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围棋出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围棋出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01

国庆期间跟好友聊起来,她说起北京的教育竞争激烈到白热化,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学完了小学课程;有的小学下午一点多就放学,以便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上课外班,直到晚上八九点……

想想自己家娃还正在过拼音、写字的关,不禁瑟瑟发抖。

抖完我继续追问:“这样的激烈竞争恐怕已经是教育高地的一种传统了,那以前按照这样的节奏培养出来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一直这么厉害吗?”

好友摇了摇头:“前段时间跟XX大学(顶流大学)的老师一起吃饭,他说这所大学的心理系全国第一,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案例太多了……”

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曾经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作为天生智商超群、在现实 社会 激烈竞争的机制下一路顺遂的那一类人,她却常常感到无法排解的忧虑痛苦。她以此为主题举办过几场讲座,结束后总有相同困惑的人向她袒露类似的心声,不在少数。

事实上,不管是考上XX大学的学生,还是郝景芳式的那些人,已经是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成功人士”了;

更多有类似经历的孩子,可能还没有跑到“上大学”的时间节点,就已经后续乏力了。

02

在幼儿园就学完所有小学课程,这种提前超跑,超的不是一点点。

真正能做到这些的,基本上也就两种情况:

一是孩子本身天赋过人,光芒万丈,这是天生神童;

二是家长自己费尽心思,拔苗助长,这是人造神童。

无论哪一种, 都不具备普娃成长的参考价值。

新中国第一代天生神童中,可以站C位的是40多年前曾经轰动一时的宁铂。有多轰动?中科大的第一届少年班就是因他而设。

2岁即可背诵大量诗词歌赋,4岁能认几百个汉字,5岁学习《中医学概论》,8岁会下围棋并与国家总理对弈、熟读经典国学,9岁会开药方、能诊病痛,还会吟诗作对,13岁时名震天下……

后来,他开始厌学,开始孤僻。

后来,宁铂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是因为他剃度出家,遁入空门。

与宁铂同班的另外两名神童,一个叫谢彦波,他和导师彻底闹翻后,不知所踪;另外一个干政,患上了精神疾病。

天生神童如此,人造神童呢?

看看近几年先后风靡一时的神童们,不难发现其产生和后续发展,都有不少问题。

03

当然,这些例子比较典型。

孩子因为提前上了幼小衔接班所以一年级很顺利,故而得出结论:只要一直提前,就会一直顺利。直到走上人生巅峰,出任CEO,迎娶白富美,成为妥妥的人生赢家。

可是,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假设罢了。

上世纪70年代,百废待兴的德国政府为了培养更多人才,计划从幼儿园就开始着力培养一批智力较高的孩子,从小就开始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

不过,在真正实施这项计划之前,政府先资助了一项研究:选取50个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幼儿园,和50个以玩耍 游戏 为主的幼儿园,然后对两组幼儿园里的孩子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比较。

初入小学伊始,知识学习型幼儿园的孩子更胜一筹,家长轻松,孩子自信;到了小学四年级以后,玩耍 游戏 型幼儿园出来的孩子直接反超了,并且优势明显。

无独有偶。同一时期,美国密歇根州的学者选择68个家庭的孩子做了跟踪研究,他们把这些孩子分为“知识学习组”和“ 游戏 玩耍组”。为了保证结果的真实性,研究者坚持定期走访,防止这些家庭在私下里给孩子“开小灶”,影响结果的可靠性,直到孩子长到23岁。

结果竟然与德国的研究惊人相似:早期进行知识学习组的孩子,优势延续不了多久就没有了。

而且美国的研究者还有了新的发现:知识学习组的孩子不擅长跟人相处,脾气更暴躁,更容易犯罪。

04

超前学习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为什么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我想给大家分享两个真实的案例。

我在幼儿园下职锻炼时,有两个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个孩子非常与众不同。

有一次我到这个孩子的班里去听课,到了分组活动的时候,其他孩子都四五人一组,七嘴八舌热火朝天地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这个孩子独自坐在角落里,对这一切漠不关心。

我走过去跟他搭讪:“咱俩去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讨论吧?”

这孩子先是对我的出现无动于衷,只是自顾自地低头在一张白纸上飞快写字;写了快一页之后,他停下来白了我一眼:“切,无聊。”那神情,完全不像一个五岁的孩子。

课后我跟他的带班老师沟通,老师说这个孩子平时就是这样,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也不参加,他只愿意坐在那里做数学题或者写字。

我很惊讶:“他自己带题来做吗?”

“不是,他自己给自己出题,列横式竖式。”

后来我对他比较留意,发现他果然从不与别的孩子在一起玩,哪怕户外活动也是独自在一旁沉默不语。

我向园长咨询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园长说,孩子的爷爷是一位资深的中学理科老师,从小就教孩子写字、算术,及早开始了知识学习。

园长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确实天赋异禀。只是在孩子的 社会 化这方面,我们也只能引导,不能强迫。”

可我们培养的孩子, 除了智力的发展以外,总要成为一个完整的 社会 人 啊!

另一个孩子根本看不出和同龄孩子有什么不同。

我能注意到他,是因为看到了他在建构区搭的一组积木。

由于疫情刚刚缓解,幼儿园的活动都要跟疫情相关。这个班的老师就把武汉黄鹤楼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建构区,让孩子们区域活动的时候以之为参考。

这个班有个孩子特别喜欢搭积木,每次区域活动他最喜欢选的就是建构区,这段时间里他专攻“黄鹤楼”。有时候他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有时候小伙伴去了别的区域,他就自己在这里琢磨。一次没做好,下次接着来,这次不满意,下次再修改。

就这样前前后后历时两周,终于把自己最初搭的小塔基变成了一座颇有气势的“黄鹤楼”,又从原来的独栋楼扩充成了建筑群。

更厉害的是他还会自主思考,注意细节:除了“起于累土”的台阶、支撑建筑的大小柱子,他还用三角形的积木表现出了黄鹤楼屋檐的特征;甚至创造性地在木制积木中加入乐高的大颗粒,以便于表现古建筑的“飞檐斗拱”,甚至干脆用乐高另外拼了一个牌坊。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心里可能都有了一些答案:

写字、算术这些知识性的内容,孩子上了小学还能学,而且学起来会更容易些;

可是动手动脑、用眼用心、 游戏 、创造、思考、改进等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等活动,过了特定的年龄段,就很难再这样自然而轻松地发生了。

很多家长朋友问:我知道孩子越大越要拼思维能力,而且思维能力要从小培养。那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呢?

大量的幼儿教育研究早就告诉我们:

游戏 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 是孩子的学习方式。

孩子在 游戏 里自主思考,在思考中不断优化升级自己的思维能力。

只是可惜,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个长期的过程,远没有做题、刷卷的分数提升来得快。

05

我妈在小花园里种了一棵南瓜,春天生叶,夏天开花,秋天结瓜。

万事万物都有其生长和发展的规律。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跟好友聊到“核心教育”。核心教育的内核,就是受教育的人本身,就是孩子本身,就是孩子自身的成长发展规律。

也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规律。

否则,就算强行“逆天改势”,大多也只落个“强扭的瓜”,不甜。

不是说知识性的学习不重要,也不是说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需要花心思;而是对孩子成长来说,最有意义的事情应该是: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保护好孩子内在的力量,他自会克服地心引力,向阳向上;

就像所有看起来纤弱柔软、却终其一生都在顽强生长的那些花儿一样。

写在最后:

若孩子是一颗大树的种子,他自然会长成大树;

若孩子是一株鲜花的种子,他自然会开满鲜花。

作为家长,我们能提供的不过是成长所需的阳光雨露,而不是改变他们自身的属性。

苹果树能结出香甜的果实,玫瑰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这些橡树都做不到,但它能长得粗壮高大、遮天蔽日。

把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我们难免会焦虑;

但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相比,我们常常会欣慰。

一个老母亲最大的成就,不过是让孩子从容笃定地,成长为那个最好的自己。

关于“围棋出题”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来源:https://longhuajy.com/lhbk/202501-2827.html 来源:https://longhuajy.com/lhzs/202501-2191.html 来源:https://www.aczc88.com/zsbk/202501-2161.html 来源:https://longhuajy.com/lhbk/202501-2628.html 来源:https://www.aczc88.com/bkdq/202501-1893.html 来源:https://www.aczc88.com/tt/202501-2198.html 来源:https://www.aczc88.com/tt/202501-2521.html 来源:https://www.aczc88.com/tt/202501-2383.html 来源:https://www.aczc88.com/zsbk/202501-2665.html 来源:https://www.aczc88.com/bkdq/202501-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