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古代历史各朝代的顺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历史各朝代的顺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炎黄→唐→虞→夏→有穷→寒→夏→商(殷)→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楚→汉西汉→新→汉玄汉、东汉、蜀汉(曹魏、孙吴)→三国魏(蜀汉、东吴)、蜀汉(魏朝、东吴)、东吴(蜀汉、魏朝)。

2、晋西晋(东吴)、东晋(北魏)→南北朝南朝刘宋(北魏)、南齐(北魏)、梁(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陈(北齐、北周、隋)、北朝北魏(刘宋、南齐、梁)、东魏(西魏、梁)、西魏(东魏、梁、北齐)、北齐(西魏、梁、北周)、北周(北齐、陈)。

3、隋(陈)→唐→武周→唐→五代后梁(辽)、后唐(辽)、后晋(辽)、后汉(辽)、后周(辽)→宋北宋、(辽、西夏、金)、南宋(西夏、金、大蒙古国、元)→元(南宋)→明(后金、清)→清(明、大顺)。

扩展资料:

1、中国朝代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朝”与“朝代”的区别在于”朝”是当时就有的观念,如孔子说过“丈于朝”,中文所谓的“ 朝 ”字具有今日含义。

在政治上用来引用当政者政权的意思, 有“今朝一家政权治天下 ” 的观念。

?

2、因此“朝”类似现在所说的“国家统治政权”(即国家行政管理的 *** ),而并非等同于现代定义的“国家”(国在中国古代从部落联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朝指“诸侯国”,是一种地方政权管理单位 。

3、朝代则是后人方便划分历史的称呼, “朝代” 理论也都不是近代学者发明的,也是古代官方为了区分某政权的历史时期所定的既有划分法则。

4、最明显的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朝代”很明显不是只一个“朝”,而是由多个不同政权,如晋朝、五胡十六国 、南北朝等“子朝代”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与北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则各别都是以“朝”为划分标准。

古代 年代的顺序排列

顺序为: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新朝、 东汉、 三国(曹魏、蜀汉、东吴)、 西晋、 (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 、北宋、 (南宋、辽、金)、元朝、 明朝、清朝。

记忆口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叙事范围为黄帝到汉武帝;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叙事范围为战国到五代.战国是继黄帝之后,五代是继汉武帝之后.故重合历史时期为——从战国到汉武帝。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朝代:建立国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 。朝代是界定某一个政权时期的名词,“朝代名称”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代

我国古代朝代顺序排列

远古神化时期 约10000年前-4000年前

伏羲 约8000年前

女娲 约6000年前

燧人 约5500年前

有巢 约5300年前

神农 约5000年前

夸父 约4800年前

蚩尤 约4500年前

五帝时期 约4300年前-4000年前

黄帝 约4300年前

颛顼 约4200年前

帝喾 约4150年前

唐尧 约4060年前

虞舜 约4000年前

奴隶制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5世纪

夏 约公元前2000年(前21世纪)

商 公元前1562-前1066

周 公元前1066-前770(周实际已灭亡)

春秋(先后霸主:齐,宋,楚,晋,秦。春秋五霸)公元前770

战国(齐,楚,偃,韩,赵,魏,秦)公元前476

原始理想化封建制度时期 约公元前5世纪-公元6世纪

秦 公元前221-前206

西楚 公元前206-前202

汉 公元前202-公元8年

新(王莽)公元8-23

后汉 公元25-183(后汉实际已灭亡)

三国(魏,蜀,吴)公元220-263(三足鼎立已破)

晋 公元265-316(晋沦为地方政权)

五胡十六国 公元304年-439年

成汉 公元304-347

汉赵 公元304-329

东晋 公元317-420

后赵 公元319-351

前凉 公元320-376

前燕 公元337-370

冉魏 公元350-352

前秦 公元351-394

后燕 公元384-407

西燕 公元384-394

后秦 公元384-431

西秦 公元385-431

后凉 公元386-403

南凉 公元397-414

北凉 公元397-439

南燕 公元398-410

西凉 公元400-421

西蜀 公元405-413

夏 公元407-431

北燕 公元407-439

南北朝 公元439年-公元581年

北魏 公元386-534

东魏 公元534-550

西魏 公元535-551(实际西魏已亡)

北齐 公元550-576

北周 公元557-581

宋 公元420-472(宋实际已亡)

齐 公元479-498(陈实际已亡)

梁 公元502-550(梁实际已亡)

陈 公元557-582(陈实际已亡)

封建制度巅峰时期 约公元6世纪-公元10世纪

隋 公元581-617(隋实际已亡)

唐 公元618-907

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979年

后梁 公元907-923

后唐 公元923-936

后晋 公元936-946

后汉 公元947-979

后周 公元951-960

(十国:歧,南楚,吴越,前蜀,南吴,桀燕,南汉,南平,闽,后蜀,南唐)

封建制度成熟时期 公元11世纪-公元14世纪

宋(辽)公元960-1127(宋沦为地方政权,辽 公元916-1125)

金(西夏)公元1115-1234(西夏 公元1032-1227)

元 公元1206-1370

封建制度完善时期 公元14世纪-公元18世纪

明(鲜卑,瓦剌,鞑靼)公元1368-1644(明沦为地方政权,先辈瓦剌既蒙古 公元1206-1630)

顺 公元1644-1645

清 公元1644-1912

封建制度崩溃时期 公元18世纪-公元20世纪

义和团(拳)约公元1887-公元1900年农历5月

民国(伪)公元1911年10月10日-公元1928年

袁世凯称帝 公元1915年-公元1916年

军阀混战 公元1916年-公元1928年

张勋复辟 公元1917年7月1日-7月12日

共和制度成型时期 公元20世纪初-公元20世纪末

民国(真)公元1928年-公元1949年(民国沦为地方政权)

日本(侵)公元1931年-公元1944年(实际大部分日占区已经收回)

解放战争 公元1947年-公元1951年(全国性全面解放)

理想共和制崩溃时期,理性共和制完善时期 公元20世纪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元1949年-

古代朝代顺序如下: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有争议)。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有争议)。

3、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

4、战国,共计:790年。

5、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5年。

6、楚汉相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4年。

7、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09年。

8、新朝:公元9年1月15日-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4年。

9、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2年。

10、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5年。

11、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59年。

12、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5年。

13、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69年。

14、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7年。

15、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89年。

16、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3年。

17、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8年。

18、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19年。

19、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7年。

20、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6年。

21、清朝:公元1616-1911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朝代名称由来:

1、夏

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2、商

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

因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遂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

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市,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5、汉

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新

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

7、蜀(汉)

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又称“季汉”。

8、吴

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9、晋

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10、隋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11、唐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12、辽

辽原称“契丹”,契丹是族名,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13、宋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14、西夏

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朝称“西夏”。

15、金

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16、元

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

17、明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18、清

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

关于“古代历史各朝代的顺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