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实验知识竞赛 中小学智慧课堂官网

记者 秦国玲

9月1日,潍坊市中小学开学首日,从匈牙利塞格德举行的第3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传来喜讯,中国队四名国家队队员均闯入世界前八名,全部获得金牌。作为四名国家队队员之一的潍坊一中学子刘一平全球排名第八,这是潍坊学子五大学科奥赛成绩的历史性突破,也是潍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潍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如何?是否给学校的师生们带来了真正的价值?探索与创新,是潍坊教育人固有的基因。从全国首个出台义务教育阶段编程课程标准的区域,率先实现编程课程全面普及的区域,到首个国家级中小学生数字素养提升试点市,潍坊教育拥有多个“最早”和“首先”。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启动实施以来,潍坊市乘势而上、抢抓机遇,结合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国家级试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国家级试点三项任务,全面普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在教师研修、教学教研、自主学习、课后服务、家校共育等方面广泛应用,赋能教师“慧教”、学生“慧学”,全市118万中小学师生受益。

潍坊学子为国出征

数字化课程让学生信息化素养提升

第3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球共有90支国家与地区代表队的约360名选手参加。IOI2023中国国家队成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许庭强,南京外国语学校程思元,威海市实验高级中学戚郎瑞,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刘一平。国际赛场,高手林立,竞争异常激烈。刘一平和其他国家队队员,沉着应战,稳扎稳打,取得佳绩,为国争光,展示出了过硬的专业素养、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坚定的爱国情怀。

刘一平在潍坊一中高二时,参加第39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这也是潍坊市首枚信息学奥赛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他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清北保送资格,现在正式被清华大学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录取。刘一平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接触信息学,从初中开始参加信息学方向竞赛,初二就获得了2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提高组一等奖,从此走上了信息学奥赛这条路,连年取得优异成绩。

在潍坊,得益于数字化培养而卓越的学子真不少。潍坊文华学校学生张迪在国际信息学竞赛国家代表队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ISIJ2022中国代表队的选手。潍坊一中信息学奥赛公益班学生曹轩鸣以省初中生省选第一的成绩,取省里唯一个名额,代表山东省参加国际初中生信息学竞赛获得2金2银的成绩。2022年,潍坊瀚声学校的五年级学生王泳麟和同学一起获得世界机器人大赛机器人挑战赛项二等奖……冷晓琨是潍坊市高密一中的毕业生,后成立深圳乐聚智能机器人公司;黄炳琪毕业于滨海一中,现在担任腾讯云存储副总裁。李屹毕业于潍坊一中,博士毕业即被华为集团以150万左右人民币的年薪收揽旗下。

潍坊市从2017年起,在开全上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编程教育,目前,全市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编程课程。自2019年起,每年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编程素养测评活动,全市学生编程能力水平稳步提升。

潍坊信息学奥赛辉煌战绩的取得,既得益于潍坊多年信息学竞赛开展打下的良好基础,又有赖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的支持。2022年,潍坊市发布《关于实施中小学信息学拔尖创新学生一体化培养工程的通知》,启动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科技创新拔尖学生贯通式一体化培育行动。建立学校普及选拔、县市区重点培养、市级全面提升的选拔培育机制。探索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探索多元协同、技能互补、资源互通、系统强化的培养模式,科学有序推进创新拔尖学生培养工作。2023年,乡镇中心校及城区中小学全部普及 C++语言教学,构建起信息学拔尖创新学生小学、初中、高中贯通式,市、县市区、校一体化培养新模式、新机制。2024年,培育10所高中、50所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学拔尖创新学生培养特色学校,100名中小学信息学拔尖创新学生培养优秀教师。

“赛场”搭台,“素养”唱戏,是潍坊市教育数字化在融合创新实践中最为常见的“景观”。2019年,潍坊市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二十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及山东省中小学生创客大赛;2021年,又承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山东赛区决赛。潍坊信息学竞赛战绩辉煌,一直位列山东省“第一梯队”,这些年潍坊参加信息学相关比赛的人数逐步上升。“潍坊在信息学竞赛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潍坊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信息学竞赛包含了一系列竞赛活动,且从小学一直贯通至高中。大赛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近三年来,潍坊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小学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NOC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获国家级奖1773项,省级奖3432项。原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大赛已连续20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

为基础教育插上数字化翅膀

在潍城区人工智能体验中心,学生们正在结合语文课所学内容尝试用激光切割技术制作赵州桥模型。这是该中心开设的激光切割特色课程。学生通过拼插更好地理解了赵州桥的结构,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涵。据悉,在潍城区人工智能体验中心,类似的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课程还有30多门。这些课程的设立,都得益于潍坊市对于信息化课程的重视。

“每次听课都能感受到老师们素养在提升。”潍坊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兼职教研员王国德老师,每天都行走在潍坊的中小学中,他每个月要走7个县市区听15节课。他要做的就是调研各学校开课、教学水平,把脉全市中小学信息学情况。

“物联网”“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帮助教师填补专业“缺口”,降低专业“畏惧感”,解决教师“教的问题”,潍坊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尤其之前三年影响,线下教学受到了限制,许多社团活动和创新实践活动也因此受到影响。潍坊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集结潍坊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打造微课,并转化为线上公益直播,带领学生隔空完成包括编程、装置搭建、科学实验等在内的多种实践操作。而现在,潍坊市正在制定《潍坊市信息学科学业水平要求》,同时统一全市教学内容、进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拔尖学子。

像王国德这样奔走在信息学一线的教师只是全市信息化教育的一个缩影。仅一个月时间里,坊子区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对全部7个学区的30所学校开展融合调研活动,听新型展示课28节、常态课31节,并对授课教师进行了评价指导。

“虽然这几年升学政策一直在变,但潍坊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对信竞学生的培养始终没有间断,形成了良好的师资队伍体系和学生梯队。已经探索出了完善的信息学竞赛培养体系,搭建起小初高一体化参赛梯队。”该负责人介绍,从2022年起,潍坊中考特殊才能学生招生比例增多,今年潍坊一中包含未来实验校区面向城区招收的特殊才能学生中,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科技创新类考生录取时,获得A+等级的考生不设录取底线。这些特殊才能学生进入高中后,学校将建立成长跟踪机制和成长档案,对学生特殊才能发展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学校提供学科教室、指导教师等资源保障,加强对特殊才能学生的特长培养。学校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高校,充分依托校友资源,邀请知名专家入校讲学,拓宽学生视野。

作为国家级中小学生数字素养提升试点市,下一步,潍坊市将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构建起市、县、校三级数字素养提升体系,着力发挥教育数据要素的价值,构建起潍坊教育数字化的新样态。随着潍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明显提升。空中课堂、电子书包、信息课程、编程实践、人工智能社团......多种多样的数字化课程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中具备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构建教育应用新生态

探索潍坊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之路

上课前五分钟,潍坊新华中学初一级部张萍老师进入教室,习惯性地在教室的大屏上扫码登录一体机后台。之前需要随身携带的U盘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张老师现在的习惯动作是提前将相关素材上传至云盘文件夹中。“这也算是线上教学给我带来的一个变化吧”,张老师很是感慨。

传统作业模式下,很难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提升。学生分数相同但薄弱的知识点不一样,学习问题也难以根治,寒亭区初中“智能作业本”应用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逐一拆解教学难题、击破学习难点,向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靶向作业”,绘制学生学情的“动态画像”,帮助教师厘清教学重点,助力学校实现分层教学,辅助教育行政部门掌握各区域学情和教学进度,为“减负”提供了破局新路径,让作业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不仅节省了老师的时间,更能够将实时数据秒速统计,向教师呈现更为直观的数据报告和整体的学习情况。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效率,更能够让教师专注在个性化教学辅导上,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了解学生们的学业痛点;针对作业情况,利用后台题库,补充相应的巩固练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精准化辅导。

数字化教学在德育层面也有着个性化指导的作用。高新区金马公学开始深入综合治理、育人评价的智慧校园建设深水区,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从评价维度、评价原则到技术赋能,开发五彩评价的线上平台。 通过作业布置与反馈、作业分层与控量、家校沟通、劳动清单、五彩币少先队争章评价、学生基础信息等方面,基于日常过程性数据进行周评价、月评价、学期、学年评价,评价的各个维度数据互证,能有效的为学校、教师、家长提供学生清晰的成长画像,更是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分析,实现个性化评价、实时生成科学评价报告。“数字化手段为课堂教学和管理提供了无限可能,尽可能给学生打造张弛有度的成长空间。”金马公学校长王晓荣说。

作为全省数字化转型战略区,在潍坊各地的校园里,通过“一根根网线、一块块屏幕、一个个线上平台”探索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信息化手段广泛运用于走班排课、学情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中。潍坊市作为全国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构建起“潍教云”服务平台,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云服务和应用服务,优质教育资源能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惠及全市每一名师生,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实现更高层次优质均衡。

在青州市人工智能学习体验中心,学生们和机器人一起跳舞、模拟无人机飞行、利用编程操控机器人前行等一系列新奇的体验,让孩子们大呼过瘾。青州市人工智能学习体验中心设有未来教育学习中心和元宇宙探索空间两大主题学习体验区,开设了机器人编程、3D打印、无人机飞行等十多门前沿科技课程,通过“沉浸式、情景式、互动式”深度体验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未来感知的完美融合。在潍坊,像这样的人工智能学习体验中心,15个县市区已实现全覆盖。每个中心都各有特点,学生们在这里学习知识、感知科技、“触摸”未来。潍坊市积极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和学校创客空间建设,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融合”的教学策略,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自2020年以来,潍坊市投资2.48亿元建成了15处人工智能学习体验公共中心,让136.5万人次的学生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潍坊市通过1183个学校创客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兴科技扑面而来,面向数字素养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其基本理念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数字素养的时代新人。2022年,潍坊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个国家级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试点市。2023年,潍坊市关于印发《潍坊市中小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信息科技领军教师培养工程,制定信息科技领军教师、名师工作室评定及管理办法。通过骨干培训、举行示范课、送教下乡、课题研究等活动,整体提升区域教育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到2025年,培育30名市级信息科技领军教师、30个市级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200名市级骨干教师。

现在,潍坊各级各类学校正积极促进学校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应用,逐步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之路。潍坊努力在试点工作中创亮点、铸品牌、育特色,不断完善学校信息化环境支撑体系,在环境、平台、教学、评价方面积极探索,构建应用新生态,使教育信息化从“隐形”走向“引擎”,从“新鲜感”走向“常态化”,从“简单应用”走向“深度融合”,全面赋能各项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