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步升高,在树荫下、草地间悄无声息冒出了许多野生蘑菇,看上去颜色不鲜艳,甚至灰头土脸,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其中不乏有毒品种。疾控君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外出郊游,切勿采摘、食用这些蘑菇,谨防发生中毒。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2020年因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身亡的有88人,其中毒蘑菇中毒占了大部分。一般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时间集中在春秋季节,尤其在雨季后,野生蘑菇更是生长迅速。
我国有毒蘑菇种类达400多种,上海地处华东地区,生长的毒蘑菇与全国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毒性复杂多样,会造成不同类型的损害,以下是本市常见的野生毒蘑菇。
急性肝损害型
主要造成肝损害症状,病情凶险复杂,病死率高。
肉褐鳞环柄菇
胃肠炎型
可造成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野生牛肝菌
(正规市售的牛肝菌可食用,野生牛肝菌有部分品种会造成胃肠道损害)
黄斑蘑菇
铅青褶伞
神经精神型
造成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
土红鹅膏
小毒蝇鹅膏
虽然我们生活在城市中,但随着城市绿化越来越好,有不少树林和绿地适合毒蘑菇生长,而且它们看上去和我们平时吃的食用菌并没有明显的区别。民间流传的一些分辨毒蘑菇的方法,比如看颜色是否鲜艳、是否有虫等,很多都没有科学依据,照着这个标准可能踩“雷”。为避免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市民朋友们切记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从正规的市场、超市、餐饮店等购买栽培的食用菌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