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跟踪台风的卫星》课文主要内容怎么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跟踪台风的卫星》课文主要内容怎么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跟踪台风的卫星》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第三代气象卫星,它设在离地面300千米的高空,每隔二十五分钟便向人们汇报一次台风的行踪。它的作用是紧紧地跟踪和监视台风的动向,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作出了贡献,从而形象地向人们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

《跟踪台风的卫星》选录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扩展资料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台风发现一颗气象卫星在紧紧地监视它,非常恼怒。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狂怒的台风妄想扑灭气象卫星,甩掉气象卫星却遭失败,最后又想摧毁城市仍未得逞,形象地说明了气象卫星的特点与作用。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台风在气象卫星的跟踪、监视下束手无策,只得落荒而逃。

台风对气象卫星的态度前后变化是:

台风先是“大声嚷”表现了他的蛮横和不可一世,继而“狂怒地嚷着”,接着“狂暴地跳起来”,想毁坏气象卫星、甩掉气象卫星,却连遭失败。台风又想摧毁城市,最后台风泄气了,只好懒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去。

气象科普:台风的发源地和分布有哪些

中国气象局2004年8月16日把台风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台风预警信号,颜色级别从低到高的顺序是蓝色、**、橙色、红色。

1、蓝色

24小时内将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者阵风8~9级并将持续。

2、**

24小时内将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者阵风10~11级并将持续。

3、橙色

12小时内将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将持续。

4、红色

12小时内将受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将持续。

台风来临时的准备:

1、台风来临时,要及时了解台风的动态,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开容易造成伤亡的地点(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不要在以上地方避风避雨。

2、水利部门要对山塘、水库、堤围等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巡查。海洋、海事水产、航运等部门要通知出海船只回港或就近避风。

3、棚架、招牌、霓虹灯、吊机等悬空、高空设施要进行加固,并将露于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

4、居民群众应把门窗捆紧拴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收起屋内外的各种悬挂;关闭门窗,必要时加钉木板;检查线路,准备手电、蜡烛,储存饮水,以防断电停水;多备一二日食物蔬菜,非必要时不要外出。

5、停止高空及户外危险作业;停止各种露天集体活动和室内大型集会。突遇台风时,速往小屋或洞穴躲避。遇强风时,尽量趴在地面往林木丛生处逃生,不可躲在枯树下。

6、如果碰上泥石流,应掌握正确的逃逸方法。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应选择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开阔的地方停留。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气象局-台风预警科普

台风知识大科普:台风是如何命名的

台风源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洋低纬洋面上。

西北太平洋热带扰动加强发展为台风的初始位置,在经度和纬度方面都存在着相对集中的地带。

在东西方向上,热带扰动发展成

台风相对集中在4个海区。

南海中北部的海面

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

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

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

台风的分布

台风的形成具有一定条件。因此,它的发源也在特定的地区。台风是热带洋面上的“特产”。

它经常发生在南、北纬度5-25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

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7至10月。其它季节明显减少。

台风形成以后,具有一定的移动路径。以西北太平洋台风为例:在冬春季节(11月至翌年5月),台风主要在东径130度以东的海面上转向北上,在北纬16度以南往西进入南海中南部或登陆越南南部,还有少数在东径120-125度的近海转向北上,少数台风也可能在5月和11月登陆广东;

在7-9月的盛夏季节,台风路径更往北、往西偏移,中国从广西到辽宁的沿海省份在此季节都有可能遭受台风侵袭;在6月和10月的过渡季节,台风主要在东径125度以东海面上转向北上,西行路径较偏北,在北纬15-20度之间,少数可登陆广东和台湾、福建、浙江。

台风运动除自身呈快速反时针(北半球)旋转移动外,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长波槽等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引导。

正常情况下,台风移动路径平滑、稳定。但少数台风移动路径曲折多变,有停滞、打转,突然转向,移速突然变化,路径飘移不定等多种形式。

由于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出没本地区的热带气旋叫法不一,同一台风常常有多个名字。为了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这个命名表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这14个国家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总共140个台风备用名字。

简而言之,台风还没生成,名字就已经被起好了,且名字并不是一次性使用而是循环利用,140个名字循环一遍之后,又会从头再来。有趣的是,这个命名表并不是一成不变。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那么它就会永久占有这个名字,该名字就会从命名表中删除,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国或地区再重新推荐。

以下就是著名的 140台风名大表!

关于“《跟踪台风的卫星》课文主要内容怎么写”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