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科普杂志知乎怎么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普杂志知乎怎么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互联网时代有一句名言——打败你的,不是你的竞争对手。

出版社如果停留在纸书上,所面对的,是互联网新产品的降维打击。

例如健康科普图书的出版圈,竞争对手是谁?是各个省的科技出版社?是出《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样的不懂中医药的出版社吗?

不是。竞争对手,是《得到》《知乎》《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网易云课堂》……也包括Rays等等新的互联网内容平台。

做这些内容的平台,叫不叫出版社?不叫。他们做的是什么事情?是帮出版社卖书?帮出版社发现作者?他们可能顺便确实帮我们做了这些的事情,但是他们的核心价值是,开发了适合现在,互联网环境下,新一代读者喜爱的“阅读”产品,抓住了比任何一家出版社多很多倍的用户。

在那些平台上,已经有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真正的专家在开讲座、在讲视频、音频课程,甚至在使用翻转课堂进行互动式的交流。

早在百年前,就有名言“一图胜千言”,为什么,因为图里的信息含量比文字大很多。那么视频呢?音频加视频呢?音频加三维视频呢?……

所以,我们就要问,这里有没有我们的产品?有人说,平台没有好内容,或者良莠不齐、或者为了流量无下限……但是,你的好作者、专家、最权威的内容却没占领这个领地、更多的读者却去了人家那里。

为什么?因为这是技术驱动的需求变化,做技术的人先发制人了,这就是降维打击。

这些是颠覆我们现在出版模式的新出版、新产品,就算“得到”不叫出版社,其实人家做的就是出版。

比尔盖茨说,人们往往高估了一项技术的对短期价值,但是却低估了它的长期价值。我们从电子书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的惶恐,然后发现对我们影响不太多,就又变得沾沾自喜起来。

咱们做专业图书出版的人,觉得报纸杂志甚至电视这些媒体会消失,但图书出版不是媒体,所以没事儿。我个人认为,图书,有一部分是媒体、娱乐属性,还有一部分是教育属性。如果,媒体、娱乐受冲击已经毋庸置疑,而如果我们强调它的教育属性,那么在线教育平台对图书出版的冲击就更大。所以不论是从媒体,娱乐还是从教育属性来看,出版的互联网转型都势在必行。

一下子是不是特别有危机感?我2014年一回来,就觉得特别有危机感。所以,我在各个平台上和互联网人聊天、尝试各种互联网社交平台、知识服务平台、在线阅读平台。

所以,不论何时,需要重新出发。

需要探索。

探索,就是需要亲自去尝试。比如在公众号。在。在喜马拉雅。在知识星球。

玩,才会玩。

…………

HI,我是出版的合伙人、策划编辑、知识服务设计者张瑞喜。

感谢阅读、感谢支持,希望读后有收获!分享你的才能,打造个人品牌,欢迎和我交流。

我的出版专辑: 《创新内容出版》

小伙伴已经有三本书《转型王道》《自律》《提问力》经由我的手编辑,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并上市。

你有好内容,想出书,想出互联网+的现代纸书,想出个“作品”,就来找我吧!

搜索写作素材的10个渠道

1、读好书。选择读高品质的书本身就是一个好习惯。现在的书浩如烟海,卷帙浩繁,若不能做到择其精华而读,自然会觉得时间不够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浪费生命。我给自己定了三条原则:少读报纸杂志,多读书;少读畅销书,多读名著;少读10年内出的书,多读经典。语或有偏激,意思供参考。

2、要代入其中去读书。读书时要将自己代入书中诸角色,掩卷后要将所学所思代入现实情境中。代入才能记住、理解并运用,也就是古人所谓”虚心涵泳、切记体察“之意。

3、要读两遍以上。绝大多数人看绝大多数书,都只读一遍。但如果要真正有所收获,我个人建议至少读两遍。其中第一遍为全文细读,边读边思考,并将其中的精彩内容和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此时是读者的思绪跟着作者的脉络走。第二遍是精读,将初次阅读中标记为精华的、能够引发思考以及尚存有疑惑的部分再细细咀嚼回味,并加以整理,用自己的逻辑体系将书中的内容串起来。此时是让作者的内容跟着读者的思绪走。真正的好书,甚至可以读三遍、四遍、多遍,常读常新。

4、读书要为我所用。这里的“用”,不是功利目的的”用“,若只是见招拆招,遇到问题找本书翻翻就罢,知乎、足矣,何必读书?读书的最终目的,个人以为应当是为自己建立一套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架构来,使自己对人、事、物都能有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见解。我想,人都经历着这样几个阶段:从为学而学,到为用而学,最后当落脚于为人生而学。愿大家(包括我在内)都能早日步入最后一境界。

01

素材能力是写作过程的一项重要能力,若把文章比作“冰墩墩”,那素材就是制作“冰墩墩”所需的各种材料。

这些材料通过哪些渠道进行采购呢?换句话说,写作素材的搜索渠道都有哪些呢?

简单来讲,搜索渠道分为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

02

内部渠道,主要是指我们的个人经历。

静下心来,对自己进行梳理,思考对所遇到的事情,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用笔一一记录下来。

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03

外部渠道,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1)杂志

按学科分,杂志可分为社科期刊、科技期刊、普及期刊等三大类。

而社科期刊中,又可分成新闻类、文艺类、理论类、评论类等; 

科技期刊可分成理科类、工科类、天地生化类等;

而普及期刊可分成知识类、娱乐类、科普类等。

根据自己专注的领域进行选择,比如《读者》、《瑞丽》、《家庭》等。

(2)现场

获得一手资料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现场。顾名思义,所谓现场,就是故事发生的地方。现场是真实场景的再现。

结合此行的目的,运用五官法,即充分利用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对现场仔细观察,挖掘细节,进行记载。

(3)他人

从他人那里获取素材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问,如何提问,建议大家采用“5W3H”法:

·When(何时:期限、时期、日程、时间);

·Where(何处:场所、目的地);

·Who(何人:负责、参与);

·What(何事:目的、目标);

·Why(何故:理由、依据);

·How(如何:方法、手段);

·How many(数量是多少);

·How much(多少钱)。

当然,在向他人提问时也需要一些技巧,比如说语气柔和、跟交流对象语速、语调保持一致等。

(4)书籍

书中提供的信息更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毕竟有作者的名字及出版社的运营,他们要承担责任嘛。

言归正传,根据写作主题选择相关书籍,一定要有选择意识哦,毕竟大家的时间都那么宝贵。决定看哪些书之前,先了解一下作者、豆瓣评分等等。

阅读时建议采用主题阅读法,针对同一主题在一段时间内阅读相关书籍3~5本。

具体阅读方法,可根据个人平时习惯,比说如,第一遍,粗度、锁定需精读部分;第二遍,着重精读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再画出其中的重点;第三遍,划出重点中的重点,记笔记、写读后感等。

这一部分,阅读方法是关键。

(5)微信体系

公众号应该是文章高质量产出最多的内容平台,公众号允许每天推送一次。搜索相关主题的文章,会有很多。同一主题不同作者从不同视角去观察,经过自己的思考联系,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素材。

也可以从你的朋友圈搜索相关内容,比如说,朋友的说说、分享的文章等。

(6)微博体系

这里是诞生金句的地方,比如说“本无意与众不同,怎奈何品味出众!”。

另外搜索热点事件、公众人物的相关信息,微博是首选。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属微博评论,这是写作者观察大众内心所需的重要途径,明白了大众需求,写作的方向也就明朗了。

(7)百度体系

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关键字输入技巧后面文章再做介绍),查找相关内容,相信大家已非常熟悉,不再赘述。

(8)知乎体系

知乎的内容质量相对较高,每一个话题都有很多专业人士从不同角度发表观点并解读。每个话题下都有一个“精华”选项,里面关于这个话题的帖子按被赞的数量从高往低排序,搜索效率也比较高。

(9)垂直网站

04

写到最后

引用Scalers在他的著作《刻意练习》中的一句话:“如果你不做点事,我的文字对你毫无意义”。

从现在起,去积累自己的素材库吧!你会发现,你的思路如山间流水,源源不断。

关于“科普杂志知乎怎么样”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