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吴江青少年文化中心的幼小衔接课学的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吴江青少年文化中心的幼小衔接课学的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吴江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坐落在吴江市区中山南路与体育路交汇处。占地30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元,分设科普展示活动区、文化艺术培训区、大型活动与学术会议区和办公服务区。

中心主要的特色是两馆合一:

一是展教部(科技馆)

主要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馆内总设备投资约2000万,其中有85%的展品是互动的,在全国科技馆展品互动比例中是最高的,它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生动地反映了经典的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活动区分设科技活动展览馆、天文台、数字球幕影院、4D动感影院、儿童乐园等五个部分。场外有红领巾广场和国防教育园。

展教部不仅每年组织苏州大市4万名学生来科技馆进行“科学探索”活动,还注重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申报了中科协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试点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充分利用科技馆的资源,从小培养少年儿童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我们组织了本市幼儿园中班、大班的小朋友来科技馆学科学。还与市实验小学联合举办了“小雏鹰讲解员”的培训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十二名小讲解员正式上岗,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参与中心的重要活动,作为中心的又一亮点。每年暑期我们组织全市优秀中小学生参加各种夏令营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二是培训部

为吴江市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校外教育培训,目前开设了美术类、书法类、舞蹈类、益智类、体育类、科技类、声乐类和器乐类等八大类培训项目,共200多个培训班级。我们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成立了吴江市首支少儿民族乐队、少儿管弦乐队、少儿合唱团、少儿拉丁舞团、少儿舞蹈团、少儿书画社和少儿文学社共七个少儿文化艺术社团,其中两支少儿乐队是市政府拨款,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亲自指导的。我们还组织这些社团的孩子参加各级各类的公益活动和比赛。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在承担大量科研任务的同时,不断拓展面向社会各个层面的服务,一方面普及地质科学知识、展示地质科学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配合国家资源与环境政策,为提升全民资源意识与环境意识而开展广泛的科普活动。

1.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了具有特色的科研环境和文化氛围的系列工程:建成实验室展示厅、重建实物与成果相结合的科技长廊,完善了大陆动力学(科普)博物馆及大陆动力学石林园。2013年专家、学者、领导、学生等近300人次参观了实验室。

(1)实验室新建的展示厅迎来多位国内外领导、专家参观(图18)。20多平方米的房间展示了实验室“从地下室走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自强不息!”的历程;展示了青藏高原20年,科学钻探20年,国际合作20年的足迹;展示了在青藏高原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方面实验室主要贡献者的业绩。

在展示厅中央陈列的累累成果和科研创新的荣誉奖状,反映了20年来团队的付出和贡献,夺目而风采;展示厅两侧陈列柜中,在银白色灯光照耀下,数百块精美的岩石犹如水晶宫中深藏的珍宝,放发异彩,这是实验室科技人员30多年来集结和精选的各类构造、岩石样品,来自国内外的高高山峰和深深海洋,每一块样品都有深刻的科学含义,每一块样品都在述说石头的故事……

图18 院士、专家参观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展示厅

(2)实验室重建的科技长廊展示了最新动态成果。沿着实验室400m长廊,在白色节能灯辉映下,、文字、实物和立体模型多功能交替,“大陆动力学科技长廊”显得格外生动、丰富。长廊包括两大板块:实验室的介绍和发展规划,以及实验室最新成果。长廊重点展示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大陆断裂与地震、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中国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塔里木盆地与周缘造山带、中央造山带、地球物理探测,以及地幔矿物与地幔动力学的创新成果,并开辟了“青年强、国家强”青年学术园地(图19)。

图19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长廊

2.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根据自身特色,2013年5月和11月举办了两次公众开放周活动,让公众掌握地震基本知识、地质灾害知识以及防灾减灾常识,通过参观实验室仪器设备让公众了解地质灾害的研究以及治理,通过科普视频让公众更直接的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自救知识。两次开放周活动,共接待参观1500余人,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手册800多本,开设防灾减灾大讲堂2场(图20)。

图20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向小学生讲解地震常识

3.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

2013年,实验室先后组织了“全国地质古生物博物馆馆长专业培训班”、“辽宁古植物化石特展”、“小小讲解员”培训、“世界地球日”、“手拉手——地球与生命同行”等11次科普活动,协助建昌县政府在北京举办《走进鸟的故乡——建昌化石进京特展》,出版科普专著1部,并与建昌县政府签署了有关化石保护与科学普及的合作签字仪式。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20余万人次。2013年8月,实验室所属博物馆被授予国土资源部第三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及“辽宁省环境教育基地”等称号,科普教育基地数量达7个(图21)。

图21 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孙革在“建昌化石进京展”为来宾讲解

4.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海洋六号”调查船2013年10月在太平洋上执行大洋第29航次科考任务时,通过卫星信号在线给广州市近百名中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普课。课堂通过现场感受科考人员工作生活环境、实际操作视频、与科考队员面对面交流答疑等形式,将海洋科考以直观生动形象的一面呈现给广大师生。通过虚拟搭乘“海洋六号”,海洋爱好者们了解到了更多的海洋科考知识,提高了对我国海洋科考的认知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建设海洋强国意识。整个活动通过中国科技网、腾讯网、金羊网、广州科普网和国土资源部网站等向全国中小学生与网友在线直播(图22)。

图22“海洋六号”太平洋-广州海洋科普课堂

5.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积极参与青岛市组织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宣传活动,让大众了解“可燃冰”,扩展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公众认知度;成为青岛二中分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青岛市第39中学海洋班近40位师生2013年12月参观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使师生了解了“可燃冰”的生成、运移及富集等相关科学知识(图23)。

图23 青岛市第39中学海洋班参观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6.?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2013年,国土资源部实验室被命名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全面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取得良好效果,如《谁爱种地》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惜土如金》在央视农业频道(CCTV7)播出;《行走土地试验田》在央视新闻频道(CCTV13)播出。2013年5月举办“耕地质量与粮食安全”的科普讲座,参会人员100余人。2013年8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组织召开了“耕地保护夏季交流会”,参会人员100余人。2013年8月下旬,组织安排以大学生和中学生为主体的“秦皇岛—天津—北京—张家口—大同—朔州”一线以耕地保护和耕地资源综合考察为目的的夏令营活动,参加人数150余人(图24)。

图24 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组织的科普活动

7.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与山东地科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地科杯”“珍惜资源爱我国土”有奖征文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奖征文活动的开展,普及了地球科学和国土资源知识,加深了青少年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对从小牢固树立资源节约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图25)。

图25 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珍惜资源爱我国土”有奖征文活动表彰大会现场

关于“吴江青少年文化中心的幼小衔接课学的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