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科普文描述一件事情怎么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普文描述一件事情怎么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要记住的最关键的事情,在写科普时,目标读者不是专家。这意味着读者必须发现你的文章吸引人,从而开始阅读。那么你要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是保持他们的兴趣,直到文章最后。首先是命题科普作品的命题方式有直叙式,然后是开头,开头是有技巧的,以生动的故事开头;以发人深思的提问开头;开门见山,起首点题开头;描述性开头;议论性开头等。

最后是结尾,科普作品的结尾也象文学创作一样要令人回味无穷,并与文章的开头相照应。其方式有总结性的结尾;启发性的含蓄结尾;鼓动型结尾、首尾照应型结尾等,论文查重无论哪一种结尾方式,都要求文字简洁。

一篇好的科普文章需要具备三个特性:科学性、传播性和易读性。

1、科学性是科普的最基本要求,在一篇科普文章中,是绝对不能缺少的,是科普文章区别于其它体裁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文章要求有科学的选题,正确的研究方法,确凿的证据,合理的论证,文章简洁准确。文中的内容都应当是真实的,不能半真半假,更不能假,不能道听途说。

2、以传播性作为评价依据。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广泛地传播使科普行为具有意义。网络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网络改造了信息的生产方式,对着电脑复制和粘贴,很快就能出一篇,一些未证实的资料,轻松能达到很高的阅读量,因此伪科普不易被察觉。

一个错误被有可能变成了真实。科普受众面局限,传播性有待提升,使得借助微信、微博、报纸等媒介进行科普的方式更为普遍。

3、以易读性作为评价依据。科普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和科学研究不同,作者要深刻领悟自己所表述的内容,既要有理又要有趣,既要准确又要生动,既要抓住精髓又要文笔流畅。

增强趣味性是为了让作品吸引更多的读者,让读者读得有兴趣。写文章面对的是外行,时刻要考虑他们的知识、心理状态。要使外行感兴趣,必须加入创造性的劳动。

科普是什么意思?

科学小品,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用小品这种形式来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

什么是小品? 众说纷纭,这是因为小品文的范围很广泛,尤其在小品和散文之间,难以划出明显的界限。人们常把那些短小精悍、不讲格律、挥洒自如的文学作品统称为小品。

叶永烈在《科学小品探源》一文中说;“科学小品这名字,是我国独有、独创的。在国外,虽然也有类似的文章,但并没有成为一种专门、独立的文章体裁。”我是赞同他的观点的。正象我国的古典诗词是我国独有、独创的—样,科学小品也是我国独有、独创的一种普及科学知识的形式。

科学小品是科学文艺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而科学文艺又是“用科学全副武装起来的文学”。因此,文学艺术的一些创作规律大部分也都适用于科学小品的创作。

古人说:“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 我说:自然科学本身虽然没有阶级性,但是一旦把它写成科普作品,就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篇科普作品,如果思想境界不高,即使科学性准确,文艺性再强,也是失败的,甚至是错误的作品。

科普作品普及宣传的是科学知识,一篇科学性不强,不科学甚至伪科学的作品,不仅达不到普及科学的目的,而且会给读者造成错误的影响,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有人把科学性称之为科普作品的灵魂。一篇科学小品全凭科学来武装,科学性不强的作品,立意多高,文辞多美,也如沙上筑塔,是立不长久的。

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既是评价一篇科普作品的质量标准,也是科普创作的基本要求。熔这“三性”于一炉的科普作品,才是真正受读者欢迎的好文章。

温济泽的科普创作理论

科普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

2002年6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9年,南京市颁布了《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扩展资料

科普常见特点

一些科学知识作品的常见特征包括:

1、娱乐性较高,或对观众较为切身

2、强调独特性和较偏激

3、探讨的主题不受专家重视或超出已有学术研究范围

4、基本、简化的科学概念

5、向拥有少量甚至没有科学背景的观众传授科学知识,故内容偏向更透彻地讲解科学基本概念

6、传达综合不同科学领域的新概念,并提出学术上新的应用范畴

7、使用比喻和类推法去解释深奥及或抽像的科学概念

百度百科-科学普及

浅谈现代科普创作的基本理念论文

温济泽于1986年在《科普创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一文中谈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决议》(《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在‘普及和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一节中讲到了各项事业,头一项是‘教育’,第二项是‘科学’,并且指出教育和科学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不但精神文明建设上不去,经济建设也将没有后劲’。科普创作的内容是科学,科普创作的功能是教育。虽然我们所宣传的科学是普及的科学;虽然我们的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但是科普创作毕竟是和科学、教育分不开的。教育和科学在我们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科普创作工作在整个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温济泽在同年发表的《谈谈创作思想问题》中说:“在普及方式上,要从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我们应当把对象,包括儿童和少年在内,都看成是愿意动脑筋、能够动脑筋,但还不大善于动脑筋的人。我们的任务是要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独立地去思考,启发他们、激励他们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地去探索。今天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在日新月异地激增和发展着,光靠传授是不行的,一定要善于诱导读者自己主动去学习、探求和前进。”

科学与文学,以及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结合

1986年5月,温济泽在《几点希望》中谈到:“科学,今天已经进入了大综合和一体化的时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预言过:‘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140多年来,马克思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一体化的潮流愈来愈强大了。我们从事科学文艺创作的人,一定要顺应这个潮流。”

同年,他在《谈谈创作思想问题》中说:“现在有两股潮流:一股是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越来越强大了;一股是近几十年出现的从社会科学奔向自然科学的潮流。这两股潮流正在汇合成一股强大的潮流。现在自然科学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十分重视两者的相互结合,正在为促进自然科学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建立联盟而努力。我们从事科普创作的人,更要迎头赶上,赶在这个潮流的前头。我们在创作中,要注意自然科学中各有关学科知识相结合,要注意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相结合,还特别要重视同社会各方面的实践知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合乎时代潮流的新作品。”

在创作手法上,温济泽强调“要重视科学与文学相结合”。他说:“阅读科普作品,已经成为许多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写科普作品,就更应当照鲁迅所说的那样,要去庄而谐,要做到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就能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一些科学知识。因此,用文学的手法来搞科普创作,现在成为一个更值得重视的问题了。”“这就要求作者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科普作品的对象是广泛的,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体裁是多样的,它在科学与文学结合方面也应当有多种形式和多种层次。”他又说:“写科普作品,要应用文学的手法和文学的语言。这一点,鲁迅在80多年前就提倡了。我国的高士其同志,苏联的伊林,都是把科学与文学结合起来的大师。世界上很多科普名著都是科学与文学结合的产品。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更要提倡科学与文学相结合。”

关于创作手法,温济泽还指出:“我们写科普作品,要做到通俗化,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把你所要写的那个知识,同本来与它有联系的一些方面结合起来,使它还原到自然中去,使它还原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使它还原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去,使它变成活生生的东西,读者就会容易理解,就会感到兴趣了。因此,从事科普创作的人,应当具有丰富的关于自然的、社会实际的(现实的和历史的)以及人们生活实际的种种知识。这些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写出高质量的科普作品来。”而且还要“学会用群众的语言来讲科学,学会用形象化的方法来讲科学,善于用感情来打动和感染读者”。 温济泽早在1950年,于《我们爱科学》这篇文章中提到:“我们还应该提倡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我们遇到的问题,我们的日常工作,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什么是科学的态度呢?毛泽东同志说得好,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科学态度也就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有了这种老老实实的态度,就有可能有创造性。斯大林说过,科学所以叫科学,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东西,却能很仔细地倾听实践经验的呼声。在实践过程中,有了新的经验,就能有勇气打破旧传统、旧标准和旧原理,而建立新传统、新标准和新原理。我们用这样的精神来工作,就能使工作不断地向前发展。”

温济泽在这里说的“这种精神”,显然指的是“科学精神”。

他在1979年为《智慧的花朵》写的序言中讲到,高质量的科普作品首先要增强思想性。“科普作品是传播科学知识的,但是不能单纯地介绍科学知识。”“科普作品要能够鼓舞读者不畏艰险、敢于攻克科学难关和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要能够激励他们向四个现代化胜利进军的壮志豪情。”

1986年,温济泽在《科普创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中,谈到了科普创作的六条基本任务,其中有一条就是“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他说:“科普作品不仅传播科学知识,还应当宣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道德、科学精神等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有思想性。说到宣传科学思想,过去我们往往是把它同破除封建迷信、破除愚昧落后的风俗习惯等联系在一起的。这方面工作我们还要继续做。但这只是低层次的一项工作。我们还应当做较高层次的宣传科学思想的工作。”“我国的知识分子,我国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有个光荣的传统,这个传统就是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为祖国献身、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在科学研究中求实、创新、不畏艰苦困难、勇于攀登高峰的精神。我们应当宣传这种精神,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1987年,温济泽在《关于创作方法的几点思考》的讲话中说:“现在我们的科普作品,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授科技知识的;另一类不光是传授科技知识,还能启迪人们的思想,就是讲些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科学精神等等。前者,是要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后者,不仅这样,它还要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现在前一类的作品比较多,后一类作品比较少,我们应当大力提倡,促进它的发展。” 温济泽在1983年10月的讲话中说:“科学幻想小说能够启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热爱科学,鼓励他们去进行科学探索、攀登科学高峰,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理想和科学态度,因此对促进物质文明的建设,以及创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它在科普创作的地位,只能是一个辅助的方面,是一个侧面,而不是主要的方面。”

温老又认为:“对于好的和比较好的科幻小说,应当加以提倡和鼓励。中国科协及所属科普创作协会对这类作品的创作和出版要给予支持和必要的帮助。科普创作研究所要组织力量对这类科幻小说进行系统的研究,从理论上给予指导;科普创作协会要组织有关的学术讨论会和经验交流会,开展评论和推荐、奖励优秀作品,逐步建立一支精悍的又红又专的科幻创作队伍和评论队伍。”

浅谈现代科普创作的基本理念论文

 摘要:本文从科普创作的概念、基本范畴、科普作品的基本要素出发,阐述了在信息时代,科普创作和科普作品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应根据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公众需求不断创新。

 关键词:科普创作;理念;更新

 科普创作是凝聚智慧和奉献的创造性劳动,是一个需要动员成千上万人参与和接受的庞大系统工程,是科普的教育形式和传播形式的重要基础。

  一、科普创作的概念

 科普创作是为了普及科学技术的目的,在科普语境下,将科普内容转化为可以通过某种载体有效地呈现给公众的创造性科普劳动。

  二、科普创作的基本范畴

 科普创作创造的是科普新作,呈现的形式或内容是原始形态的,是过去未曾有过的。科普创作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广泛。如:科普展品、科普剧、科普小品、科普图书、科普挂图、科普小说、科普游戏、科普讲义、科普广播稿、科普影视、科普教具、科普玩具、科普动画、科普漫画、科普卡通、科学幻想等。

  三、科普作品的基本要素

 第一,科普作品的题材。科普题材是指科普创作者从自己积累的科学素材中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成为科普作品所阐述或描绘的具体科学技术内容以及产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

 第二、科普作品的主题。科普主题就是科普作者通过题材所要表现的贯穿始终的主要观点、思想。

 第三、科普作品的语言。科普语言是指科普作品内容呈现给公众的感官形式。一般有文字的,如书、刊、报;有声音的,如广播、录音;有形象的,如图画、模型、多媒体等;还有综合的,如影视、展品等。

 第四,科普作品的结构。结构是科普作品的骨架,是表现科普作品的内容,显示科普作品的主题的重要手段。

 第五,科普作品的体裁。科普作品的体裁主要是说明和叙事文体,也有一部分是运用文学艺术体裁或新闻体裁,把叙事、说明、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同程度地结合在一起,正在形成多种多样的科普文体。

 四、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知识化、学习化的社会现代科普创作和科普作品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理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创作理念

 1.1科学性是科普创作的生命。科普作品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科学思想、传授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职责,要使公众理解科学技术,就更应该保证科学性。失去了科学性的科普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对于科普作品的创作者而言,应尽力发掘自己的专业所长,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把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科学技术内容介绍给广大公众。

 1.2思想性是体现科普作品内在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作风和科学精神。科普作品在向公众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公众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让人们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体现。

 1.3科普创作必须确立科学和技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融合的科学文化观念。当今时代,是体现人自身价值与尊严的知识经济新时代。人不再是科学技术的奴隶,而是科学技术的主人。面对多元选择的社会现实,大到国家利益、民族经济,以及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小到个人择业,生活方式的倾向,每一个选择的价值取向,都关系到科学抉择,这就要求国民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求真、务实、不迷信、勇于探索和创新,以及以人为本,关心人类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科学人文主义精神。

 2、以公众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科普创作必须贴近公众,贴近公众生活,必须围绕公众的生活和生产取材,围绕社会所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等科学问题选材,围绕科学家的新发现、新创造,一切围绕公众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公众的'兴奋点、兴趣点,采用人本的、快乐的、非灌输式的创作手法进行创作,以人为本,以公众为本,只有这样,科普创作才会不偏离科普方向,这样的科普作品才能够在公众中产生共鸣,得到公众的认同。

 3、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科普作品必须要反映时代的呼唤。在世界进入高科技时代的今天,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新发现以及新学科、新技术的产生,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科普作品能充分反映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信息和新知识,同时要做到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

  五、现代科普创作的环境与传统科普比较起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1)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天都有新的科技成果问世。

 (2)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日益明显。

 (3)媒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多媒体出版物的闪亮登场,使传统的纸媒体出版物受到严重的冲击。

 (4)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出现了各种个性化需求。如:电子书、有声读物等,面对这样的形势,科普创作惟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科普创作的创新首先要在题材上创新。目前科普创作要把注意力放在新的题材的发挥和创作上,放在比较薄弱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宣传和普及上。在内容上,要关注科技的最新进展,并在介绍这些知识时,融合各学科的知识,发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在联系,并借助文学、艺术的技法,使科普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科普创作还要探索新的创作方法。电视的普及,互联网、多媒体的问世,对于一向习惯于用笔从事科普创作的人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重视形象思维、交互性以及各种新技术手段在科普创作中的应用,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例如:科普游戏就是应用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的科普创作,它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有强烈的吸引力。科普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内容的创新,也要认识到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例如:科普剧,科普小品等,科普创作者应该自觉熟悉新的创作领域,探索这些新的创作方法。

 参考文献:

 [1]黄牡丽.论网络社会科普方式的转变〔J〕,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24(4)[2]杨志文,郑念,楼伟,等.现代科普基础教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214—218.

 [3]翟杰全.科技传播事业建设与发展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20

;

关于“科普文描述一件事情怎么写”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