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故宫博物馆的艺术价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故宫博物馆的艺术价值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以其多民族风格的宫苑建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更以其丰富的院藏文物珍宝而享誉中外。其中,尤以明清宫廷文物弥足珍贵,堪称国宝。院藏文物珍宝展是集故宫院藏服饰、珐琅器、书画、雕刻品、漆器、瓷器等门类藏品之精粹。这些文物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工艺水准和清代宫廷的艺术风格,反映了我国明清时期生产工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敦煌莫高窟有哪些艺术价值?

圆明园剩下的那一片废墟,当然还是有历史价值的了。当人们站在圆明园的那片废墟前,想起它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惨遭毁灭的原因,人们就会从中得到警惕。不过也就有人好奇了,为什么进入现代后,人们就没有修复圆明园呢?其实并不是人们没有想过修复圆明园,只是想要修复圆明园也是太难了,那么想要修复圆明园究竟难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圆明园。 圆明园的修建从康熙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道光时期,建造规模非常庞大,可以说是举世无双,因此圆明园也有了“万园之园”的美誉。圆明园里面除了有颇具盛名的“圆明园四十景”,还有其他大景点60余处,合起来差不多有100处左右景点,园内用来观赏的建筑物差不多也有600余座,论建筑规模其实与故宫里的建筑不遑多让。想要复原这么宏大的建筑群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当然即使人们有能力复原这些建筑群,也很难轻易实施,因为复原圆明园需要的花费实在太大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圆明园的建筑用的都是价格极其昂贵的材料,什么金丝楠木、汉白玉石,复原圆明园的花费可能李嘉诚看了都要害怕,不是意思意思就能解决的。

其实,圆明园真的有修复的必要么?很多人认为也是没有必要修复的,即使花大量人力财力修复了圆明园,最后圆明园可能也只是老头老太太们游玩散心的娱乐场所。还不如就让圆明园的这片废墟一直躺在那里,时时刻刻提醒后人们,永远不要忘记祖国曾经那段黑色的岁月,让它时时刻刻提醒后人们,要奋发图强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西汉长信宫灯的文物价值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在敦煌城东南25千米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南北大约1600米,上下共5层,最高处达50米。据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在唐朝时大大扩展,到武则天时总共已修建了1000多佛龛,所以又称“千佛洞”。因为唐朝时此处地名“莫高里”,因此又称“莫高窟”。莫高窟迄令保存有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百代、宋、西夏、元,历时一千多年的多种类型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1900年,于藏经洞(今编号第17窟),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及绘画作品5万余件。莫高窟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湛、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它与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莫高窟各窟均由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构成。洞窟建筑形式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壁画内容手富博大,分为佛教尊像画、佛经故事画、佛教史故事画、经变画、神怪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等7类,是古代社会历史的真实反映。精美的彩塑与壁画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技价值。

跟南北朝时期佛像的“瘦骨清像”不同,唐代佛像大多“丰肌腻体”。如第79窟属于盛唐时期的两名侍菩萨,一坐一立,都袒胸裸足,形体丰满圆润,神态雍容华贵,是“曲眉丰颐”的唐代美人的典型形象。本来佛教中的菩萨是不分男女的,唐代佛像以美女为原型,显然是为了“取悦于众目”,投世人之所好。这件作品除了在衣着上仍然可以看到来自印度佛像的一些影响外,整个人物形象都彻底中原化了,已成为中国佛教造像中的一件优美的艺术作品。

唐代的泥塑佛像特别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如迦叶、阿傩的塑像就是典型的例子。第45窟的阿傩像,身躯侧欹,两手随意抄在腹前,意态憨厚,笑容可掬。与阿傩相对的是迦叶。第40窟的迦叶像,身姿挺直、眉头紧锁、面容清瘦、胸骨嶙岣、嘴角略带嘲讽,俨然一副令人生畏的苦行僧形象。

敦煌莫高窟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了珍贵资料,是人类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可以自由开合,燃烧产生的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其环保理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长信宫灯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而广受赞誉。这不仅在于其独一无二、稀有珍贵,更在于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1993年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扩展资料:

长信宫灯的特征:

长信宫灯的造型十分优美。全器为宫女跪坐双手持灯状。宫女身穿广袖内衣,外着长袍,腰间束带,衣襟由右侧向后掩卷,衣纹疏密有致,简洁流畅。宫女头梳髻,发上覆巾帼,上身平直,双膝着地,跣足,足尖抵地以撑全身。

头略向前倾,面目端庄,神情恭谨,表现出年轻宫女所特有的神态。左臂伸向右方,左手紧握灯座底部的圆形座柄;右臂高举,袖口形成灯的顶部。人执灯,灯映人,人灯合一。灯火的映照,使宫女的形象更加美丽,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其巧妙独特的艺术造型广受赞誉。

人民网-长信宫灯将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结合

百度百科-长信宫灯

关于“故宫博物馆的艺术价值”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