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科普小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妊娠期糖尿病科普小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妊娠期糖尿病是由于妊娠后母体糖代谢异常而首次发生的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不少糖妈妈认为生完孩子后就万事大吉,血糖可以置之不理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尤其对于有二胎打算的糖妈妈,特别不能掉以轻心。下面我们针对临床工作中很多糖妈妈提出的问题一一为大家解答。

糖妈妈1:怀第一个宝宝时患了妊娠期糖尿病,下次怀孕还会再次患病吗?

答:不一定,但再次妊娠时复发率高达33%-69%,并且远期患糖尿病几率增加。

糖妈妈2:糖妈妈生完宝宝以后,自己也会患糖尿病吗?

答:不一定,但发生率会高达60%。诊断了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的患病孕周早、空腹血糖高、需要胰岛素治疗是产后发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研究显示,有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高、高脂血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及巨大儿等合并症可增加产后得糖尿病的几率,所以,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早、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体重指数高、高脂血症均为产后糖代谢恢复的影响因素,这一部分人群应特别注意。

糖妈妈3:如果糖妈妈产后血糖监测正常,就可以不用再管了吗?

答:不行,对于产后血糖正常者,如果6-8周血糖监测正常,作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仍不可高枕无忧。按照指南的要求,需要3年后再进行一次血糖检测,来检测血糖是否异常。但是为了能够尽早发现糖尿病,建议产妇最好加强血糖检测频率,如一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

糖妈妈4:糖妈妈产后如何规范复查?

答:建议产后6-12周行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正常者:有高危因素的糖妈妈1次OGTT/1年,两次OGTT筛查之间可检测空腹血糖,无高危因素的糖妈妈1次OGTT/3年。若空腹血糖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则每3个月到内分泌科随访1次。若空腹血糖 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则到内分泌科就诊。检查胆固醇及脂蛋白、血压、体重指数,每次随访时行饮食、运动指导等 健康 宣教。

随着二孩的开放,不少糖妈妈有生二宝的打算。因此,糖妈妈们,产后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哦。(华波波)

1.防治糖尿病宣传知识要点的预防措施

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在重点人群中开展2型糖尿病筛查,推荐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如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

及早干预糖调节受损(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

五、糖尿病高危人群

有糖调节受损史;

年龄≥45岁;

肥胖:体重指数(BMI)≥28;

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 Kg)生产史;

妊娠糖尿病史;

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

血脂异常〔HDL-C≤35 mg/dl(0.91 mmol/L)及TG≥250 mg/dl(2.75 mmol/L)〕;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 生活方式者。

2.社社区开展糖尿病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1、在社区 医院通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指导、血糖和尿 糖监测指导、药物治疗指导、生活方式指导、戒烟限酒宣传、心理 健康指导以及取得家属配合等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糖尿病防治的 基本知识,促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延缓并发 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2、社区医院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形式 1.1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首先取得社区居委会的支持,对社区居民 进行摸底调查,对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档案资 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确诊医院名称、现病史、家 族史、重要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治疗措施等方面,为做好糖尿病 患者的跟踪服务提供原始资料,确保跟踪服务对象不遗漏。 1.2 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指导:每年请市级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 专家到社区开展专题讲座 1 次,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对 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每年组织小型社区活动 1-2 次,请社区内 在饮食、运动、药物治疗方面控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或家属现身说 法介绍经验, 同时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小手册, 播放糖尿病防治 vcd 专题教育片,给患者及家属提供互相交流平台,使糖尿病患者及高 危人群体会到控制糖尿病并不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情,只要方法得 当、做到持之以恒,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以此提高预防和治疗信 心;针对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身边无子女的患者,专门 配备相应责任医生和护士,定期上门服务、进行个性化指导,耐心 解答患者的提问,结合患者的病情、生活情况做具体指导。

通过形 式多样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教育效果。

3.健康教育宣传栏的内容

健康教育 内容还是比较多 看你需要做哪方面的?比如一般常识性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问卷一、健康知识题:(可多选)1、创卫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简称,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B )A、创卫能加强城市管理,加快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B、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卫生文明素质。2、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要求市民做到的卫生行为有?( ABCD )A、不乱倒垃圾,不乱排污水。

B、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在公共场所吸烟。C、不乱拉乱挂,不乱画乱贴,不乱堆乱放、不占道经营。

D、做好“门前屋后三包”工作。3、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有?(ABC )A、吸烟;酗酒,不安全性行为。

B、高血压;高胆固醇及肥胖。C、不洁饮水,缺少公共卫生条件。

4、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ABD )A、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B、经常锻炼,劳逸适度,生活规律。

C、经常通宵打麻将和娱乐。D、拒绝毒品和性乱。

5、保持居室卫生正确的做法有哪些?( ABC )A、经常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洁净、新鲜。B、厨房要使用排油烟机、厕所要安装排风扇。

C、不要在室内吸烟,尤其不要卧室吸烟。6、文明病就是“五病综合征”,指的是?(AB )A、肥胖、糖尿病。

B、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7、预防高血压的主要措施有?( ABC )A、生活有规律,坚持适度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

B、不吸烟、不饮酒或少饮酒,控制饮食,防止肥胖。C、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多吃新鲜蔬菜瓜果。

8、怎样预防糖尿病?( ABC )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B、肥胖和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的成年人要定期检查血糖。

C、肥胖者要节制饮食,减肥、控制体重,多吃新鲜蔬菜。9、吸烟或被动吸烟会导致哪些健康损害?( ABC )A、会引起肺部、心血管、肠胃道的疾病和多种肿瘤。

B、会加重糖尿病。C、容易引起老年性痴呆等常见症。

10、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C )A、输血、性接触。B、哺乳、静脉吸毒。

C、蚊虫叮咬、握手、拥抱、同吃、同饮等日常生活接触。11、预防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AC )A、少去公共场所,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

B、外出戴好口罩,在家时关好门窗。C、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

12、犬伤后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是?( ABC )A、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B、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

C、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13、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A )A、喝开水、吃熟食、冼净手 B、勤锻炼、多营养、休息好 C、营养、保暖、通风 14、苍蝇容易传播哪些疾病?( B )A、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

B、细菌性痢疾、伤寒。C、流感。

15、蚊子容易传播疾病?(ABC )A、乙脑 B、疟疾 C、丝虫病 16、老鼠能传播哪些疾病?(ABC ) A、鼠疫 B、钩端螺旋体病 C、流行性出血热17、蟑螂能传播哪些疾病?(ABC )A、痢疾 B、伤寒 C、蛔虫病18、关于冰箱长期保存食品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C )A、低温下细菌仍可缓慢繁殖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B、油脂等食品在低温下仍能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

C、低温下可以保持无菌状态,食品不会变质。19、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主要是为了预防?( A )A、肠道传播病。

B、呼吸道传播病。 C、血源性疾病。

20、餐具消毒有五种:蒸汽消毒、煮沸消毒、红外线消毒、药物消毒、电热消毒。用煮沸消毒法消毒餐具应该几分钟?( B )A、3-5分钟。

B、10-15分钟。 C、半小时。

二、请选择您和你的家庭能做到的健康行为(做到打“√”、做不到打“*”)1、学习卫生保健知识、有保健书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2、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吸烟、不酗酒;3、有病及早就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4、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5、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6、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晒被褥,保持服装整洁;7、每天进行一次身体锻炼;8、尊重科学,遵守市民道德公约。9、积极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10、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意外事故。

11、注意营养搭配,生熟食品分开,至少有两个菜板、两把菜刀;12、家庭备有常用消毒剂,餐具定期消毒;13、经常通过广播、电视、卫生科普报刊等学习卫生知识,不断增强自我保健能力;14、居室整洁,无蜘蛛网、灰尘、油污、窗明几净,用品摆放整齐;15、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无蚊、蝇、老鼠、蟑螂等;16、厨房有良好的排烟、排气和通风设施;17、厨房内灶具、碗筷干净,物品存放整齐,地面保护清洁,冰箱生熟食品分开;18、厕所无臭、无蝇、便池无尿垢,地面、门窗、墙壁、灯具、洗手盆池整洁;19、根据计划免疫要求,按时让孩子接受预防接种。20、阳台整洁,封闭规范,不乱堆杂物宣传栏嘛,列一个标题,内容围绕标题就行。

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科普小知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