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深海的沉积作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深海的沉积作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深海区环境

深海是位于大洋底(洋盆)上的水域,水深大于3000m,是海洋的主体部分,范围宽广,洋盆内地貌地势复杂,可发育平顶海山、深海平原、大洋中脊(参见图1-10)。高等生物极少,但在浅层海水中繁殖着大量的藻类、放射虫及有孔虫等低级生物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358.html。具有较特殊的浊流沉积,化学沉积作用较微弱,沉积速度十分缓慢。

(二)深海沉积物特征

深海主要是浊流沉积物以及浮游生物的遗体、海底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宇宙尘埃等组成的各种软泥、金属泥和锰结核。

1.浊积物

沉积物主要来自大陆,依靠浊流的搬运,沿海底峡谷冲入深海盆地,在峡谷口处形成深海扇,填平了海底起伏的地形,形成巨大的海底平原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726.html。由于浊流的多次频繁运动,常表现为陆源碎屑沉积物与深海软泥互层,形成由粗到细的韵律性重复变化。

2.软泥

1)生物软泥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585.html。含有丰富的(常占50%以上)生物骨骼,主要是浮游生物骨骼,其余为泥质及粉砂物质。按其成分分为钙质软泥与硅质软泥两类。属于钙质的有抱球虫(有孔虫之一种)软泥及翼足虫(属于软体动物)软泥;属于硅质的有放射虫软泥及硅藻软泥(常含有硅质海绵骨针)。它们分别以其占主导的有关生物种属而命名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436.html

2)深海粘土。主要为粘土构成,含大量火山碎屑(主要为火山灰),生物很少,CaCO3含量微弱,颜色多为红色。

同成分软泥的分布与气候有明显关系。硅藻软泥主要分布在位于寒冷气候带的海洋,放射虫软泥主要分布于热带的海洋,钙质软泥与热带及温带气候有关。如太平洋洋底沉积物的分布表明这一特点(图8-10)。

图8-10 全球深海沉积物分布图

(据吴泰然,2003)

3.金属泥和锰结核

1)金属泥。富含重金属元素的泥状沉积物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339.html。自1965年科学家首次在红海海底约2000m深处发现金属泥后,现已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洋脊上陆续发现了许多类似的金属泥,2005年我国海洋科考也在印度洋发现金属泥,跻身深海研究的世界前列。

金属泥产出部位具有海水温度高、含盐度高、重金属含量高的“三高”特点。如厄瓜多尔西部加拉帕戈斯附近的东太平洋洋隆上发现有厚约30~40m的金属泥,总体积达8×106m3,含有丰富的Cu、Ag、Cd、Mo、Pb、V、Zn等元素。

2)锰结核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500.html。是海底的一种多金属结核,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属元素主要有锰、铁、镍、钴、铜等,其含量超出地壳正常丰度的100倍以上,主要分布在中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洋底沉积物的表层。估计太平洋中有锰结核7.5×1012t,而且每年以1.4×105t的速度在形成中。如夏威夷以西约1×107km2的范围内普遍发现有富含Co的锰结核,估计储量达5.7×1010t,其样品含Mn 31%、Co 2%、Ni 0.8%。来源:https://www.yz66.net/cshi/202501-3518.html

海底沉积物中Mn、Co、Ni、Cu金属的储量,远远超出大陆上同类金属的储量,是维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

海底深处的海山有哪些地质结构?

海底地形与陆地地形一样,是内营力和外营力作用的结果。不过,海底大地形通常是内力作用的直接产物,与海底扩张、板块构造活动息息相关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492.html。大洋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中心,宏伟的中脊地形实际上是上涌的热膨胀地幔物质的反映。海底在向两侧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冷却下沉。海底扩张慢,有充分时间冷却沉陷,中脊两坡较陡,如大西洋中脊;海底扩张快,则两坡较缓,如东太平洋海隆。自中脊轴带向两侧,随着海底年龄变老,水深加大,沉积层加厚;相应地大洋中脊过渡为大洋盆地,中脊顶部崎岖的地形被深海丘陵以致深海平原所代替。深洋底缺乏陆上那种挤压性的褶皱山系,海岭和海山的形成多与火山、断块作用有关。自大洋盆地向大陆一侧,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未发生板块俯冲活动,形成宽缓的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二是板块的俯冲形成深邃的海沟与伴生的火山弧(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地形高差悬殊,火山弧陆侧可因弧后扩张作用形成边缘盆地。 外营力在塑造海底地形中也起一定作用。较强盛的沉积作用可改造原先崎岖的火山、构造地形,形成深海平原。深海平原和深海丘陵地貌上的差异实际上取决于沉积厚度的大小。海底峡谷则是浊流侵蚀作用最壮观的表现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297.html。波浪、潮汐和海流对海岸和浅海区地形有深刻的影响。海底滑坡、深海底流等也会造成海底陡崖、流痕等小地形或微地形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431.html。但除大陆边缘地区外,在塑造洋底地形的过程中,侵蚀作用远不如陆上重要。来源:https://www.yz66.net/xwzx/202501-3287.html

在海洋底部有相当数量的海山,仅在太平洋里就有2000座以上,大多分布在海面以下4000米至5000米深的海底,一般高度在l000米以上。

这些海山多为海底火山或未经海蚀的沉降火山岛,其中还包括一些分布于海面以下1000米至2000米深处的海底平顶山。从海底平顶山上还发掘出了大约8500万年前的浅海文蛤化石。另外,山顶四周还有很多珊瑚礁状物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917.html。由此可见,海底平顶山的顶部由于受到海浪的侵蚀、冲击,逐渐形成了平坦的顶部,随之变成了浅滩。此后,由于地质原因,这些海底平顶山沉入海底1000米至2000米的深处。海丘也就是深海里的丘陵,其上部几乎没有沉积物,底部宽约数千米,一般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深海丘陵常分布于深海平原向洋中脊一侧,在各大洋均有发现,但相比较而言,太平洋里的海丘比较多一些。

海岭又称海脊,一般高出两侧海底3000米至4000米。在各大洋中有彼此连通的蜿蜒曲折、庞大的海底山脊系统,像一条巨龙伏卧在海底,注视着波涛滚滚的洋面。

海底还有比海洋底部更深的海沟,如开曼海沟,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开曼群岛和牙买加岛之间,是加勒比海最深的海沟,平均深度为5000米至6000米,最深点达7680米。

此外,还有“深不可测”的海沟,如深达11034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即使将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填放进去,也会被淹没得无影无踪。在海洋底部还有如同陆地平原一样的深海平原。这些平原面积较大,表面光滑而平整。深海平原在世界各大洋中均有分布,以大西洋最多。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972.html

海山

关于“深海的沉积作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