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分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分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气温的分布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地球上各地区的气候特征。在七年级的地理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关于气温分布的一些基本知识。

1、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地球的气温分布并不是均匀的。一般来说,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各地区的气温。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赤道地区的气温最高;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或南半球的气温最高。

2、其次,我们还需要了解的是,同一纬度的地区,由于受到海洋、山脉等地理因素的影响,气温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同为北纬40度的北京和纽约,由于北京靠近大陆,海洋对气温的影响较小,所以北京的冬季比纽约更冷。

3、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世界气候图来了解气温的分布。世界气候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气候类型,而这些气候类型又与气温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区通常位于赤道附近,年平均气温高;而寒带苔原气候区则位于北极圈附近,年平均气温低。

地理气温的相关知识

1、地理气温是指地球表面不同位置的空气温度,它是地理环境中重要的物理量之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首先,地理气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地球的各个区域,气温的分布都有其特点。一般来说,赤道地区气温较高,而极地地区气温较低。

2、此外,地形、海洋、森林等自然因素也会对气温分布产生影响。例如,山谷地区的气温通常比周围地区低,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也使得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相对稳定。其次,地理气温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影响,气温在不同季节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春季和秋季是气温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而夏季和冬季则是气温相对稳定的时期。在热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相对较小,而在极地和高纬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则较大。

4、此外,地理气温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气温。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化等人类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现象加剧。因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地理七上11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都是什么啊?

七年级下册同学们就真真正正的学习到世界地理了,下面我整理了七年级下册部分地理的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提前预习,供大家参考。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北级地区

⑴、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一些岛屿(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⑵、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黄种人)和拉普人。

2、南极地区

⑴、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部分。

⑵、极地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⑶、极地动物:南极的企鹅,北极的北极熊等。

⑷、中国在南极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

亚洲

1.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②纬度位置: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③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隔乌拉尔山脉与欧洲接壤,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与其它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洲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流-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③亚、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

2.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低悬殊。

3.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典型。

4.河流特征:

河流流向特征: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主要河流: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长江是亚洲最长河流。

5.亚洲的世界之最:

(1)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

(2)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

(3)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东南亚

1、位置及领土组成: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cshi/202412-14.html

2、地形特点: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zhishi/202412-63.html

⑴、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⑵、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居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多火山和地震。

3、气候特点:

⑴、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明显的分为旱季和雨季。旱季(11月至次年5月吹东北风)雨季6月-----10月,吹西南风)。

⑵、马来群岛——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

4、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处在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

5、国家和居民:

⑴、国小:

①、中南半岛国家:越南、老挝、(内陆国)、缅甸——与中国南面陆上相临、泰国、柬埔寨,、

②、马来群岛国家:新加坡(花园城市),印尼最大的群岛国家(火山国)、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

⑵、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6、物产:⑴、泰国是世界天然橡胶、棕榈油量最多的国家,马来西亚锡产量居世界首位;

⑵、菲律宾:世界上椰子、椰油最多;

⑶、东南亚著名的稻米出口国:泰国、越南、缅甸;

⑷、印尼和文莱是东南亚著名的石油出产国;

⑸、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最多的三个国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

欧洲西部

1、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面积500万平方千米。

2、雄厚的经济实力:

⑴、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是经济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

⑵、欧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约居各大洲之首

⑶、瑞士——“钟表王国”;丹麦——“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瑞典——制造业发达;挪威——人均水产品产量居世界之首;荷兰——花卉种植业发达,著名的有“郁金香”。

3、繁荣的旅游业:

⑴、欧洲西部三大著名旅游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

⑵、丰富的旅游资源:

①、音乐之都——维也纳(奥地利);

②、艺术之都——巴黎(法国);

③、湖光山色“钟表王国”——瑞士;

④、罗马古迹、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⑤、地中海沿岸沙滩阳光,看斗牛比赛——西班牙;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xwzx/202412-130.html

⑥、观赏花卉风车,参观围海造田工程——荷兰;

⑦、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太阳——挪威;

⑧、慕尼黑的啤酒——德国。

七年级地理课件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cshi/202412-48.html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xwzx/202412-83.html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来源:https://www.shiyua.com/cshi/202412-2.html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11.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七年级的地理课件应该要怎么进行制定才能更好地提升地理教育质量呢?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七年级地理课件,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七年级地理课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 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1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 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 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bkjj/202412-78.html

 (2) 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 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 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板书 五、经度和纬度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1156.html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 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180.html? 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教师讲解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观察课本“低、 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 带。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七年级地理课件2

 海陆的变迁

 一、 学习和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3、 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 障碍与生成关注

 学生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认识不多,教者应通过引导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三、 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 引出问题

 用南通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

 (从当地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学习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阅读教材 自主学习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bkjj/202412-10.html

 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

 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 看教材图2.10——图2.12 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

 从阅读材料和图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媒体。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合作学习 加深理解

 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来源:https://shiyua.com/cshi/202412-112.html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海陆变迁的发现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认识科学成果的形成是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

 (四)、看图释文 形成概念

 学生活动3:看图2.19——图2.24 说出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教师进一步引导,深化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学的情境场。这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形成个体意境场,这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因人而宜的个体意向,形成了个体意向场。)

 四、笔记与板书提纲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不变的(错误)

 1. 地壳的变动

 一、海陆的分布

 2. 海面的升降

 变化的——“沧海桑田 ” 海陆变迁

 3. 人类的活动

 4. 其他的原因

 二、偶然的发现 伟大的假说

 1、 大陆漂移——板块运动

 2、 六大板块与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五 、练习与拓展选题

 单项选择题

 1. 喜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 ( )

 A. 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岛屿上的山脉

 B. 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汪洋

 C. 海洋生物原来生活在山上

 D. 有人将海洋生物带到了山上

 2. 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 ( )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 美洲板块

 .3.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 )板块挤压而成的 ( )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xwzx/202412-79.html

 C. 非洲板块 D. 亚欧板块

 4. 板块张裂的地方常形成 ( )

 A. 裂谷 B. 岛弧 C来源:https://shiyua.com/zhishi/202412-15.html. 海沟 D. 海岸山脉

 5. 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分布有巨大的煤田,这说明 ( )

 A.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

 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 C.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

 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

 6.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引起的 ( )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板块运动 D. 海水运动

 探究活动: 除了今天课堂上了解到的海陆变迁实例举证外,课外还能找到哪些海陆变迁、地形变化的例证?请整理好有关资料后,在班上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对地球表面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学习,初步建立起了个体意向场,其中包括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态度方法、解决问题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可以实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六、 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名单略

 七、 反思与点评记录

 本课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海陆变迁的科学依据和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使学生初步懂得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具有很高的价值。

 整个学教过程注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习惯,同时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于此。

关于“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分布”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