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我想知道山西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我想知道山西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古史记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说的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英雄们在汾河下游创业建都的历史。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在中国本土发生的文明中,从尧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区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

根据文献记载,夏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包括晋南的汾、浍、涑水流域,豫西的伊、洛、颍水流域,乃至关中平原。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有助于早期夏文化的确认和突破。陶寺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出土了一批壶、瓶、盆、盘、豆等彩绘陶器,其中的彩绘蟠龙陶盘,被认为是集合了中原诸部落图腾而成的华夏中心区域的徽标。二是出土了成批的彩绘木器,有案、几、俎、匣、盘、斗、豆、鼓等多种器物,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三是出土了一批农具,几座水井,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突破了水源的限制,活动范围更加扩大。四是墓中出土了一件含铜量近98%的铜铃形器,证明当时人已掌握了冶金技术;居住址中出土的一件陶制扁壶,陶器的壁上有毛笔朱书文字,结构与甲骨文同形字十分相似,这是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中国最早的毛笔朱书文字。五是在陶寺千余处墓葬中,反映出明显的等级或阶级差别,五座级别最高的大墓中,出土了鼋鼓、特磬类的礼乐器,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同类乐器珍品。陶寺文化向世界表明,此时中原大地已经萌生或正在形成象征着国家形态的礼乐制度和阶级差别,标志着当时的山西晋南地区正在放射出华夏文明时代到来的灿烂光芒。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成为战国法家、纵横家、名辩家和兵家的发源地,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脉,由此形成蔚为大观的 三晋儒学。这些进步思潮同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不仅有相互的砥砺和激荡,也有相互的补充和促进,共同创造了具有进步特色的三晋文化。

山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其地域就在晋南、豫西一带兴起。

周代,山西的国号为晋。春秋时期,国君晋文公为五霸之一。战国时期被韩、赵、魏三国瓜分,此后山西别称「三晋」。

秦代,秦始皇于山西设太原、上党、河东、雁北及代郡五郡。

南北朝时期,北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及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

隋代,太原、长安、洛阳成为黄河流域上的三大城市。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由山西起兵夺取天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尊称太原为「北京」,纪念这块创朝立国之地。

辽、金代,大同又作为辽、金陪都达二百年之久。

元代,山西与山东、河北省共称元朝之「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是黄河流域的蓍名都会。

明代,山西行中书省设于太原。清代,山西的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晋商」在全国的经济命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国初年起,山西一度是军阀割据的「独立王国」。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五台山等地成为八路军的战略根据地,山西因而再度扬名天下。

有关山西的历史

山西(Shanxi)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全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3410万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 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市府东街。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图看,是一个斜长方形,由东北斜向西南,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 山西,山脉很多。山脉延绵起伏,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雄险巍峨。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山西境内河流很多,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注入黄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汾河纵贯全省.是省内的主要河流,它发源于宁武县,全长761公里.是仅次于渭河的黄河第二大支流。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也发源于山西,汇入海河水系。母亲河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区,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 山西地形复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封建社会时期

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 魏文侯在位,任用李悝等人进行变法

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侵扰

308 年 匈奴贵族刘渊建汉,迁都平阳

398 年 北魏迁都平城

399 年 法显赴天竺研究佛教

617 年 太原留守李渊与子世明等起兵,渡河入长安

690 年 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951 年 刘崇在太原称帝,建北汉

986 年 杨业率军收复云、朔、寰应等州。后因潘美指挥失当,败兵朔州狼牙村

1126年 金兵攻陷太原,而后南下,攻占开封,北宋灭亡

1357年 北方红巾军进军山西

1630年-1644年 明末农民起义军三次大规模的进入山西

1660年 潞安机户“焚机罢市”,反抗封建剥削

1853年4月 赵城曹顺领导农民起义

近代的有蒋冯阎大战,平型关大捷,忻口抗战,解放太原等等。

山西概况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400万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86个县、14个县级市和18个市辖区。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市府东街。?

人口

3410万人(据2008年底省统计局的抽样统计)。其中,城镇的人口为1493.75万人,占总人口的44.0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898.83万人,占总人口的55.97%;?男性为1735.34万人,占总人口的51.15%;女性为1657.24万人,占总人口的48.85%;全省共有家庭户993.21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3.37人。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云冈石窟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遥(第二批)、祁县、新绛、代县(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第一批)、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第二批)、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第二批)、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第二批)、山西省平遥县岳壁乡梁村?(第三批)、山西省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第三批)、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第三批)、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第三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恒山、黄河壶口瀑布、北武当山、五老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土特产

山西的土特产品种类繁多。杏花村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纯正,味美无穷,畅销国内外;山西老陈醋甜绵酸香,不仅调味上佳,还可消食、美容、杀菌;沁州黄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贡品;平遥牛肉色、香、味俱全;清徐葡萄,汾阳核桃,柳林木枣、吕梁地区沙棘和交城梨枣和骏枣。太原头脑等土产名吃也是风味各异、回味无穷。此外还有六味斋酱肉、双合成糕点、推光漆器、晋祠大米,隰县金梨等。

特色菜

过油肉?火锅?定襄蒸肉?五寨猪黑肉炖粉?羊杂烩?猪血灌肠?左云羊肉饺子(杨千堡)?右玉羊杂?

小?吃

“三倒手”硬面馍?保德碗坨?拨鱼?代县麻片?刀削面?豆腐脑?豆沙糕?繁峙疤饼?高梁面鱼鱼?广灵豆腐干?河曲酸粥?黄糕?稷山麻花?解州羊肉泡馍?晋南醪糟?晋中油糕?砍三刀?拉面?

老劲子麻花?猫耳朵?孟封饼?面麻片?平遥牛肉?平遥碗托?荞麦圪坨?荞面灌肠?烧麦?烧麦?交城莜面栲栳栳?碗秃则?擦尖儿?不烂子?焖面?老豆腐

神池麻花?涮羊肉?太谷饼?太后御膳泡泡糕?太后御膳泡泡糕?太原头脑?豌豆面?闻喜煮饼?

忻州瓦酥?羊杂粉汤?羊杂烩?羊杂碎汤?阳城肉罐肉?阳高杏脯?阳泉飘抿曲?应州牛腰?油糊角?

油面?油炸馓子?油炸馓子?莜面?莜面窝窝?莜面窝窝?榆次灌肠?元宵?原平锅魁?珍珠粥?猪血灌肠

特?产

保德油枣?玻璃咯嘣?澄泥砚?大同黄花?大同艺术瓷?代县剪纸?代县推光漆器?段亩砚?繁峙黄芪?仿古铁器?汾酒?

广灵小米?河曲红果?恒山黄芪?黄河鲤鱼?降龙木拐杖?晋祠大米?晋中剪纸?琉璃制品?面塑?木碗?平遥推光漆器?

清徐葡萄?山西老陈醋?舒筋散?台党参?台蘑?台砚?同川梨?铜火锅?推光漆器?羊毛地毯?原平梨?云冈绢人?竹叶青

山西历史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战国时,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隋末?,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京”,意即“别都”。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起家。在中国封建社会期间,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越是乱世越是显得重要?,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秦、汉、魏、晋时期,山西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一直把山西作为唐帝国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到五代十国,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宋辽时期,山西进一步繁荣,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当时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曾受到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盛赞。明代,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曾领全国之先。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击了外敌的侵略。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山西人民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斗争,在三晋大地上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上党战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从此揭开了山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新篇章。几十年来,山西人民为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为重大贡献。

黄河流经山西,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有唐朝名相狄仁杰、裴度,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有创立“制图六体”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金朝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清末维新派扬泽秀以及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弟等。可以说,山西是人杰地灵,代不乏人。而其中晋商的足迹更是踏遍华夏、享誉全球。

关于“我想知道山西的历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