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二年级科学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二年级科学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二年级地球家园的教案如下:
1、教案主题:地球家园与环保意识。
2、课时安排:2-3个课时。
3、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和如何合理利用。
一、教学内容:
课时一:我们的地球家园
通过图画、照片或视频介绍地球的外貌,包括大陆、海洋、山脉等。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的自然风景和生物多样性。讨论地球为我们提供的资源,如水、空气、食物等。
课时二:保护地球家园
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污染、砍伐树木等。通过故事或案例介绍环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讨论如何保护地球,包括节约用水、垃圾分类、植树等方式。
课时三(可选):资源的重要性和节约利用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如矿产、森林、水资源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使用资源,以及浪费资源的危害。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让学生提出节约资源的方法和策略。
二、教学方法:
1、观察和讨论:使用、视频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貌和自然景观,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故事和案例:通过生动的故事或实际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实际影响。
3、小组讨论和合作:鼓励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分享他们的观点、意见和解决方案。
4、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资源的有限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资源节约的必要性。
5、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制定个人或班级的环保行动计划,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三、评估方法:
评估可以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展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反思。评估的重点应该是学生对地球家园的理解、环保意识的培养以及提出的具体行动计划。
通过这个教案,二年级的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明白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并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1094.html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地球妈妈》 篇1
活动目标
1、萌发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妈妈的情感。
2、了解关于地球的简单知识,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活动重点 来源:https://shiyua.com/zhishi/202412-24.html
了解有关地球的简单知识,萌发护环境、保护地球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物质准备:地球仪,录像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按时换,一日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二、地球长什么样
1、观察地球仪。
2、观看录像。
小结:地球是圆圆的,在不停地转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因为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它的转动。四季的交替,昼夜的出现就是转动的结果。
三、地球上住着谁
1、看录像,提问:企鹅、北极熊、熊猫、鲸鱼生长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地球上除了动物还生长着什么?
2、让小朋友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和其他所知国家的地理位图置,知道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四、地球妈妈生病了
结合幼儿美术作品讲故事: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头发剪掉了;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衣服弄脏了,扯破了;地球妈妈的身体发烧了。让幼儿理解树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地球妈妈生病的主要原因。
五、争做地球的小医生
自由讨论:怎样保护地球妈妈?人们为了保护地球,规定每年的4月22日为地球日,让全世界的人们一起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活动延伸
把地球仪放在科学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观察、互相交流。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地球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但幼儿年龄小,如果只是以说教的形式向幼儿传授相关的知识,可能无法激起幼儿保护地球的情感,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经验及理解能力出发,运用实物,录像让幼儿从各个角度了解地球。活动以幼儿喜爱的猜谜引出,幼儿在理解谜面的同时对地球的特征有初步的感知。录像中的内容丰富,形象直观,促使幼儿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知识。同时,也让幼儿深刻地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的几个环节设计合理,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尤其是最后环节的设计更为巧妙,以地球妈妈为什么病了展开,让幼儿自主地思考、讨论,搜寻答案。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合作意识会有很好的体现,整个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参与积极性高,整个环节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地球妈妈》 篇2活动目标 :
1、了解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
2、知道保护地球的方法;
3、体会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活动重点 :
了解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并知道保护地球的方法。
活动难点 :
体会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活动准备 :幻灯片、
活动过程 :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大胆思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生活在那里吗?
地球妈妈现在生病了,我们一起去看望地球妈妈吧。
二、活动组织
1、教师播放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视频,邀请幼儿认真观看,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这幅图上的河水怎么了?
为什么会这样?你在图上还看到了什么?
你觉得这样的河水我们还可以使用吗?
这些叔叔在干什么?
桌上剩下的是什么?
你觉得这样做正确吗?为什么?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妈妈?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cshi/202412-2.html
小朋友们,看来地球妈妈病的很严重,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地球妈妈治好病更好的保护她?
请大家开动脑筋,每个小朋友都来谈一谈。
3、教师总结归纳保护地球妈妈的方法
(1)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
(3)预防环境污染
三、活动延伸
教师请幼儿将地球出现问题的和解决办法的进行一一对应,巩固所学的内容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cshi/202501-190.html。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主要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就近发展区,主要是围绕幼儿对保护地球环境入手,通过生动的和巧妙的链接,引导幼儿了解了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探索保护地球母亲的方法。
在活动中,重点列举了幼儿常见的一些环境污染现象,和小朋友们一起开展了讨论,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和小朋友们积极探索保护地球的方法,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
1.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尽管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可是在过去的很长时期里,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非常肤浅。
数千年来,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空间产生过各种遐想,编织成美丽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的故事。古希腊神话讲开天辟地时,也是说宇宙是从混沌之中诞生的,最先出现的神是大地之神--该亚(Gaea)。天空、陆地、海洋都是由她而生,她是最有资格,最有权势的神之一,所以人们尊称她为“地母”
当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就一直在探索我们脚下的这块大地的本质是什么。
早在公元前5、6世纪,希腊哲学家毕达斯就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念,而亚里士多德则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圆形地影推论出地球是圆形的。这是人类第一次以科学的眼光探讨地球的形状。16世纪荷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计算,提出著名的日心学说,为人类了解地球铺平了道路。随后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家不断探索,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造卫星的上天,为大地测量找到新的手段,人们已经知道地球是浩瀚宇宙中一颗极为普通的一颗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2.古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在中国古代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的故事。
古希腊神话讲开天辟地时,也是说宇宙是从混沌之中诞生的,最先出现的神是大地之神--盖亚(Gaea)。天空、陆地、海洋都是由她而生,她是最有资格,最有权势的神之一,所以人们尊称她为“地母”。
当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就一直在探索我们脚下的这块大地的本质是什么。 早在公元前5、6世纪,希腊哲学家毕达斯就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念,而亚里士多德则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圆形地影推论出地球是圆形的。
这是人类第一次以科学的眼光探讨地球的形状。16世纪荷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计算,提出著名的日心学说,为人类了解地球铺平了道路。
随后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家不断探索,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造卫星的上天,为大地测量找到新的手段,人们已经知道地球是浩瀚宇宙中一颗极为普通的一颗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3.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尽管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可是在过去的很长时期里,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非常肤浅。
数千年来,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空间产生过各种遐想,编织成美丽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的故事。来源:https://shiyua.com/xwzx/202412-26.html
古希腊神话讲开天辟地时,也是说宇宙是从混沌之中诞生的,最先出现的神是大地之神--该亚(Gaea)。天空、陆地、海洋都是由她而生,她是最有资格,最有权势的神之一,所以人们尊称她为“地母” 当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就一直在探索我们脚下的这块大地的本质是什么。
早在公元前5、6世纪,希腊哲学家毕达斯就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念,而亚里士多德则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圆形地影推论出地球是圆形的来源:https://shiyua.com/cshi/202501-146.html。这是人类第一次以科学的眼光探讨地球的形状。
16世纪荷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计算,提出著名的日心学说,为人类了解地球铺平了道路。随后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家不断探索,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造卫星的上天,为大地测量找到新的手段,人们已经知道地球是浩瀚宇宙中一颗极为普通的一颗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美国登月飞船阿波罗11拍摄的地球照片(1969年) 美国登月飞船阿波罗17拍摄的地球照。
4.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是什么是这个吗?不懂你说的意思 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趣谈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着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终于发现,有一些客观现象是无法用早期的那种直观而质朴的观念来解释的。实践迫使人们不得不修改原来的错误观念,于是便有人提出了拱形大地的设想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570.html。这就产生了“浑天说”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zhishi/202412-15.html。著名的汉朝科学家张衡在所作的《浑天仪注》中写道:“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公元前3世纪,球形大地的观念就已经产生,但这毕竟没有直接的证据,所以人们对此并没形成共识。直到1519年~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进一步证实地球确实是个球体。从此,人们才一把我们居住的“大地”称为“地球”。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实现,是人类最终证实地球是个大圆球的里程碑。当时西班牙国王送给航海家们一个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个人类共同拥有,然而又不被人们真正认识的彩色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面刻着一行寓意深刻的题字——“你首先拥抱了我”。
大地是圆球形状,到了16世纪,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了。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并没有终止。地球是个怎样的球体呢,是 *** 体还是椭圆体,是扁球体还是长球体,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于17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他从这个理论出发,提出地球由于绕轴自转,因而就不可能是正球体,而只能是一个两极压缩,赤道隆起,像桔子一样的扁球体。也就是说地球的半径随纬度的增加而变短,赤道的半径最长,极半径最短。法国天文学家里希尔在南美洲进行天文观测时发现,摆钟是受地面重力作用才摆动的,在法国巴黎和在南美洲摆动的周期不同。他认为这是因地面上重力不同引起的,并进而说明地面重力变化的情况。他的推测与牛顿的理论完全吻合,里希尔便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结论。可是当时的巴黎科学院的权威接受不了地面重力会有变化的客观事实。在地球形状上,反对牛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当时巴黎科学院所属的巴黎天文台第一任台长卡西尼父子。他们曾对从巴黎到其以北的城市敦刻尔刻之间的子午线进行过很不精确的弧度测量。他们的测量结果与里希尔的结论完全相反。因而伏尔泰在文章里说:“关于地球的形状,在伦敦认为是个桔子,而在巴黎却把它想象成一个西瓜。”
到了18世纪30年代,关于地扁和地长的争论更加激化。法国巴黎科学院分为两派,拥护牛顿在理论上确定的扁球学说的人,在科学院内形成了强大的力量。为了解决这个争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出两个远征队,再一次去实测子午线的弧度。一个队到北纬66度的拉普兰地区,另一队远涉重洋到南美洲的秘鲁地区(南纬2度)。这是18世纪科学史上一大壮举。南美远征队经过10年工作,才回到巴黎。这次精密的子午线测量结果一公布,便轰动了巴黎科学院,也轰动了整个科学界,因为他们用事实证明了牛顿的扁球说理论是完全正确的。为此伏尔泰风趣地写道:两个远征队用最雄辩的事实,“终于把两极和卡西尼都一起压下去了”。
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应该说是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他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25万希腊里(39600千米),与实际长度只差340千米,这在2000多年前实在是了不起的。
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通过实测和分析,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千米,赤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为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看起来,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
5.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古代的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作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如图),于是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通过多方面的观察,逐渐发觉“天圆地方”,的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符.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地球照片,更是使人一看就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了。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6.人类认识地球的艰难历程在中国古代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的故事。
古希腊神话讲开天辟地时,也是说宇宙是从混沌之中诞生的,最先出现的神是大地之神--该亚(Gaea)。天空、陆地、海洋都是由她而生,她是最有资格,最有权势的神之一,所以人们尊称她为“地母” 当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就一直在探索我们脚下的这块大地的本质是什么。
早在公元前5、6世纪,希腊哲学家毕达斯就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念,而亚里士多德则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圆形地影推论出地球是圆形的。这是人类第一次以科学的眼光探讨地球的形状。
16世纪荷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计算,提出著名的日心学说,为人类了解地球铺平了道路。随后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家不断探索,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造卫星的上天,为大地测量找到新的手段,人们已经知道地球是浩瀚宇宙中一颗极为普通的一颗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7.介绍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运动历史的资料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趣谈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着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终于发现,有一些客观现象是无法用早期的那种直观而质朴的观念来解释的。实践迫使人们不得不修改原来的错误观念,于是便有人提出了拱形大地的设想。
这就产生了“浑天说”。著名的汉朝科学家张衡在所作的《浑天仪注》中写道:“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bkjj/202412-82.html
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公元前3世纪,球形大地的观念就已经产生,但这毕竟没有直接的证据,所以人们对此并没形成共识。直到1519年~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进一步证实地球确实是个球体。
从此,人们才一把我们居住的“大地”称为“地球”。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实现,是人类最终证实地球是个大圆球的里程碑。
当时西班牙国王送给航海家们一个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个人类共同拥有,然而又不被人们真正认识的彩色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面刻着一行寓意深刻的题字——“你首先拥抱了我”。
大地是圆球形状,到了16世纪,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了。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并没有终止。
地球是个怎样的球体呢,是 *** 体还是椭圆体,是扁球体还是长球体,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于17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他从这个理论出发,提出地球由于绕轴自转,因而就不可能是正球体,而只能是一个两极压缩,赤道隆起,像桔子一样的扁球体。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zhishi/202412-54.html
也就是说地球的半径随纬度的增加而变短,赤道的半径最长,极半径最短。法国天文学家里希尔在南美洲进行天文观测时发现,摆钟是受地面重力作用才摆动的,在法国巴黎和在南美洲摆动的周期不同。
他认为这是因地面上重力不同引起的,并进而说明地面重力变化的情况。他的推测与牛顿的理论完全吻合,里希尔便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结论。
可是当时的巴黎科学院的权威接受不了地面重力会有变化的客观事实。在地球形状上,反对牛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当时巴黎科学院所属的巴黎天文台第一任台长卡西尼父子。来源:https://www.drill-pipe.com/cshi/202501-374.html
他们曾对从巴黎到其以北的城市敦刻尔刻之间的子午线进行过很不精确的弧度测量。他们的测量结果与里希尔的结论完全相反。
因而伏尔泰在文章里说:“关于地球的形状,在伦敦认为是个桔子,而在巴黎却把它想象成一个西瓜。” 到了18世纪30年代,关于地扁和地长的争论更加激化。
法国巴黎科学院分为两派,拥护牛顿在理论上确定的扁球学说的人,在科学院内形成了强大的力量。为了解决这个争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出两个远征队,再一次去实测子午线的弧度。
一个队到北纬66度的拉普兰地区,另一队远涉重洋到南美洲的秘鲁地区(南纬2度)。这是18世纪科学史上一大壮举。
南美远征队经过10年工作,才回到巴黎。这次精密的子午线测量结果一公布,便轰动了巴黎科学院,也轰动了整个科学界,因为他们用事实证明了牛顿的扁球说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为此伏尔泰风趣地写道:两个远征队用最雄辩的事实,“终于把两极和卡西尼都一起压下去了”。 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应该说是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
他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25万希腊里(39600千米),与实际长度只差340千米,这在2000多年前实在是了不起的。 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412-103.html
通过实测和分析,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千米,赤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为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
看起来,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
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xwzx/202412-115.html关于“二年级科学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