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苏州现代名人的资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苏州现代名人的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吴健雄、朱棣文、唐文治、邹世昌、唐孝威、唐孝炎、黄胜年、吴建屏、顾懋祥、朱石麟、傅焕光、俞庆恩、俞庆棠、俞颂华、杨胜利、龚知本、吴晓邦、钱抵千、朱赠元、朱屺瞻、宋文治、毛德华、王申裕、张晓峰、朱德庸、顾薇
有哪40个著名物理学家?要四个详细一点的,其他的只要名字就好谢谢!
一定要活着的话,杨振宁最牛。
一定要大陆籍的话,黄昆最牛。
又是大陆籍,又是活的,容我想想 ...
以上是我认为的两个“最”,其他大牛还有谢希德,吴健雄,李政道,高锟,王竹溪,丁肇中,崔琦等,还有中国物理奠基人饶毓泰,叶企孙等。
中国十大物理学家简介和名言?
1、?杨振宁?
简介杨振宁,安徽省合肥市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名言成功的奥秘在于多动手。?
2、?李政道?
简介?李政道,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名言如果没有一个所有的错误都犯了以后,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对的。?3、?丁肇中?
简介丁肇中,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名言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4、?邓稼先?
简介?邓稼先,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名言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5、?高锟?
简介高锟,华裔物理学家,高锟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正是光纤通信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名言可以说不听话就是顽皮,但如果做一点不正常的东西,人家没有做过的,那个不应该算是顽皮的,那个是“小孩子的自由”。?
6、?王淦昌?
简介王淦昌,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
名言党的信任,人民的重托,自己几十年来的追求、期望,都落实到我将要接过的这一副沉沉的担子上。我有许多话要说,但当时我只说了一句话:“我要以身许国。”。?
7、?钱三强?
简介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又与妻子何泽慧一同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人称他领导的研究所“满门忠烈”。?
名言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
8、?钱学森?
简介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名言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9、?严济慈?
简介严济慈,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曾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工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任教授。在巴黎大学光学研究所和法国科学院大电磁铁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曾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兼镭学研究所所长、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言?要教好书,除要有真学问外,一要大胆,二要"少而精",三要启发学生,
识别人才。?
10、?朱棣文?
简介朱棣文,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生于美国圣路易斯;因“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名言我们不一定要是天才,但我们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我们会时常受到挫折,但不要失去热情。
早期著名物理学家:
阿基米德 - 锡拉库萨 ( 前287年 - 前212年 )
卢克莱修 - 罗马(前98年? - 前55年 )
亚里斯多德 - 古希腊 (前384年—前322年)
沈括 -宋 (1033年~1097年)
[编辑]
近代著名物理学家
威廉.吉尔伯特 (William Gilbert) - 英格兰 ( 1540年 - 1605年 )
伽利略 - 义大利 (1564年 - 1642年 )
斯涅尔 - 荷兰 (1580年 - 1626年 )
莱昂.笛卡尔 - 法国 (1596年 - 1650年)
伊凡吉利斯坦.托里切利 - 义大利 (1608年 - 1647年)
布莱兹.帕斯卡 (Blaise Pascal) - 法国 (1623年 - 1662年)
罗伯特.波义耳 - 英格兰 (1627年 - 1691年)
基士扬.惠更斯 (Christian Huygens) (1629年 - 1695年)
罗伯特.胡克 (Robert Hooke) - 英格兰 (1635年 - 1703年)
伊萨克.牛顿 - 英格兰 (1642年 - 1727年)
[编辑]
18世纪著名物理学家:
丹尼尔.加布里埃尔.华伦海特 (1686年 - 1736年)
丹尼尔.柏努利 (Daniel Bernoulli) - 瑞士 (1700年 - 1782年)
班杰明.弗兰克林 - 美国 (1706年 - 1790年)
莱奥哈尔德.欧拉 (Leonhard Euler) - 瑞士 (1707年 - 1783年)
Rudjer Josip Boscovich - Dubrovnik (1711年 - 1787年)
达朗贝尔 - 法国 (1717年 - 1783年)
亨利.卡文迪什 (Henry Cavendish) - 英国 (1731年 - 1810年)
查尔斯.奥古斯丁.德.库伦 (Charles Augustin de Coulomb) (1736年 - 1806年)
约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 (Joseph Louis Lagrange) (1736年 - 1813年)
詹姆斯.瓦特 苏格兰 (1736年 - 1819年)
[编辑]
19世纪著名物理学家:
伏打 - 义大利 (1745年 - 1827年)
Ernst Chladni - 德国 (1756年 - 1827年)
约翰.道尔顿 - 英格兰 (1766年 - 1844年)
让.巴蒂斯特.约瑟夫.傅立叶 (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 (1768年 - 1830年)
托马斯.杨 - 英格兰 (1773年 - 1829年)
Jean - Baptist Biot (1774年 - 1862年)
安德烈.玛丽.安培 (Andre Marie Ampere) (1775年 - 1836年)
阿梅德奥.阿伏加德罗(Amedeo Avogadro) - 义大利 (1776年 - 1856年)
卡尔.弗雷德里希.高斯 (Carl Friedrich Gauss) - 德国 (1777年 - 1855年)
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Hans Christian ?rsted) - 丹麦 (1777年 - 1851年)
盖-吕萨克 - 法国 (1778年 - 1850年)
David Brewster - 苏格兰 (1781年 - 1868年)
William Prout - 英格兰 (1785年 - 1850年)
约瑟夫.夫琅和费 - 德国 (1787年 - 1826年)
奥古斯丁.简.菲涅耳 - 法国 (1788年 - 1827年)
格奥尔格.西蒙.欧姆 - 德国 (1789年 - 1854年)
麦可.法拉第 - 英国 (1791年 - 1867年)
Felix Savart - 法国 (1791年 - 1841年)
尼古拉.莱昂纳尔.萨迪.卡诺 - 法国 (1796年 - 1832年)
约瑟夫.亨利 - 美国 (1797年 - 1878年)
基士扬.都卜勒 - 奥地利 (1803年 - 1853年)
威廉.韦伯 (1804年 - 1891年)
威廉.汉密尔顿 - 爱尔兰 (1805年 - 1865年)
Anders Jonas ?ngstr?m - 瑞典(1814年 - 1874年)
詹姆斯.焦耳 - 英国 (1818年 - 1889年)
Hippolyte Fizeau - 法国 (1819年 - 1896年)
莱昂.傅科(Leon Focault) - 法国 (1819年 - 1868年)
乔治.斯托克斯 - 英国 (1819年 - 1903年)
赫尔曼.路德维希.费迪南德.冯.亥姆霍兹 - 德国 (1821年 - 1894年)
鲁道夫.克劳修斯 - 德国 (1822年 - 1888年)
古斯塔夫.基尔霍夫 (Gustav Robert Kirchhoff) (1824年 - 1887年)
Johann Balmer - 瑞士 (1825年 - 1898年)
威廉.汤姆逊 - (开尔文勋爵) 英格兰 (1824年 - 1907年)
Joseph Wilson Swan (1828年 - 1914年)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 英国 (1831年 - 1879年)
Jo?ef Stefan - 奥匈帝国,斯洛维尼亚 (1835年 - 1893年)
恩斯特.马赫 - 奥地利 (1838年 - 1916年)
Josiah Gibbs (1839年 - 1903年)
恩斯特.阿贝 - 德国 (1840年 - 1905年)
Marie Alfred Cornu (1841年 - 1902年)
詹姆斯.杜瓦 - 英国 (1842年 - 1923年)
Osborne Reynolds - 英国 (1842年 - 1912年)
路德维希.玻耳兹曼 - 奥地利 (1844年 - 1906年)
Roland E?tv?s - 匈牙利 (1848年 - 1919年)
Oliver Heaviside - 英国 (1850年 - 1925年)
George Francis FitzGerald - 爱尔兰 (1851年 - 1901年)
约翰.玻因廷 - 英国 (1852年 - 1914年)
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e) (1854年 - 1912年)
约翰尼斯.里德堡 - 瑞典 (1854年 - 1919年)
Edwin Hall - 美国 (1855年 - 1938年)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 (1856年 - 1940年)
亨利希.鲁道夫.赫兹 - 德国 (1857年 - 1894年)
[编辑]
20世纪著名物理学家:
Hannes Alfven - 瑞典 (1908年 - 1995年)
亨利.贝克勒尔 - 法国 (1852年 - 1908年)
Felix Bloch - 瑞士 (1905年 - 1983年)
尼尔斯.玻尔 - 丹麦 (1885年 - 1962年)
Satyendra Nath Bose - 印度 (1894年 - 1974年)
路易斯.维克托.德.德布罗意 - 法国 (1892年 - 1987年)
玛丽.居里 - 波兰 (1867年 - 1934年)
Fritjof Capra - 奥地利, 美国 (1939年 - )
保罗.安德列.莫里斯.狄拉克 - 英国 (1902年 - 1984年)
弗里曼.戴森 (Freeman Dyson) - 英国, 美国 (1923年 - )
保罗.厄伦费斯特 - 奥地利 (1880年 - 1933年)
艾伯特.爱因斯坦 - 瑞士, 美国 (1879年 - 1955年)
恩里科.费米 - 义大利 (1901年 - 1954年)
理察.费曼 - 美国 (1918年 - 1988年)
默里.盖尔曼 (Murray Gell-mann) - 美国 (1929年 - )
维尔纳.卡尔.海森堡 (1901年 - 1976年)
史蒂芬.霍金 - 英格兰 (1942年 - )
Edwin Jaynes - 美国 (1922年 - 1998年)
莱夫.达维多维奇.朗道 - 苏联 (1908年 - 1968年)
Irving Langmuir - 美国 (1851年 - 1957年)
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 - 奥匈帝国, 美国 (1903年 - 1957年)
罗伯特.奥本海默 - 美国 (1904年 - 1967年)
泡利 - 奥地利 (1900年 - 1958年)
马克斯.普朗克 - 德国 (1858年 - 1947年)
John Polkinghorne - 英国 (1930年 - )
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ntgen) (1845年 - 1923年)
欧内斯特.卢瑟福 - 纽西兰, 英格兰 (1871年 - 1937年)
埃尔温.薛丁格 - 奥地利 (1887年 - 1961年)
尼古拉.特斯拉 - 奥匈帝国, 美国 (1856年 - 1943年)
Steven Weinberg - 美国 (1933年 - )
Arthur Wightman - 英国
Eugene Wigner - 奥匈帝国, 美国 (1902年 - 1993年)
吴有训(Woo YH) - 中国 (1897年-1977年)
赵忠尧(Chao CY) 中国 (1902年-)
吴健雄(Chien-Shiung Wu) - 中国, 美国 (1912年-1997年)
李政道(Tsung Dao Lee ) - 中国, 美国 (1926年-)
杨振宁(Chen Ning Yang) - 中国, 美国 (1922年-)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 中国, 美国 (1936年-)
朱经武 (Paul Ching-wu Chu) - 中国, 美国 (1941年-)
爱德华.威滕 (Edward Witten) - 美国
汤川秀树(Yugawa Hideki) - 日本 (1907年 - 1981年)
朱光亚 - 中国
物理学家介绍——霍金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这一天正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300年前阖然长逝的日子。伽利略是最先提出了惯性定律原理(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都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人,后来牛顿系统地归纳了这个定律(因此后人也叫它“牛顿第一定律”),使之成为一切力学定律的基石。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霍金的成就与这几位前辈相比又如何呢?他有资格跻身科学名人堂吗?让我们从他在学术界的第一次亮相看起:
1970年,28岁的霍金和彭罗斯(R. Penrose)合作,证明了“奇点定理”:在一定条件下,按照广义相对论,宇宙大爆炸必然从一个“奇点”开始。为此,他们共同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霍金的贡献——对黑洞性质的研究和提出量子引力论——论重要程度虽赶不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两个相对论,但是足以为他在科学名人堂中留下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量子引力论,整合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领域,自成体系,使他能与创立分子生物学(生物学与量子力学的成功结合)的科学家平起平坐。
在霍金之前,所有的宇宙理论都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但是只有霍金发现并证明了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理论,它不能告诉我们宇宙起源的细节。因为根据广义相对论得出的结论,所有的物理理论(包括它自己在内)都将在宇宙的开端处失效。显然,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部分”理论,所以奇点定理真正所显示的是,在极早期宇宙中有过一个时刻,那时宇宙是如此之小,以至于人们不得不考虑用20世纪另一个伟大的“部分”理论——专门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来研究它。霍金和他的搭档被迫从对极其巨大范围的理论研究转到对极其微小范围的理论研究。
恰好有这样一种可能存在的微型天体可作为研究对象。正如霍金后来回忆的:“研究黑洞的性质,有助于我们同时理解大爆炸奇点,因为他们之间实在是太相似了。”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黑洞问题。
1971年,霍金指出,宇宙大爆炸时间可能产生像质子那么小(半径10-13厘米)的重约十亿吨的“太初黑洞”,它们的寿命大约和宇宙年龄相同。
1973年霍金、卡特尔(B. Carter)等人严格证明了“黑洞无毛定理”:“无论什么样的黑洞,其最终性质仅由几个物理量(质量、角动量、电荷)惟一确定”。即当黑洞形成之后,只剩下这三个不能变为电磁辐射的守恒量,其他一切信息(“毛发”)都丧失了。“黑洞”的命名者惠勒(J.A. Wheeler)戏称这特性为“黑洞无毛”。
华裔著名物理学家介绍
吴有训
吴有训先生于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受教于留美归来的胡刚复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导下,吴有训在国内即对X射线有了一定的了解。1921年以优异成绩获得赴美留学机会。该年底吴有训赴美,1922年初进入芝加哥大学。其时,著名物理学家A?H?康普顿正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1923年他正式成为该校教授,该年5月康普顿发表了解释X射线被石墨散射后频率改变现象(后称康普顿效应)的论文。当时也研究这一现象的美国物理界一位重要人物杜安已有所谓“箱子效应”和“三次辐射”的理论,因此他极力反对康普顿的工作。吴有训先后以十几种元素为散射物质进一步做了大量深入研究,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以无法辩驳的事实对康普顿的理论给予了极大支持。这些成果得到了国际物理界的关注和承认。相关数据被一些国际著作引用。吴先生1926年获博士学位。国外有的物理教科书,因尊重吴先生的工作而将康普顿效应称为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钱学森
钱学森(1911—),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杨振宁
杨振宁(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
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
受E?费米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8—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平,16岁随其姐来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1941—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返北平,应聘于北大物理系任教。1948年到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念研究生,被选入“留美科协”总会干事会。新中国的诞生促使他决心尽早回到祖国。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冲破重重险阻登上了回国轮船。195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后历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1956年加入中国***,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委员。
1985年7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终年62岁。
关于“苏州现代名人的资料”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