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佛家语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佛家语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佛家语录150条

 001 若人寿百岁,怠惰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励力行精进。

002 惟有能在生活中体会生命美好的特质,在愉快中慢慢体会出实质的美妙生命,这种顿悟觉知才能长久永存。

 003 我们不能在痛苦中强说生命是美好的,惟有在愉快中才真能感受愉快佛陀说:?愉快是觉悟的开始。?

 004 人生大多数的苦,其形成的原因都来自我们自己。自己造的恶业只能自己来承受,没有谁能代替得了我们。

 005 修行之道就是寻求通往最终的道路,而悟出最终的真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极大痛苦之中顿悟;另一种则是在愉快中体会出生命的意义。

 006 如果是以痛苦而得到的顿悟,当痛苦消失之后,这个顿悟也会随着痛苦的不存在而慢慢地消失。

 007 当我们内心中再也没有?自我?、?我所有?的想法,就不会再有因为?我?而生出的苦恼忧患,故能平静安详而生法喜充满之乐。

 008 如同箭工将箭调直一样,智者也会将自己走偏的思想像箭工调箭般地调正。就好像搁浅在岸上颤抖的鱼一样急迫地去摆脱心灵的魔境。

 009 如果让心随自己的欲望摆布,我们便会意志狂乱而无法自我掌握心控制得当,能够自我主宰就能够得到安详快乐啊。

 010 别人都互相结怨,而我无怨结,所以我安详快乐。别人有苦恼,而我无苦恼,因此我安详快乐。别人有贪欲,而我无贪欲,因而我安详快乐。

 011 我们的心是很难抑制的它无时无刻动念轻 躁 ,难以调御但我们得先调御这颗心,然后才能一劳永逸地永远安详快乐。

 012 恶慧愚痴人,以其邪见故,侮蔑罗汉教,依正法行者,以及尊者教,而自取毁灭,如格他格草,结果自灭亡。

 013 灌 溉 农田的农夫擅长于引水;造箭的弓匠擅长于调直弓箭;木匠擅长于取材切木;智者擅长于自我控制身心。

 014 修行净化心灵首先要学会控制感官的入侵,能控制感官便易自我控制内心的情绪,观照自己的心就是学习观察心识的运作,以达成心随意行。

 015 恶业实由自己作,从自己生而自起。(恶业)摧坏于愚者,犹如金刚破宝石。破戒如蔓萝,缠覆裟罗树。彼自如此作,徒快敌者意。

 016 罪大莫过于愤怒。难能莫过于忍辱。故应努力习忍辱,种种方便作观修。

 017 最炽热的烈火,莫大于贪欲之火。最大的恶莫大于瞋恨。而人生中最至高无上的安乐,莫乐于寂静!

 018 少壮不得财,并不修梵行,如池边老鹭,无鱼而萎灭。少壮不得财,并不修梵行,卧破折弓,悲欢于过去。

 019 生命可贵,能活在这世间更可贵;能听到至高的真理是可贵的,正巧又碰到与佛活在同一时代更是难啊!

 020 寡闻之(愚)人,生长如牡牛,唯增长筋肉,而不增智慧。经多生轮回,寻求造屋者,但未得见之,痛苦再再生。

 021 狮吃兔子不觉得自己为恶,禾生稻米养人不觉得自己为善。人吃苦瓜不觉得苦。每个人的苦只有自己知道,惟有努力自救,没有谁能救得了你。

 022 若人于世间,施舍或供养,求福一周年,如是诸功德,不及四分一,礼敬正直者。好乐敬礼者,常尊于长老,四法得增长:寿美乐与力。

 023 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主,没有其他任何人是我们的主。如果我们自己的身心能调御得很好时,我们就得到了难得的主。

 024 生活于充满不满的尘世中而无不满;生活于病态的社会之中而能无病;生活于贪欲的世界之中而能无贪欲

 025 我们愉快地生活,不被物质条件所迷惑,精神的快乐是我们的原动力,就有如生活于光的世界之人。

 026 我们是什么全因为我们自己,不随着外在的条件而改变自己。就像一朵莲花不因为它的环境而使得白莲变污莲。

 027 严身住寂静,调御而克制,必然修梵行,不以刀杖等,加害诸有情,彼即婆罗门,彼即是沙门,彼即是比丘。

 028 对自己身心害处最大的就是愤怒,一个人最难办到的就是忍辱。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勤学忍辱这件事,运用生活中所遭遇的事来修行忍辱的精神。

 029 常正确地观察净心观照,看清感官输入所引起的心识作用,看清这颗心由快乐逐渐变成贪着,由贪着逐渐变成痛苦,又由痛苦逐渐忘怀而消失。

 030 如果我们真能看清苦的形成和苦的消失,那么我们便不会再受制于苦,而达到没有苦的生与苦的消失的境界。

 031 智慧的修行者们都知道守护自己的感官和知足,因此他的心远离了痛苦。

 032 如良马加鞭,当奋勉忏悔。以信戒精进,以及三摩地,善分别正法,以及明行足,汝当念勿忘,消灭无穷苦。

 033 智慧的修行者都知道过正确的生活方式:态度要诚恳,行为要端正。因此他生活于愉快之中,也在愉快中得到智慧的觉悟、消灭了所有的痛苦。

 034 人心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萧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035 守护感官刺激不令侵入以保持心灵寂静,调驭身心克制自己,这才是正确的净化自己之道。

 036 彼之胜利无能胜,败者于世无可从,佛无边无行迹,汝复以何而诳惑?彼已不具于结缚,爱欲难以诱使去,佛无边无行迹,汝复以何而诳惑?

 037 修行即是净化心灵的过程,能做到内心完全没有杂质、不造作,我们便抵达了没有痛苦循环轮转的彼岸,而永享快乐安静的寂静之境。

 038 一个不杀害别人的人,就不会造成别人杀害他的原因。我们不希望别人加诸我们的,我们也不要加诸别人。

 039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观此粉饰身;疮伤一堆骨,疾病多思维,绝非常存者。

 040 恶实由己作,染污亦由己;由己不作恶,清净亦由己。净不净依己,他何能净他?莫以利他事,忽于己利益。善知己利者,常专心利益。

 041 愚夫造作诸恶业,却不自知有果报,痴人以自业苦,宛如以火而自烧。

 042 真正了解真理、并依据真理所说方法去实行的人,能克服身心的贪婪、欲望、固执、无知、愤怒、恐惧等障碍,达到心灵的永远寂静安详。

 043 慈悲喜舍,慈就是爱,清静的爱,无污染的爱;悲就是同情,虽不相识,亦能悲悯,就是同体大悲。时刻保持欢喜心,快乐无忧,就是喜。

 044 所谓看开人生,决不是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及时去做;也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

 045 一、心如镜,虽外景不断变化,镜面却不会转动,这就是一颗平常心,能够景转而心不转。二、用宁静的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众生之心声。

 046 凡夫就是追求神奇怪诞,所以才会心乱。因为心乱,才会求助。实在说,修心很简单要断贪。

 047 人的寿命因为短暂,才显得珍贵,得来一趟人间,应问自己是否为人生发挥潜能,而不是一味地求享受和求长寿。

 048 人命在呼吸间,生老病死,谁能阻挡?所以要好好珍惜。这来去无常的生命,让生命散发出真善美的光辉。

 049 人心散乱有二:一是昏沉,一是浮动。昏沉即糊里糊涂,空度时日,懈怠懒惰,不思进取。浮动即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沉浮动荡,无法安静。

 050 佛陀教化众生,远离感官的贪瞋痴,远离一切诱人的事物,明心断念地去修行,以达寂静之境,得智慧大解脱。

 051 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这些作用一半害己害人,一半利己利人。净化自己的心就是去除掉不好的心识作用,不令恶质的作用生出来。

 052 如果内心不再有坏的作用那一部分,我们便不再会从其中引起痛苦、烦恼,从而达到永恒的愉快、安详。

 053 佛陀说:?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但是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054 莫从卑劣法。莫住于放逸。莫随于邪见。莫增长世俗。奋起莫放逸。行正法善行。依正法行者,此世他世乐。

 055 贪欲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恶能害身,痴是无明能引起五蕴炽盛而苦了身心。要终止苦而达至安详快乐,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识。

 056 如果我们能看清?苦?的真相,看出苦由何处而生,由何处消逝,那么便容易做到不令苦的形成,也就能够控制苦。

 057 在找到智慧之前得先找到快乐,找到快乐之前得先找到自己。人要寻求最高的觉悟,得先明白自己和自己与时空的关系。

 058 如牧人以杖,驱牛至牧场,如是老与死,驱逐众生命。若以刀杖害,无恶无害者,十事中一种,彼将迅速得。

 059 凡夫误用经典的章句,只是把它拿来说说,而无身体力行。他只是得到章句的表皮,没有掌握到真谛。

 060 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己乐,后世乐难得。于求乐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乐,后世乐可得。

 061 我们是我们的心灵的主人。不因为外在的毁誉顺逆而影响自己的心。我们也能忍受别人对我们的辱骂和敌视。

 062 屋顶盖得粗糙,房子会遭雨水浸漏,未经修养调御的心,欲望贪念会入侵。懈怠是死路,努力精进才是生路。智者常努力精进以修缮他的心。

 063 人的心像一间有六个孔洞的屋子,贪、嗔、痴、渴、爱、欲无时无刻地侵入,故欲得清净得先修缮自己的心。

 064 不诽与不害,严持于戒律,饮食知节量,远处而独居,勤修增上定,是为诸佛教。即使雨金钱,欲心不满足。智者知*欲,乐少而苦多!

 065 故彼于天欲,亦不起希求。正觉者弟子,希灭于爱欲。诸人恐怖故,去皈依山岳,或依于森林,园苑树枝提。

 066 每个人要努力自求解脱,如来只是提供了修行的方法。就从禅定开始着手,真切地去做。最后终将解脱一切外在的束缚,心便得到了自由。

 067 此非安稳依,此非最上依,如是皈依者,不离一切苦。若人皈依佛,皈依法及僧,由于正智慧,得见四圣谛。

 068 苦与苦之因,以及苦之灭,并八支圣道,能令苦寂灭。此皈依安稳,此皈依无上,如是皈依者,解脱一切苦。

 069 谁能够不懈地遵行我所说的教理,谁就能够远离痛苦的轮转,而令苦完全消失。

 070 净心是远离痛苦最好的方式。我们若能守护六种感官,不让欲望去影响我们的心,心不造作行为,痛苦便无从升起。

 071 供养供应者,脱离于虚妄,超越诸忧患,佛及佛弟子。若供养如是,寂静无畏者,其所得功德,无能测量者。

 072 修行者留意自己的心,不让思想任意奔流而无法自我控制。他用警觉之火烧去所有困住他的大小烦恼。由于这样,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之道。

 073 我等实乐生,憎怨中无憎。于憎怨人中,我等无憎住。我等实乐生,疾病中无病。于疾病人中,我等无病住。

 074 我等实乐生,贪欲中无欲。于贪欲人中,我等无欲住。我等实乐生,我等无物障,我等乐为食,如光音天人。

 705 修行者进入尘世,应该要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损伤花的色与香,轻盈地采取蜜汁,无害于花本体。

 076 我们一生所需如果只是为了达到维生所需,其实需要的并不多,就像一只鸟、一条虫,天地提供的其实足以满足它们的需求。

 077 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无火如贪欲,无恶如嗔恨,无苦如五蕴,无乐胜寂静。

 078 我们的好或坏全因为自己,我们修改自己是为了要舍弃坏而趋向好的方向,是为了善恶,而不是因为别人的批评。

 079 己饮独居味,以及寂静味,喜饮于法味,离怖畏去恶。善哉见圣者,与彼同住乐。由不见愚人,彼即常欢乐。

 080 如果有人毁谤我,毁谤我的教义或是毁谤我的弟子,千万别因此而沮丧或心情烦乱。因为这样的反应无济于事,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081 如果有人赞美我,赞美我的教义或赞美我的弟子,不要因而过分欢喜或得意,因为这样的反应会妨碍正确的判断。

 082 与愚同住苦,如与敌同居。与智者同住,乐如亲族。贤者智者多闻者,持戒虔诚与圣者,从斯善人贤慧游,犹如月从于星道。

 083 坦然地接受事实,自己就会得到平静。坦然地去接受外在,去克服愤怒。以爱去克服不满和怨恨。

 084 心的净化完全要靠自己。无论是多么神圣的人,多么神圣的经典,他们也仅能提供正确的方法。净化自己的心完全在于自己,无人可以替代你。

 085 愚人的心攀缘外在,随外在的变化而起伏,怎能称自己为自己的主?智者保有自己,不因为别人的评断而改变自己的心,因此他是自己的主。

 086 莫结交爱人,莫结不爱人。不见爱人苦,见憎人亦苦。是故莫爱着,爱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087 我们要像一只大象一样,在战场上能承受箭的毒害而继续奋战不已。我们也能忍受别人对我们的侮辱和敌视,而能保持自己内心的安详寂静。

 088 心的不纯净是引发痛苦的来源。什么使得心不净呢?顽固、骄傲、自大是心理的杂质,这些杂质引出了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于是痛苦产生于此。

 089 从亲爱生忧,从亲爱生怖;离亲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从贪欲生忧,从贪欲生怖;离贪欲无忧,何处有恐怖?

 900 我们惟有舍弃内心的不良杂质,如贪欲、不满、固执等,才能解开它们对我们的系缚,心才得以自由。净化自己的心才能找到内心安详的道路。

 091 假如有人愚昧地对我做出恶事,我将回报以无限的爱。他愈是对我作恶,我愈是回报以善。无论别人待我如何,我永远放出净善的芳香。

 092 我之为我完全是因为自己是什么,而不因为别人改变自己。一朵芳香的花朵不因为憎恶的人到来而改变芳香的本质而发臭。

 093 从欲乐生忧,从欲乐生怖;离欲乐无忧,何处有恐怖?从爱欲生忧,从爱欲生怖;离爱欲无忧,何处有恐怖?

 094 什么是真实呢?就是要追随优秀的人,跟他们一起行动,做有益的智慧之游,就好像月亮追随着黄道的星辰循环游走。这就是真实。

 09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真实。追随贤人智者的脚步,将走向善地;与愚者恶人同游,将步向错误的方向。这就是真实。

 096 渴求离言法,充满思虑心,诸欲心不着,是名上流人。久客异乡者,自远处安归,亲友与知识,欢喜而迎彼。

 097 我们若得不到益友、良友之时,宁可独自而行才不会扰乱自己的心灵。与善友为邻可以得益,与恶友为邻受害的可是整个身心。

 098 舍弃于忿怒,除灭于我慢,解脱一切缚,不执着名色,彼无一物者,苦不能相随。以不忿胜忿。以善胜不善。以施胜悭吝。以实胜虚妄。

 099 阿多罗应知:此非今日事,古语已有之。默然为主诽,多语为人诽,寡言为人诽;不为诽谤者,斯世实无有。

 100 人有两个我:一个是别人心目中的我,一个是心灵中的我。在孤独的时候,那个心灵中的我最易显现出来,这也是最好的净化自己的心的时候。

 101 全被人诽者,或全被人赞者,非曾有当有,现在亦无有。若人朝朝自反省,行无瑕疵并贤明,智慧戒行兼具者,彼为智人所称赞。

 102 宁可孤独修行,孤独地生活,也不要与愚人恶者为伍,因为他们会败坏了我们的心灵,增长感官的追寻。

 103 从前心随感官的刺激而必须恣欲,身随着欲望的追寻而无止息。现在我知道要切除外在感官的诱惑,静心观照自己,使自己成为身心的主人。

 104 摄护身忿怒,调伏于身行。舍离身恶行,以身修善行。摄护语忿怒,调伏于语行。舍离语恶行,以语修善行。

 105 怎么调御自己的身心呢?就是在处于感官快乐的情境时,静心观照守护自己的心,别让感官刺激侵入把自己从外在的诱惑中救出来。

 106 如果不能与比我们优秀的人为友,连和我们同一程度的人也找不到时,宁可一个人独自修行,也不要和愚人相伴一起修行。

 107 我们关照自己的心,了解引起痛苦的真正原因,就是由于我们的心起了心识作用,而去行有害于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乃至引发了烦恼、痛苦。

 108 守护感官不令刺激进入心灵,也不做引起内心激动、不安的错误行为。巩固自己的心有如卫士守护城门一样,这就是戒行为与心灵的守护。

 109 由于戒而心生安定,再加上正确的禅定,将心止于一处,平静不令它生起杂想妄念。这就是?定?心识安定寂静,不造作诸端混乱。

 110 如实正确地看待一切。这种没有自我执着、没有偏见的观点,便能更清楚地去看清真实。于是由?定?而生?慧?,智慧便自然地开展而来。

 111 而为一个有思、有想、有自我意识的人,当然很自然地会追求个人的快乐。但在这之前,要先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益、最永远的快乐。

 112 人在知晓永恒的快乐之前,通常追求个人利益与感官刺激,以获得欲望的满足。佛陀说:当人追求外在欲望的快乐时,这快乐就是痛苦的来源。

 113 人无法从欲望的获得而满足,因为欲望满足了之后会增长更大的欲望,以致永远填不满,惟有追求心灵的满足,才是永恒的快乐方式。

 114 追求世间的利益是一条路,追求心灵永恒的快乐又是一条路。在此岸追求世间利益的是凡夫众生,而抵达彼岸获得心灵解放的觉悟者们就是佛。

 115 一切行无常,以慧观照时,得厌离于苦,此及清净道。一切行是苦,以慧观照时,得厌离于苦,此乃清净道。

 116 追求世间的利益是一条路,通往永恒的寂静之道又是另外一条路。遵奉佛陀为师的佛弟子们啊,不要贪求世间的利益啊!应远离这条道路。

 117 追求心灵的满足不用以欲望的追求来填补,因为欲望只会造成更大的欲望乃至生出痛苦,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利益是不同的两条路。

 118 当努力时不努力,年虽少壮陷怠惰,意志消沉又懒弱,怠者不以智得道。慎语而制意,不以身作恶。净此三业道,得圣所示道。

 119 由瑜伽生智,无瑜伽慧灭。了知此二道,及其得与失,当自努力行,增长于智慧。

 120 世界上这么多人当中,能净化自己的心而达至彼岸的很少。大多数的人都是在追求个人的利益以满足贪欲,徘徊在痛苦轮转的彼岸。

 121 人有两种状态,一是睡,一是醒。多数人只是随别人与客观环境而活,不自知,也不知要去哪里,只是随着世风而行,这样的人怎能说是清醒。

 122 应伐欲稠林,勿伐于树木。从欲林生怖,当脱欲稠林。男女欲丝丝,未断心犹系。如饮乳犊子,不离于母牛。

 123 身净、语静、心静,身心止于寂静之境。舍弃追寻一切俗世的快乐的人,才叫做寂静者。

 124 以自己为保护者,自我保护;以自己为依靠处,自我依靠。我们应该要自我驯服自己的身心,就像驯马师在调教良马一样。

 125 静心就是让心休息不工作,不以自我的立场去心生判断,更不以个人的利益心生出种种对未来的期盼而纷忧不安。

 126 ?雨季我住此,冬夏亦住此。?此为愚夫想,而不觉危险。溺爱子与畜,其人心惑者,死神捉将去,如瀑流睡村。

 127 父子与亲戚,莫能为救护,彼为死所制,非亲族能救。了知此义已,智者持戒律,通达涅磐路迅速令清净。

 128 别人都沉溺于身心的放任而独他调驭自己身心的人,就像别人都在做梦,而独他清醒一样。智者就像原野中奔驰的马,控制自如,自由自在。

 129 不能自我控制心识,被欲望所控制,怎能称为清醒之人呢?智者调伏自己的心,像骑士自如地控制马匹一样,这才是真正清醒驯服自心的人。

 130 若弃于小乐,得见于大乐。智者弃小乐,当见于大乐。施与他人苦,为求自己乐;彼为瞋系缚,怨憎不解脱。

 131 应作而不作,不应作而作,傲慢放逸者,彼之漏增长。常精勤观身,不作不应作,应作则常作,观者漏灭尽。

 132 不放纵自己随欲望起伏的人才是真正的活着,不随着世间的韵律起舞的才是真正的存在。随世间节奏而行的,由于放纵而被世间吞没。

 133 觉悟了的智者们深知这个道理,他清醒地保有自己,不随欲望情绪起伏,因此他成为自己的主人、生命的主人,他变成真正快乐的人啊!

 134 如果放纵欲望奔驰,便失去了自主而随着欲望起舞,变成它的奴隶,虽生犹死。智者观照自己,清醒地保有自己,因此他自由自主,清心快乐。

 135 智者为了修行而过着孤独的生活,并能乐在其中。他独坐、独卧、独行而融入于孤独,在孤独中观照自己、调御身心,高兴地融入山林的生活。

 136 当我们的心洁净没有一切不良因子,没有自我、愤怒、贪欲、骄傲,便不会为害外在,也不被外在所为害,心才是自在无拘,才是自己的主。

 137 最好的功德莫过于慈悲心;最甜蜜的快乐莫过于心灵宁静;最清净的真理莫过于了解无常的真谛。

 138 最崇高的宗教莫过于智慧的开展;最伟大的哲理莫过于教导我们如何在当下证实得到了成果。

 139 了解正确的道理而付诸于行动,这就是真实!观心自净以达永恒的安详宁静,这就是真实。寻求智慧的开展品尝成果的甜美,这就是真实。

 140 只是表面的念诵经典,象征的外在行为,而不能正确地净化自己的心,得到成果这就是错看事实!

 141 智者了解真理,因为他遵循真理所指的道迹而行,因此智者可以说是了解真理的两种用意,一是真理的含义,一是真理的实践之理。

 142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即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别停火,否则重来就太费时了。

 143 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了,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的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的时间。

 144 生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落地,后脚还不肯挪开。昨日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在今天。

 145 慈悲心就是清凉地。慈寄于乐,就是给众生以快乐;悲,就是同情心,能互相谅解、容忍,表现一份宽心、爱心、也就是悲心。

 146 聪明不是智能,但是智能一定包括聪明。聪明人得失心重;有智能的人,则勇于舍、得。能舍就能得,得无限的快乐,得安宁的心境。

 147 如果我们能做到无我的境界,那么外在的怨恨、苦恼、贪欲便没有一个可以作为我的怨恨、我的苦恼和我的贪欲。我都没有了,何来我的痛苦。

 148 我们的心如果有喜爱之心,憎恶的偏见也就产生了。由于喜爱便会怕失去,由于憎恶便不希望它来临,于是痛苦便产生了。

 149 应急速作善,制止罪恶心。怠慢作善者,心则喜于恶。若人作恶己,不可数数作;莫喜于作恶,积恶则受苦。

 150 若人作善己,应复数数作;当喜于作善,积善则受乐。善业未成熟,善人以为苦。善业成熟时,善人始见善。 ;

佛教的记忆问题!困扰许久,高人请答!!

道教认为,横竖纵广,十方世界之天共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亿重,这些天也有很多种分法,如三天、六天、九天等,各教派理论不同,各天的排列也不相同,如佛教二十八天是纵向排列,道教灵宝派《度人经》记载的三十二天则是按照一定方位横向排列。依照《云笈七签天地部》的记载,天有三十六层,其中三界二十八天的排列与佛教相同但名号不同。

1、太皇黄曾天,2、太明玉完天,3清明何童天,4玄胎平育天,5元明文举天,6七曜摩夷天。

7虚无越衡天,8太极蒙翳天,9赤明和阳天,10玄明恭华天,11曜明宗飘天,12竺落皇茄天,13虚明堂曜天,14观明端静天,15玄明恭庆天,16太焕极瑶天,17元载孔升天,18太安皇崖天,19显定极风天,20始黄孝芒天,21太黄翁重天,22无思江由天,23上揲阮乐天,24无极昙誓天。

25皓庭霄度天(初禅天须陀洹果),26渊通元洞天(二禅天斯陀含果),27翰宠妙成天(三禅天阿那含果),28秀乐禁上天(四禅天阿罗汉果)。

在二十八天之上,又有四层“种民之天”。(又称“圣弟子天”)29太虚无上常融天,30太释玉隆腾胜天,31龙变梵度天,32太极濛翳贾奕天。种民天是修持道教法门有成就的修士所居住。

四层种民天之上又有三清胜境,即玉清圣境清微之天、上清真境禹余之天、太清仙境大赤之天,分别由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位天尊主宰,三清胜境,玉清境十二圣位,上清境十二真位,太清境十二仙位,随修道者的修持程度获得相应的果位。

三清天之上名为大罗之天,即是元始大道生化之处,胜境之极。此天没有主宰,只有清静真一之道气弥漫诸天,以彰显大道无形无相之理。《度人经》有云:“三界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云层峨峨。”

天堂地狱有很多种。三界之内的二十八重天,众生去恶、积善、种福、断欲,可以往生其天宫,随其功行,各由三官五帝分配托生。但三界之中,轮回不断,众生多为气数所制,天命所困。所以道教修持力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之外的四种民天、三清天,都是了生脱死,不落轮回的胜境,只要努力修持,任何人都可以达到。此外,还有十洲三岛、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以及十方灵宝天尊所主的十方净土、九星真君所主的九霄之天,众生各随其修持功行,往生净土天宫,超凌三界,了脱轮回,逍遥快乐。

地狱则有四层血湖地狱、九层九幽地狱、十八层泰山地狱、二十四层酆都地狱、三十六层女青地狱等等。地狱专为罪大恶极之人所设,各狱皆有狱主鬼王掌管,日夜受苦,千万亿劫,不闻水饭之名,纵得仙真救度,脱离地狱,犹堕畜生、饿鬼道中,痛苦不堪。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所以我们要珍惜此生得获人身,得生中华,得闻正法,及早修行学道,脱离苦海,了道成真。

求教一些佛教思想,要求是用白话文阐叙且有道理

若以色身为“我”,或以意识觉知心为“我”(不断我见);也可以讲:“他作自受”“自作他受”。因虚妄无常之“意识心我”,世世断灭故。

若开悟明心,触证真心;以本具之“真心”为我。则是“自作自受”,因无量世色身皆是这个“真我”所造,与这个“真我”,非一非异故。

前者求于世间五欲之乐,世世流转生死;未来际仍将流转于六道中,仍将无数次坠于地狱受极重苦果,当然也会无数次生于天界受福报。无非因果业报。无量劫以来没有任何改变。是为凡夫。

后者转依真心,可以不再流转生死;但因“众生无边誓愿度”之大愿,仍然无量世受生世间,为度众生、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故。是为菩萨。

复次,若已发愿成佛,则不舍一切众生,何以不自度?任由此生之“我”。来世之“他”(实则同一个真我)流转生死?若不自度,岂有能力度其他众生?

菩萨明知众生虚妄(众生亦同于“我”,是四大和合之五蕴身而已,世世断灭,无有真实),本无众生可说,却因了知生命的真相,发起大悲心,不忍众生愚迷无知,无量劫流转生死苦海,故而自愿受生世间,以度众生。

然末法季,广大众生根器不足,难以信受奉持佛之教法;更难以一念之下,触证本心,入菩萨数。

而念佛法门,能摄取种种根器之有情:上至等觉菩萨,下至五逆十恶之造罪凡夫。皆可往生西方净土。若已往生,则永不坠于恶涂。根据品位高低,或长或短时间,必然开悟明心,必然能了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道,也必然随愿受生世间去救度无量众生。绝无可能常住净土。因而,凡是从西方净土来世间度生者,必然已经触证真心,必然已经是大乘实义菩萨。犹如学成归来的留学生。

另:一切世间学说,种种“主义”,皆不能达诸法实相。犹如盲人摸象,或言扇子,或言绳子,或言柱子;相互争议,各有其理。相互指责:彼愚我智。绝无可能了知大象的整体情形,遑论了知大象生长发育、饮食习性。乃至大象的来龙去脉,内部器官种种微妙运作。

开悟明心,犹如盲人忽然开眼,一时看到了大象的整体。得“般若总相智”,是第七住位菩萨;十住位眼见佛性,得“般若别相智”,犹如开眼之人开始了解大象饮食习性等。明心见性具足而修到初地。则能实修“唯识道种智”,是为通达位菩萨,犹如大象专家开始解剖内部。地地增上,一分一分细细了知,对大象的一切再无不知,再无可修,再无可证,圆成“一切种智”,则名为“佛”。

我等凡夫(乃至外道一切“先贤”“上帝”等等),犹如盲人;只能听闻、熏习而信受奉持,积累正知见,积累福德资粮。以待来日开眼。则知佛语不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问题补充:

TOT深深海底行T:我理解您的意思是,要通过“念佛法门”等手段,来“开悟真心”;开悟真心后,就可以“触证真心”;而触证真心后,就可以“自作自受”了?通俗的说,就可以感知前世了?倘若,您能现身说法,证明上述您的说法的真实可现性就最好了。

您误会了。首先,你以哪一个“我”为我?这个我和下一世的“我”是否是同一个人?凡夫的知见,都是把这个“能知能觉”的我当做真我,当做轮回的主体。然而,这个“意识心我”乃是虚妄,因为“意识心我”世世断灭,无有真实可言。

因而,下一世的那个“我”,已经是另外一个人。所以,这一世的我无论善恶,所作皆由后世之“我”,也就是“他”去受报。所以,凡夫所知,就是“自作他受”“他作自受”(前一世的那个“他”,作了种种业。这一世的你正在受报)

但是,若是触证真心的悟后菩萨,就不会把这个“意识心我”当做真我。真我,就是菩萨实际证知的这个“真心”(也叫如来、法身、真如、涅盘)。真心虽然不能自知有我。却是一切有情真正的“我”。无量世以来,意识心我无论有何种形态、何种业报。这个真我永无变异。若以真心为“我”,则每一世都是这个真我在轮回。因此,菩萨看到的事实,就是“自作自受”。

以上只是知见上的分别:若是认妄为真的凡夫,就会有“自作他受”的看法;若是悟后菩萨,则是“自作自受”现观。事实都是一样,不是说凡夫就是“自作他受”的模式,菩萨就是“自作自受”的模式。无非是看你怎样理解“自”“他”的分别。

建立如上知见,才有可能看懂末学的回复。

另:感知前世,是获得“宿命通”的人。这样的人,却不一定是悟后菩萨。悟后菩萨也不一定就能有“宿命通”。能“感知”的,一定是意识心。真心不在六尘境上作分别了知。不会去感知前世。

末学这些言说,因熏习佛法而建立。闻者因善根福德深浅而有信与不信。

建议楼主每一个问题单独开贴提问,不要夹杂。否则,难以搞清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2.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3.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条疯狗咬你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口吗?

4.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5.永远不要浪费你的分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6.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7.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9.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0.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1.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12.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3.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起。当有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14.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5.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16.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17.多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18.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哪样是你的。

19.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尸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爱吃肉的人注意啦!)

*20.憎恨别人对自己是种很大的损失。

*21.每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种惩罚。

22.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23.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4.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要在随缘中精进,精进后随缘。

25.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6.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7.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8.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29.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种布施。

30.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位官端正的人。

31.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种无形的布施。

32.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33.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34.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35.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36.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37.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38.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39.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40.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度。

41.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42.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43.虽然你讨厌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44.若能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45.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46.如果你能每天呐喊遍“我用不着为这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47.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48.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49.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50.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51.大多数人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2.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53.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54.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辈子。

*55.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56.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57.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

58.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点。

59.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6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61.要了解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6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6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64.与其去排斥已成的事实,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65.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66.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67.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68.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69.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70.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71.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2.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73.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74.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75.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76.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77.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78.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79.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80.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81.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82.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83.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4.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85.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86.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8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88.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89.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90.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那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91.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92.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带走你的烦恼吧!

93.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94.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95.学佛第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96.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97.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98.每种创伤,都是种成熟。

99.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00.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01.你不要不满人家,你应该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02.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103.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104.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105.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106.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107.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108.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109.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10.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11.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12.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113.说句谎话,要再编造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114.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115.世界上没有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个不被批评的。

116.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117.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118.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119.白白的过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样。

120.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121.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个人。

122.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复。

123.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124.拥有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切。

125.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26.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27.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128.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129.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130.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31.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132.愚痴的人,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33.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134.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35.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36.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137.良心是每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38.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39.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140.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41.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142.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143.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144.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45.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46.学佛不是对死亡的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147.当你手中抓住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固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148.人家怕你,并不是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种辱。

*149.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150.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

151.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152.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153.吃了就定要拉,人定要学会随缘放下,否则就会便秘。

154.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的比较烦恼。

155.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

156.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157.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158.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天,那就是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159.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160.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161.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162.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163.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164.当你明天开始生活的时候,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只是文字的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有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

*165.我们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166.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

167.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定要保有颗完整的本性和颗清净的心。

168.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份债。

169.出家是生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

170.信佛,学佛,不是为自己,乃是为切苦海中的众生。

171.佛不渡无缘的人,不能渡的人,我们就把他当做菩萨来看。

*172.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173.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世界会变得丑陋可恨。

174.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175.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176.如果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177.如果我们放眼从累生历劫去看,那么一切的众生,谁不曾做过我的父母兄弟姊妹亲戚眷属?谁不曾做过我的仇敌冤家?如果说有恩,个个与我有恩;如果说有冤,个个与我有冤。这样子我们还有什么恩怨亲疏之别呢?再就智慧愚笨来说,人人有聪明的时候,也有愚痴的时候,聪明的人可能变愚痴,愚痴的人也可能变聪明。最坏的人,也曾做过许多好事,而且不会永远坏;好人也曾做过许多坏事,将来也不定会好。如此我们反复思索,所谓的冤亲贤愚,这许多差别的概念,自然就会渐渐淡了。这绝对不是混沌,也不是不知好坏,而是要将我们无始以来的偏私差别之见,以视同仁的平等观念罢了!

*178.一般人在遇到对方的权势大,财富大,气力大,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这算什么忍耐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但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够的力量对付他,而你却能容忍他,认为他的本性和我样,只是时糊涂,或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熏染罢了,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况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关于“佛家语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