛暄所撰写。

在康百万庄园内有很多类似“留有余”这样的匾文,此类匾文都体现了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的中庸之道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康百万资助朝廷,修黄河大堤、建学堂、赈济灾民等方面都均有体现。

另外,庄园内道院门上诸如“居贵敬”、“行贵简”之类的题词,都表现了康家为人处世的准则,就是表明康家的人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修养,外出待人接物直率诚信,仪表穿戴要简朴大方。

在庄园内,除了东院建筑群,还有康家商业活动的大本营栈房区,它是康家当时的商业活动场所,集仓库、办公和做生意为一体,当年康家在全国各地设立有功能各异的栈房,同时有“四老相公”和“八大相公”分管各个栈房,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管理机构层层管理。

这个栈房区是康家的商务总部,这里依山傍水,同时又依住宅区近码头,它是整个康家数百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部分。

栈房区修建于1885年至1892年,原有6个大院和一个占地25亩的饲养棚和遛马场,总占地3600多平方米,历经风雨沧桑后保存下来的由东向西依次为顺记、魁记、崇义德3个基本完整的四合院式大院,大约2000平方米。

栈房区的建筑特点是17世纪和18世纪清中晚期典型的豫西建筑风格,尚属二进式门院,木、石、砖三雕相互贯通互为一体,雕龙画栋,寓意深长。

不少有关民间传说故事的石雕在栈房区随处可见,经历上百年的历史这些石雕依然完好无损,雕刻的字体轮廓依然醒目美观。

康百万栈房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无处不在的匾额楹联,这些匾额楹联所洋溢出浓郁的豫商文化气息,充分显示着主人的身份与品位,也是栈房区的独到之处。

其中,在顺记大院的大门门匾上刻有“洛作智水”4个字。“洛”是智慧的象征,“水”是康家经商的重要载体之一。

当年康家就是靠漕运起家,兴家,到发家,经营盐业、粮食、棉花、布匹的,所以“洛作智水”就寓意康家明理通达,生意像洛河水一样源远流长。

大门的左右两边还有两幅这样的楹联:

厚农资商农商皆是本;

重信守义信义全在人。

审时度势诚信至上商之本;

化智为利化利入义贾之本。

进入大门后,便是顺记大院的迎客厅。这里是康家人用来接待各方来客以及康家各地栈房大小相公的,是负责商业信息上传下达的地方。

在大厅内,有块形如书卷的匾额,匾上所书的是1714年康熙颁布的圣谕,内容为:

朕视商民皆赤子,无论事之巨细,俱当代为熟筹。

意思为无论是商人或是农民,都是我的子民,无论大事小事,我都会仔细筹划,并且一视同仁去对待。

康熙皇帝在位61年,他的一生立志要做成3件大事,那就是撤藩、治理黄河和发展漕运。

康家第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紧抓机遇,大力发展漕运,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仕不经商”的观念,利用门前河洛之便,把生意从洛河走向黄河进而走向全国,从而盛极一时。

整个迎客厅被隔断分为外厅和内厅,凡来访客人先到外客厅,如有要事就到内厅和老相公商谈,如果事关重大,再由老相公反映给康百万的东家。

客房内厅,放有一个圆形的桌子,这是用来谈生意时客人和东家观看样货和放置样货的地方。

平日里,这张桌子都是一分为二放置在两边,如果双方洽谈成功时两个桌子对在一起,表示生意圆满成功。此外,半圆桌还可以节省空间,让人看起来即实用,又美观。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通过屋中桌子的摆放,可以判断男主人是否在家,桌子分开表示主人不在家。合一块,说明男主人在家。

迎客厅是康家的形象窗口,康家刻意布置这个待客厅,厅内家具、书画、文房四宝、工艺品、茶具、茶叶等配套齐全。从中体现豫商“崇尚中庸、低调内敛”的儒家风范,体现豫商“留余”的独特个性。

除了这间迎客厅,在顺记大院内,还有几间厢房。在顺记大院旁边,便是栈房区的魁记院。

在此院的大门处,右边门匾上写着“审时”,左边门匾上写着“度势”两字,这是康家时时提醒在做生意时要综观大局,讲策略论技巧,稳中求胜。

大门内,便是魁记院的贵宾客房,这是用于安排来访贵宾安歇的地方。

在此房间内,还有两幅楹联写道:

友以义交情可久;

财以道取利方长。

货属商通富若陶朱何让;

利由义取贤如端木堪师。

室内家具配套齐全,加上墙上字画的点缀,洋溢出一片宁静,温馨的气息,体现康家主人对客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和顺记大院一样,魁记院内的其中两间厢房,此外,在魁记院还有几间特殊的厢房。

一间是康家总务主管办公的地方庶务室。

据说,康家鼎盛时期有四老相公、八大相公,三十二相公,无数的小相公,拥有近二百多个呈现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老相公是康家的经营主管,大相公是各个分区的负责人,相公是各个栈房的负责人,小相公则是业务人员或者是比较重要的勤杂人员。

而这间庶务室内的主管则是掌管康家营缮工程、财产购置、管理维护以及栈房维修、出纳、相公、仆人薪金、休假、日常生活安排管理等事务。

同时,康百万为了巩固康家的根基,发展康家的商业市场,也公开向社会招聘相公,招收饱学之士,为此,庶务室也作为康家选拔经商人才的地方。

另一间是康家的账房,也是康家四大朝臣之一的账房主管,单独审阅,办理账务的场所。

设置这个单间对于完善康家财务状况意义重大,桌子上摆放有文房四宝、算盘、记事板、烛台、边墙上悬挂着账本,后面是椅子、档案柜等配套设施。

一张小床,茶具、面盆等生活用品,这些不经常使用的东西,恰恰表现了老先生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

还有一间为辩银室,是康家老相公传授小相公辩银秘诀、辩银经验以及使用金钱秒决、办理大型账务手续的地方。

辩银室旁边,还有一间厢房,是相公述职房,这是康家外地相公回来向老相公及康百万汇报生意时住宿的地方。

康家在外地共有32位相公,他们经常回来向东家汇报生意情况,这就是他们临时居住的地方,相当于后来的客房。

在魁记院内,还有一间仓库房。房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放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摆放有南方的绸缎、瓷器、茶叶,陕西的棉花布匹、药材等实物。

下层多为一些不易搬运的货物,摆放有山东的食盐、南方的生漆、米酒、陕西的粮食、辣椒,河南的木材、土产、白酒等实物。

栈房区的崇义德院内,由义周仁里室、积德行善房、芝兰室、议事厅、金银库和先贤堂等房间组成。其中,积德行善房则是康家十七代庄园园主康建勋的行医馆。

而芝兰室,则是庄园内临时接待重要人员座谈小议的地方,也是康百万梳理商务,捕捉商机,深悟商理的起居处。

芝兰室的厅内西墙面有木雕挂屏,房内顶子床、家具等一应俱全。看似简洁整齐却真实突出了儒商康百万爽朗认真、灵敏细致的个性。

在芝兰室门外,还有两副有趣的楹联,上面写道:

一念不邪方寸地中唯种德;

万缘归正九重天上自生春。

暗暗思量百计不如阴骘好;

明明检点万般唯有读书高。

崇义德院内的议事厅,是各地来访客人在此休息,临时商议的地方,厅内茶具、书桌等一应俱全,从中体现了主人对客人无微不至地关怀。

议事厅旁边,则是金银库,是康百万存放金银珠宝及贵重物品的地方。这里陈设了一些官窑瓷器,古董,金银珠宝,银票,合同珠宝箱,博古架,清式板箱等用品。

栈房区的顺记、魁记、崇义德3个院落,向人们传达了当年康家敛财、理财的经商理念,让人们感受到康家曾经的辉煌不可一世。

除了栈房区,在康家庄园内,还有著名的南大院,这是康家发展鼎盛时期的象征和精品建筑文化集中体现的重要标志,也是一座展示康家品位和修养、展现家族在农、官、商公共关系处理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和处世风格的重要场所。

南大院是康百万庄园唯一的一座结构严谨、规模宏大的官式建筑,康家曾在这里和30多位知县商议接驾慈禧的有关事宜,康家的繁华在这里可见一斑。

整个南大院由“中直主院”“书带生庭院”“敬直仪方院”三部分组成,从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康家传承家学、教育子弟的深谋远虑、用心良苦,还可以感受到含而不露、直中藏幽的河洛建筑文化气息,更能体悟到妇女治家的精妙,领略到财富传承的奥秘。

在中直主院内,有著名的“经腴史华楼”,这是康百万庄园的藏书楼,也是康家为教育子孙而设立的家族公共图书馆。

大楼的门柱上,有一副楹联:

依墨绕书林求知求学求教;

借章探史翰解意解科解题。

意思是说在浩如烟海的书中,刻苦攻读,虚心请教;要学有所用,利用学到的知识,探寻研究学问,提高自身修养,解决世事难题。

藏书楼体现了康家重视教育,重学厚学思想,也是崇尚河洛文化的历史见证,康氏家族的子弟在这里可以遨游书海,濡染书香,以求科场夺冠,光宗耀祖。

南大院内的书带生庭院,是康家的私塾,也是康家子弟接受教育的场所。设立有儿童私塾:是康家的小孩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

在这里,还设有青年学馆,是康家的青年读书学习以诗会友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接受家族寄托的厚望,刻苦攻读,担当起传承家族财富神话的任务,实现科场扬名,光宗耀祖的重任。

南大院内的教书先生房,是康家私塾先生的住所。

康家重视教育,他们家的私塾先生都是聘请的当地的一些知名人士,大多都是举人的地位。其中比较出名的老师有孙涵三,赵凤鸣,康欲远等。他们为康家培育出了一些优秀人才,为康家发展做出了贡献。

除了这些基本建筑群,在康家庄园内,最引人注目的还有每间房屋的石柱子底座,这些石柱子具有支撑房顶的作用。

此种建筑方式可以使石柱免受潮湿的侵蚀,而这些六边形的底座则是由多年形成的水晶石所建造的,每个面上都刻有花卉和人物图案。

最富有想象力的是一个中间镂空雕刻出来的人物,似乎整个石柱是由他们支撑起来的,人物雕刻栩栩如生,活泼可爱,整个结构还不失平衡。

不少民间传说的石雕在康家大院却随处可见,即使此类石雕经历了上百年的风吹雨淋,也依然完好无损,雕刻的字体、轮廓依然醒目、美观。这都要归功于选料的精细考究。

康百万庄园现存很多石雕、木雕与砖雕,此类雕刻多以人物、花草、鸟兽为主,其中“冠上加冠”和“半夜拜师”就是以人物为主来雕刻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仅刀法细腻、工艺纯熟,而且还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另外,在庄园内还有家具、珍玩和名人书画等珍贵文物,此类文物数量高达4000余件,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河南康百万庄园庭院

上蔡县豫安小区产权多少年

这个我知道!去年的时候和朋友打算去晋城旅游的时候,收集了晋城一些必去的景点资料。现在我把晋城十大必去景点的资料分享给需要的小伙伴们~

1、皇城相府

简介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是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郏。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

电话

0356-4858206;0356-4858062

用时参考

1-3小时

门票

门票:10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半票:1.身高1.2米(不含)-1.4米(含)的未成年人;;

2.60周岁(含)-64周岁(含)的老人凭有效证件;

3.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凭本人有效证件;

免票:1.身高1.2米及以下或6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2.65周岁及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

3.现役军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

tips: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景区当日实际披露为准。

开放时间

08:00-18:0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6:00 (6月1日-8月31日 周一-周日)

08:00-17:0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5:00 (12月1日-次年2月28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2、潭瀑峡

简介

潭瀑峡地处云台山北部略偏西,是主要河流子房河的一个源头。沟长约1270米,南北走向。沟东面,峭壁耸翠,基岩裸体。沟西面,竞秀峰参差俏丽,峰群一字排列,峰峰直立,争奇斗异。在曲曲弯弯的沟槽内,潆洄着一条会唱歌、会跳舞的溪水,这条能歌善舞的溪水叫小龙溪。

用时参考

1-3小时

门票

免费

tips:

包含在云台山景区门票内,无需单独购票

开放时间

07:00-17:0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7:00 (周一-周五)06:30-17:0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7:00 (周六-周日)06:30-17:3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7:30 (周一-周五)06:00-17:3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7:30 (周六-周日)

景点位置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七贤镇北焦作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3、王莽岭景区

简介

王莽岭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东南部,是晋豫两省的界山,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北临上党盆地,西与晋城毗邻,东南俯视冀豫平原,四面皆低,唯其独尊。是太行山脉与中州平原断裂地质带地貌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和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相传西汉王莽追刘秀在此安营扎寨,得名王莽岭。

景区由王莽岭、锡崖沟、昆山、刘秀城四个景系组成,最高海拔约1700米,最低处仅300米左右。驻足山顶,太行雄姿尽收眼底,中原大地举目可睫,植被覆盖率高达96%以上,暑期平均气温仅为22℃左右,金元时期文坛巨匠元好问称之谓“清凉圣境”。特殊的地质地貌,造就了险峰峻岭、奇峰怪石绝壁千仞、峡谷纵横、溶洞溪瀑、云海日出、雾淞冰挂等壮丽的自然景观,被誉为“太行至尊”,也称“太行云顶”。

电话

0356-6878613;0356-6878621

用时参考

3小时以上

门票

门票:8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区间车票:50人民币;导服费:10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开放时间

08:00-16:0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6: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营盘村

4、锡崖沟

简介

锡崖沟景区位于王莽岭景区南端四周落差1000多米的深谷之中,锡崖挂壁路被称为世界奇观。该区山陡沟深,地势险恶,峭壁环列,大山的阻隔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世外桃源,该区谷底阡陌交通,沔桥流水,田畦青翠,民风纯朴,自然风光秀丽,村中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垂直分开,深邃悠长,峭壁如屏、砂岩如朱,一股清泉从壁间飞流而下,涛声如雷,寒气上逼,云雾飘渺,蔚为壮观。

用时参考

3小时以上

交通

1、晋城省运天泽旅行社门口坐车直达王莽岭景区。

2、陵川汽车站有到王莽岭景区的直达车。

3、到王莽岭景区后乘坐景区内小交通到锡崖沟,费用50元。

门票

30元

开放时间

08:00-18:0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8:00 (6月1日-8月31日 周一-周日)

08:00-17:4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7:40 (12月1日-次年2月28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锡崖沟村

5、郭峪村

简介

郭峪村,位于阳城县北留镇,唐代建置。现存明代民居40院;明崇祯十一年修建的蜂窝城墙,高20米,宽5米,长1400米;元代修建的汤帝庙,尚存20米高的挑角戏台及罕见的九开间大殿。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对郭峪村现存古建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这个五六百户的山村里,明清两代共出了十八名举人和十五名进士,并把儒家礼制观念体现在村落、户宅的建筑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郭峪村又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工农业总产值7000多万元。近十多年来,全村老年人在苍龙岭开山值树60多万株,受到盛市多次表彰。郭峪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村绅为了防御农民起义军,修建了郭峪城。是年农历正月十七动工,十月竣工。城高12米,阔5.3米,城周1400米,城内面积17.9万平方米。城堞450个,东、北、西城门3座,另有东水门1座、有敌楼10座、窝铺18个,转角有木亭。为辅助城墙又增建窑洞,一便居住,一便防守。窑凡三层,共628眼,故名蜂窝城。城墙上置有城防铁炮数十门。城内居民多为明末建筑,城中心建有七层豫楼一座,十分醒目。郭峪城历经300多年风雨,城垣残破,民国年间范月亭任村长时,曾对城墙进行了规模较大的维修,维修后,敌楼威严,雉墙整齐,城上四周骑马可通。土地改革时,城窑分给了村民个人。建国以来,村民建房,村里搞公共建筑,拆用城窑城墙砖石,郭峪城被严重破坏。1994年,村里投资30万元,对城东门右侧一段城墙及城上的奎星阁、菩萨阁进行了维修。郭峪城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汤帝庙:俗称大庙,位于西城门内,址高28米,为村之社庙。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创修,明正德年间(1506--1522)扩建,嘉靖年间曾毁于火灾,修复于万历年间,清顺治九年(1652)又拆旧整修。全庙分上下两院,上院前沿有石栏,中有石梯可通上下。北面为正殿,面宽九间,进深六椽。东西殿各三间,角殿各三间。下院东西两面为两层楼房,各下下10间,上为看楼,下为住房及客房,南面上为戏台,下为山门,两旁又各有角楼,为储藏室,门外西侧有钟鼓楼。旧社会此庙为村社活动场所,村内重大事情都在这里商定和办理。民国年间,村公所设于此庙。范月亭任村长时,曾在这里禁烟禁赌。新中国成立后,敢曾在此设立村、乡公所、大队部、保健站等。豫楼:位于村之中央,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和郭峪城同为防御农民起义军的军事建筑。楼长15米,宽7.5米,高30米,七层建筑。底层墙厚2米,随楼层递高逐级递缩,直至第七层,墙厚0.8米。第一层为暗层,系单孔砖拱窑构成。内置有石碾、石磨、水井、暗洞,暗洞通过石门,进入暗道,暗道由砖拱成,共两条,均可通向城外。第二层为五孔砖窑构成,朝东正中门额上镶有泽州庠生王珩所题豫楼二字,有炮眼4个。三层以上,均为梁檩木板盖顶。七层之上四周为砖堞。砖堞之上,又起檐封顶。楼顶四角,挂有四个铎铃,于风中叮呼作响。楼四角垂直,四墙平展,数百年风采依旧。豫楼之“豫”即防御、居安思危之意。楼与城为同体结构,城为蜂窝城,楼为蜂窝把,结构得体。楼雄居城中,登顶可瞭望方圆数十里。

电话

0356-4857296;0356-4851228

开放时间

08:30-17:00(冬季) (10月01日-次年03月31日 周一-周日)

08:00-18:00(夏季) (04月01日-09月30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

6、湘峪古堡

开放时间

全天(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湘峪村

7、珏山

简介

珏山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的丹河南岸。主峰海拔973米,珏山风景素以险峻、雄奇驰名,古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其势之凌峥,确可与华山的奇伟峭险,武当山的秀媚风光相媲美。“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

门票

门票50人民币。

1.?索道

价格:单程25.00元/人,全程45.00元/人

2.?小交通车

价格:单程5.00元/人,全程10.00元/人

开放时间

08:00-18:0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7:00 (6月1日-8月31日 周一-周日)

08:00-17:0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6:00 (12月1日-次年2月28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山西省晋城市区泽州县金村镇寺南庄村

8、大阳古镇

电话

0356-3847888

开放时间

14:00-20:3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20: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三-周一)全天(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周二)

景点位置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东线。

9、司徒小镇

简介

司徒小镇,位于山西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晋城市区中心的东北,西距晋城市区北高速路口5公里。占地千余亩,是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农耕体验、旅游购物、文化演艺等为一体的“老山西民俗印象基地”。浓郁的山西民俗风情和精彩呈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人打铁花实景演绎,绝美绚烂,广受全国各地游客的喜爱。

电话

0356-2293766

用时参考

1-3小时

门票

具体详情请咨询景区

开放时间

09:30-21:00(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北环街宇光电缆厂对面

10、柳氏民居

简介

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历山脚下的土沃乡西文兴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的明清建筑及唐末至清代以来的古建筑群、木雕石刻、名人碑文、书画工艺、壁画、皇赐金匾、石器雕物等等。

用时参考

1-3小时

门票

门票40人民币

开放时间

08:30-17:3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7: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天津市豫龙建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1、产权年限是指房屋建筑产权的归属年限,包括:民用住宅建筑,商用建筑,工业用建筑。产权年限是从开发商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当天开始计算时间的。

2、按建筑用类型有所不同,一般民用住宅建筑权属年限为70年,商用房屋建筑权属年限为40年。综合用地性质的建筑产权年限是50年。这个要具体看该项目的土地性质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就清楚了,在国有土地使用证上是有具体的时间显示的。

3、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自动续期。

清代的豫园建筑有何变化?

天津市豫龙建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2007-04-12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千里堤外佳园东里(双环邨街道办事处326室)。

天津市豫龙建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20106660316019N,企业法人高怀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天津市豫龙建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建筑安装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防水防腐保温工程;水电工程安装;园林绿化工程;市政工程;焊接工程;土木工程;地基基础工程;钢结构工程;电子智能化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通信工程(不含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安装);安防工程;照明工程;建筑幕墙工程;古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水暖工程;土石方工程;架线和管道工程(不含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安装);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批发兼零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天津市豫龙建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潘允端在《豫园记》中说:“匾曰‘豫园’,取愉悦老亲意也。”

“豫”,有安泰、平安之意,由此可见潘允端建园目的是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但因时日久拖,潘允端的父亲潘恩在园子刚建成时便亡故了,豫园实际成为潘允端自己退隐享乐之所。

潘允端常在园中设宴演戏、请仙扶乩、相面算命、祝寿祭祖、写曲本、玩蟋蟀、放风筝、买卖古玩字画等,后来,潘氏家业衰落,潘允端死后,园林日益荒芜。

明末,潘氏豫园一度归通政司参议张肇林,而张肇林也就是潘允端的孙婿。

到了清初,豫园也是几度易主,园址也被外姓分割。康熙初年,上海一些士绅将豫园几个厅堂改建为清和书院,堂中供奉松江知府张升衢长生禄位。书院尚未修竣,有因故停工。园中亭台倾圮参半,草满池塘,一些地方成了菜畦,秀丽景色已成一片荒凉。

1709年,上海士绅为公共活动之需,购得豫园东部部分地区建造庙园,即灵苑,又称东园。1760年,一些豪绅富商集资购买庙堂北及西北大片豫园旧地,恢复当年园林风貌。历时20余年。因已有“东园”,故谓西边修复的园林为“西园”。

在这一时期建造的有得月楼、绮藻堂、三穗堂和萃秀堂等建筑。

得月楼建于1760年,位于玉华堂、玉玲珑西,两面临水。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义而名。得月楼为二层楼房,建筑精致,画梁彩栋,修廊曲栏,华丽幽静。

得月楼前有“皓月千里”匾额,皓月当空时,俯视湖心亭、九曲桥上月光,别有情趣。清人一副描写得月楼的联语“本地风光,旧时月色”,耐人寻味。

绮藻堂位于得月楼下,以“水波如绮,藻彩纷披”而名。堂内装潢美观,别具一格。堂檐下有100个不同字体的木雕“寿”字,称为“百寿图”,富有民族特色。堂前一天井,犹如方茶壶,内有匾额“人境壶天”。左侧围墙上有清代“广寒宫”砖刻。

萃秀堂位于大假山东北峭壁下。1760年始建,1770年竣工。1813年由西园庙产转属饼豆业公所,并经大规模修葺,建筑构造精粹,幽静峻洁。四周拦以围墙,堂前峰峦林立,花木阴翳。

修复后的西园、东园性质上已非私家花园,成了供城邑士人乡绅们集会雅玩的寺庙园林,但规模布局还依照潘氏豫园,保留了文人宅园明秀雅洁的风貌。原临荷花池的乐寿堂已颓圮,复建西园时,在原址上建起形制高大、华丽宽敞的三穗堂。

三穗堂位于豫园正门处,原为乐寿堂,清初曾被征为上海县衙办公之地,改建西园时重筑为三穗堂。其意“禾生三穗,乃丰收之朕兆”。有5间大厅,屋宇宏敞。三穗堂大厅中间有“城市山林”和“灵台经始”匾额。

匾额下是豫园主人潘允端撰文的《豫园记》,扇上雕刻着稻穗、黍稷、麦苗和瓜果。三穗堂南临大湖,堂前桧柏分植,景观颇广远,湖心有亭,渺然浮水上,东西筑石梁,九曲以达于岸。

三穗堂在清代中叶为豆米业公所议事、定标准斛之所,又称“较斛厅”。还曾是官府召集乡士绅商宣讲皇帝谕旨之处,是当时沪上绅士富商的政治、经济活动场所。三穗堂南荷花池、凫佚亭、绿波廊、濠乐舫、鹤闲亭、清芬堂和凝晖阁等建筑。

点春堂于清道光初年为福建花糖业商人所建,以作公所之用,共五间。厅堂画栋雕梁,宏丽精致,门窗的扇上雕刻戏曲人物,栩栩如生。堂名取宋代诗人苏轼词“翠点春妍”之意。

点春堂厅堂面对一座小戏台,镂金错彩,式样精巧,名“凤舞鸾吟”,俗称打唱台,是当年花糖业公所宴请演唱和岁时祭供之处。

打唱台东南有小假山,水从假山下石窦中流出,汇成小池,戏台一半架在池中,非常幽雅。点春堂后有临水槛,可凭槛观鱼,有匾额“飞飞跃跃”,字体飘逸洒脱。

后来因兵火,豫园香雪堂、点春堂、桂花厅、得月楼、花神阁、莲厅皆遭损毁。清嘉庆、道光年间,上海商业发展较快,一些商业行会在豫园设同业公所,作为同业间祀神、议事、宴会、游赏之处。1868年西园划分给各同业公所,各自筹款修复。

仰山堂便是此时建造的。仰山堂位于三穗堂之后,与大假山隔池相望,1866年所建。底层称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仰山堂共五楹,后有回廊,曲槛临池,可小憩。望大假山景,池中倒影可鉴。

卷雨楼为曲折楼台,取唐诗“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意,雨中登楼,烟雾迷蒙,山光隐约,犹如身入雨山水谷之中,为豫园绝景。

此后园内茶楼酒馆相继兴起,商贩丛集,荷花池西南一片空地上,一些江湖艺人,诸如相面测字、卖梨膏糖、拉洋片等在此设摊,逐渐成为固定庙市,后演变为商场。

1894年,布业公所为纪念古代纺织家黄道婆建造了织亭。织亭位于绮藻堂和荷花楼之间的西廊中间,面对湖心亭、九曲桥,背向五老峰、月府砖刻。亭以扇与廊相隔,扇裙板上刻有“耕织图”。

藏书楼也是在这一时期建造的。藏书楼又名书画楼,位于得月楼对面,曾是有名的书画市。

20世纪初期,豫园已被一条东西小路分割成南北两爿,古建筑破漏,面目全非,所幸园中重要部分点春堂、三穗堂、大假山和一些亭台楼阁、古树名木,仍得以保存。

关于“古风古韵的庄园内部建筑群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