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科普读物推荐手抄报8k大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普读物推荐手抄报8k大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时代性。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在这个舞台上是没有传统保留节目的。 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立体结构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种社会职能。在科普工作中,既要注重科技知识的外在功利,又不可忽视其内在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知识信息中含有的四个不同层次(即数据、信息、知识和智能)中,占据最高层次的智能,才是构成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最具活性的重要素质。而这对身处不同岗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科技工作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科普由谁来写和写作资格认定
科普书都是一些成为了伟大科学家之后的人才有资格去写,这是学术界的行业规矩,所以一些科学家不愿意或者有些为难情绪去写科普,这主要是考虑到自己还不是伟大的科学家的原因,因为一旦某某科学家答应写一本科普作品了,行内人士一般不会说的,心里都会反感的, 最后就是由一些普通人来写(但必须是出于对科学的热爱和崇敬来写)而且不能署真实姓名只能是笔名,这是行规。
中国的特色科普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此外,中国目前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职业差别。因此,中国的科普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较之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普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设立了科普管理和协调机构,建设了大量科普场馆和设施,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中国科普立法
2002年6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9年,南京市颁布了《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中国科普管理和活动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设立了科学技术普及局,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科普工作。其后,在各部门、地方都设立了专门的科普管理机构。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科普场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设有科普专项经费,以支持科普活动。中国目前的科普经费主要以政府拨款为主。社会各界,包括科技界、媒体出版业、城市社区、企业等等,都积极投身于科普工作之中。
国家科普管理机构
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的管理和协调机构是相对集中型的。为统筹管理和协调各部门的科普活动,使各部门都重视科普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规定,科技部负责制定全国科普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督促检查。1996年4月成立了以科技部为组长单位,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为副组长单位的国家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由中央、国务院和群众团体中有关科普工作的部门组成。随后,中国各地也相应地建立了地方科普联席会议制度,这对于有效动员各种力量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在国务院各系统中,各部委的科普职能都是依据其主要职能而展开的。 科技部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下设立了科普处。该处的职能是:起草国家科普政策法规、组织协调国家重大科普活动、完善和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等。 教育部下设机构中,基础教育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科学技术司、师范教育司、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等依据自己的职能,不同程度地参与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 卫生部涉及到的主要职责有:开展全面健康教育、指导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和母婴保健专项技术的实施、指导医学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工作等。 农业部在农村科普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农业部下设的科技教育司负责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此外,农业部还积极支持中国农学会的科普工作。
科普活动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虽是一个群众性科技团体,但在中国的科技发展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之一是科学技术普及。建国以来,它通过组织科普活动,为中国的科学普及工作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明确规定了科协组织是科普工作主力军的地位,它担负着科普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的任务。 在中国科协机关设立了科学技术普及部,主管科协系统的科普工作。 中国科协所属167个全国性学会,其中138个成立了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科普创作协会成立于1979年。在22个直属事业单位中,中国科学技术馆、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科普研究所等从事科普事业的有14个。全国已建县级以上科协2881个,学会65482个,企业科协10674个,大专院校科协328个,街道科协4191个,乡镇科协、科普协会32511个。科协机构已经形成从中央到地方有系统的最完善的科普组织。 中国科学院也是中国科普工作活动的重要部门,在科普方面的职责是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高科技人才密集、科研设施先进的优势,加强各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与社会公众的联系;动员和组织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以多种形式宣传科技知识;推动有条件的科研单位面向社会开放研究实验室,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等多种方式进行科普宣传。为充分发挥自身智力和设施资源的优势,及时有效地向社会普及中科院最新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中科院科普办公室,负责中国科学院的科普工作,并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简称全国妇联)下设妇女发展部,其涉及到的科普职能有:指导各地妇联组织妇女文化科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动员和组织妇女参与扶贫、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村妇女依靠科技致富;指导各地妇联开展“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巾帼建功” 活动等。儿童工作部涉及科普的职能有:开展女童工作,促进女童发展;参与推进校外教育,协调、推动全社会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 此外,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青团等部门都有专门的机构设置负责职工和青少年的科学普及工作。
科普场馆和设施
科普场馆和设施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场所。截止到2001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科学技术博物馆240多座,包括科技馆 21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8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博物馆6座,专业性自然史博物馆115座,农业、航空、航天、邮电、铁路、中医药、煤炭、军事等专业性技术博物馆约50座,水族馆38座,另有省级综合性博物馆设立的自然部9座。
科学技术馆
科学技术馆是指综合性科学普及场所,其主要功能是:展览教育、培训教育、实验教育。 中国科学技术馆一期工程2万平方米在1988年建成向社会开放;1999年国庆50周年时2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竣工,千年之交向社会正式开放。 中国科学技术馆二期工程新展厅的展示内容着重反映了新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反映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领域,主要包括:航空与航天、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能源与交通、材料与制造技术以及基础科学等各学科不同领域展品300余项,还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品约400项。 中国科技馆穹幕厅是世界上最大穹幕影厅之一。 2006年,将有一座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中国科技馆新馆矗立在奥林匹克公园内,更加现代化的设施将使之进入世界三大科技馆之列。 上海市科技馆是地方政府投入建立的大型科普活动场所。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非正式会议,就在上海科技馆举行。 海尔科技馆是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出资兴建的现代化科技馆,创建于1998年并于1999年正式对外纳客。海尔科技馆是以企业文化为依托,融科技、文化、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展馆。
专业自然博物馆
目前,中国大陆建有专业性自然史博物馆115座,其中包括恐龙等生物博物馆30座、天文馆15座、地质馆70座。 常州中华恐龙园应用的先进技术堪称中国自然博物馆之典范。恐龙园运用情景营造手段,以飞溅的瀑布、冷峭的山岩、无水的海洋、茂密的丛林、洪荒的洞窟等,再现中生代特有的生存环境。化石陈列运用互不雷同的手法,通过高科技手段和声光电的运用,结合影视成像、卡通动画、恐龙翻模、网络游戏以及各类科技制作等,使中华恐龙馆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观念,成为具有震撼力的,集博物、科普、观赏、游乐、参与为一体的现代新型恐龙博物馆。 中华恐龙馆内设有五个主厅和六个辅助厅。全馆总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馆体穹顶最高处达36米。各厅通过逻辑路线,有分有合,互为关联。以生物演变史作为设计背景,重点突出恐龙从生存、繁衍、演化直至毁灭的构思主线,揭示了生命与环境相互依存,人类必须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深刻主题。
科普教育基地
利用已有的科技活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向公众开放,也是中国科普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确定了第一批对公众开放的科普教育试点基地,包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与古人类研究所、计算机研究中心。
科普大篷车科普列车
“科普大篷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根据中国科普工作发展要求而研制生产的,目的在于向偏远地区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宣传、科学技术咨询,举办科普展览。 科普大篷车具有车载科学技术普及展品展示教育、展板宣传教育、科学技术影视片播放教育、赠送科学技术普及资料书籍、流动科学技术普及宣传舞台等五项功能,被誉为“流动的科学技术馆”。 科普大篷车于2001年1月投入使用,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开展了大量科普活动,受到了农村居民的热烈欢迎。2002年,“科普大篷车”在全国17个省、市、区行驶,在各地举办了约10万场科普报告和讲座,听众数千万人次。 2002年,中国又推出了面向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科普列车”,主要开展科普展览、报告会、讲座、农业技术咨询、医疗技术培训、致富经验传授、科普**放映等活动。 2002年5月以“传播科学文明,服务老区人民”为主题的科普列车从北京出发,沿京九(北京—香港九龙)铁路在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四省的14个县市开展宣传服务活动。2002年10月,以“传播科学文明,促进西部开发”为主题的科普列车则从北京驶向西北,为内蒙古、宁夏、甘肃等3个省、区铁路沿线9个县(旗、市)的各族人民提供服务。所到之处,广受欢迎。
大型科普活动
中国的大型科普活动包括科技周、大型科普展览、科技下乡等。 科技活动周是目前中国重要的科普活动之一。2003年虽然遭受SARS疫情影响,但全国科技周活动仍如期在网上进行。主题是“依靠科学,战胜非典”。 国家科技周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全国各省市有关科普活动的机构都采取行动来宣传科技,促进公众与科学的对话。每年的科技周国家科普联席会议都通过协商形成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各部门再来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主题为“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的200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于5月15-21日在全国展开。2004年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重点宣传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关注未成年人科普教育。主要的活动包括在北京举办“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的大型主题展览及大型科技游园会、在河北西柏坡举办“科技富民”大型科普活动、在黑龙江举行“振兴东北,服务三农,科技列车龙江行”大型活动等。 科技周、科技月等综合性科普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影响却非常广泛。通过定期举办大型科普活动,调动了科技人员进行科学传播的积极性,推动了公众对科技的学习和理解,扩大了社会影响。 同时,配合重大国际和国内节日,国家各科普有关单位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如国际气象日、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国际博物馆日、全国植树节、国家节能宣传周等,各有关单位根据节日的情况,通过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宣传舆论工具,以科普知识竞赛、演讲或大型文艺演出的方式来宣传相应的科学知识。 面向农村的科普活动则更加强调实用技术的传播。自1996年以来,各地在每年的春冬季节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后组织了1000多万科技人员下乡,帮助农村干部群众提高文化科技素质。 在这些活动中,都穿插着科普讲座。据统计,仅在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系统就举办讲座近9万次,参加人数达到300多万人次。 “由于政府部门对科普事业的重视和支持,现在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科普环境。”——著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到过世界许多地方,在比较了中外科普工作的条件后,对中国的科普环境表示由衷的赞叹
科学普及的定义
有了明确的公认的定义,才容易知道论述的基础,才容易得到一致的结论。 讲述自己的论据和结论,让读者自行验证此结论是可重复的规律(科学)的过程,被称为科普。 迷信是不希望听者去验证,只希望听者接受讲述观点的传播形式。 不经验证的接受方式,也是迷信。 对没有能力理解或验证的人讲科学,应该叫启蒙教育,多用于在儿童还不知道基本科学验证方法的时候,讲述科学知识。这不适用于理论交锋之时,此时主要讲证据。学校的教材,才是经得起推敲和实验证明的标准的科普读物。 由此定义出发,象时间简史一类,没有严格推理过程,盲目把一些“科学家”结论推给大众的做法,不是科普,最多算做启蒙,也就是给不知道相对论,或不理解相对论的人看的,而科普读物,要象教材那样,对每一个实验论据,都要讲清前提条件,预计结果,实验结果,这才能让读者去验证。 我们学校的教材是最常见的科普读物。用这个科普的定义,才是可验证,可重复的科学定义。“科学家”是没有严格定义的,科普读物也不需要科学家去写! 有人这样定义科普:“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爱因斯坦就用这种方法“普及”他的相对论:“一个人坐在火炉旁五分钟,他感觉象过了一个小时;一个男人与他喜欢的姑娘聊天,一个小时,他感觉过了五分钟。所以说时间是相对的。”确实采用了公众易于理解的说法,但这是错误的!科学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科学定义的时间,就是所有参照系都同意的统一时间,否则就不是科学时间。科学精神,就是质疑一切的态度,不论话是谁说的,只有不出现例外情况,我们才承认它是科学的。这个定义,刚好与我定义的启蒙相近。参见百科词条:启蒙、启蒙教育。
港珠澳大桥小报手抄报安全小报手抄报
围绕珠港澳大桥的手抄报关于桥的手抄报
港澳珠大桥手抄报
蓝色港珠澳大桥小报手抄报电子小报word小报.docx1页
画港澳珠大桥手抄报手抄报模板大全
中国港澳珠大桥手抄报小报word模板
插画风港珠澳大桥小报手抄报电子小报word小报.docx1页
港澳珠大桥手抄报
港澳珠大桥手抄报
港澳珠大桥手抄报
蓝色卡通港珠澳大桥word手抄报
港珠澳大桥手抄报
清新卡通珠港澳大桥学生小报手抄报电.
港珠澳大桥手抄报
港珠澳大桥通车电子小报手抄报
珠港澳大桥高中手抄报高中手抄报
蓝色港珠澳大桥小报word手抄报
港珠澳大桥word手抄报
港澳珠大桥手抄报
ps厉害了我的国港珠澳大桥开通小报手抄报
手抄报学科手抄报科学手抄报港珠澳大桥小报厉害了我的国之重器
绘本推荐01——科学绘本《超级大桥通车了》Hi,大家好,我是蕊昵,一个普通的5岁10个月孩子的妈妈。
家里有小书虫一枚,经历了从最开始的各种热门书的全部购买,到各类推荐好书存购物车等活动时全部收入,家里两个宜家的八格柜都被塞满了还放不下。书买得多,但并不是孩子全都喜欢,有些不怎么感兴趣的,翻一遍就不翻了,有些甚至连翻看的兴趣都没有。
除了金钱上的浪费,也占了许多存放的空间。后来,我发现深圳少儿图书馆的绘本特别多,也更新得很快,许多热门书和百科类书都选择多多。所以领着孩子开始每周打卡图书馆,他自己选择有兴趣的书借回来反复看,看完了去换一批,如果有特别喜欢的,我就再给他买回来。
看的和买的书多了,我就知道他喜欢哪一类型的书,哪一类的他很少接触,这样我会有针对性的在一些他很少接触的类目里选择一些有趣的书和他一起亲子阅读,提高他的阅读兴趣。
每次借的书里总会有几本小朋友特别喜欢的,真的值得购买收入的好书。今天我就先推荐一本工程科学绘本——超级大桥通车了!
我们都知道港珠澳大桥是世界第一跨海大桥,许多人已经通过坐车或者观光邮轮近距离接触过它,可是这么宏伟的超级大桥到底是如何建成的呢?
这本书是由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审定的,用故事的方式让我们跟着小朋友建建一起去了解港珠澳大桥是怎么建成的。
桥梁、桥塔、海底隧道、人工岛各方面都有介绍,特别适合给孩子科普。
以下内容来自京东:
编辑推荐
让孩子了解港珠澳大桥的科普读物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设计师刘晓东联袂审订推荐!
你的朋友圈和微信群有没有持续被港珠澳大桥刷屏呢?好奇心蓬勃的孩子有没有追着你询问港珠澳大桥的各种问题——为什么说港珠澳大桥是“新世界七大奇迹”?在波涛汹涌的海上怎么能建成这么长的一座桥呢?为什么港珠澳大桥要建一条海底隧道?海底隧道是怎么建造的呢
一本《超级大桥通车了》,可以帮你解答孩子对港珠澳大桥的“十万个为什么”。
来到港珠澳大桥所在的伶仃洋海域,我们开始讲述大桥建造的故事:
大桥的整体设计——一对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的要求,却成就了港珠澳大桥“上天入海”的独特设计、航道桥的架设——三座航道桥的桥塔各有各的难题、人工岛的修建——14层楼高的“巨无霸”钢圆筒怎样制作和运输、海底隧道的挖掘与沉管对接——这简直是港珠澳大桥复杂困难的部分。
这是一项独1无二的工程,大桥建造的每一步几乎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难题,也正是这些挑战与难题才造就了这座大桥的伟大与非凡。
孩子们阅读绘本的时候,一方面可以跟着简洁易读的文字与身临其境般的图画形象了解港珠澳大桥创造性的建造过程,一方面可以欣赏他们喜欢的起重船、挖泥船等大型机械(讲真,本书的绘者绘制的施工设备力量感与机械感都太棒了!)。
另一方面,孩子们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工程师的魅力,学习工程师精神,培养工程师思维——面对任何困难绝不轻言放弃,积极开动脑筋、调动知识储备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追求极致。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还给孩子们准备了一张大拉页来观赏港珠澳大桥的全貌!
等等,环衬上也有丰富的知识哦,在看书时,千万别错过了!
内容简介
给孩子讲讲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港珠澳大桥是怎样建成的,大场景图画带孩子去工程现场一探究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程师的智慧和力量,拉页展示港珠澳大桥全貌,一睹这条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的风采!
作者简介
田恬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记者,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企业文化师,北京市通州区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2部专著。
曹慧思清华大学教育学硕士,资深童书编辑,专注于国内外优秀绘本研究。
管治国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新锐插画师。
如果你们喜欢这样的推荐,希望你们可以点赞/留言告诉我,我会把孩子喜欢的好书都陆续推荐出来,给大家做为买书的参考。
孩子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该如何科普?航空专家来支招2021年我们发射了两次载人飞船,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并于9月17日安全降落;10月16日0时23分,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实现载人飞船与火箭的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飞行,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会在太空待半年之久,他们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航天员在出征仪式上,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他们都会带着一个小箱子?其实,航天员穿的是航天服,并不是普通的衣服,是一种压力服,而那个小箱子是一个通风机,连接着通风供氧设备。
上面这张航天服的详细介绍就来自《中国力量科学绘本》,是一本面向4岁以上儿童的科普绘本,涵盖了中国载人航天科学、中国高铁科学和超级工程科学。关于航天的知识,在《飞船升空了》《我要去太空》《你好,空间站》均有体现。
这套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铁道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等权威专家审定并推荐,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前沿工作者,让孩子深入了解中国的先进科学技术。
孩子们看到航天员能够升空,从心底里就有一种羡慕,对太空的内容特别感兴趣。这时就可以带孩子多多了解跟太空相关的知识了。
《我要去太空》从如何成为航天员的视角出发,带领孩子去了解成为航天员的必备内容。
航天员需要接受8大类58项的专业训练,也被称为通往太空的“58级天梯”,每一项内容都需要特别大的耐心跟恒心。
书中介绍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质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心理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训练等等全部类别的内容,每一项都需要特别多的学习和训练。
比如基础知识的学习就有8、9项内容,并且需要在1年半内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涉及到航空工程、心理学知识等。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就是让航天员适应航天时的超重现象,载人离心机的转臂足有8米长,坐在转椅上会有大脑缺氧、视线模糊、心跳加速的症状发生。
这本《我要去太空》介绍了如何才能升到太空中的身体素质和必备条件,让孩子们深入了解航天员的训练,了解这项工作的内容。
《你好,空间站》以一位航天员的口吻,带领孩子去参观在空间站的衣食住行,在空间站的工作内容。
他们在太空中的家是“天和”核心舱,里面挂着五星红旗和中国结,这会带给航天员浓浓的自豪感和亲切感。
在“天和”核心舱里面没有钟表,就会有智能机器人唤醒他们,也会讲笑话逗他们开心。他们的卧室没有床,休息用睡袋就可以了,可能第二天醒来就会飘在天花板上了。
这本书的右下角是植物培养皿中麦子的发育情况,每一页的麦子都在成长,从一个小麦苗,慢慢长出了麦穗,特别贴心。
我们国家的高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既能穿山越岭,还能跨江跨河,《中国力量科学绘本》也介绍了关于高铁的众多知识。
不要说孩子们了,我都对高铁的很多知识感到好奇。比如,高铁的运行机制是什么样的?高铁之间是如何相互避开的?
在这本
《高铁出发了》
中,以“北京西-广州南”的一趟高铁旅程为线索,向我们讲述了高铁的
车体设计、供电系统、隧道设计等具体内容。
高铁之所以可以快速平稳地奔跑,除了巧妙的车体设计,还需要供电系统和高质量、高精度的轨道支持。
在高铁的车顶上装着
受电弓
,受电弓负责将铁路接触网的电能传输到列车上。而传输电能的铁路接触网覆盖了所有的高铁路线,就能保证高铁在运行时一直都有能量传输过来。
高铁已经成为大家的重要出行工具,速度快、平稳,是高铁的重要特征。而安全的保障,在于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的专业负责。
《一起坐高铁》以一个具体的高铁之旅来介绍,讲述“复兴号”的运营、检修、司机驾驶等工作内容。
我们乘坐高铁之后,会有乘务员将我们的行李箱整理一下,并且如果是过大的行李箱,会提醒乘客放到更安全的地方。这是以防在运行过程中,行李箱会突然掉下来砸到人。
驾驶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为了保证安全,一般不能上厕所。并且为了防止驾驶员疲累,需要他们30秒踩一次踏板,如果超过40秒没有踩,列车就会紧急制动。
为了保证每一次出行的安全,机械师会检查受电弓有没有异物入侵、变形或生锈;检查车轮有没有裂缝或变形等等。
我们每次出行的安全,感谢每位辛勤工作的机械师、乘务员、司机等工作人员。
整套书不仅仅包含高铁、太空,还有工程知识。
在《超级大桥通车了》,讲述了港珠澳大桥是如何建成的,带孩子去工程现场一探究竟;《超级港口建成了》讲述了洋山港的建造过程及建造步骤,为孩子还原港口建造的知识;《铁路通车了》以蒙内铁路为原型,向孩子讲述铁路建设中地质勘察、路线设计、选择轨距等内容。
这套书能够带给我们如此丰富又有趣的知识,得益于各位编辑老师、绘画者和审定的工程人员。光名单就可以列很长:
作者曹慧思,是清华大学教育学硕士,资深童书作者。
曹光磊,是清华大学工学硕士,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人员。
程冠之、谭盐宾,是工学博士,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张智慧,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航天科普专家。
中交三航院,洋山深水港总体设计单位。
张澎,是画家,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艺术系老师。
管治国,的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新锐插画师。
这套《中国力量科学绘本》是爱好太空、爱好高铁、爱好一切工程的孩子必备的绘本,也是一套给孩子科普中国科技的必备绘本。
让孩子们感受科技的同时,也能了解科技背后的知识、工程内容、工艺设计等,
从小给他们种下科学的种子,以待他们的开花和结果。
关于“科普读物推荐手抄报8k大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