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科普类up主 科普标题起名

说到物理学家,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形象?物理大佬=物理老头儿=不苟言笑、高深莫测?有一群在B站做物理科普的年轻人——UP主“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颠覆了我们对物理学家的刻板印象。

“科学家为什么不能搞怪?”一群中科院的物理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后,很快就冲破了次元壁。他们不再是整天沉浸在书本和实验中的形象,而是看起来“不务正业”,从幕后走到台前,做实验、讲段子、开直播,尝试用所有最流行的方式解释科学,打破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常规印象。

比如在每一年的2月4日,他们都会抱着认真好奇的态度,踏上对爱情的探究之旅,试图厘清爱情这个人类独有的伟大情感。

在这一期,他们对恋爱中的表白与分手、秀恩爱与分得快以及原谅与心碎等行为现象,采用了先观察调研(为什么只能观察?),再进行建模分析的研究策略。运用经济学,简单的几何学,连续介质力学进行了深入剖析。

根据UP主的说法,行为金融学告诉我们,在不知道对方是否有意的情况下,大部分人会选择不表白而是暗恋,因为人们厌恶风险。

而在讲到为什么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时,突然来了一个神转折——给我们讲起了船为什么会翻,话题一下就从爱情跳到了浮体的稳定性问题,让人啼笑皆非忍不住继续看下去。

讲完了物理知识后,视频再转回爱情话题得出结论,在小船上能坐着就不要站着,如果要来一个泰坦尼克式的秀恩爱拥抱,承载爱情的小船必然会说翻就翻。

他还将爱情中矛盾比喻为外力,可能会导致两人的感情发生弹性形变、塑性形变或者弹塑性形变,将物理知识融入到爱情各种常见状态中讲解,让人兴趣大增且容易理解。

讲到最后,我们充分认识到,爱情是十分复杂的,正所谓:爱情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悖论,小心翼翼不见得就获得满分。既然恋爱不一定能拿满分,那不如我们好好学习物理拿个满分吧。

网友们对此非常捧场,表示自己“竟然认认真真地看完了”,也有网友在评论区调侃“爱物理的单身狗(我)表示太有意思了!”“看完头发又掉了几根”。

这个来自中科院的年轻团队,在B站创立了账号名为“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的组织,现在已经有了189万粉丝。由于风格太过顽皮,B站的网友常常把这个团队叫做“中二所”。

一开始他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直播了一些趣味小实验。没想到,在这个“人均二次元”的网站上竟一下子收获了30多万的观看量,绝大多数观众都是初高中生和本科生,不到3个月就累积了超过30万的粉丝,而最火的一次直播甚至有144万人同时在线,与他们积极互动提出各种离奇的问题。

“往台风眼里扔一颗原子弹会怎样?”“雨滴从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为什么不会砸伤人?”“怎么科学地拍西瓜?”……这些看似无厘头的问题,全都得到了团队细心、科学的回答。

将科学理性输入到生活场景当中,让科普尽可能贴近生活,让B站网友从身边事感受物理的魅力,也正是团队一直以来致力的运营方向。他们紧扣北斗导航、火星发现液态水等社会热点事件答疑解惑,关注生活日常,用实验回答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不久前,“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以视频形式展现了物理所科研工作者风貌,获得了“格致科学传播奖”年度创作组织奖项。

“格致科学传播奖”由哔哩哔哩与中科院网络中心联合发起,颁给那些创作优质科普视频的视频工作者。我们查看获奖名单,其中一位斩获了年度学生创作者的00后也非常吸引眼球。

B站UP主“风羽酱-sdk”,原名苏镝坷,虽然只是个00后,但是在B站上已经是“大神”级别的存在。就读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将气象爱好和专业摄影结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的镜头展现更多的天气系统。

当狂风骤雨来袭、天雷震颤,“追风人”苏镝坷和他的小伙伴,正往风暴中心赶去,与狂风暴雨赛跑,握紧测量仪,端起摄影机,捕捉风云变幻,捕捉自然的风云变幻。日积月累,苏镝坷共追过200多场风,总里程数达到4万多公里,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在B站上吸粉超过27万,获赞四百多万。

他在 B 站上传的精彩视频,既给网友们展示了风暴的迷人,也成为了小众气象爱好者们交流的平台。他同时也希望,记录下第一手的天气数据,拍摄宝贵的影像资料,与国家站的数据并用互补,为气象研究、防灾减灾做出贡献。

科普内容如果想让大众接受和喜欢,要更贴近大众、更接地气和有趣。生僻的研究成果,我们也需要把它进行通俗化才能更好传播。科普UP主们把看起来很高深的知识内容,用简单、视觉化的方式进行解读,打通了科学家和大众之间的壁垒,让更多普通读者接受了严肃学理,拓宽了知识普及的深度和广度。

除了前面提到的风羽酱-sdk、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芳斯塔芙、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星球研究所、吟游诗人基德等Up主,同样都是B站科普领域的佼佼者。B站不仅是一个娱乐网站,平台泛知识类内容占比达49%,创作人群遍布学生主播、职业人士、新手父母、退休老人等各个圈层,创作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可以说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习网站”。

B站越来越多的科普视频,说明具备持续输出内容能力的专业内容收获了更多拥护,背后代表着内容升级的趋势和平台生态衍生的整体方向。丰满科普工作的羽翼,将唤起更多青少年的科学思维,是培养人们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石,应该放在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