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如何做好美文朗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做好美文朗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先问一个问题,有谁认真思考过“美文朗诵”这四个字么?
如果你做过思考,那很好,我为你点个赞,如果你没想过,那先听我来为你解读一下这个题目,美文朗诵这四个字,展开来讲,就是把承载着美好事物或景色的文字用清晰、响亮并且抑扬顿挫的腔调表达出来。
其中“美文”是朗诵者需要输入的内容,“朗诵”是朗诵者输出的表达方式。
只看词义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其实不那么容易,我们可以把整个过程分解为几个步骤:
第一步:阅读理解作者的文字;第二步,将文字还原成动感的画面;第三步,将画面有感情地传达给听众。下面我们来详细地剖析一下这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阅读理解作者的文字,这些文字都是作者通过他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所获得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 记录了下来,即便是这个记录,作者也一定会斟字酌句地去完成他的作品,所以我们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就要求对文字的含义很清楚,如果文章都没能正确理解,那么你去搞二次创作的时候就会出现扭曲,不能比较贴切地再现作者的那些感受。
第二步是情景还原。一般在文章中都会出现名词、形容词以及动词,名词自然是画面的主体,形容词是一个描述状态的词,动词是描述动态的词,是能够让画面动起来的重要部分,将这些词所描述的内容,按照词义准确地还原成动态的画面,注意,这里要尽最大可能还原成动态的画面,你看到的是生动的,朗诵的时候才会带入更多情感。
第三步就是把画面用语言的形式传达给听众,这一步是听众直接与你产生连接的一个步骤,所以很关键,上面我们解读题目的时候已经说过了,朗诵就是要清晰响亮并且抑扬顿挫的表达。清晰响亮是对声音的要求,抑扬顿挫更多的是情感的输出。
下面我们找一段文字举个例子,我个人比较喜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今天选一篇《春》的节选为大家朗诵一下。《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之一,这篇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春的特点,用火热的情感、清丽的色彩,通过有层次的、生动的描绘,“画”出了生机盎然的春的景象,下面,我为大家朗诵一下(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收听音频)。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我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全段共4句,第一句是近景,直接将放大的小草展现在读者面前,描述着小草的状态,我脑中是下图这样的画面。
第二句是抬眼望去的全景,由近及远,视野越来越开阔,看到的是大片的绿,因此心情也更加舒畅起来。
第三句是动态,描写在绿草地上人的活动,这样就能让画面动起来,而且人的运动同样能够让读者随着想象,把目光移到其他地方,甚至启用新的感官系统,比如我脑中的画面就是几个年轻人坐着,躺着在聊天,小朋友们顽皮地在草地上打滚儿,还有踢球的,我的目光随着球的滚动移向远方,进而看到了赛跑的和捉迷藏的人。
第四句,看着这美丽的画面,我如痴如醉,于是更加深入地用皮肤去感受着环境,“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些文字的确是在看到景色的时候会自己从脑子里蹦出来。去年10月的时候,我和家人出去玩,有一段是坐游艇的,那天能见度不是很高,所以环境像极了水墨画,不禁的情由景生,拍了张照片,然后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的话:
群鸥跟在船后,由远及近一次次迎面扑来,却又在咫尺处侧翼离去,如此往复。它们忽高,忽低,时而模糊,时而清晰,我由注目变得神离……似国画中渲染着浓淡点滴,如时空中谱写着生命旋律!
这样动态的画面,让我们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一会儿碰到了这个,一会儿又想到了那个,我在朗诵时用到了虚实声,用到了高低强弱,快慢停连,这些内容将在以后的文章中给大家讲到。
说到这了,给大家再举两个例子,这是我听到过的一些朋友的读法,是不太恰当的节奏和朗读习惯,希望以后大家注意一下这些问题。
第一种,不用情。朗、诵这两个字没有一个做出来的,声音不清晰,表达也没有感情,读起来是这样的。(请听音频)
是不是分分钟都能被其他东西把注意力吸引走,这样的声音是抓不住听众的。无论是朗诵还是演讲,首先要让听众跟着你走,你的输出才有可能有效。
第二种,不留白。字与字,句与句之间,无缝连接,没有停歇,听着很难受,读起来是这样的。(请听音频)
是不是感觉像春运的时候买火车票的队伍,大家人挤人,人挨人,前胸贴后背,听众听着难受,没法喘息,你读着也难受,不能换气。图书报刊讲究排版,也会有留白,段落有长有短,看着才舒服,听声音也是一样的道理。
第三种,不正确的换气。上面提到的留白,一是节奏的需要,二来也是为了让朗读者能有时间去进行偷气和换气,保证朗读接下来的内容时,有足够的气息支持,但是很多朋友忽略了这个事情,本来气口够大,但是却没有合理地运用,非要等到下一句的词要发音了,才去吸气,造成很大的气流声,这个声音如果是现场还好,不太明显,但是如果有麦克风,这个声音是会被放大的,很不好听,我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听音频)
好了,有关美文朗诵的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做好美文朗诵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阅读理解作者的文字;
第二步,将文字还原成动感的画面;
第三步,将画面有感情地传达给听众。
希望大家勤加练习,能够早日读出你的画面来!
读ABB式叠词,你可要小心哦!
内容提要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秋天》一课中,有一个叠词“黄澄澄”。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澄”是个多音字,有两个本音,即“dèng”(音邓)和“chéng”(音成)。“黄澄澄”的“澄”字到底是读“dèng”还是读“chéng”,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曾经难倒了无数的语文老师。
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秋天》一课中,有一个叠词“黄澄澄”。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澄”是个多音字,有两个本音,即“dèng”(音邓)和“chéng”(音成)。“黄澄澄”的“澄”字到底是读“dèng”还是读“chéng”,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曾经难倒了无数的语文老师。读“dèng”的老师搬出《现代汉语词典》,那上面说,当“澄”字念“dèng”时,表“让杂质沉下去使之变清”之意,“黄澄澄”就是其它颜色都沉下去了,黄得一点杂色都没有,所以应该读“dèng”。读“chéng”的老师搬出的也是《现代汉语词典》,条目的注解似乎更加有利于“chéng”字读音,因为“澄”字念作“chéng”时的两个义项一为很清,二为使清楚,而且还找出几个例证,如澄碧、澄澈、澄清等,所以应该读作“chéng”。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两种读法都是错的--“黄澄澄”的“澄”字有第三种读音!这种读音居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标注!这就奇了怪了。
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按普通话标准读音,ABB式叠词的后两个字一般变作一声,这是因为北京人口语习惯中常把“BB”读成阴平调如:“绿油油”读作“lǜyōuyōu”;“明晃晃”读作“mínghuānghuāng”;“火辣辣”读作“huǒlālā”类似的ABB结构BB部分叠词要读成第一声的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如慢腾腾、沉甸甸、红彤彤、白蒙蒙、黑黝黝、黑糊糊、黑洞洞、毛茸茸、乱蓬蓬、清凌凌、水凌凌、湿漉漉、笑吟吟等。
原来,“黄澄澄”的正确读音应该念作deng(音灯)!
当然,大量的ABB式叠词是不能变调的,还应照读本音。比如“空荡荡”“红艳艳”“白皑皑”、明晃晃、“恶狠狠”“赤裸裸”“野茫茫”等。有变调的也有不变调的,因此,读ABB式叠词时,要加倍小心呦!
附ABB式的叠词:
白花花 白晃晃 白皑皑 白茫茫 白胖胖黑洞洞 黑漆漆 黑乎乎 黑压压 黑黝黝红通通 红扑扑 红彤彤 红艳艳 懒洋洋绿油油 黄澄澄 金灿灿 羞答答 清凌凌笑哈哈 笑眯眯 笑吟吟 笑嘻嘻 笑盈盈喜洋洋 喜滋滋 乐呵呵 兴冲冲 气乎乎光秃秃 毛茸茸 阴沉沉 亮晶晶 亮堂堂水灵灵 水汪汪 汗津津 软绵绵 硬梆梆凉飕飕 暖烘烘 暖洋洋 冷冰冰 热腾腾热乎乎 傻乎乎 胖乎乎 沉甸甸 轻飘飘急匆匆 慢吞吞 慢腾腾 干巴巴 湿漉漉圆溜溜 滴溜溜 酸溜溜 香喷喷 脏兮兮乱糟糟 静悄悄 恶狠狠 甜蜜蜜 蓬松松
关于“如何做好美文朗诵”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来源:http://ww.dongtai-mach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