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七年级地理说课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七年级地理说课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地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
本章安排在第七章亚洲的后面,通过亚洲的学习,学生对亚洲区域地理的知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欧洲西部地区的学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二是,气候与农业。在本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熟知欧洲西部是一个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又能成为下节课介绍其工业、旅游业及欧盟组织的切入点,同时,能为学生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观念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及其主要的国家首都;能说出本区主要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利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的能力;通过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经济的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明确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及主要国家首都。
2、难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说学情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初中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读地形图、气候图的方法;
2、在本节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一学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欧洲西部地形时,让其动手设计贴地形图,调动其学习兴趣。学习温带海洋特征时,每组讨论归纳,由中等生作中心发言人,进一步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性强的问题先由一般学生回答,尖子生点评,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在学生进行交流收集资料、贴地形图、看投影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辨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及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贴图、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特色建筑和秀丽风光的,音乐为《西班牙斗牛曲》和斗牛视频,进入课堂。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结合的形式导入,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二)新课讲授: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设计三大环节)
环节一: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目标,共有三个题。学生通过阅读、读图完成第一题填空题,了解到本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然后再仔细读图,找出主要的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并指出哪些是岛国、半岛国、临海国及内陆国,从而加深对国家位置的记忆。最后,总结第三题本地区的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设计意图:欧洲西部范围位置及其主要国家首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借助自学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性,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环节二:趣味阅读。
学生了解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趣的袖珍国。教师借助幻灯片出示袖珍国和临邑县的相关,图上有数据标注,通过对比更能直观感受最小国家,并留下深刻印象。
设计意图:了解特色国家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环节三:小结。
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英国 法国 德国 瑞士 瑞典 意大利
本区面积最大、最小的国家:法国 梵蒂冈
小结目的: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难点。
2、气候与农业(设计三大环节)
环节一:小组讨论。
为什么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学生会说温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所以最关键一点教师说明:气候是影响农业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找各组代表发言,既能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又能感受到小组活动的快乐,同时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胆量。
环节二:合作探究。
这里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如何形成的?教师采用独特的方法,解除学生认为“难”的顾虑。主要采用填空的形式、抢答的模式,在头脑中形成固有模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设计意图:降低学习的难度,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学会归纳与总结。
环节三:小结。
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2中学地理“说课”的内涵主要是指地理教师依据教学大纲,遵循地理教学规律,以口述的方式阐述个人对一节课教学的总体构思;以及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设想等。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2欧洲西部――传统的畜牧业》为例,简单说明中学地理“说课”的几大要素。
一、说教材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介绍欧洲西部,共四部分,第一框题“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第二框题“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第三框题“传统的畜牧业”,第四框题“繁荣的旅游业”。第一课时介绍欧洲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本区经济发达来源于三大产业:工业、畜牧业、旅游业。畜牧业一直是该地区重要产业,本课时重点介绍了其畜牧业。教材打破常规,采用倒叙方法,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特点出发,引入欧洲发达的畜牧业;接着教材活动内容,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分析本区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又从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本区的气候成因,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简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二、说学情
1、通过初中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读地形图、气候图的方法;
2、初一学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欧洲西部地形时,让其动手设计贴地形图,调动其学习兴趣。学习温带海洋特征时,每组讨论归纳,由中等生作中心发言人,进一步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性强的问题先由一般学生回答,尖子生点评,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传统的畜牧业。
2、能力目标:《地理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地理课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概念,进而理解基本规律。因此本节课能力目标主要表现在:
(1)培养学生读图收集信息,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评价地理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地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1)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我国西部牧区面积广大,更有许多优良畜牧品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启发学生借鉴西欧经验,为祖国西部开发建设献计献策。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学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描述温带海洋性的气候特征;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欧洲畜牧业成为传统产业的原因。
五、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在学生进行交流收集资料、贴地形图、看投影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辨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及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贴图、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七、说教学构思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
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欧洲人生活与饮食习惯的资料。
[投影]“欧洲人的生活图”。(定格在餐桌上)
教师在复习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及该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课前收集的欧洲人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的资料、投影欣赏两种活动,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畜牧业。这样做的目的让学生“感悟生活,发现问题”。这也是地理新教材的基本理论之一,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展开探究过程
[活动二]
[投影]欧洲西部牧场图。简单介绍欧洲西部国家的畜牧业情况。
从导入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但这只是直观现象,还应从地理角度探究其形成原因。鉴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此处适宜教师运用活动帮助学生探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牧场情况,进而进一步探究多汁牧草分布广泛与哪些自然条件有关?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并引出活动三。
[活动三]
让学生读课本图8.23“欧洲西部地形图”大致了解该地区的位置、地形、海拔,由学生归纳出:欧洲西部地区位于大西洋东岸,地处中纬度地区,地势低平,南北多山且多东西走向,中部平原广大,这种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有利于牧场广泛分布,适宜发展畜牧业。教师适当进行点评。
[出示]欧洲西部地形轮廓板图。让学生上讲台,用磁性贴将“大不列颠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吸在轮廓图上。
教者明确地形特点: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
通过学生读图,使学生明确本地区地形特点;贴欧洲地形图,让学生上讲台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
帮助理解,记住主要的山脉、平原、岛屿名称和位置及山脉的走向。现代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这样做的意图在于“注重差异,培养能力”。
本区的畜牧业发展除与地形有关外,还与气候有关,那么,本区的气候怎样呢?
[活动四]
[投影]欧洲西部气候图
分组讨论:
1、该地区主要气候特征,引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概念。
2、这种气候对畜牧业生产有何影响?
教者明确:
1、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年降水均匀。
2、这种冬暖夏凉降水较多的气候适宜牧草生长。
分组讨论,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能力及知识水平,安排中等生作中心发言,尖子生点评。使学生既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又知道这种气候适宜于牧草生长。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活动五]
再读课本图8.22“欧洲西部的气候”,从图中让学生读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本区为什么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为广泛?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教者提示:从位置、地形、北大西洋暖流、西风带等方面去分布、归纳,最后点评。
(三)深入探究过程
1、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以及其对欧洲传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但那一地区有没有种植业?情况如何?
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比较,了解本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畜牧业,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种植业,只是种植业为畜牧业服务。
2、学生阅读课本p.62材料
明确:欧洲西部地区劳动力短缺,生产高度机械化、现代化、自动化,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工业经过深加工后的畜产品的附加值远高于种植业,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更高的利润,也是本区畜牧业一直发达的又一原因。
设计目的在于说明畜牧业的发展除与自然条件有关外,社会经济条件亦是影响因素。至此难点迎刃而解。
我国西部地区与欧洲西部的纬度相似,也以畜牧业为主,有很多牧场,优良畜种。
[诗歌欣赏]《敕勒歌》
但本区畜牧业发展比较粗放,发展潜力很大,如何借鉴西欧的经验,结合西部开发,大力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为祖国的发达、富强贡献力量!是各位同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通过学生欣赏诗歌――敕勒歌,引出我国西部牧场,加强“学生渗透,激发热情”。让学生理解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和在处理人地关系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理意识和地理价值观,同时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四)拓展与练习
1、我国西部有哪些牧区?有什么优良牲畜品种?
2、欧洲西部地区和我国西部牧区在地形、气候等方面有何异同来源:https://www.drill-pipe.com/cshi/202501-680.html?
八、说板书设计
讲完课后可以让学生设计板书,或者教师自己设计如下:
九、说问题设计
教师可以依据“活动”设计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新颖性和活动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十、说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视频资料及诗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
以上结合《8.2欧洲西部――传统的畜牧业》一课,简单介绍了地理“说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应该说什么。教师在说课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说课”不是讲课,应该“说”,绝对不能“念”(或“背”)讲稿或教案;
②应充分准备,面对的是评委或者老师,应该把自己准备的成果展示给评委或老师(如课件、板书设计、知识结构等);
③普通话要标准,并注意语言简洁、明确;
④注意时间限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2.根据资料,说出宗教对印度社会文化的影响。
3.运用图表和数据,说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运用图表和数据,说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个国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观察西行路线,明确印度名称的由来。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走近中国神秘的国度,感受印度的风采。(板书) 印度
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生读
环节二:参照导学案自主学习,完成自主学习题目。
环节三:交流展示,质疑解惑:三分钟。
(一) 自然环境概况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
思考:北回归线穿过印度中部,绝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度,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答:热量条件充足。
海陆位置:看图找出印度濒临的海洋,所处的大陆。
生答:位于亚洲南部,濒临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
(问)印度海陆位置和我国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答: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相对位置:观察下图,找出印度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地形地势:
请同学们观察印度地形图,找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
观察得出结论:北部 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 恒河平原
南部 德干高原
生答:南北高,中部低。
继续观察印度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多少米以下。
结论:在500米以下,且地势起伏不大。
(问)印度地形地势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生答:利于形成耕地。
承转: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找出印度主要的河流。
结论:恒河和印度河。
介绍恒河。
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明确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
观察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看该气候有什么特征。
生答:全年高温多雨,分旱雨两季。
(问)这对印度农业有什么影响?
生答:雨热同期。
总结:通过对印度自然环境的学习,可以看出印度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的国家。
承转:休息一会,欣赏一段印度歌舞。
(二) 文明古国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0页,看印度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印度的宗教。
学生汇报交流。
(承转)印度自然条件优越,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印度也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人口问题。
(三) 人口大国
印度人口现状。
做71页读图题。
印度人口给社会带来了哪些问题。
合作探究:明确答案。
收获平台:回顾小结。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知识点。
检测:课件出示检测题。
课后小结
本节课包括印度的自然环境、文明古国、人口大国三个问题。学习了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等后,学生认识到印度自然条件优越。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灿烂的印度古代文明,学生感受了印度复杂的民族和宗教。人口问题和我国相似,也是易于理解的。本节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关键是树立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思想。
印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2、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3、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和水旱灾害频繁多发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资料、图表等方法,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并以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活动对信息加以整合,探究成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和认同,提升审美情趣;深刻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养成关注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应对水旱灾害。
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过程
幻灯片放映: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这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
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
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
1、读图7.34?印度地形?,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周边邻国,找出主要的地形区。
2、读图7.35?印度人口增长?,计算:从1951年到2000年,印度每隔10年,人口增长了多少?50年间人口增长了多少?想一想,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3、读图6.10?亚洲气候分布?和图7.38?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思考:印度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读图,查找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空白地图上填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绘出北回归线──了解其三面环海、大部分处于热带的地理位置。
在空白地图上填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了解印度的地形特点。
1、读资料?印度部分资源、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印度如何控制人口的增长?,小组讨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社会经济、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产生什么影响?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压力大,会给我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应当如何解决?
2、看印度的洪灾与旱灾,分组讨论:为什么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何治理?我国东部也是季风区,我国的季风气候与印度的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同?在水资源的利用中,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抗灾减灾?
展开讨论,明确: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适应,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查找印度主要气候类型,结合气温和降水图,讨论其气候特征。
角色扮演(讨论完成):
(1)如果自己是印度的官员,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水、旱灾情?
(2)如果自己身处在连降大雨的印度,怎样做才能最好地保护自己?
课后小结
1、教师画一幅印度空白轮廓图。
2、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板书,形成重点鲜明的提纲。
课后习题
1、对印度的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是( )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2、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每年分为旱季和雨季,1-6月为旱季,7-12月为雨季
B、印度西北部是全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C、目前印度已出口一些粮食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已大大减缓
3、关于印度正确的是( )
A、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水稻、棉花、茶叶
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C、西部沿海城市孟买是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D、首都新德里是全国最大的?硅谷?
4、印度的农产品产量很大,但出口量很少,其原因是( )
A、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费多 B、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量大
C、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多 D、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不合格
5、印度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A、森林草原广阔 B、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C、煤铁资源丰富 D、甜菜、棉花、黄麻原料丰富
6、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30?之间,多属于热带
B、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C、年降水量变化大
D、人口众多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目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根据资料和认识澳大利亚稀有的动物,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3.运用相关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
4.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5. 根据所学总结出澳大利亚适合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澳大利亚古老生物,提高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
2.通过看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视频,了解澳大利亚放养绵羊数量多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3.通过阅读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总结出澳大利亚适合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4.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地理技能。来源:https://www.drill-pipe.com/cshi/202501-410.htm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与领土组成,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以及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澳大利亚适合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内容:利用投影展示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大堡礁、珊瑚、牧场、袋鼠、鸸鹋、国徽等精彩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导入新课《澳大利亚》。
设计思想:本课以?到澳大利亚旅游?作为主线,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把所有的知识点贯穿其中,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旅游?中学习课本内容。
教师提问同学们,暑假即将到来,想去澳大利亚旅游吗?
学生活动想
承接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澳大利亚旅游吧!出发之前我们还要做一些准备,比如我们要带什么衣服呀?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学生活动此时学生会七嘴八舌的讨论需要带的东西,厚的衣服、地图、钱、护照等。
教师总结一般去国外旅游我们必须准备的物品有:护照、签证、钱、地图、应急药品。
承接刚才大家说到地图,我们还得了解澳大利亚在哪里,也就是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有谁知道澳大利亚在哪里吗?大家一起来看屏幕中世界地图找一找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那个地方就是澳大利亚。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说对了,图中**的就是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它是由澳大利亚大陆和东南部塔斯马亚岛等附近的小岛组成。
承接当我们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时候是怎么描述它的地理位置呢?
学生活动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描述。
承接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怎样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然后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板书:
第四节 澳大利亚
一、 位置
1、半球位置:
2、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学生活动澳大利亚的半球位置是东半球和南半球;纬度位置是热带和南温带;海陆位置是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请一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在赤道以南,所以是南半球;并且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所以跨了热带和南温带。澳大利亚大陆只有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因此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学案第一部分:澳大利亚在世界上的位置,然后校对答案。
承接了解了澳大利亚的位置之后我们出发到澳大利亚的第一站,参观野生动植物园。现在请大家观赏一段关于澳大利亚动物园的视频,认识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的动物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zhishi/202412-74.html。
播放视频《澳大利亚的动物》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
教师提问大家看到了哪些动物?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什么?
学生活动袋鼠、鸸鹋、考拉、鸭嘴兽、黑天鹅、笑翠鸟、针鼹、海龟等。澳大利亚国徽上的动物是袋鼠和鸸鹋。
承接大家看得非常认真和清楚,那么澳大利亚除了这些特有的动物以外,还有一些特有的植物,请同学们看到课件上的,辨认是什么植物呢?
学生活动左边的是桉树,右边的是金合欢。
教师总结桉树被称为硬木之王,金合欢也是澳大利亚国徽上的植物。
学生活动特有性、古老、稀有.......
教师总结这些动植物是一直以来就存在于澳大利亚大陆上,体现了古老性和原始性;并且这些动植物在其他大陆上也没有,所以体现了特有性。
承接澳大利亚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动植物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呢?我们先来看一则资料:据统计,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大部分分布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还有特有鸟类450种,特有植物9000种。
教师总结因为这些特有的动植物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料,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板书:
二、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探究活动一
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这么多的古老生物?(前后桌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两分钟后小组长展示答案)
学生活动学生热烈讨论,大体能从澳大利亚独占一个大陆方面去思考。
教师总结 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并且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缺乏天敌。
教师提问 同样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特有的生物呢?主要从位置去思考。
学生活动南极大陆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合生物的生存。
教师总结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冰雪覆盖厚度达到2000米左右,生物很难在这个气候条件下生存。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学案第二部分: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然后校对答案。
承接澳大利亚除了有众多古老的动植物以外,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也非常发达,我们接着去参观第二站:澳大利亚的牧场。
教师提问大家看一个农场主的牧场,认真观察这个牧场的规模大不大?牧场里面养的是什么动物?数量多不多?
学生活动规模很大,主要养的是羊,数量非常多。
承接这些绵羊是土生土长的还是引进来的呢?大家先看一段视频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
播放视频《澳大利亚的养羊业》
教师提问澳大利亚的绵羊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活动引进来的。
教师提问从哪里引进来的?
学生活动欧洲。
教师总结实际上这些绵羊是英国的殖民者带过来的。视频中讲到刚开始只有29只绵羊,发展到了现在大约有1.8亿只,数量非常多,成为世界上养羊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且羊毛的质地优良,多数用于出口,澳大利亚的羊毛出口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板书:
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教师提问大家看工人剪羊毛的,思考体现了养羊业的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机械化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人剪羊毛基本都是用机器协助去操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体现了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的特点。这些羊毛修剪出来以后一些用于出口,一些用于深度加工,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因此也体现了澳大利亚养羊业的产业化程度也高。
★板书:
1、养羊业的特点
承接澳大利亚养了这么多的绵羊,主要分布在哪里呢?具体有哪些牧羊带?我们先看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图,再找出答案。
学生活动西部、东部、东南部。牧羊带有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粗放牧羊带。
教师总结主要有三个牧羊带大家已经找对了,但是分布的地区主要是在东南部和西南部。
★板书:
2、牧羊带的分布
教师提问牧羊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主要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活动气候、海陆、地形。
教师总结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指图讲解,澳大利亚的地形由三大部分组成,东部是大分水岭,海拔较高的山地;中部是中部平原,地势地平;西部是西部高原,海拔较低的高原。牧羊带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主要是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比较湿润。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学案第三部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然后校对答案。
探究活动二
澳大利亚放羊的绵羊由29只发展到约1.8亿只,澳大利亚有哪些适宜发展养羊业的条件呢?(前后桌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三分钟后小组长发言)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基本上能分析到地形、气候的影响。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适宜发展养羊业的条件主要有:①地势平坦②草原广阔③气候适宜④地下水丰富⑤羊群无天敌。
★板书:
3、适合养羊的条件
承接澳大利亚既然有这么多适合养羊的条件,那么到澳大利亚投资养羊效果应该不错。接下来探究我们的第三个问题。
探究活动三
如果你要到澳大利亚投资养羊,你会选择在哪里建设自己的牧场呢?(结合课本70页活动题第二题的材料思考,同样是前后桌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三分钟后派小组长代表发言,组长汇报结果时要指图讲解,不仅说明所选位置,还要阐明选择依据。)
学生活动学生会根据所学和70页的材料思考,三分钟后请两位组长代表阐述他们的观点。学生一般会选择在东南部,因为这里沿海地区地形较平坦,气候较湿润。
教师总结主要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来选择。细毛羊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所以选择在西部较干旱的地方;而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喜欢温暖湿润、全年温差不大的气候,所以选择在东南部较合适,因为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温差较小。
课堂小结我们今天的澳大利亚之旅就到这里结束,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在这次旅游中我们学到了一些什么知识: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2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4.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
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澳大利亚的过会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标识?它们是什么动物呢?这说明澳大利亚动物一定非常多,而且动物非常可爱。那么,我们现在就准备开始我们今天的澳大利亚之旅!
(设计理念:通过国旗、国徽,尤其是国徽上的两个动物,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来源:https://shiyua.com/zhishi/202412-81.html。)
整装待发
师:1.澳大利亚在哪里?
2.我们现在去澳大利亚(6月),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该带什么衣物?
3.我们可以是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去?
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生:(略)。
教师小结:
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我们现在是6月夏季,可澳大利亚现在是冬季,因为澳大利亚横穿那回归线,气候以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为主,所以衣物不用带的过于厚了。我们可以坐飞机、火车等等交通工具去。
(设计理念:以一个澳大利亚之旅的情景,贯穿整堂课。关于澳大利亚的海陆位置,以及一些准备工作)
第一站:野生动物园--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观看影片欣赏动物,感悟澳大利亚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萌生探究澳大利亚生物原始性的欲望。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还知道澳大利亚的动物?
生:(略)
师: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澳大利亚为什么这么多古老的生物呢?这是和什么有关呢?
生:(略)
幻灯片播放大陆漂移动画
师:1.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的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3.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还有南极大陆。为何南极大陆没有那么多的特有生物呢?
生;(略)
师:对问题进行总结。
分析1:澳大利亚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大约在6500万年前,长期孤立,海洋阻隔了生物的传播,致使大陆上没有其他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动物缺少天敌;澳大利亚形成后没有发生过大的褶皱运动,地壳一直比较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故动物进化缓慢。
分析2:南极大陆由于自然条件太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没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
(转承)
澳大利亚尽管古老的动物很多,但如果从数量的多少来说的话,澳大利亚在世界上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国家尽然有将近2亿头羊,是世界上拥有羊最多的国家。下面我们去澳大利亚的羊毛博物馆了解一下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家史吧。
(设计理念:在这一小节里,我准备了大量的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的,让大家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里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大量的可以提起大家的学习兴趣。进而了解澳大利亚多古老动物的原因。)
第二站:羊毛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养羊业占世界的比重及地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让学生学习了解76页阅读材料,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
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了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的发展史,是由于自然环境适于绵羊的生长,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国的自然条件:提示从地形、气候等方面来考虑。
(一)出示气候图: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教师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气候图。
(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
(2)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讨论分析其分布特点。
生: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农牧业的条件。
生:(略)
师:中西部、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较干燥,适宜牧畜过冬和繁殖。
师:澳大利亚70%的羊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什么?
生:(略)
师: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些既适合于畜牧业又适合农业。
(二)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生:(略)
教师小结:①东部山地:海拔800-1000米,主要有大分水岭。来源:https://www.drill-pipe.com/cshi/202501-882.html
②中部平原:海拔不足200米平原。
③西部低矮的高原:海拔200-1000米。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
指导学生读图:澳大利亚地形图上找出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北艾尔湖──地势最低,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
课件展示大自流盆地录像,让学生了解在大自流盆地问什么井水会自己往上喷,知道大自流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为澳大利亚的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资源。
引导学生分析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地形不同,放牧的方式和发展农业与牧业也不同。)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的人民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并且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很高。下面看一段录像,了了解一下自动剪毛、机械化耕作的农场情景,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有发达的农牧业,主要的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其中是世界上绵羊数最多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同时澳大利亚的牛肉、小麦出口也较多。
(设计理念:这一小节的设计是让同学们自己读图、自己讨论、自己总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承转)
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农牧业的优越条件,发展工矿业的条件也得天独厚。
第三站:矿产博物馆--?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师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布地区?
生:(略)
教师小结:铁矿,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铜矿:分布在东北部;还有金矿、石油、铝土矿、铅锌矿、锰矿、镍矿等等。
澳大利亚确实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埋藏浅、质量优、储量大等特点。
二战后澳大利亚利用丰富的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了采矿业、冶金业和机械制造业,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建立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上的,澳大利亚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多媒体出示悉尼歌剧院、首都堪培拉等城市景观。
总结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湿润,交通便利,开发历史较早,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集中。
师:多媒体回放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牧场、工矿业、城市等景观图。
生: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获得的知识、学会的方法、形成的观念等)。
教师总结:用顺口溜的形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带着成功的快乐结束学习。
独占大陆的国家,库克船长发现他;
特有动物大袋鼠,澳洲草原闲溜达;
鸭嘴鸸鹋和考拉,远离大陆慢进化;
气候环状多样化,咱是冬来他是夏;
地广人稀好牧羊,农牧生产机械化;
煤铁资源储量大,三个美名传天下;
人口集中东南部,暖湿气候好安家;
港口悉尼墨尔本,首都却在堪培拉。
(设计理念:用轻松、简单、便于记忆的顺口溜总结本课,加强学生对本堂课知识记忆的加深。)
课堂练习:地理填充图册澳大利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目录
七年级地理 教材目录中的内容有丰富的 文化 价值与 教育 价值。我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目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目录
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299.html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附录一: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本书常用地图图例
初一上学期地理 教学 工作 总结
本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初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有得也有失。在担任初一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初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 教学 方法 ,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课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初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组织学生自创地理 手抄报 、画地理事物轮廓图等,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初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七年级上册地理,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初一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的特点,我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教学中都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五、做好课后帮辅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帮辅,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帮辅力度。对后进生的帮辅,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课后 反思 不够及时,对个别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目录相关 文章 :
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目录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目录
3.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目录
来源:https://shiyua.com/zhishi/202412-50.html
4.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
5.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 教材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目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目录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目录: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目录: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1147.html
七年级地理上册目录: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七年级地理上册目录: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目录: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附录一: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本书常用地图图例
?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教学计划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书育人也一样,需要谨慎地进行规划,沿着目标的方向,边实践边 反思 ,边反思边调整,从而落实计划,实现 教育 的梦想。
所以,鉴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学习,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比较零碎。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 抽象思维 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也不排除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差异性较大。我们不仅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知识和 学习 方法 ,还要渗透培养地理素养,让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进一步增长,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享受每一天的日久天长。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唯物主义思想观;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cshi/202412-112.html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 文化 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 措施 :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 经验 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三、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
1、教学进度:
本学期教学时间为20周,去掉两周的节假日,教学时间为18周,每周2课时,共36课时;来源:https://shiyua.com/cshi/202412-46.html
2、课时安排:来源:https://shiyua.com/zhishi/202412-5.html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来源:https://shiyua.com/xwzx/202412-97.html
第二周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周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第四周 地形图的判读
第五周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六周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七周 第一、二章复习
第八周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九周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第十周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
第十一周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十二周 第四章 第一节人口和人种
第十三周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十四周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十五周 复习第三、四章
第十六周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第十七周 复习
第十八周 复习期末考试
四、作业设置及评价:
作业设置包括常规性作业和特色作业:
(一)常规性作业建设,常规型的作业主要为巩固和落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服务。包括:
1.主要结合导学案使用和学校配发材料,要求学生每课时按时完成导学案并进行修正,完成必背双基内容的学习和背诵,并通过当堂训练进行检测和拓展活动。课后及时进行抽查和评定,旨在推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记录和修订,书写质量以正确率100%评定。过关加一分,不过关必须自找时间与教师沟通,并扣一分作为惩罚活动。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cshi/202412-59.html
2.课外学习材料使用,要求学生每课时课前自学尝试完成,课后结合所学,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互动,书写质量以正确率80%以上予以肯定,过关加一分,不过关必须自找时间与教师沟通,并扣一分作为惩罚活动。
评价办法: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2.参与课下调查、延伸活动的表现。
课堂辅助作业(如统一资料或小制作、小论文等按时上交,并正确率80%以上加一分),缺一次扣一分并补抄错题2遍)
3.平时作业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知识的情况:导学案当堂完成及时修正,课后正确率100%,并完成知识梳理部分的背诵。课本重点图按要求做好简化和批注处理。(一下课检查,完成加一分,否则扣一分并当天放学留下补抄错题2遍)
4.每个单元综合练习的评价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均以考试的方式进行,85分及以上加2分,85分以下至60分加1分,60分以下扣一分,并补抄错题2遍。)(二)特色作业建设,主要针对课标要求的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渗透教育和评判。不仅推动学生参与活动学以致用,并通过展评,让每个学生体验学有所用,享受学习的过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人地观。鉴于教材安排和学期时间,活动安排如下:
1.制作简易的地球仪,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用 乒乓球 ,毛线等材料制作地球仪,主要突出经纬线的绘制,让学生对经纬线的特点有所观察体验,基本展示就算过关。
2.使用地球仪和台灯,演示地球公转和自转,要求学生分组展示,边展示边讲清两者区分和特点,方向和现象说清就算过关。
3.能用水槽观察水流放水时的旋转和不同时期影子特点,以小论文方式解释,道理清晰,300字左右过关。
4.寻宝游戏比赛,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我校某一区域特点绘制地图,并批注相应藏宝地点,在一定的时间内依照其他组提供的藏宝图找到实物,地图三要素合理,规定时间小组完成寻宝任务过关。
5.根据教师提供的气候资料绘制某地区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并能说出依据进行分析评判,气候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判断,方法正确,结论正确算过关。
总之,本期教学贵在落实,重视在平实、扎实,真实的课堂中触及学生心底儿的渴望,注意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应用化,注意环环相扣,过关评价的常态化,最终让计划成为水到渠成的表达。
>>>下一页更多精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关于“七年级地理说课稿”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