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北大化学系历届第一名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北大化学系历届第一名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来源:https://sxphszu.cn/bkjj/202412-128.html
徐光宪
今年是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北大化学系教授徐光宪(1920-2015)先生百年诞辰。虽然我没能有机会直接聆听徐先生的教诲,但通过多渠道汇集整理有关资料和脑海中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登门拜访先生之经历,现在来播撒些追忆性的文字,来缅怀这一位化学界的泰斗和前辈。以下内容主要源于《润物细无声》一书,由本人适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 渊博的学识
1920年,徐光宪出生于浙江绍兴上虞,兄妹7人中徐光宪最小,其父为徐宜况。1944年徐光宪毕业于上海交大化学系,1946年任交大化学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学。1951年,徐光宪完成了题为《旋光的量子化学理论》博士论文,获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西格玛克塞(Sigma Xi)荣誉科学会会员。
先生学术功底深厚,年轻时就将亚瑟·诺伊斯《化学原理》中的498道习题和鲍林《量子力学导论》中的习题全部做了一遍。来源:https://sxphszu.cn/zhishi/202412-67.html
胡济民
胡济民(1919年1月26日—1998年9月9日),江苏如皋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
胡济民于1942年从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1945年考取英国文化委员会资助去英国留学,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46年转入英国伦敦大学;1948年获得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9月回国应聘到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之后被任命为浙江大学副教务长;1951年夏加入了中国***;1955年初奉调到北京大学,并由周总理亲自批示,任命为物理研究室主任,负责筹建和领导物理研究室的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8年9月9日逝世,终年79岁。
胡济民主要从事核理论、重离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文名:胡济民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如皋
出生日期:1919年01月26日
逝世日期:1998年09月09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英国伦敦大学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代表作品:《原子核理论》《原子核的宏观模型》《核裂变物学》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19年1月26日,胡济民出生于江苏如皋,儿时在家跟老先生学识字。
1929年,十岁时进入上海小学,插班念五年级。来源:https://www.fplkm.cn/%E6%9C%AA%E5%91%BD%E5%90%8D/202501-233.html
1931年,进入大同大学附属中学学习。来源:https://sxphszu.cn/cshi/202412-25.html
1932年,初中二年级时转学至江苏省南通中学。
1937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在二年级就从化学系转到物理系来源:https://sxphszu.cn/xwzx/202412-31.html。
1942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物理系助教。
1943年,到重庆的交通大学当助教。
1945年,考取英国文化委员会资助去英国留学,到英国后,胡济民在伯明翰大学学习,导师奥里芬特(Oliphant)是参加美国原子弹的科学家之一,刚从美国回英来源:https://sxphszu.cn/xwzx/202412-104.html。但因专业关系胡济民要求专学,奥里芬特支持胡济民转学,并介绍到他的好友、伦敦大学的莫赛(Massey)教授处去做研究生。
1946年,在伯明翰待了不到半年,进了伦敦大学,在莫赛教授指导下用唯象的方法研究核力,他在核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理论研究取得开创性成果来源:https://sxphszu.cn/%E6%9C%AA%E5%91%BD%E5%90%8D/202501-158.html。来源:https://sxphszu.cn/xwzx/202412-23.html
1948年,获得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9年9月,回到了刚刚解放的浙江杭州,成为解放后第一批从海外归来的学子,应聘到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不久被任命为浙江大学副教务长。
1951年夏,加入了中国***。
1955年初,奉调到北京大学,并由周总理亲自批示,任命为物理研究室主任,负责筹建和领导物理研究室的工作,并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党总支书记、北京大学党委委员。
1956年,培养出中国第一批核物理与放射化学的专门人才。
1958年,物理研究室扩建为原子能系,后又更名为技术物理系,胡济民担任首任系主任直至1986年,在此期间,他还兼任技术物理系党总支书记、北大党委委员等职。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来源:https://sxphszu.cn/cshi/202412-46.html
1998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来源:https://sxphszu.cn/cshi/202412-42.html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来源:https://sxphszu.cn/%E6%9C%AA%E5%91%BD%E5%90%8D/202501-167.html
胡济民对具有非中心力成分的核力问题作了系统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重离子核反应机制方面,提出了“准复合核模型”,在原子核裂变、原子核集体运动和宏观模型方面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胡济民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倡导开展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为中国在这一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正当重离子核物理成为核科学研究前沿课题时,他就从理论上探索合成超重核的可能性,并提出了重离子核反应要经过中间阶段的“准复合核模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关心、支持中国核数据编评和核数据库的建立工作,并亲自领导和参加裂变核数据计算和裂变机制的研究工作,他首创的多维裂变布朗运动模型取得了重要成果。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在比较、分析已有核模型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原子核宏观模型,并应用于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取得了新的进展。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又在高自旋超形变态研究领域,发展了原子核的振动与转动模型,为核结构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
根据2016年10月南通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显示,胡济民主编出版了《原子核理论》《原子核的宏观模型》《原子核裂变物理》等专著。其中《原子核理论》第一版获工业部优秀教材特等奖和全国优秀教材国家优秀奖,修订版又获教育部和国家级两项科技进步奖。
人才培养
胡济民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他亲自授课、指导研究生。他既主讲《普通物理》《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等基础课,也讲授《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原子核理论》等专业课。还为全校新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讲授了第一堂课。他还经常给大学生、研究生和科技人员作核科学报告与讲座,介绍核科学的最新进展和自己研究成果。
1955年春,胡济民奉调到北京筹建和主持中国第一个专门培养原子能科技干部的物理研究室,担任室主任。1958年该室改为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一直到1986年,胡济民都担任该系系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外),并承担教学工作,带领培养了博士和硕士生多人。
荣誉表彰
1980年胡济民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胡济民父亲胡兆沂先生早年曾留学日本学法律,辛亥革命前曾在山东作过几年法官,辛亥革命后在北京或上海当律师。
少年胡济民爱好广泛,喜爱体育运动。其中,打乒乓球是他的拿手好戏来源:https://fplkm.cn/cshi/202412-129.html。他和几位同学一起发起成立了乒乓球俱乐部,定期组织比赛,切磋球艺。受姐姐的影响,济民也喜欢文学。
人物评价
胡济民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言传身教、鼓励学生为发展核科学与原子能事业作贡献。胡济民在原子核理论方面精深的学术造诣、丰硕的科研成果和他长期从教的丰富经验,凝结成重要的教材和科技专著,为中国的核科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南通市科学技术协会评)
胡济民是一位德高望重、科研教学成绩卓著的核科学家与教育家。半个世纪以来,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中国的核科技事业与教育事业,为中国核工业的创建与核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评)来源:https://sxphszu.cn/zhishi/202412-76.html
后世纪念
为纪念胡济民先生,缅怀他在开创中国核物理、核聚变科学和教育事业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1999年—2000年前后,由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和中国核物理学会发起,联合中国国内几个核科技主要单位,在北京大学设立了“胡济民教育科学基金”。基金本金来自核工业总公司、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等。基金用于资助“胡济民教育科学奖”。该奖的目的是鼓励为发展中国核物理与核聚变事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教工作者和研究生。按照《胡济民教育科学奖章程》,该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在全国核物理大会上宣布评选结果并发奖。
2019年是核物理学家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主要创始人,北京大学教授胡济民诞辰一百周年。1月18日下午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科学报告厅举行了“胡济民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共同缅怀胡济民先生的光辉业绩,学习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尚品格,弘扬其对科学和教育事业满腔热忱的精神。
关于“北大化学系历届第一名是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