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词牌格律韵律大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词牌格律韵律大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2:古代的词牌的种类以及平仄: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暗香
暗香与《硫影》调,都是姜夔同时创作以咏梅花的,是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近黄昏”两句的首二字作为调名。以后张炎用此二调咏荷花荷叶,改名《红情》、《绿意》。九十七字。前片四十九字,九句,五仄韵;后片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
八六子
八六子,此调初见《尊前集》收杜牧词。有多种体式,《词谱》以显补之词为正体。九十一宇,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前段第四句是以一字领以下两个六言句。后段四至七句是扇面对句法。秦观词有“黄鹏又啼数声”句,故又名《感黄鹂》。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亦有在起句增一韵的。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领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是变格。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
卜算子
卜算子,《词谱》以为此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来源:https://www.haokongqi.org.cn/bkjj/202412-19.html。《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双调,仄韵,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在偶数句用仄韵,奇数末字须用平声。两结句有增衬字为六字句的。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是别格,与本调无关。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
采桑子
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效媚》。《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反收,以下三句用平韵。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长相思
长相思,本为唐教坊曲。调名出古乐府“上吉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一名《双红豆》、《相思令》、《山渐青》、《山渐青》、《长相思令》、《长思仙》、《青山相送迎》、《亿多娇》等,前人多用以写男女相思之情。始见白居易词。双调,平韵,三十六字。前片各四句,句句用韵.亦有后片起句不用韵的。
楚辞
楚辞体,又称“骚体”。为辞赋的一类。起源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作。特点为富于浪漫气息,较多抒情成分,突破了四言定格,形式自由,字句较长,倾向散文化,多用“兮”、“些”助语势。后世多以《离骚》为楷模,故名骚体。
翠楼怨
翠楼怨,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宋孝宗淳熙年间,武昌安远楼建成,姜夔与友人同登此楼,写此词志感。词中有“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牙飞翠”句,故名《翠楼怨》。此调一百零一字。上片五十字,十一句六仄韵;后片五十一字,十二句七仄韵。上下片第七句及下片第二句,都是一字豆句法。
捣练子
捣练子,宋人黄大舆编《梅苑》中收入无名氏词八首,其一首起句为“捣练子”,即以作词名。或云:“李后主词,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见《升庵词品》)前人多用为妇女怀念征夫之作。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双调三十八字体,是别格,一名《捣练子令》。
点绛唇
点绛唇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绎唇”句而取名。《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四十一字。前片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后片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站韵。《词律》认为,前片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按前人此字时用平声,如王禹□词“江南依旧称佳丽”、苏轼词“今年身健还高宴”、“风流公子方终宴”等句,江、今、风都是平声字,用在此处音律和谐,何至不能起调。此说不可从。
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等。
调笑令
调笑令,此调在唐时有《古调笑》、《宫中调笑》、《调啸词》、《转应曲》等多种名称,南唐冯延已改称《三台令》。据白居易寄元微之代书诗自注“抛打曲有《调笑令》”,可知是当时宫廷中或宴会场中作抛打游戏时供演唱之曲。始见韦应物词。单调,三十二字,八句,四仄韵,两平韵,两叠韵。平仄韵递转三次。第四、五句从仄韵转平韵,从第六句起又由平韵转仄韵。第六、七两个二言叠句,必须用第五句的末二字倒转使用,这是此调一名《转应曲》的由来。北宋以后,此调只用仄韵,不再转韵,字数和句式亦有变化,是此调的变格。
蝶恋花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板》。曼殊词改今名。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又名《黄金缕》、《风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细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帘》、《江如练》等。
定风波 来源:https://haokongqi.org.cn/bkjj/202412-55.html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始见于后蜀欧阳炯词。平仄换韵,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十字,三平韵两仄韵;下片六句,三十二字,四仄韵两平韵。由于句式参差,平仄交错,声律别具特色。另有仄韵体,为柳永创作,一百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六仄韵。
又名《卷春空》、《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
洞仙歌
洞仙歌,唐教坊曲名。原用以咏洞府神仙。敦煌曲中有此调,但与宋人所作此词体式不同。有中调和长调两体。中调八十三字至九十三字,长调一百一十八字至一百二十六字。《词谱》以苏轼、辛弃疾词为初体。八十三字。上片三十四字,六句;下片四十九字,七句。各三仄韵。上片第二句,是一字逗句法,亦有用上二下三句式。下片八字句,以一字领七字。结尾二句,以一字领两个四言句。调为咏仙而作,故节奏徐缓,情致超脱。
又名《羽仙歌》、《洞中仙》、《洞仙词》、《洞仙歌令》、《洞仙歌慢》。
风入松
风入松,《乐府诗集》收有古琴曲《风入松》,传为晋嵇康所作;唐僧皎然有《风入松歌》,是此调名称所本。又名《远山横》,平韵双调,《词谱》以晏几道词及吴文英词为正体。晏词七十四字,吴词七十六字,都是十二句,前后片各六句,四平韵。上下片第四句,多用上三下四句法。另有七十二字、七十三字体,是变格。
又名《风入松慢》、《远山横》。
桂枝香
桂枝香,调见《乐府雅词》张辑词。唐裴思谦状元及第后赋诗,有“夜来新惹桂枝香”句,当是此调取名所本。《词谱》以王安石词为正体。一百零一字。上下片各十句五仄韵。上下片第二句,是一字豆句式。上下片四、五两句,既可作上六下四,也可作上四下六。
又名《疏帘淡月》。
好事近
好事近,“近”是词的种类之一,属一套大曲中的一个曲调。自词和音乐分离,此字只是某个词牌名称的组成部分,已无实际意义。《词谱》以北宋宋祁词为正体。仄韵,四十五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下片四句,二十三字。上下片各两仄韵。此调前人习惯用入声韵。两结句都用一字豆句式。
此调又名《钓鱼船》、《翠圆枝》、《倚秋千》等。
何满子
何满子,唐教坊曲。据《乐府诗集》八十引白居易云,何满子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沧州的歌者,临刑进此曲以赎死,竞不得免。词名本此。单调,三十六字,六句三平韵。另有三十七字体及双调七十三、七十四字体。北宋毛滂并将双调改用仄韵。 来源:https://www.haokongqi.org.cn/zhishi/202412-143.html
又名《河满子》。
浣溪沙 来源:https://www.haokongqi.org.cn/bkjj/202412-32.html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贺新郎
贺新郎,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词谱》以叶梦得词作谱。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压韵。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木兰花令》始于韦庄,是五十五字仄韵体。南唐冯延巳制《偷声木兰花》,五十字,八句,前后片起句仍作七言仄韵,结处乃偷平声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自此才有两仄两平四换韵体。《减字木兰花》是就《偷声木兰花》上下片两起句各减三字而成。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转两平韵。
江城子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
晁补之改其名为《江神子》,韩□调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句,故又名《村意远》。
酒泉子
酒泉子,唐教坊曲名。因甘肃有酒泉郡而取名。四十字,平仄韵转换。上片五句,十九字,起句和结句用平韵,二四两句用仄韵。下片五句,二十一字,三仄韵,后结用平韵。
兰陵王
兰陵王,唐教坊曲名。据《碧鸡漫志》引《北齐书》及《隋唐嘉话》说,齐文襄帝长子长恭封兰陵王,与周军作战,带着假面对敌,打败周军,勇冠三军,“武士共歌谣之曰《兰陵王入阵曲》”。宋人当是据旧曲另制新声。始见秦观词。《词语》以秦词为定格。三叠,二十四拍,一百三十一字。首段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二段四十二字,八句五仄韵;三段四十一字,九句六仄韵。宜用入声韵。此调声情雄浑,气势不凡,宜状写壮烈场面或激越情感。
浪淘沙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原为七言绝句,白居易词有“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句,刘禹锡作的《浪淘沙》属是此体。以后的双调小令《浪淘沙》,是南唐李煜创制。北宋张舜民用此调改名《卖花声》。《词谱》以李煜词为正体,平韵五十四字,十句,前后片各四句用韵。此调并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沮淘沙慢》,是别格。
临江仙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水仙的,调见《花间集》,以后作一般词牌用。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常见的有三体,一是六十字,如苏轼词;一是五十八字,上下片第四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李煜词;还有一体也是五十八字,上下片起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曼几道词。前人也有在后片换韵的。另有《临江仙引》、《临江仙慢》,九十三字,是别格。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
六幺令
六幺令,唐教坊大曲有《绿腰》一调。《绿腰》又名《六么》,是唐代从西域传来的一个大曲名称。白居易《琵琶行》有“先为霓裳后六么”句,元镇《琵琶歌》有“绿腰散序多扰捻”句。或云:“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么。”后用作词名。《词语》以柳永词为正格。九十四字,上片四十六字,下片四十八字,各九句五仄韵。
又名《宛溪柳》、《乐世》、《绿腰》、《录要》。
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据程大昌《演繁露》说,此调本鼓吹曲,近世词人根据它的曲调创制吊古词,音调悲壮,又把古代兴亡事实作为曲词,听到曲就使慷慨之情进发,绝对不同于一般艳词。宋代举行大祀、大恤典礼都用此调。此调有三种用韵形式,一是平韵体,如刘过“镇长淮”词;二是平仄韵互叶格,如贺铸“少年侠气”词;三是平仄韵转换格,如韩元吉“春风著意”词。后两体句式与平韵体略异。王体中以平韵体为主。以刘过“镇长淮推”词为例,一百四十三字,前片七十一字,后片七十二字,各十九句八平韵。 来源:https://haokongqi.org.cn/cshi/202412-71.html
满江红
满江红,此调唐人名《上江虹》,以后改今名。《词谱》以柳永“暮雨初秋”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本调尚有异名作《念良游》、《伤春曲》。
满庭芳
满庭芳,调名出晚唐吴融诗“满庭芳草易黄昏”。《词谱》以晏几道、周邦彦词为正体。都是九十五字。晏词前后片各十句四平韵;周词前片十句四平韵,后片十一句五平韵,中有换头二字用暗韵。换头二字,晏词不用暗韵而与下句合为五言句。上片起首两个四言句,前人多用对仗。另有九十三字、九十六字体。
又名《锁阳台》、《潇湘夜雨》、《满庭霜》、《活桐乡》、《江南刚》、《满庭花》等。
摸鱼儿
摸鱼儿,唐教坊曲有《摸鱼子》,宋人始见显补之词,名《摸鱼儿》。《词谱》以晃补之、辛弃疾、张炎三家词为正体。晃词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韵;下片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的十字句,须一气呵成,句式可以灵活。
另有《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双蕖怨》、《山鬼谣》、《安庆摸》等名称。
木兰花
本兰花,唐教纺曲有《木兰花令》。宋人《木兰花》词,皆《玉楼春》体,七言八句,五十六字。五代毛熙震、魏承班、韦庄,各有《木兰花》调,为此调正体。毛词五十二字,双调,上下片各六句三仄韵;魏词五十四字,上片六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韦词五十五字,上片五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上下片不同部。
按《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木兰花》则韦词、毛词、魏词共三体,从无与《玉楼春》同者,自《尊前集》误刻以后,宋词相沿,串多混填,《词谱》已为校正。
南歌子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调名本汉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又名《南柯子》、《风蝶令》、《望秦川》、《十爱词》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体始于晚唐温庭筠,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双调平韵体始于五代毛熙震,五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仄韵见《乐府雅词》。以后宋人五十二字、五十三字及五十四字体,都本毛词。
南乡子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念奴娇
念奴娇,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此调有仄二体。《词谱》以苏轼“凭空跳远”词为仄体正格。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东坡赤壁词,句读与各家词微有出入,是变格。另有平韵格,以陈允平词为正体,用者较少。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女冠子
女冠子,唐教坊曲名。女冠即女道士,此调最初是咏女道士的。始见温庭筠词。四十一字,平仄转换。上片五句,二十三字,起首二句仄韵,三、五两句平韵。下片四句,十八字,二、四两句平韵来源:https://www.haokongqi.org.cn/zhishi/202412-67.html。另有长调,始于柳永。
抛球乐
抛球乐本是唐人古诗,后入教坊谱曲供演唱,遂成词调。《唐音癸签》:“《抛球乐》,洒宴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此调始自刘禹锡。单调,三十字,六句四平韵。中二句例作对偶。另有三十三字、四十字体,句式及韵位都有不同。以后柳永又演为长调,一百八十七字,上片十九句七仄韵,下片十七句七仄韵,与唐词小令,体制迥然各异。又名《莫思归》。
破阵子
破阵子,唐教坊曲名。一名《十拍子》。唐太宗李世民任秦王时制大型舞曲,名《破阵乐》。本七言绝句,后因旧曲名,另倚新声。现存双调小令,始见晏殊词。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菩萨蛮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菩萨蛮本女弟子舞队名。据《词谱》引唐苏鹗《杜阳杂编》说:“大中(唐宣宗年号,850年前后)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按大中一百年前开元时期成书的《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但苏说对这个词牌名的由来也有参考价值。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均两仄韵转两平韵。《词谱》定李白词为正体。
又名《子夜歇》、《巫山一片云》、《花间意》、《花溪碧》、《城里钟》、《重叠金》、《梅花句》、《晚云烘日》等,回文词体又名《联环结》。
齐天乐
齐天乐,《词谱》以周邦彦词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句,下片十一句,上下片各五十一字六仄韵。上下片起句亦有不用韵的。上片第七句、下片第八句,是一字豆句式。
又名《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台城路》。
千秋岁
千秋岁,唐教坊大曲有《千秋乐》调。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本曲题解,是唐玄宗生日,大宴群臣,百宫上表请定此日为千秋节,可能由此产生《千秋乐》调。宋人根据旧曲另制新曲。又名《千秋节》、《千秋万岁》。仄韵双调,七十一字,十六句,上下片各八句,五仄韵。上片起句比下片起句少一字,其余句式全同。
另有游仲文词名《千秋岁》,即《念权娇》。
沁园春
沁园春,“沁园”二字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有一百一十二字至一百一十六字诸体,以一百一十四字为正格。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前人认为换头句第二字有人用暗韵,实系偶合。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和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必须用一字豆领以下四句,而所领四句例须用扇对。
此调始见于北宋张先词。原属婉约派词,因其格调开阔,韵位较疏,读起来更感沉郁,故豪放派词入及后人常用此调抒发激越情感。
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念离群》等。
青玉案
青玉案,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案”与“碗”同,青玉案即青玉碗。调见宋苏轼《东坡词》。六十七字,上片三十三字,下片三十四字,各六句。上下片不同的是上片起句后的两个三字句,下片改为七字句。上下片各五仄韵。也有上下片结句前一句不用韵的。
又名《西湖路》、《青莲池上客》、《横塘路》。
清平乐
清平乐,唐教坊曲名。乃祈求海内清平之乐曲,非指清调平调。《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如非后人伪作,则为此调的首见。平仄转换格。双调,四十六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仄韵,每句用韵;下片四句二十四字,转平韵,三句用韵。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中国古代诗歌大全来源:https://www.haokongqi.org.cn/zhishi/202412-49.html
韵律,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词句、句子。
词牌格律韵律大全: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古代的词牌的种类以及平仄: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来源:https://www.haokongqi.org.cn/bkjj/202412-10.html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
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以叠字。来源:https://haokongqi.org.cn/xwzx/202412-26.html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满江红(词牌名)详细资料大全
:《魏晋诗选》、《南朝诗选》、《汉代诗选》、《全唐诗浏览》、《唐宋名家词选》、《唐五代词选》、《唐诗三百首》、《宋诗一百首》、《千家诗》、《元代小令五十首》、《金元明清诗选》及《明清词选》。
二、先秦部分:《先秦歌谣选》、《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经·颂》、《屈原全集》、《宋玉诗赋选》、《楚辞繁体精校本》、《诗经繁体精校本》及《乐府诗集》。
三、秦汉部分: 《枚乘赋选》、《贾谊诗赋选》、《淮南小山赋选》、《司马相如诗选》、《王逸诗选》、《东方朔诗选》、《苏武李陵诗》、《王褒赋选》、《刘彻全集》、《班婕妤诗选》、《赵壹赋选》、《秦嘉全集》、《班彪赋选》、《班昭赋选》、《班固全集》、《扬雄赋选》、《张衡全集》、》《古诗十九首》、《蔡邕全集》、《蔡琰全集》、《祢衡赋选》及《孔融全集》。
四、魏代部分: 《曹操全集》、《曹丕全集》、《曹植全集》、《曹叡全集》、《陈琳全集》、《刘桢全集》、《徐干全集》、《阮瑀全集》、《应璩全集》、《应玚全集》、《繁钦全集》、《王粲全集》、《嵇康全集》、《向秀赋选》及《阮籍全集》。
五、晋代部分:《何邵全集》、《潘尼全集》、《潘岳全集》、《张翰全集》、《张华全集》、《张协全集》、《张载全集》、《傅玄全集》、《陆机全集》、《陆云全集》、《石崇全集》、《孙楚全集》、《左思全集》、《曹摅全集》、《陶渊明全集》、《郭璞全集》、《刘琨全集》、《卢谌全集》及《袁宏全集》。
六、南北朝部分:《谢惠连全集》、《谢灵运全集》、《鲍照全集》、《谢朓全集》、《鲍令晖全集》、《孔稚珪全集》、《萧衍全集》、《江淹全集》、《沈约全集》、《范云全集》、《何逊全集》、《阴铿全集》、《徐陵全集》、《庾信全集》、《木兰辞》及《江总全集》。
七、隋代部分:《薛道衡全集》
八、唐代部分:《敦煌曲子词选》、《虞世南全集》、《上官仪全集》、《春江花月夜》、《王勃全集》、《卢照邻全集》、《杨炯全集》、《骆宾王全集》、《陈子昂全集》、《杜审言全集》、《沈佺期全集》、《宋之问全集》、《张说全集》、《张九龄全集》、《常建全集》、《储光羲全集》、《李颀全集》、《高适全集》、《岑参全集》、《王昌龄诗精选》、《王昌龄全集》、《孟浩然全集》、《王维诗精选》、《王维全集》、《李白诗精选》、《李白全集》、《杜甫诗精选》、《杜甫全集》、《刘长卿全集》、《韩愈全集》、《柳宗元全集》、《韦应物全集》、《寒山全集》、《拾得全集》、《顾况全集》、《李益全集》、《卢纶全集》、《钱起全集》、《王建全集》、《张籍全集》、《孟郊全集》、《元稹全集》、《白居易诗精选》、《白居易全集》、《刘禹锡全集》、《李贺全集》、《贾岛全集》、《许浑全集》、《李商隐诗精选》、《李商隐全集》、《杜牧诗精选》、《杜牧全集》、《薛涛全集》、《皮日休全集》、《陆龟蒙全集》、《杜荀鹤全集》、《罗隐全集》、《僧皎然全集》、《僧贯休全集》、《僧齐己全集》、《温庭筠词选》、《温庭筠词全集》、《温庭筠诗全集》、《韦庄词全集》及《韦庄诗全集》。
九、五代部分: 《李珣词选》、《冯延巳词选》、《冯延巳词全集》及《李煜词全集》。
十、宋辽金部分:《潘阆词全集》、《范仲淹词全集》、《苏舜钦诗选》、《欧阳修诗词选》、《欧阳修词全集》、《张先词全集》、《晏殊词选》、《晏殊词全集》、《晏几道词选》、《晏几道词全集》、《柳永词全集》、《王安石诗词选》、《王安石词全集》、《王安石诗全集》、《苏轼诗词选》、《苏轼词全集》、《苏轼诗全集》、《黄庭坚诗词选》、《黄庭坚诗全集》、《黄庭坚词全集》、《秦观词选》、《秦观词全集》、《陈师道词全集》、《李之仪词全集》、《张耒词全集》、《晁补之词全集》、《贺铸词选》、《贺铸词全集》、《陈与义诗全集》、《陈与义词全集》、《吕本中词全集》、《毛滂词全集》、《周邦彦词选》、《周邦彦词全集》、《李纲词全集》、《朱敦儒词选》、《朱敦儒词全集》、《李清照词全集》、《朱淑真词选》、《舒亶词全集》、《韩元吉词全集》、《胡铨词全集》、《叶梦得词全集》、《张元干词全集》、《张孝祥词选》、《张孝祥词全集》、《范成大词全集》、《陆游诗全集》、《陆游诗词选》、《陆游词全集》、《杨万里词全集》、《陈亮词全集》、《辛弃疾词选》、《辛弃疾词全集》、《刘过词全集》、《姜夔词选》、《姜夔词全集》、《吴文英词选》、《史达祖词全集》、《刘克庄词全集》、《元好问诗词选》、《蒋捷词全集》、《文天祥诗全集》、《文天祥诗词选》、《王沂孙词全集》、《刘辰翁词全集》、《吴激词选》、《蔡松年词选》、《段克己词选》及《戴复古词全集》。来源:https://haokongqi.org.cn/zhishi/202412-91.html
十一、元代部分:《萨都剌诗词选》、《刘因诗选》、《关汉卿散曲选》、《关汉卿杂剧选》、《狄君厚杂剧选》、《范康杂剧选》、《高文秀杂剧选》、《金仁杰杂剧选》、《宫天挺杂剧选》、《孔文卿杂剧选》、《王实甫杂剧选》、《白朴词曲选》、《马致远散曲选》、《马致远杂剧选》、《孟汉卿杂剧选》、《尚仲贤杂剧选》、《石君宝杂剧选》、《张养浩散曲选》、《刘致散曲选》、《张可九散曲选》、《贯云石散曲选》、《卢挚散曲选》、《郑光祖杂剧选》、《高明戏曲选》、《纪君祥杂剧选》、《郑廷玉杂剧选》、《张国宾杂剧选》、《岳伯川杂剧选》、《杨梓杂剧选》、《武汉臣杂剧选》及《王伯成杂剧选》。
十二、明代部分:《刘基诗词选》、《高启诗选》、《牡丹亭》、《陈子龙诗词选》及《夏完淳诗词选》。
十三、清代部分:《钱谦益诗选》、《吴伟业诗词选》、《顾炎武诗选》、《顾贞观词选》、《陈维崧词选》、《朱彝尊诗词选》、《洪升戏曲选》、《孔尚任戏曲选》、《王士祯诗词选》、《查慎行诗选》、《纳兰性德词选》、《纳兰性德词全集》、《袁枚诗选》、《仓央嘉措诗选》、《黄景仁诗词选》、《龚自珍诗词选》、《黄遵宪诗选》、《秋瑾诗词选》及《苏曼殊诗选》。
十四、现当代部分:《李叔同诗选》、《鲁迅旧体诗选》、《毛泽东诗词选》及《方群诗集》。
十五、常识: 《绝句律诗格律示例》、《诗韵常用字》、《白香词谱》、《朝代简介》及《中国文学史》。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另有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厉声教《满江红·浩浩长江》、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满江红 馆藏地点 :青田县江南大道136-6号 所属年代 :近现代 所属博物馆 :青田石雕博物馆 所属地区 :浙江丽水 词牌沿革,格律说明,格律对照,典范词作, 词牌沿革 满江红,调名来源说法不一。一说调名咏水草。满江红是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时节,它的叶内含有很多花青素,群体呈现一片红色,所以叫作满江红。一说调名咏江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词有“日出江花红胜火”之句,描绘太阳出来光照江水的美丽景象。一说调名咏曲名。清毛先舒《填词名解》和清冯金伯《词苑萃编》等书记载,唐朱庆余志怪小说《冥音录》中载有“上江虹”曲名,后转易“上”“虹”二字得《满江红》调名。 《词谱》卷二十二:“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宋人填者最多,其体不一来源:https://www.haokongqi.org.cn/cshi/202412-48.html。今以柳词为正体,其余各以类列。《乐章集》注仙吕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平韵词,只有姜词一体,宋元人俱如此填。”姜夔平韵《满江红》词序:《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闻远岸箫鼓声,问之舟师,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予因祝曰:‘得一席风径至居巢,当以平韵《满江红》为迎送神曲。’言讫,风与笔俱驶,顷刻而成。末句云:‘闻佩环’,则协律矣。书以绿笺,沉于白浪。辛亥正月晦也。是岁六月,复过祠下,因刻之柱间。有客来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辄能歌此词。’按曹操至潘须口,孙权遗操书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操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潘须口与东关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归功于姥云。”贺铸词名《念良游》,又名《伤春曲》。王吉昌词名《满江红慢》。陈维崧词名《怅怅词》。 此为北宋新声,柳永词为创调之作。柳永四词,两首俗词表达市民妇女情感,另两首为羁旅行役之词。它们都属仙吕调,即夷则宫,其基音较高,故有激越之感。此调在南宋至清代都可付诸歌喉。清代《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有几支《满江红》曲。1920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发现另一古曲,所配之词是元代萨都剌的,声情悲壮雄浑。1925年由杨荫浏将岳飞词配此古曲,词曲契合,艺术效果极佳,自此广为传唱。岳飞词与柳永“暮雨初收”词格律相同,为宋人通用之正体。此调为换头曲,后段自第六句始与前段相同。后段第一句之三字句第一字应为平声,岳词作“靖”,偶异。词中可平可仄之字较多,宋人作者极众。调中有三个四字句,一个五字句,两个灵活的八字句,四个可以对偶的七字句,六个三字句。其基本句式为奇句,三字句与七字句的配合,造成奔放与急促的声情;又由于有三个平声句脚与仄声句脚相配,形成拗怒的声情;四字句、八字句及对偶句的穿插又使此调和婉而多变化。因而此调之表情既丰富又具特色,可表达清新绵邈之情,亦可表达悲壮激越之情。辛弃疾三十三首之中如“点火樱桃”“家住江南”“敲碎离愁”三词清新而和婉,如写春归的:“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藤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未得。”宋季宫人王清惠《题驿壁》一词悲痛愤激而声韵谐美,词云:“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玉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恒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此调前后段各两个七字句,可以不对偶,但以对偶为佳,如张先的“过雨小桃红未透,舞烟新柳青犹弱”,苏轼的“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添**”,周邦彦的“芳草连天迷远望,宝香薰被成孤宿”。后段过变四个三字句是要求对偶的。但有两对偶的如辛弃疾的“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有一个对偶的如刘辰翁的“记犹是,卿卿惜;空复见,谁谁摘”;也有一、二句对偶,三、四句不对偶的。《词谱》于此调列十四体,但实际上仅有仄韵与平韵两体。南宋姜夔创一体,将原调仄韵改为平韵,字数、句式、韵数皆与正体相同。此后词人赵以夫、吴文英、彭元逊、张炎等少数作品偶用此体,但声情效果与正体颇异。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代表。此调押仄声韵者以柳词此体为定格,若张词之多押两韵,戴词之多押一韵,吕词之减字,苏、赵、辛、柳、杜词之添字,以及叶词之句读异同,王词之句读全异,皆变格也。 周紫芝词前后两结“问向晚、谁欲画渔蓑,寒江立”,“便准拟、一醉广寒宫,千山白”,“向晚”、“准拟”四字俱仄声。“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功名”、“梅花”四字俱平声。程垓词“但独褰、幽幌悄无音,伤离别”,“问甚时、重理锦囊书,从头说”,“独”字、“甚”字俱仄声,“褰”字、“时”字俱平声,均属正体,填者不拘。 又换头四句原属六字折腰两句,当以此词之平仄为定格,如谱内张词、戴词亦为合格,若蔡伸词起句之“并兰舟”,“舟”字平声。范成大词起句之“志千里”,“志”字仄声。袁去华词第二句之“道傍李”,“道”字仄声。曹冠词第三句之“醉梦里”,“醉”字仄声。杨炎昶词第四句之“酒无力”,“酒”字仄声,非定格也。 又侯寘词后段第六句“经营拂掠”,“拂”字入声。张炎词结句“白鸥识”,“白”字入声,此皆以入作平,不注可仄。 又苏轼词后段第七句“欲向佳人诉离恨”,“离”字平声。柳词别首后段第九句“待到头,终究问伊著”,“著”字仄声。赵师侠词结句“无杜宇”,“杜”字仄声,此皆偶误,亦不注可平可仄。 按张孝祥词前段第三、四句“动远思、空江小艇,高丘乔水”,“高”字平声。范成大词后段第六句“桃根双楫”,“桃”字平声。 变体一,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以张元干《满江红·春水连天》为代表。此与柳词同,惟前段第五句、后段第七句皆押韵异。 按程珌“颇恨登临”词前段第五、六句“当日卧龙商略处,秦淮王气真何许”,后段第七、八句“可笑唐人无意度,却言此虎凌波去”,正与此同。 变体二,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以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为代表。此与柳词同,惟换头句多押一韵。 按晁补之“莫话南征”词“清时事,羁游意,尽付与,狂歌醉”,段 克己词“活国手,谈天口,都付与,尊中酒”正与此同。 此词后段第五、六句作上三下六句法,宋词如此者甚多,如柳词别首之“尽思量,休又怎生休得”,周紫芝词“又何如,聊遣舞衣红湿”皆与此同。 变体三,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吕渭老《满江红·燕拂危樯》为代表。此亦柳词体,惟前段第三句减二字异。 按程垓词“况人间元似,泛家浮宅”,吕本中词“对一川平野,数椽茅屋”,康与之词“正青春未老,流莺方歇”,严羽词“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俱与此同。 变体四,双调八十九字,前段七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吕渭老《满江红·晚浴新凉》为代表。此亦柳词体,惟前段第三句减四字。 按吕词别首“笑语移时”词“鲜明是、晚来妆饰”正与此同。 变体五,双调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苏轼《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为代表。此亦与柳词同,惟后段第七句添一字。 按苏轼别首“忧喜相寻”词后段第七、八句“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李婴“荆楚风烟”词“君不见、凌烟冠剑客,何人气貌长似旧”,正与此同。 变体六,双调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赵鼎《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为代表。此亦与柳词同,惟后段第八句添一字。 按李昴英“薄冷催霜”词后段第七、八句“万里寒云迷北斗,望远峰夕照类西顾”正与此同。 变体七,双调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为代表。此亦与柳词同,惟前段第三句添一字异。 变体八,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以柳永《满江红·万恨千愁》为代表。此即“暮雨初收”词体,惟前段第五、六句,后段第七、八句各添一衬字,又“意”字、“事”字皆押韵。 变体九,双调九十四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杜衍《满江红·无利无名》为代表。此词见《花草粹编》,采之《言行录》,即柳词九十三字型。惟前段第一句平仄不同,第二句添一衬字作四字两句,若减去衬字,则“无荣辱无烦无恼”仍是上三下四句法,便合调矣。 变体十,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叶梦得《满江红·雪后郊原》为代表。此亦与柳词同,惟前段第三、四句作三字一句、六字一句异。 变体十一,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以叶梦得《满江红·重阳赏菊,时予已除代》为代表。此亦与柳词同,惟后段起句作六字一句异。 变体十二,双调九十二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七仄韵。以王之道《满江红·竹马来迎》为代表。此词前后段两结及换头句句读与诸家全异。 变体十三,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以姜夔《满江红·仙姥来时》为代表。此调押平声韵者只有此体,句读与仄韵词同。 此词两结三字句并用“平仄平”,吴文英、彭元逊、彭芳远、李琳诸词皆然。 按吴词前段第一、二句“竹下门敲,又呼起、蝴蝶梦清”,“竹”字仄声,“呼”字平声。又一首“云气楼台,分一派、沧浪翠蓬”,“分”字、“浪”字俱平声。第三、四句“闲里看、邻墙梅子,几度生仁”,“里”字仄声,“邻”字平声,“几”字仄声。彭词“西楼外、天低水涌,龙挟秋吟”,“水”字仄声。吴词第五、六句“风送流花时过岸,浪摇晴练欲飞空”,“风”字平声,“浪”字仄声。彭词“衔尽吴花成鹿苑,人间不恨雨和风”,“不”字仄声。吴词第七句“算鲛宫,只隔一红尘”,“鲛”字平声,“只”字仄声。彭词后段第一、二、三、四句“山雾湿,倚熏笼,垂?叶,鬓酥融”,“雾”字、“倚”字俱仄声,“熏”字、“垂”字俱平声,“?”字仄声。第五、六句“恨宫云一朵,飞过空同”,“宫”字平声,“一”字仄声,“飞”字平声。吴词第七句“秋色未教飞尽雁”,“未”字仄声。李词“佛界三千笼日月”,“佛”字仄声。第八句“仙楼十二挂星辰”,“仙”字平声,“十”字仄声。吴词第九句“看高鸿飞上碧云中”,“高”字平声。彭词“问故人、忍更负东风”,“忍”字仄声。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暮雨初收》 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 仄 。中中中、中平中仄,中平平 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 仄 。仄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 仄 。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 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 索 。几许渔人横短艇,尽将灯火归村 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 泊 。 平中仄,平中 仄 。平中仄,平平 仄 。中中中中中,中中平 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 仄 。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 仄 。 桐江好,烟漠 漠 。波似染,山如 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 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 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 乐 。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春水连天》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平仄 仄 ,仄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 。 春水连天,桃花浪、几番风 恶 。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 作 。绿遍芳洲生杜 若 ,楚帆带雨烟中 落 。认向来、沙嘴共停桡,伤飘 泊 。 来源:https://haokongqi.org.cn/cshi/202412-14.html平平仄,平平 仄 。平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 。平仄平平平仄 仄 ,仄平平仄平平 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仄 韵。 寒犹在,衾偏 薄 。肠欲断,愁难 著 。倚蓬窗无寐,引杯孤 酌 。寒食清明都过 却 ,可怜辜负年时 约 。想小楼、日日望孤舟,人如 削 。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赤壁怀古》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仄 。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 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 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烈炬鱼龙 怒 。卷江波、一鼓困曹瞒,今如 许 。
平仄 仄 ,平平 仄 。平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 。 江上 渡 ,江边 路 。形胜地,兴亡 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 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 去 。问道旁、杨柳为谁青,摇金 缕 。 变体三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燕拂危樯》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 。 燕拂危樯,斜日外、数峰凝 碧 。正暗潮生渚,暮风飘 席 。初过南村沽酒市,连空十顷菱花 白 。想故人、轻箑障游丝,闻遥 笛 。
平仄仄,平平 仄 。平仄仄句平平 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 。 鱼与雁,通消 息 。心与梦,空牵 役 。到如今相见,怎生休 得 。斜抱琵琶传密意,一襟新月横空 碧 。问甚时、同做醉中仙,烟霞 客 。 变体四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晚浴新凉》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 。平平仄、仄平平 仄 来源:https://haokongqi.org.cn/bkjj/202412-138.html。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仄 。 晚浴新凉,风蒲乱、松梢见 月 。庭阴静、暮蝉啼 歇 。萤绕井阑帘入燕,荷香兰气供摇 箑 。赖晚来、一雨洗游尘,无些 热 。
平仄仄,平平 仄 。平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 。 心下事,峰重 叠 。人甚处,星明 灭 。想行云应在,凤凰城 阙 。曾约佳期同菊蕊,当时共指灯花 说 。据眼前、何日是西风,吹凉 叶 。 变体五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 。 东武城南,新堤固、涟漪初 溢 。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 碧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试向江边 觅 。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 一 。
平仄仄,平平 仄 。平仄仄,平平 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 。 官里事,何时 毕 。风雨外,无多 日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 出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 逸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 迹 。 变体六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仄 。 惨结秋阴,西风送、丝丝雨 湿 。凝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 碛 。欲往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连南 北 。但修眉、一抹有无中,遥山 色 。 平平仄,平仄 仄 。平仄仄,平平 仄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 。 天涯路,江上 客 。肠已断,头应 白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 隔 。欲待忘忧除是酒,奈酒行欲尽愁无 极 。便挽将、江水入尊罍,浇胸 臆 。 变体七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点火樱桃》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仄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仄 。 点火樱桃,照一架、酴醾如 雪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 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 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 结 。 平平仄,平平 仄 。平平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读仄仄仄平平,平平 仄 。 层楼望,春山 叠 。家何在,烟波 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 说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 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 得 。 变体八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万恨千愁》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 。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 系 。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滋 味 。可惜许、枕前多少 意 。到如今、两总无终 始 。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 悴 。 平平仄,平平 仄 。平仄仄句平平 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 。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仄 。 添伤感,消何 计 。空只恁,厌厌 地 。无人处思量,几度垂 泪 。不曾得、都来些子 事 。甚恁底、抵死难拌 弃 。待到头、终久问伊著,如何 是 。 变体九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无利无名》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仄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仄 。 无名无利,无荣无辱,无烦无 恼 。夜灯前、独歌独酌,独吟独 笑 。又值群山初雪满,又兼明月交光 好 。便假饶、百岁拟如何,从他 老 。 平仄仄,平平 仄 。平平仄,平平 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 。 知富贵,谁能 保 。知功业,何时 了 。算箪瓢金玉,所争多 少 。一瞬光阴何足道,但思行乐常不 早 。待春来、携酒殢东风,眠芳 草 。 变体十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雪后郊原》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 。 雪后郊原,烟林外、梅花初 坼 。春欲半,犹自探春消 息 。一眼平芜看不尽,夜来小雨摧新 碧 。笑去年、携酒折花人,花应 识 。 平平仄,平平 仄 。平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仄 。 兰舟漾,城南 陌 。云影淡,天容 窄 。绕风漪十顷,暖浮晴 色 。恰是槎头收钓处,坐中仍有江南 客 。问如何、两桨下茹溪,吞云 泽 。 变体 十一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满江红·重阳赏菊,时予已除代》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仄 。 一朵黄花,先催报、秋归消 息 。满芳枝凝露,为谁装 饰 。便向尊前拌醉倒,古今同是东篱 侧 。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彭 泽 。 平仄仄平平 仄 ,平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 。 回首去年时 节 ,开口笑,真难 得 。使君今那更,自成行 客 。霜鬓不辞重插满,他年此会何人 忆 。记多情、曾伴小阑乾,亲攀 摘 。 变体 十二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竹马来迎》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平仄 仄 ,仄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仄 。 竹马来迎,留不住、寸心如 结 。历湖滨、须濡相望,近同吴 越 。阙里风流今未 灭 ,此行报政看期 月 。已验永沂富有国,千古曾无 别 。 平仄仄平平 仄 ,平仄平仄平 仄 。平仄平 仄 ,仄平平 仄 。平仄平平平仄 仄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 仄 。 多谢润沾枯 辙 ,令我神思清 发 。新命欢 浃 ,两邦情 惬 。明日西风帆卷 席 ,高樯到处旌麾 列 。忽相思、吾当往,谁谓三山 隔 。 变体 十三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仙姥来时》 中仄平平,中中仄、平中仄 平 。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 平 。中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 平 。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仄 平 。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 澜 。旌旗与、乱云俱下,依约前 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 冠 。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 环 。 平中仄,中仄 平 。中中仄句仄平 平 。仄中平中仄句中仄平 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 平 。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仄 平 。 神奇处,君试 看 。奠淮右,阻江 南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 关 。应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 瞒 。又怎知、人在小江楼,帘影 间 。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词作 北宋·张先《满江红·飘尽寒梅》 北宋·柳永《满江红·万恨千愁》 北宋·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北宋·周邦彦《满江红·昼日移阴》 北宋·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南宋·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南宋·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南宋·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南宋·吴潜《满江红·金陵乌衣园》 南宋·陆游《满江红·危堞朱栏》 南宋·范成大《满江红·冬至》 南宋·刘克庄《满江红·金甲琱戈》 南宋·吴文英《满江红·甲辰岁盘门外寓居过重午》 南宋·王清惠《满江红·太液芙蓉》 金末元初·段克己《满江红·雨后荒园》 元·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 明·陆容《满江红·咏竹》 明·文征明《满江红·拂拭残碑》 清·纳兰性德《满江红·为问封姨》 清·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近现代·厉声教《满江红·浩浩长江》 近现代· *** 《满江红·悼左权同志》 近现代· ***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关于“词牌格律韵律大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