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不要试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不要试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1、天气单元
科学概念: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风和气温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zhishi/202412-81.html。天气是不断变化着的,天气变化时可以观测和预测的,一些动物或植物可以作为我们的特殊“气象预报员”。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不同的云预示着即将来临的不同天气,云量的多少是区分晴天(小于1/4)、多云(7/10左右)和阴天(9/10以上)的标准。云分为积云(下小雨,棉花堆一样)、层云(扁平层状,下毛毛雨、大雨和雪)、卷云(纤细羽状,冰晶组成,不下雨)来源:https://drill-pipe.com/zhishi/202412-76.html。
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单位是摄氏度0℃,测量一个地区的温度应该在室外、通风、阴凉处,一天中清晨6时左右温度最低,下午14时左右的温度最高。早上到下午14时这段时间中气温是逐步上升的,下午14时以后气温开始逐步回落。水结冰时,温度应在0℃以下。水沸腾时应该在100℃
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风有力量。风力等级表中把风分为13个等级,风速仪可以检测风的等级和速度,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天气日历中的风力等级也可以用简化的旗子来表示:无风、微风、大风。(风力等级表见科学书本第10页。)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降雨)多少的装置,检测一天24小时内的降水量(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的口径大小不影响数据准确度,10毫米以下为小雨,10—25毫米为中雨,25—50毫米为大雨,50—100毫米为暴雨,100—200毫米为大暴雨,200以上为特大暴雨。
科学实验:
1、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使用温度计的注意点:
把温度计的拿在手上约一分钟,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平视温度计内液面顶端,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2、小组制作一份天气日历,以后进行一个月的天气观测并作记录。
天气日历应包括: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用已学的天气符号)。日期不能少
简答题:
1、能用网状图表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科学书本第3页)
2、用什么办法来划分晴天、多云、阴天、有雾等天气状况? (要画图)
3、你知道可以用哪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可以用文字或者画图表示)
4、会统计天气信息,并能够分析数据。如《科学作业本》第7页等。
5、会画气温变化折线图(曲线)或者柱状图,会分析图中数据。
2、溶解单元
科学概念:
溶解的特征:溶解是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水能溶解固体(如食盐、高锰酸钾等)、液体(酒精、白醋等)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如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就呼吸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通过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一定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食盐能溶解在水里的多少与水的多少有关。一般100ML水中能溶解36克左右食盐。如果一杯浓盐水的底部有一些再也溶解不了的食盐可以通过加水的办法在增加溶解的食盐的量。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
科学实验:
1、过滤实验来源:https://www.drill-pipe.com/cshi/202501-446.html
需要材料:方座支架、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漏斗下部 ②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2、怎样加快溶解?
(1)比较搅拌与不搅拌条件下要点:
材料:两份食盐、两个烧杯、玻璃棒、水
相同条件:水量、水温、盐量、观察时间一样
不同条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2)比较加热与不加热条件下要点:
材料:两份食盐、两个烧杯、水(热水和冷水)
相同条件:水量、盐量、观察时间一样,都不搅拌
不同条件:一杯加热、一杯不加热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xwzx/202412-97.html
(3)比较碾碎和不碾碎条件下要点:
材料:两份食盐(一份粗盐,一份细盐)、两个烧杯、水
相同条件:水量、水温、观察时间一样,都不搅拌
不同条件:一杯中加细盐、一杯加粗盐
3、液体与气体的溶解。
要点:注射器向外拉的时候气压减小,气泡析出(变大,变多)
注射器往回推的时候气压增大,气泡消失(变小直至消失)气体溶解入水中
4、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仪器准备:量筒、天平、药匙、玻璃棒、食盐、记录单
过程:1、用量筒取水100毫升。2、用天平分盐2克每份。3、放盐,搅拌加快溶解,溶解一份再放接下去一份。4、一直放,直至出现不能溶解,在数盐的份数,然后减掉不能溶解的那份。
结论:100毫升水中一般可以溶解36克左右的食盐。
5、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
实验仪器:石棉网(均匀受热)、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三角架(支撑)
析出的食盐不能品尝,检验的办法:析出的结晶可以再次溶解与水中则证明这个是食盐
6、使用酒精灯的的注意点:
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点。
熄灭的时候不能用嘴把火吹灭,而应该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盖一次。
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简答题:
1、面粉溶解了吗?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所以没有溶解。(用同样的办法回答食盐和沙子是否溶解)
2、海水怎么变成盐?
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就可以析出盐。
3、怎样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开来?
蒸发或者暴晒(会写简单的步骤)
4、酒精和食盐都能溶解于水,请根据你做过的实验结果判断:它们都能无限地溶解在水中吗?
酒精能无限的溶解在水中,水也可以无限的溶解在酒精中,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是一定的,他的溶解取决与水的多少,水多则溶解的多,水少则溶解的少,所以食盐并不能无限溶解在水中。
3、声音单元来源:https://www.drill-pipe.com/cshi/202501-319.html
科学概念:
音叉是一种发生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量音高。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观察到物体的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cshi/202501-165.html。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位置是赫兹。
声音以波的形成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它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真空中没有空气所以只能看见振动但不能听见声音,所以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人的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耳道传递声音到内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经常用MP3等物品会损伤耳朵,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器官。
小常识:
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
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
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弦的粗细。
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4、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
5、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小的。
6、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快的。
7、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来源:https://www.drill-pipe.com/cshi/202501-613.html?哪些是指音量?
答: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科学实验:
1、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
(1)、先预测音高的变化及理由,(2)实验,确定尺子伸出桌面不同长度下的音高变化:如:高、较高、较低、低等,(3)记录每次的音高变化,(4)整理收集的数据并得出结论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
(1)、先预测声音在哪种物质中传播的快,(2)实验,仔细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3)记录数据,(4)整理收集的数据并得出结论。
3、控制发声罐的声音。
变响的方法:加大音量、发声物体接近发生罐
变轻的方法:减小音量、发声物体远离发生罐、用物品盖住发声罐、用手捂住等
简答题:
1、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
答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声音到耳朵里的。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351.html
2、人们控制噪声的方法?
控制发声物体的音量、植树、做防护屏
3、1号、2号、3号、4号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水(如下图),用小棒敲击杯口。请你判断: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高 较高 较低 低
4、填图来源:https://shiyua.com/zhishi/202412-86.html
5、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个振动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在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4、我们的身体
科学概念:
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生命活动时,保个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人体外观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骨骼起着支撑身体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着气体的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知道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我们的呼吸平静时一般为每分钟20次左右,心跳为每分钟80次左右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呼吸、心跳也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养分和氧气。
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肺活量增大,能为身体提供更充足的氧气。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食物在口腔中会被消化部分淀粉,然后经过食管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并消化掉部分蛋白质,大部分的营养在小肠里被吸收,然后转入大肠中,食物在大肠吸收少量的水分和纤维素然后排出体外。
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老人们常说
“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科学实验:
选择一个活动会用气泡图表示有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见科学书本65页
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示描述人体器官的协同关系。 见科学书本78页和79页。
简答题:
1、为什么我们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会增加?
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呼吸也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氧气。来源:https://shiyua.com/zhishi/202412-56.html
2、为什么我们运动后每分钟心跳次数会增加?
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也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新鲜血液。
3、写出运动对我们身体的一些好处?
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肺活量会增大,能为身体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增强体质、
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等
4、举例说明人体各器官之间存在的联系。
呼吸器官提供氧气给运动器官和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提供养分给运动器官和呼吸器官
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消化食物时,也会消耗氧气的。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思维导图怎么画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我这节课的说课流程是:一说教材和学生,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法和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和板书。 一.说教材和学生 1.说教材:《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旗杆和影子》第三课内容。本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并分别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本课是本册的教学重点之一。 2.说学生:对于农村四年级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简单器材和研究方案,有步骤地进行关于滑轮作用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3)情感目标: 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5).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6).教具学具准备:每个学习小组准备铁架台1个,细线1根,滑轮2个,测力计1个。教师准备同样器材,课件。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本课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在采用“实验法”的基础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 2、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总结”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采用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开展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谈话: 同学们: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全校师生就会站立在操场上,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吧!(播放学生升旗视频)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看了升旗仪式,你有什么感想呢?(自豪、激动) ②、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 国旗在绳子的带动下上升的;升旗手向下拉绳子,国旗就随绳子向上升;在旗杆顶端还有一个轮子在转动。 ③教师小结:看来国旗是在绳子和轮子的共同作用下升上去的,大家想不想也体验一下升国旗的乐趣呢? (想) 那好,我们一起来模仿升国旗的方法来进行一次提升物体的体验活动吧! 教学意图:通过升国旗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学习兴趣,发现并思考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呢?为下面的游戏活动提供方法上的启示。 (二)游戏活动: 1、教师提出游戏要求和规则:(在大屏幕上出示) 要求:用一根线、一个轮子像升国旗那样把桌上的钩码(玩具)提到与铁架台一样高,然后再稳稳的放回原处。 规则:不能用手直接去拿、放钩码(玩具),小组内分工合作。 2、游戏比赛正式开始,看那个小组用的时间短,想的办法多。并在记录本上画出自己的提升方法。 3、学生分组做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4、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把你设计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学生上台演示提升方法,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提升方法,教师将学生的方法画在黑板上) 师:像这样提升重物的方法,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吗?(学生举例) 5、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提升钩码的轮子,其实就是一个滑轮,大家观察一下,看看这个滑轮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缘有槽的轮子(教师出示滑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揭示课题: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板书)来源:https://www.drill-pipe.com/cshi/202501-595.html。 教学意图:让学生借助升旗方法的启示,结合生活经验,自己学会用线、轮子来提升钩码(玩具),初步学会组装滑轮,从而认识什么是滑轮。 (三)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提升重物的两个滑轮,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在大屏幕上展示定滑轮、动滑轮提升重物的) 2、学生回答:一个滑轮在动,另一个滑轮没有动;一个能改变方向,另一个不能改变方向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412-94.html。 3、师: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吗?(学生分别给命名为定滑轮、动滑轮) 4、分别出示定滑轮、动滑轮,教师对照讲解:把滑轮固定在一处不动,这样使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还有一种像这样能随重物一起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教学意图:在学生动手组装滑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发现两种提升方法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对两种滑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四)、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1、 谈话:其实定滑轮、动滑轮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播放吊车,拉窗帘、钓鱼竿等)。结合刚才的游戏及生活中滑轮的例子,大家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用滑轮提升重物呢?(学生会说:省力、方便、改变方向) 2、引导学生猜想:你认为这两种滑轮在使用中都方便吗?都省力吗?(让学生猜想,并说出自己猜想的理由,教师把学生的猜想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3、师:要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办?(用实验来验证) 4、小组讨论:你准备验证什么滑轮?设计怎样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5、各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指导方案。 6、分组实验:让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方案来验证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力。(每个小组可以验证定滑轮,也可以验证动滑轮,动手能力强的小组可以都验证,教师到各个小组巡视,对能力差的小组要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7、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让不同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把学生的验证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教学意图:让学生对定、动滑轮的作用进行猜想,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学生动手实验前,让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对即将进行的探究活动作一个全面的思维整理,培养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的习惯,保证探究活动能顺利的完成。 (五)课堂总结。 1、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了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缺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2、教师总结: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我们能不能组装一个滑轮,既让它省力又能改变方向呢?请同学们课后自己组装一定一动的滑轮组,下次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教学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定滑轮、动滑轮的优、缺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教师最后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说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设计表格对比式板书,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既简洁明了,又起到了提纲的作用。 教师板书 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滑轮类别 定滑轮 动滑轮 作用 学生实验记录表 钩码个数 直接提时测力计的读数 使用定滑轮拉时测力计的读数 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记录表 钩码个数 直接提时测力计的读数 使用动滑轮拉时测力计的读数 实验结论: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思维导图画法如下: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527.html
选主题。我们需要选择一个中心主题,例如大数的认识。然后,我们可以从中心主题出发,列出几个主要的分支,例如大数的定义、大数的表示方法、大数的运算等等。
分支。对于每个分支,我们可以再细分成几个小的分支。例如,大数的表示方法可以分为科学计数法、十进制表示法、二进制表示法等等。
添加内容。我们可以在每个小分支上添加一些具体的内容。例如,科学计数法可以包括什么是科学计数法、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计数法的优点和缺点等等。我们可以使用颜色、、符号等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的内容。
大数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是数学课本的一课。所谓的“大数的认识”指的是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之一。
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读数注意事项:“2”读作“二”;如果是大数的最高位是十位、十万位、十亿位。且最高位上的数字是“1”时,这个“1”不读,如125046读作“十二万五千零四十六”。
知识拓展:
大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用于评估和预测各种现象和趋势,也用于优化和改善各种系统和策略。
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不要试卷)”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