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古生物学者:甘肃和政化石有四大动物群创六项世界之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生物学者:甘肃和政化石有四大动物群创六项世界之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甘肃和政7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2650万年前巨犀新种“临夏巨犀”6日在其化石发现地甘肃和政地区举行命名揭牌仪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侯素宽在仪式上作和政化石发现与研究报告说,包括巨犀动物群在内,甘肃和政地区化石有四大动物群,并创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化石”等六项世界之最。

化石标本逾3万件

侯素宽表示,甘肃省和政县、广河县和东乡县是临夏盆地产哺乳动物化石最多的地区,同时临夏市、临夏县和积石山县也有不少化石地点,古生物学家将这一片哺乳动物化石的产地统称为和政地区。

和政地区所在的临夏盆地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断陷盆地,发育并出露距今约3000万年以来的从渐新世红层至全新世黄土的连续晚新生代陆相沉积,其中富含哺乳动物化石。

她透露,到目前为止,在和政地区100余个化石地点发现和征集的化石标本超过3万件,是中国乃至整个欧亚大陆产出哺乳动物化石最为丰富的地区。化石材料中包括大量头骨,也有完整骨架发现,肢骨数量更为丰富。这些多门类的化石为研究其分类位置、个体发育、形态变异、系统演化、地质时代、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等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和政地区古动物化石数量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见,对构建亚洲晚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序列的意义巨大。哺乳动物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晚新生代是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的时期,和政地区的4个主要哺乳动物群,代表了在构造背景的快速变化下动物群面貌发生的显著更替。

拥有四大动物群

侯素宽说,和政地区的古动物化石记录了该地区古近纪以来生物演化所经历的四个主要阶段:晚渐新世(2650万年前)巨犀动物群、中中新世(1500万-1200万年前)铲齿象动物群、晚中新世(1160万-530万年前)三趾马动物群、早更新世(250万-200万年前)真马动物群。

巨犀动物群是由一系列奇特的生物组成,其中以犀类占绝对优势,典型代表巨犀是地质 历史 中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该动物群捕猎性的动物还相当原始,只有少量以巨翼齿兽为代表的肉齿类存在。其成员还包括啮齿类的阿尔泰查干鼠、奇蹄类的河套裂爪兽和偶蹄类的巨颌副狶等。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镇馆之宝“和政羊”化石。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铲齿象动物群生活时期的森林更加茂盛,水体更加丰富,该动物群中已没有任何巨犀动物群的成分存在。在横向上,铲齿象在青藏高原北侧的很多地点都有发现,而同一时期在青藏高原南侧的印巴次大陆已见不到这类动物的踪迹,反映出青藏高原在中中新世已经隆升到足以障碍动物交流的高度。

在更大范围上,和政地区铲齿象动物群还记录了安琪马在北美和欧亚大陆之间的扩散事件。该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000万年前的一次寒冷期,海平面下降使白令海峡连通为陆桥,使得安琪马从北美到达欧洲,最后又迁徙到亚洲。和政地区发现的安琪马的时代稍晚于欧亚大陆最早的记录,实际上,在整个亚洲地区发现的安琪马都晚于欧洲,最早记录是早中新世晚期的江苏泗洪动物群,距今约1800万年。

三趾马动物群主要生活时期为炎热半干旱的稀树草原环境,季节性变化加强。三趾马动物群得名于该动物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动物三趾马,代表哺乳动物由古老向现生种类转变的动物群,也是在种类和个体数量上都很丰富的一个动物群。1200万年前,最早的三趾马跨越白令陆桥从北美扩散到亚洲,然后迅速地扩散到欧洲和非洲北部,随之而来的高度适应辐射是欧亚大陆的一次重要事件。

临夏盆地发现的东乡三趾马是欧亚大陆最早的三趾马。和政地区的三趾马动物群以杨家山和桦林最具代表,产出的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是对三趾马动物群进行深入研究的最好的一批材料,在世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真马动物群是在和政地区黄土中发现的种类最为丰富、化石保存最为完整、层序关系最为清楚的动物群。和政地区早更新世的真马动物群在组成上非常特殊,与已发现的大多数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组成都不同,与现生哺乳动群也有很大差别,反而与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现代哺乳动物群在分类单元和分异度上都高度相似。和政地区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中有12个科和8个属在现代的珠峰地区仍能见到,这也与动物群中不同种类所反映的生态特征吻合。

创造六项之最

侯素宽指出,和政地区是欧亚大陆上最大的一个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产地,这里产出的化石迄今已创造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化石、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世界上最丰富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纪披毛犀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化石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化石巨鬣狗。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化石。和政羊于2000年发现并命名,它是和政地区三趾马动物群中最有代表性的动物之一,也是中国北方特有的一种晚中新世牛科动物,除和政地区之外,陕西府谷、青海尖扎等地也有少量化石发现。和政羊的体型中等大小,角心和头骨特征与现生麝牛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曾被归入麝牛类中,但最新的研究显示,和政羊与现生麝牛的亲源关系较远,而与乌米兽、近旋角羊具有较近的亲源关系,属于乌米兽族动物。

——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适应于水边的生活,用铲齿切断并铲起浅水中的植物,再靠长鼻子帮助把食物推入嘴中。中国是铲齿象化石最丰富的国家,而和政地区是中国著名的铲齿象化石产地之一。就出土的数量而言,和政地区的铲齿象化石居全国之首,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和政地区所发现的比较完整的铲齿象的头骨和下颌约60件,这个数字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铲齿象动物群化石的出土地。

——世界上最丰富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三趾马动物群包括100多种大型动物,与现在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群性质接近。和政地区发现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以原臭鼬、剑齿虎、后猫、鬣狗、三趾马、大唇犀、无角犀、板齿犀、弓颌猪、长颈鹿、和政羊和羚羊等最为丰富。根据专家测算,目前和政地区三趾马动物群已经发现的头骨标本不下6000件,完整的肢骨也不在少数,在数量和质量上,不但超过山西和陕西,也超过欧洲最著名的位于希腊的两处化石点。

——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纪披毛犀化石。披毛犀是已绝灭的最著名的冰期动物之一,也是最成功的冰期动物之一。披毛犀起源于高海拔的青藏高原,随后走出青藏高原向北方高纬度的西伯利亚迁移。和政地区发现一具完整的泥河湾披毛犀头骨及其下颌骨,地质年龄为250万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第四纪披毛犀化石,对了解披毛犀的早期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化石埃氏马。埃氏马是在临夏盆地250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黄土地层中发现的一种新的真马化石,它是已知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其头骨长度达0.73米,具有世界上最长的马脸。这匹马的头部占身体的比重,在所有的马当中也最大。到目前为止,埃氏马只发现于和政地区。

——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化石巨鬣狗。鬣狗是三趾马动物群中凶猛食肉类的典型代表。巨鬣狗是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的头部和外形虽然与狗或狼较为相像,然而并不属于犬科,而是自中新世从灵猫进化的主干上分化出来。大部分巨鬣狗体重约210-240多公斤,和政地区发现一具迄今最大的巨鬣狗头骨化石,根据测算,该巨鬣狗个体体重达380公斤。

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侯素宽介绍,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对3万余件古动物化石集中进行收藏、修复和保护,并集中陈列展览“四大动物群”和“六项世界之最”古动物化石精品标本。该馆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中科院古脊椎所和政科研基地等,现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全年对外开放,无闭馆日。

桦林遗址作为和政地区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的代表性产地,当地政府为更好保护该遗址,专门建成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

2009年8月,为更好保护和宣传古生物化石,和政县政府将该地区古生物化石分布区联合起来申报和政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并于2013年1月正式获批。

2019年至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整合辖区地质遗迹资源,开始进行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和建设,和政及邻区重要古生物化石遗址已纳入临夏世界地质公园范围。

她表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科院古脊椎所、兰州大学、甘肃省博物馆、北京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诸多科研机构与高校以及美国、日本、瑞士、韩国等国的学者,多次来和政地区考察并进行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已取得一系列成果。截止目前,和政古动物化石相关中英文文献、专著已出版千余篇(本),为当地申报和建设世界地质公园奠定坚实科研基础。(完)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到底怎么样

嘉兴米科军事文化馆开放时间:9:00一21:00。(周一闭馆)

2017年9月8日,嘉兴国防科普文化馆在位于王店镇的浙江米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由此成为我市第一家军事文化馆。嘉兴国防科普文化馆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这里有近百件军事藏品。

嘉兴国防科普文化馆内还收藏了大量的汽车,从中国红旗汽车系列到国外奔驰系列,从吉斯、吉姆、嘎斯到弗利特伍德。嘉兴国防科普文化馆馆长对汽车有着别样的情怀。在这些收藏品中,有一件藏品很特别,那就是苏联产的吉斯牌110车。这种车手工制造,数量极少。

相关信息介绍:

嘉兴国防科普文化馆已经成为嘉兴党员干部群众、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据张福祥介绍,未来这里还将打造成红船国防科普文化馆,一个集汽车运动、文化展示、国防教育、体验旅游、特色餐饮为一体的大型产业园。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馆长说他是一名退伍老兵,32年前怀揣着对军人的敬仰走上了参军的道路。4年的军旅生活让他记忆深刻。1980年,馆长张福祥成为一名特种车驾驶员。自那以后,他就对军事设备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是汽车兵,他对汽车有着别样的情怀。

上海辰山植物园

我认为这个校区是非常不好的,因为他四周都是比较的偏僻,如果你要想找到一点娱乐的场所或者是一些饭店的话,他基本上是没有的,因为他在威海在一个边上。所以就导致了它这里特别的荒凉,而且他这里属于新开发的东西,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的商店,或者是大型的超市在这里,所以你要是想去这里的话,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因为在大学的4年里,你基本上只能整天的在学校里面想出去,一般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市区里边,所以从这一点出发的话,我是认为这个校区比较不好的。

但是从别的方面来看的话,这个大学都是非常不错的。首先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大学,他是一个985的大学,他的知名度也是非常的慢,如果你读了这个大学的话,在以后的就业是非常好就业,而且就算在当地的话,他当地的认可度也是非常高的。而且他的学术氛围也是非常的强烈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学习,很少出现那种像二本三本的学生,整天就是玩耍的情况,不过也是有这样的情况,但是毕竟是少数。

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这个学校非常的想你,相对于很多的大学来说,他的学校占地亩数就非常的小,所以你基本上花费半个小时就能把这个大学给转悠一遍,所以那些憧憬有一个非常大的校区的同学,我建议还是提前要了解好这里,因为你来了以后很可能因此而失望。

综上这就是我对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的了解,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不过总体而言来说,如果你想要来这里做学术的话,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就是他这里又小又偏。

辰山植物园简介

上海辰山植物园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是融科研、科普、景观和休憩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其项目规划方案面向国际征集,经专家组评议,由德国瓦伦丁设计组合中标。

辰山植物园批准占地207公顷,基地内除71.4米的辰山外,地势较为平坦,并有河道、公路将基地分割零散。瓦伦丁设计组合的规划构思是解构中国文字中篆书的“园”字,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园”字的外框设计成绿环,用于界定植物园的内外空间并使零散土地形成整体;三个部首代表植物园中的山、水和植物,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景观特质。

2011年1月22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宣布,占地207公顷、已投资20多亿元的辰山植物园当日起正式对外开放,门票价格为60元,2011年前实行优惠价格40元。

功能区

上海辰山植物园分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中心展示区建造了

中心展示区的展览温室

矿坑花园、岩石和药用植物园等26个专类园。中心展示区与辰山植物保育区的外围为全长4500米的绿环,展示了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代表性适生植物。

中心展示区的展览温室是整个植物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3个独立的温室(分别为热带花果馆、沙生植物馆和珍奇植物馆)组成,温室外墙采用网壳结构,室内展示了3000余种植物(截至2011年1月),其中包括大量色彩鲜艳、植株独特(如一些兰科植物、多肉植物)的品种,在增添植物园特色的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游园、摄影爱好者。

辰山植物园还专门设置了盲人植物园(位于中心展示区),主要服务视力障碍者,针对盲人的触觉、听觉、嗅觉等需求,园区内种植无毒、无刺,具有明显的嗅觉特征、植株形态独特、色彩鲜艳亮丽的

各类植物,设置中、英、盲文和语音系统,修建了盲道,设有适合盲人使用的扶杆、憩亭、厕所等无障碍设施。

矿坑花园中的飞瀑

植物园的亮点之一的矿坑花园由清华大学的朱育帆教授设计。花园的原址为一处采石场遗址,设计者通过生态修复,并对深潭、坑体、迹地及山崖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其成为一座风景秀美的花园。

2005年8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签定了合作共建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工作协议书。

2007年4月21日,上海辰山植物园动工兴建。

2010年4月26日,上海辰山植物园对外试开放,试开园仪式在植物园南入口广场举行。

2011年1月22日,上海辰山植物园温室竣工并向公众开放。

2011年1月23日,正式开园。

2011年4月30日,植物园游园人数达到100万。

2011年10月,上海辰山植物园成为首批创建国家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之一。

2012年4月,植物园入选“上海市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12年4月24日,辰山植物园正式将由27名院士出资认养认养的木兰园取名为“智慧园”。

2012年4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在植物园举行建设的揭牌仪式。建成后的研究中心将坐落于园内。

2012年10月—12月,上海辰山植物园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等称号。

2010年4月,园内已收集到植物约9000种,其中最多的属华东地区的植物,共有1500余种。上海辰山植

专类园各具特色

专类园是全园的核心展示内容。根据世界植物园专类园的基本设置,结合辰山植物园的地理气候特点,布置有26个专类园(试开放期间初步建成23个,温室将在2010年年底向游客开放)。在中心植物展示区,通过塑造适宜不同植物生长的独特生境,以及植物的收集、种植和造景,形成风格各异、季相分明、步移景异的丰富景观。其中矿坑花园、盲人植物园、水生植物园及岩石药物园等颇具特色。

辰山曾是开采建筑石材的场地,西侧采石场在山体开采完后,又向地下纵深挖掘,现留下采石场遗址的矿坑深潭。辰山植物园在建设中因地制宜,依据生态修复的原理,通过对现有深潭、坑体、地坪及山崖的改造,营建成地貌奇特、高山飞瀑、季相分明的矿坑花园。

矿坑花园由镜湖区、台地区、望花区和深潭区组成,花园设计将场地中的后工业元素、辰山文化与植物园的特性整合为一体。镜湖区倒映着辰山山体,恍若水天一色。台地区以铁锈钢板覆盖部分区域,配以错落有致的青石台阶,演绎出山与石的刚毅。望花区多栽种地被花卉,四季繁花似锦、色彩艳丽,仅在该区域栽植的植物就超过1500种。深潭区更是鬼斧神工,此处建有水帘飞悬、雾气弥漫的瀑布景观,其下为采石场遗址的矿坑深潭,游客可由嵌在崖壁上的入口构筑物,沿着曲折的山崖栈道往下走,亲临深潭水面,穿过由石梁开凿而成的“一线天”,并沿水面浮桥绕过潭中孤岛,进入贯通东面岩石药用植物园的山中隧道,沿途可欣赏到悬崖飞瀑、深潭幽碧的绝妙景观,寻觅到奇趣无穷、惊险刺激的独特体验。

而盲人植物园以视力障碍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形状如同一颗米粒,故以“一米阳光”为主题,弘扬和谐社会的人文关怀,突出资源共享、人文精神和人性化理念。针对盲人的触觉、听觉、嗅觉等需求,园区内相应种植无毒、无刺,具有明显的嗅觉特征、植株形态独特、色彩鲜艳亮丽的各类植物。园内合理设置中、英、盲文和语音系统,修建盲人道路方便盲人游客出入植物园,并设有适合盲人使用的扶杆、憩亭、厕所等无障碍设施。

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的天竺桂

物园也由此成为拥有华东区系植物最多的植物园。

2010年12月,辰山植物园收集的珍稀濒危活植物(即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达到107种,其中包括羊角槭(Acer yangjuechi Fang)、普陀鹅耳枥(Carpinusputoensis Cheng)、夏蜡梅(Calycanthuschinensis Cheng et S. Y. Chang)、伯乐树(Bretschneidara sinensis Hemsi)等品种。这些植物中,部分为野外仅存若干株的珍贵物种,有的则具有极强观赏性,还有不少是价值很高的药用植物和野生水果植物。

2012年9月28日,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刘保东教授向植物园捐赠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的孢子人工繁殖苗。刘保东教授于2005年首次人工繁殖成功这一极度濒危的物种,落户植物园的植株将用于用于科普教育和物种保育。植物园的长远目标是搜集全球3万种植物。

植物园开放时间

每年3月1日至11月31日:8:00—17:30

每年12月1日至2月28或29日:8:00—17:00

展览温室开放时间:

每年3月1日至11月31日:8:30—17:00

每年12月1日至2月28或29日:8:30—16:30

票价:一般的票价为60元,于2011年4月1日起实行。

关于“古生物学者:甘肃和政化石有四大动物群创六项世界之最”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