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八年级地理册 湘教版 重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八年级地理册 湘教版 重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认识过程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可见宇宙:半径 光年,约 千米

天体系统的形成: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

银河系 中心天体( ):质量占 地月系:

八大行星: 、 、 、 组成 和

、 、 、

总星系 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普通性: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自身条件

外部条件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概念:

太阳辐射 波长范围:

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能源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

概念:

太阳活动 黑子→出现于 层

类型 耀斑和日珥→出现于 层

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风→出现于 层

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 年)

对地球的影响 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极光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

概况 方向 自 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

周期 日,长 小时 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 所需的时间。

速度 角速度为 /时。地球表面除 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从 向 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

①导致 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时, 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 。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又称 。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

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 取加号,反之取减号

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经线穿行的 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来源:https://shiyua.com/cshi/202412-11.html

概况 轨道:是一个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 上,每年 月初位于近日点, 月初位于远日点。

方向:自 向 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cshi/202412-94.html

角速度约为每天 ,近日点时较 ,远日点时较

周期为 ,约为 日 时 分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做 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 面。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 ,约为 。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 的夹角。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 的变化, 长短的变化以及 的更替、 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名称 带、 带、 带、 带、 带

五带 划分界线: 、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 存在,地球的 (自转或公转)运动。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春分 月 日 向

夏至 月 日 向

秋分 月 日 向

冬至 月 日 向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相对于 的高度角

地理意义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 的纬线最大,向 、 两侧逐渐降低。

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在哪一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昼就 ,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 ,在极昼以内的地区还可能出现 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相反, 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四季的更替: 纬度地区明显。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 和 的季节化。夏季是一年中 较长, 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外部圈层 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zhishi/202412-63.html

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P波):能在 中传播,速度较

横波(S波):只能在 中传播,速度较

划分界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约 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 千米,纵波传播速度明显 ,横波则突然

位置:莫霍面以上

厚度:平均约 千米,变化规律:大陆较 ,约 千米,海洋较 ,约 千地壳 米海拔越高,厚度 。

组成:含量最多的3种元素是 ; 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结构: 上层为 层,相对密度较 ,分布不连续。

下层为 层,相对密度较 ,分布连续。

位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结构: 上地幔 具有 特征,主要由 组成。

地幔 下地幔

岩石圈: 和 (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位置:古登堡面以下

地核 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 和

结构: 外核 呈 或 状态

内核 呈 态

二、地球外部圈层

大气圈 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 。一般把 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水 圈 由 水、 水和 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可分为 水、

水、 水和 水,其中 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圈 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 或

矿产: 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气态 如

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三种 液态 如

固态 如 ,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

矿物的分类:金 属 矿 常见的有 等。

非金属矿 常见的有

等,其中,以 矿物和 矿物最为重要。

(二)岩石

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 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 组成。

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 侵入岩,如 ;

喷出岩,如 、 、 。

分类: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 而形成。

如 、 、 、 。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 、 。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 、 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 、 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二、地壳物质的循环

(一)地质循环

概 念:是指 和其下的 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能量来源: 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产生的热能来源:https://shiyua.com/zhishi/202412-49.html

产生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 ,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 。与之相伴的是 以及 的持续转化。

(二)岩石的转化

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 作用和 作用,岩浆 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 作用下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 作用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 成为新的岩浆。

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

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作用形式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 、 、

外力作用 、 、 、 、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岩石圈由 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 (运动或静止)当中,

(2) 板块相向运动,就会 (碰撞或张裂)形成 。

板块相对运动,就会 (碰撞或张裂)形成 。

(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 运动、 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 、岩层下凹的称为 。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 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 作用。

原因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 :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 运动, 、 作用。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 ,如我国的 、 、 。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 ,如我国的 、 。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 。

(3)现实指导意义: 储油、 储水; 下方建隧道,原因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流水的侵蚀地貌: 、 ,黄土高原的 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 ,河流中下游 (凹、凸)岸形成 平原,山口 。

风力的侵蚀地貌: 、 。

风力的堆积地貌: 、 的形成。

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第三节 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

对流层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原因是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原因是 。

适合于高空飞机飞行。 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cshi/202412-103.html

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是降低,一定高度后又上升很快。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性。平流层 吸收紫外线;对流层

吸收红外线;

反射 性。

散射 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 →地面→ →大气→ →宇宙空间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 、 、 。

第三节 大气环境(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 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 差

异,引起大气运动

受热上升

形成:地面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 差异→水平运动

冷却下沉

形成热力环流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236.html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 线, 压指向 压) 风向与等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 ,南半球向 ) 压线 风向和等压线

摩擦力:(近地面、方向与风向 )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形成因素: 因素,如 低气压带和 高气压带

因素,如 低气压带和 高气压带

低纬环流和信风带(0°~30°) 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bkjj/202412-10.html

情况 中纬环流和西风带(30°~60°) 来源:https://shiyua.com/cshi/202412-129.html

高纬环流和极地东风带(60°~90°)

地面表现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移动原因: 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 来源:https://www.drill-pipe.com/cshi/202501-349.html

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 移,冬季 移。南半球则相反

第三节 大气环境(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海陆 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

北半球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 中心,因为北半球 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

时间 亚洲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7月 低压( 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1月 高压( 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 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 面积占优势

(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和 的季节移动

概念: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 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 来源:https://shiyua.com/bkjj/202412-43.html

部和 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冬季 亚洲高压流向阿留申低压:东亚—— 季风

亚洲 亚洲高压流向赤道低压:南亚——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

夏季 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东亚—— 季风

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南亚— 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

第三节 大气环境(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气团:

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 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分类:暖气团:比下垫面温度 的气团。

冷气团:比下垫面温度 的气团。

2、锋面系统

概念:冷暖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分类 概念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实例

冷锋 气团主动向

气团移动

等天气,雨区主要在锋后 气温和湿度 、气压 、天气转晴 冬季的

暖锋 气团主动向

气团移动 云、雨(多为 性降水)等天气现象,雨区多在锋前 气温 、气压 、雨过天晴 春、夏南方降水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1、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气流状况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天气状况 实例

气旋 气压 四周向中心

(北逆南顺) 台风

反气旋 气压 中心向外

(北顺南逆) 伏旱

2、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一、水循环

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 ,以及与之相伴的 状态和 状态的变化。

在 能及 的作用下,水在 、 和 间通过吸收 或放出 ,以 、 、 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来源:https://www.drill-pipe.com/zhishi/202412-17.html。水循环又使地表 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 。

过程:读图填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 、 及

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洋流

概念:洋流又叫 ,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影响: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所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 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bkjj/202412-128.html

分布规律: 来源:https://drill-pipe.com/xwzx/202412-13.html

在南北半球的热带、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南北纬 ~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 时针方向,南半球呈 时针方向。大洋东侧为

流,西侧为 流。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 流,西侧为 流。

在南极大陆外围地区形成环球形的 ,就性质来讲属于 。

(2)海水运动形式除洋流外,还有 、 。

洋流形成的成因有 、 、 。

a、b、c、d形成是由于 ,

a、d由于 风吹拂,b、c由于 风吹拂。

e、f折向低纬是赤道洋流的 ,性质上属于 。

在太平洋里e、f分别是 流和 流。

在大西洋里e、f分别是 流和 流。

以下是答案: 一. 1.荷的别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 2.藕的别名: 玉节:藕为荷花地下茎,色白如玉,有节,故名。 玉玲珑:藕白嫩如腕,故名。 玉臂龙:相传唐末名人崔远家别墅在长安城南,中有一楔池,从池中挖掘出一特大巨藕,形长如龙,故名玉臂龙,又称楔宝 3.莲子的别名: 玉蛹 :莲子色白如玉,形似虫蛹。 湖目 :因藕生湖中而莲子似目,故名 二. 黄山莲花峰:在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因峰形酷似荷花而名。 庐山莲花峰:在江西九江市南。 华山莲花峰:位于陕西省华阴市,为华山的中峰。 衡山莲花峰:为湖南衡山之峰,层峦叠嶂,形似荷花,故名。 莲花海:新疆乌苏境内一湖旧名。夏天,湖中盛开白莲似海,故名。 莲花湖: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唐城西北隅有一湖泊,俗谓之唐池,莲荷被水,为当时胜景。 紫莲塘:《德兴县志》载:马鞍山下有紫莲塘,因开紫莲而名。 三。 山东济南市:20世纪80年代,荷花被誉为济南市“市花”后,大明湖更是焕发了生机:垂柳披拂,荷花掩映,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山东济宁市:济宁市荷花栽培约有二千年的历史。现今济宁市的荷花新品种已达六十余种。 河南许昌市:20世纪80年代荷花被誉为许昌市“市花”,更促进了荷花文化的繁荣发展。 湖北孝感市:自古以来孝感城野荷遍地,尤以城西莲花湖为最盛。今日孝感市区便是莲花池之一隅。湖边有“荷花墩”,城内有荷花池,“泮沼荷香”已成为孝感八景之一。 湖北洪湖市:以洪湖闻名的湖北洪湖市,水域面积758平方公里,荷花到处盛开,使之成为荷花的海洋。1987年,洪湖撤县立市,1991年市人大通过决定以荷花为“市花”。 广东肇庆市:种植荷花近千年的广东肇庆市,以沥湖七星湖的荷花最为著名。荷花已成为肇庆人民最喜爱的花卉之一。 四:莲花夫人 在很久以前,有一只鹿,因吃了仙人的小便,就怀胎生了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孩。仙人将女孩抚养长大,就更加美丽动人,凡是她走过的地方,就会长出好看的莲花来。后来仙人就把她嫁给乌提延王为妻,被称为"莲花夫人"。她受到乌提延王的宠爱,生了500个王子。但遭到大夫人的嫉妒和仇视,大夫人在乌提延王面前,百般毁谤陷害莲花夫人。 莲花夫人被贬,赶出宫廷,500个王子也被掷入河中。在奄奄一息将要淹死的时候,幸亏500个王子被萨耽菩王一一救起来,并悉心教育长大,天长日久,500个王子被训练成力大无比的大力士。萨耽菩王率领500个大力士攻打乌提延王。乌提延王吓得不敢出兵抵抗,就去求教仙人。仙人告诉他,500个大力士,乃是你和莲花夫人所亲生的儿子,只要你起用莲花夫人,请她回到宫中,帮你处理国事,500个王子自然就会停戈息怒,服从莲花夫人和你了,这是印度人民群众歌颂莲花,劝人为善,倡导和平、慈爱的神话故事。 五。 荷花属睡莲科.莲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那时候,正植巨型爬行动物恐龙急剧减少的后期,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早得多。前苏联A.H.克里斯托弗维奇《古植物学》(1965)称,莲属化石发现于北美北极地区和亚洲阿穆尔河流(即黑龙江)的白垩纪及欧洲和东亚(库页岛)、日本的渐新世和中新世地层中。那年月,地球上气温比现在温暖,莲属植物约有10~12种,五大洲均有分布。后冰期来临,全球气温下降,使得不少植物灭绝,另一些植物被迫漂迁,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地理分布状况。遭此劫难,莲属植物幸存2种,分布范围缩小了。分布在亚洲、大洋州北部者为中国莲(,漂迁至北美洲的为美洲莲古植物学家还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发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万年前)的莲化石,和现代的中国莲相似;在中国柴达木盆地发掘的1000万年前荷叶化石,和现代中国莲相似。70年代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记载:在辽宁省盘山、天津北大港、山东省垦利、广饶及河北省沧州等地发现有两种莲的孢粉化石。第三纪热带植物地理区内的我国海南岛琼山长昌盆地地层中,也发现有莲属植物的化石。现我国黑龙江省扶远、虎林、同江、尚志等县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莲分布。以上说明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中国鹅掌楸、北美红杉等同属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遗植物代表。

关于“八年级地理册 湘教版 重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