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近乎疯狂。昨天的币链圈一大波负面袭来:

1、杜均被媒体翻了个底儿朝天,完成了从闷头发大财向一夜成名的一跃;

2、币安Binance交易所大量账户一夜之间被盗取;

3、“著名”投资人朱啸虎称区块链是伪风口,李开复说退出了所有的区块链三点钟群......

画风真的有点凌乱,我们从去年一直关注区块链,但是始终摸不到门道,因此鲜有提及。眼看着身边的朋友起高楼,宴宾客,楼暂时还未塌。今天,社长准备从相对广义的角度胡言乱语一番。

两年前,一个朋友离职创业做了一家区块链新媒体,一度以股权“引诱”社长一块儿搞。由于社长“短视”,一笑而过。但是我还是去过一次这位朋友的办公室,在某一线城市的黄金地段,找个停车位很难,邻居都是一些金融、投资、财务、P2P公司。当时还想,玩金融的就是高大上,媒体创业都这么讲究排场。

不过,这位朋友确实也不容易,手下没几个人,业务就是写写稿子,一度还接一些PR的活儿干干。这次见面后就失去了联系。转折发生在今年春节前,在一个微信群中,看到了朋友公司的年会现场照片,在一个灯红酒绿的舞台上,朋友西装革履,一手拿话筒一手挥舞着;台下大概有四五十人的员工在冷峻又柔和的射灯照射下,面如桃花。看来哥们儿成了。

身边的故事告诉我们,区块链这个风口,真的来了。

币圈:人性的贪婪

和很多人一样,最早去关注区块链是从比特币开始的,或许这是人性使然吧,社长也对离钱近的东西感兴趣。

现在大家已经清楚,比特币和区块链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应用,后者是底层技术。都说很多大妈已经开始关注区块链,其实是偷换概念,她们说的是代币。互联网金融下乡已经很久了,老家的一些同学经常在群里发出“不懂互联网金融你就OUT了”这样的口号,怪不得常有人说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用了。

从了解代币之处,社长就始终搞不懂它的价值是什么?好歹我也混过几天银行、炒股行业。比如人民币由国家信用、黄金、美元等作为后盾,即使编制,1W块钱也能买个包子吃吧;就连虚拟的QQ币,也能拿来装扮一下QQ空间、斗几把地主吧。那现在所谓的各种代币,能干嘛?比特币支付目前也仅限于极少的区域和领域,而国内的所有代币还没有用武之处。如果说有,那就是一部分人自建的虚拟赌场——代币交易所,在庄家的操盘下,对着一堆毫无用处的数字哄抬价格。

从人性角度看,是不是只要韭菜们有一个共同认知,对着一罐空气也可以互相喊价,低买高卖?这是赤裸裸的”贪婪经济“啊,都说A股是大赌场,但最起码手中的股票凭证背后还有公司资产,国家法律保障,就是跌穿,还有几台破机器吧。而代币交易的价值呢?一旦庄家离场,就是一地鸡毛。

杜均昨天晚上已经紧急澄清了。看到超级庄家杜均那篇文章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哥们儿要倒霉了,那篇文章的作者把杜均形容为一人包办了发币、交易所和媒体的江湖大佬,类似一个人控制了券商、沪深交易所和四大证券报,并且还无人监管,这是什么概念?有段子说,赚大钱的生意都被写进刑法了,但是代币圈的暴富之路恐怕比刑法中大部分的违法行为来的都快吧。并且,交易所的账户还可以轻易的一夜之间批量被盗。

如此诡异赤裸裸的贪婪,可以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吗?像庞氏骗局一样,最终的接盘者连哭的机会都没了,只能站上天台。你以为你懂互联网金融,其实你就是一把韭菜。

可能会有人说,代币交易可以规范,但还是上文所问,代币除了炒,还能干吗?你可能会说,代币未来也可以像QQ币一样,进行现实支付,别做梦了,QQ币这么多年了,也仅局限于腾讯的业务版图中,在国内的金融制度下,国家会允许另一种货币存在和大规模流通?

不过不得不承认,币圈这种贪婪经济的繁荣,确实初步构建起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产业链条,让很多人一夜暴富。上面讲的是需求端,在其拉动下,供给端的旷工、矿机、矿池等各个环节已经搭建起来。无数码农夜以继日的奋战在电脑前;深圳华强北的矿机销售商和上游的生产商,每天数钱都数到手酸,成为世界最大的矿机生产交易市场;矿池也带动了数据中心、电力的发展,目前仅比特币挖矿的用电量远远超过了全球所有电动汽车的用电量,2018年,预计比特币挖矿的用电量相当于阿根廷一个国家的用电量。那是不是也意味着带动上游煤炭、运输等各个行业的发展呢!

从这个角度看,似乎还关系国计民生了,用PR惯用的蹭政策热点,还可以说响应国家号召,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呢。如果这样说,军火生意更能拉动钢铁、电力、煤炭、交通等各行业发展,你看让不让你做!

当年东北有郁金香、蚁力神,南方有太阳神,但是无论如何风光,其创造的奇迹恐怕都没有代币如此神勇。在人性这个维度,韭菜们都想着代币可以通过炒高赚钱,那不应该去想想这个代币有什么用吗?

社长窃以为,根本不需要多么高深的金融知识,仅从有用无用的角度想想也该明白。

区块链:如何应对人性的趋利避害

为什么花这么大篇幅啰嗦代币,就是因为区块链这个底层技术,直到今天,除了代币,还没看到在其它方面的完美应用。虽然社长不喜欢朱啸虎,但是在这个观点上,保持一致。

其实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一样,都属于一种技术创新,只是人工智能离钱远一点,只是在普及之初,一个人脸识别应用让人觉得好玩,所以远没有区块链的应用代币这么疯狂,毕竟钱最能刺激人的神经。

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在于智能化,让机器代替一部分人工;区块链的革命性在于部分解决信用问题,核心就是其具备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从这个角度看,区块链跟快播的P2P技术一个属性——技术中立,只是在某些方面的应用不那么中立了,前者搞出一个代币,后者涉黄。

除了代币,最近大家讨论较多的区块链应用集中在金融、汽车、软硬件开发等领域,但是就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似乎也遇到了挑战。

社长专门请教了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他比较客气,政治正确式的先说了句,区块链技术确实是一项新技术,我们也在探讨如何应用。但是在我的威逼利诱下,最终还是有些质疑。

银行目前的应用主要也是看中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可以将更多的金融行为数字化、固定化、透明化。但是从技术上来讲,金融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对于这一需求的改变也只是在小范围,并且只涉及审批、记账等权限的调整上,如果仅仅是如此,其实用互联网的技术就可以解决,没必要非区块链不可。

而从人性的角度看,实践中的金融行为,普遍都有逃避监管、打擦边球心里,要的就是暗箱操作,尤其在管制和市场需求极度不平衡的状态下。因此,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能不留下痕迹的就不留下痕迹。而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和不可篡改性明显有违此现实心理。

昨天有篇文章起了一个标题《汽车巨头涌入万亿“区块链+”市场,李书福们该行动了》,吓了社长一跳。本来对于这类文章没啥兴趣,但是为了看看汽车厂商们如何应用区块链,就破例扫了一眼。核心无非是汽车运用区块链技术后,由于分布式记账和不可篡改性,保证车辆生命周期内数据更快更真实。

这个概念其实并不新鲜,三四年前,互联网刚进入汽车后市场时,就有过这样的提法。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是一个车主,出了个车祸,需要保险公司理赔,一般心理是不是尽量隐瞒不利于自己的用车行为,放大利于自己的车况?这个时候你希望有一堆不可能更改,全世界人都知道的用车数据表吗?

这不是社长心理阴暗,而是几年前,一个朋友在做互联网+汽车后市场创业项目时遇到的真实问题。他找不到那个智能盒子的买单者,车主不愿意买,他们去找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发现想推广这玩意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后来项目就黄了。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再者说,区块链技术解决的是数据在存储甚至再此利用时的不可篡改性,谁又能保证数据在采集时不出现问题?数据源才是大问题。

因此,区块链的应用任重而道远,即使技术再具有革命颠覆性,依然要顺应人性,找到平衡点,坚持产品经理思维。这一点,腾讯的产品思维依然不过时,当年第一次采访腾讯产品经理时,最令我震惊的就是,产品经理个个通透人性,说的话都跟哲学家式的。区块链的产品经理们,希望多学习一下。

来源| 微信公众号:字头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