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写一篇科普说明文2百五十多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写一篇科普说明文2百五十多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闹钟

我很早就盼望有只小闹钟.前不久,妈妈从杭州学习回来,给我带回了一个立体风景的日历小闹钟.我的愿望终于实现啦.

 我高兴地接过小闹钟,仔细地端详起来.这只钟是长方形的,正面是西湖“柳浪闻鸯”全景图,画面绝大部分是美丽的西湖,湖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画面的一侧是一座南宋时期建造的花园,园里有座柳浪桥,湖边种着许多柳树.看着画面,我忽然明白了“柳浪闻莺”的含义.你看,轻风吹过,柳条儿迎风摇摆,那不就像绿色的浪潮一样吗?那秒针“嘀嗒,嘀嗒”的声响,不是仿佛黄莺在树上婉转地唱着歌吗?

钟的右上侧有一扇塑料“小窗”,里面就是日历.日历是用塑料泡沫做底,显出的数字呈大红色.这红色的数字每24小时就变换一次,告诉人们新的一天来到了.那表示钟点的12个数字,“3”和“9”不过是两个等号,只有“12”和“6”是两个端端正正的阿拉伯数字,其余的8个数字都只是8个小方点,它们均匀地镶嵌在美丽的图画中.在“12”的下面有一条金**的小线,这条细线正指着另一扇绿豆大小的“红窗”.透过窗口,你只能看见一个数字.如果你拨动闹铃上的暗钮,让数字对准那条黄线,并上足发条,到了你对准的那个钟点,一串清脆的铃声就会提醒你.

 永不休息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被三个由大到小的圆盘固定着.时针在最下面一根,又短又粗;上面一层是秒针,又长又细;中间一层是分针,不粗不细,不长不短.我放下小闹钟,高兴地喊:“哦,这下我可以按时起床噗!”妈妈说:“不光是为了按时起床,更重要的是要求你和时间赛跑!”

 是啊,我要和时间赛跑.在求知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将来用自己的双手,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来源:https://www.faithandyoung.com/cshi/202412-2753.html">">

科普类说明文 要来做阅读积累啊!!!!!!!!!!!来源:https://www.faithandyoung.com/cshi/202412-410.html">">!!!!!!!!

死海不死

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来源:https://www.faithandyoung.com/xwzx/202412-12199.html">">?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谕告鲁特,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过头去望了一眼.哎哟,转瞬之间,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南州六月荔枝丹

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又有黄荔,淡**而略带淡红.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来源:https://www.faithandyoung.com/cshi/202412-254.html">">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骨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来源:https://www.faithandyoung.com/cshi/202412-295.html">">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绿白色或淡**,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在在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微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微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有的事来源:https://www.faithandyoung.com/cshi/202412-841.html">">.

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来源:https://www.faithandyoung.com/cshi/202412-780.html">">

科普类说明文

绝妙的错误

[美]刘易斯·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 DNA 分子的发明来源:https://www.faithandyoung.com/cshi/202412-16049.html">">。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 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 30 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 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 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 DNA 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 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你 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 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 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 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 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来源:https://www.faithandyoung.com/cshi/202412-190.html">">。 来源:https://www.faithandyoung.com/bkjj/202412-128.html">">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等 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大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 DNA 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 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 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 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 能出差错。

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 DNA 的真正奇迹。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厌气菌,也绝不 会有音乐。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 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不是意外,因为 DNA 分子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 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了。试想,一 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丈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 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来源:https://www.faithandyoung.com/cshi/202412-844.html">">。 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犯错误也 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 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 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 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来源:https://www.faithandyoung.com/cshi/202412-12179.html">">。 来源:https://www.faithandyoung.com/xwzx/202412-13179.html">">

不管怎样,只要 DNA 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说到底,假如你有个机 制, 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 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前那样互相适配, 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 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还有知觉。 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或者, “错误”一词也毕竟用 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

关于“写一篇科普说明文2百五十多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