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试分析动物是否具有思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试分析动物是否具有思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只乌鸦紧盯着前方一只用橡胶做的蜘蛛,它疑惑重重地围着这个看上去充满威胁的 “危险物”绕来绕去……最终,好奇心压倒了一切,它用喙拾起一根小树枝,用树枝小心地刺探了一下橡胶蜘蛛,然后立即警惕地向后跳开。当发现这个“危险物”对它的刺探没有回应后,这只名为“新喀鸦”的乌鸦终于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它返回来叼起了橡胶蜘蛛,还瞥了一眼蜘蛛的下腹部。
新喀鸦的这一系列行为正好被英国牛津大学行为生态学实验室的乔安娜·维姆潘尼教授观察记录了下来。她认为,新喀鸦的这种行为充分彰显了动物的智慧,因为当人类遇到奇怪或有潜在危险的事物时,也可能采取类似的行为。
不过,这种行为究竟是动物思考后的结果,还仅仅只是它们的本能呢?或者说,动物是否具有思维呢?
20世纪70年代,美国动物学家唐纳德·格里芬开始较为系统地研究这个问题。他是最早发现蝙蝠回声定位的科学家之一;他发现了海狸可以精确地切割木片来修筑它们的“水坝”,并用不同大小的木片填补水坝的缝隙;他还发现了黑长尾猴可以通过叫声来误导种群中的其他个体。格里芬教授认为,这些行为及能力均表明动物具有—定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制订计划
一些动物还拥有一种被认为是显示它们具有思维的重要能力,即制订计划和规划未来的能力。过去这一特征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所独有的。2006年,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蜂鸟就具有这种规划未来的能力——蜂鸟能够记住花的特定位置以及它们最近何时 “拜访”过这些花,并利用头脑中的这些信息去指导今后的行为。已经发表的报告显示,灵长类、小鼠以及章鱼都表现出了规划未来的能力。
然而,考察动物是否具有思维能力的标准,应该是它们的行为是否灵活多变。不论动物的行为表现出多大的复杂性,如果没有变化性,都可能只是长期进化的结果。鸦科动物,包括乌鸦、丛鸦、松鸦等物种,在行为的灵活程度上都表现出其具有思维性。例如,上述实验中的新喀鸦使用树枝去探测未知的危险源——橡胶蜘蛛,这就显示了其使用一个旧工具完成—项新任务的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这个研究小组在2011年早些时候还发表了关于一只名叫“贝蒂”的乌鸦的研究报告。这只特别聪明的乌鸦可以将一根树枝弯曲起来,然后用它把食物从位于房间另一端的试管中钩出来。更令人吃惊的是,贝蒂能记住试管中存有食物,因此当它飞过树枝时便唤起了关于食物的记忆,它取下合适的树枝作为工具,然后飞回去钩取食物。
鸦科动物甚至还具有猜测其它鸟的行为的能力。美国佛蒙特州立大学的贝恩德·海因里希等人通过实验发现,一只乌鸦会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其它乌鸦不会发现自己藏匿食物的地点;但如果有其它乌鸦躲在它看不见的地方,它就不会表现出那些迷惑别人的行为。
灵长类动物更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例如,一只黑猩猩要去偷窃食物,如果它认为群内其它成员有可能听到它的动静,它就会特别安静地行动,以保证不被发现。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黑猩猩似乎可以猜测对方已经发生的行为。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搜寻食物的过程中,黑猩猩会尝试去猜测它的竞争对手有可能已经去过的地方,然后加以排除,去搜寻一些不太容易被注意的地方。
情感
美国的生物学家马克·贝科夫认为,动物可以体验到同情、困扰、悲伤、感激、爱甚至敬畏,动物同时还具有移情作用,即将自身的情感投注到其它物体上。他讲了一个关于两只阿拉斯加灰熊孤崽的故事。公熊已经受伤,只能一瘸一拐地慢慢行走或缓慢移动,它的“妹妹”不停地为它捕捉大马哈鱼作为食物。马克认为,支持它这么做的目的是维持“哥哥”的生命,因为亲人对它来说非常重要。马克还认为,同样的证据还出现在犬、象及座头鲸等动物中,也证明了这些动物具有情感思维。
在支持 “动物同样具有情感”观点的证据中,黑猩猩是最有说服力的。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多年来致力于研究野生黑猩猩的生活细节,在其与野生黑猩猩长达20多年的共同生活中,她充分体会到了黑猩猩的喜怒哀乐。她见识过黑猩猩强烈的母性行为,观察到黑猩猩的集体送葬行为,还目睹了黑猩猩在帮助受惊吓、受伤或失去父母的同类时所表现出来的与人类一模一样的关怀和同情。在坦桑尼亚,她曾记录下这样的场景:在一个黑猩猩群落中,当名为“弗洛”的雌性首领死后,弗洛的儿子弗林特一直都坐在母亲的尸体旁边,有时还会握住母亲的手发出几声类似于呜咽的叫声。在此后的半个月中,弗林特的情绪越发低落,甚至离群索居并且不再进食。终于,在弗洛死后的第三个星期,原本年轻健康的黑猩猩弗林特死了。古道尔认为弗林特死于它的“悲伤”,并认为这种行为表明黑猩猩具有和我们人类相似的情感。
衡量标准
也有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犬科动物认知及行为研究学家克里夫·维尔认为:“尽管一些人认为动物表现出某些所谓复杂的行为即表明这些动物具有思维,但在我看来,可能没有一种动物可以明确地表现出它们具有意识性,因为我们应当将意识的界定标准定得更高一些。”在人类的思维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能力及使用工具的能力,维尔恰恰认为语言能力才是衡量动物是否具有思维的重要指标。
目前,科学家正在努力寻找可以彻底解决 “动物是否具有思维”争论的研究手段。而脑成像技术已经成为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手段。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亚伦·舒格等人正在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人类大脑的“意识信号”。比如他们发现,每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正面对同一间房或同一张人脸的时,我们的大脑中就会出现类似的神经活动;但如果我们仅仅是无意识地接受这些信息,这种神经活动就不会显现。这些研究表明,思维意识并不依赖于人类大脑的任一特定区域,也没有证据显示思维能力仅仅为人类所独有。
其他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工作也揭示,作为思维的产物,意识可能存在于一些动物的大脑中。例如,神经传导可以使感官信息经由丘脑传递到大脑皮层,这对意识的产生至关重要。实验发现,一些哺乳动物就存在类似的神经传导模式,因此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产生意识。关于鸟类功能神经解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也暗示,鸟类可能也存在一定的思维。
关于“试分析动物是否具有思维”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