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频道 原创稿
7月2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新时代,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自古英雄出少年。回顾历史,许多少年英雄为中国革命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小英雄们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歌曲和文学作品等,被广为传颂、经久不衰。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少年的英雄故事。
放牛娃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广为传唱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讲述的就是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河北省涞源县人,晋察冀边区儿童团团员。1942年,来扫荡的日军迷了路,看到当时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作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保护转移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敌人用刺刀将王二小残忍杀害。王二小英勇牺牲,年仅13岁。
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士方冰和劫夫知道王二小的事迹后,创作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在2015年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
刘胡兰,1932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8岁上村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1946年6月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却主动要求留下,与武工队一起坚持斗争。1947年1月,因叛徒告密,刘胡兰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刘胡兰不为所动。亲眼见到6人被铡,刘胡兰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之后慷慨就义,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消息,使刘胡兰的名字响彻华北大地。随后,毛泽东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牺牲半年后,中共晋绥分局决定破格(通常年满18岁方可转正)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小萝卜头宋振中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1941年出生于江苏邳县。
1941年底,年仅8个月大的宋振中跟随母亲一起被捕入狱。由于严重缺乏营养、发育不良,宋振中头大身小,被狱友们戏称为“小萝卜头”。
6岁时,到了该上学的年纪。经过狱友集体绝食争取,小萝卜头才得到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但只能在监狱里上课。父亲将一根树枝在地上磨尖,给他当笔;母亲撕下一块棉花,用火烧焦后兑上水,给他当墨汁……
1949年9月,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8岁,是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当狱友找到他时,他的手里还紧紧握着一个铅笔头。
儿童团团长王璞
王璞,也被称作王朴,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完县。
王璞从小就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王璞被推选为村儿童团团长,带领本村儿童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信带路。1943年5月,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军,他始终不肯透露八路军枪支、弹药等物资的隐藏地点,最终被敌人残忍枪杀,年仅14岁。
为了纪念王璞,晋察冀边区政府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送鸡毛信的海娃
上世纪50年代,一部《鸡毛信》让海娃成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敌斗争的儿童电影,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电影。
12岁的海娃是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接到民兵中队长让他送鸡毛信的紧急任务后,海娃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征程。在送信路上,面对敌人的搜查,海娃灵机一动将鸡毛信绑在了一只羊的尾巴下面,瞒过了敌人。趁敌人熟睡,海娃夜里偷偷从敌人阵营逃了出来。又经过几番曲折和跋涉,终于将信安全送到了八路军张连长手中。
小兵张嘎
电影《小兵张嘎》中的张嘎,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小英雄。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在鬼子的一次扫荡中,嘎子的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八路军侦察连连长钟亮也被鬼子抓走了。
为了替奶奶报仇并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险,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经过种种误会和巧合,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一举歼灭了敌人。
“闪闪的红星”潘冬子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人们总会想起那个头戴红星八角帽、浓眉大眼、机智过人的潘冬子。上世纪70年代,电影《闪闪的红星》让小交通员潘冬子红遍大江南北。
潘冬子的爸爸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妈妈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10岁的潘冬子发誓要为妈妈报仇。怀着这个心愿,潘冬子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终于戴上了闪闪的红星,加入了红军的行列,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直到今天,潘冬子仍然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面旗帜。
小英雄雨来
小说作者管桦以自己小时候参加抗战的经历为背景,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新中国成立后,这篇小说改名为《小英雄雨来》,并被选进了语文课本。
雨来生活在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擅长游泳。在一次敌人扫荡中,为了保护交通员李大叔,面对敌人的引诱和严刑拷打,雨来宁死不屈。敌人气得暴跳如雷,要把雨来拉到河边枪毙。
敌人走后,乡亲们来到河边寻找雨来,发现雨来没有死。原来他趁敌人不备跳进了河里,敌人冲河里开枪时,雨来早就从水底游到远处了。
结语: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与牺牲。这些少年英雄,无论是真实人物还是艺术形象,都浓缩着少年儿童爱国爱党、坚强不屈的精神。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今天的小小少年,更要传承红色基因,为新时代增添荣光。(综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共产党员网、中国军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