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河道知识小问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河道知识小问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怎样防洪水的小知识

一、防洪水小知识,洪水的类型

可分为:暴雨洪水(含山洪)、风暴潮、冰凌洪水、冰川洪水、融雪洪水、泥石流和演坝洪水等多种类型。主要的是暴雨洪水。 2、泥石流是一种发生在山区河流沟谷中的饱含泥、石、水的液固两相流,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突发性特殊洪流。暴雨或(和)冰雪融水是其发生有诱因。按其固体物质构成不同可分为泥石流、泥流和水石流等三类。 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沟谷内有丰富的松散固体堆积物;沟谷地形陡峻、比降很大,有暴雨或冰川和高山积雪强烈融化的时期;在地区方面,泥石泥主要在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活动强烈,植被不良、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泥石流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突发性山地自然灾害。 3、垮坝洪水包括:水库垮坝和堤防决口所形成的二类洪水。这两类既与气象因素有关又与人为因素有关。 ⑴、水库垮坝洪水的突发特点是:洪峰高、历时短、流速大,往往造成下游毁灭性灾害,特别是人员伤亡。 ⑵ 堤防决口是:由于洪水超过堤防设计标准,堤防质量有问题,或者因人为设障壅高水位而造成漫或溃决洪水。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有发生。 二、防洪水小知识,洪水的主要特点 1、季节性明显 洪水集中出现的季节段时称之为汛期。江河每年汛期来临的时间有一定规律,它主要决定于夏季雨带的南北位移和秋季频繁台风暴雨。 2、洪水峰高量大 受流域暴雨、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河流常可以形成极大洪峰流量。 3、江河洪水年际变化不稳定 暴雨洪水区大洪水年和枯水年洪峰流量变幅大。

2.地理河流知识部分,求解

12,上游,中游,下游由于地形原因由快变缓

13,流量是一秒内流过一点水的立方米数

14,河水中混杂的泥沙,上游的颗粒大,下游的颗粒小

15,单位体积水中含有沙子的质量,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是因为他经过黄土高原,地质酥松,千沟万壑,植被稀少的高原,冲刷下来的土较多

16,水温表层受阳光直射影响,深层的水温度基本恒定,现在还受到排水的影响。同时冬季水温较低,夏季较高

17,结冰期从河流开始出现冰水混合物开始,也就是达到0℃开始,再到河流封冻,春天时河流开化,最后完全解冻,河流的冰完全消失

在春秋河流融化的时候,向北流的河流会产生凌汛,因为北方的河流还未融化,南面的河水已经融化,于是融化的谁就会向北流到冰面之上,溢出河道。

18降水补给是较常见的,地下水补给也是较多的,其次积雪融水是西北干旱地区较多见得。

19这个一般认为土层之上,能直接接触的成径流的水就是地表的径流。而那些在岩石之下,流动的水体就是地下水。

在大量降雨后,由于受到地形影响,谁会从高处流向低处,于是形成短暂的地表径流,还有部分雨水会渗入土壤之中。

3.目前河道存在哪些问题

一、大量中小河道被填埋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不断扩张,导致许多中小河流被缩小甚至填平,使中小河流数量、面积急剧缩减,而且这种情况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河流的萎缩致使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和河道景观被破坏甚至消失,缺失了河流这一重要的生态载体,生态系统变的更加脆弱,而且河道行洪断面的缩减,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发生。

二、自然地貌被改变,河流功能简单化甚至完全丧失

自然河道受到人类的强烈干预,河流形态几何化现象普遍存在,使得河流景观多样性消失。河流中各种水生动植物对水温、有机物浓度等有着不同的要求和适应能力,由于堤岸采取了硬质化的护岸材料,使得原有的动植物栖息地消失,并且导致水流速度减缓,环境状况恶化,失去了城镇河道本身的景观价值,原有的社会、经济和人文价值也丧失,城镇河道演变成简单的泄洪沟和灌溉沟渠。

三、河道自净功能受损

自然河道具有良好的自净功能,丰富的好氧微生物能快速分解污染物,但重污染河道的水体都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好氧微生物无法良好的生存,河道自净功能严重受损。并且部分不恰当的水利工程破坏了河流原有的自然净化能力,如大量修建的闸坝使活水变成了死水,人工修建的护坡工程破坏了河道周围天然湿地,降低了河流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和净化能力。

四、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一方面,城镇河道水体流动性差,缺水客水,导致被污染的河道无法及时循环更新;另一方面,我国众多的中小河流位于乡镇和农村,由于监管的缺失,这些水域往往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众多居民区聚集,但排污管网与设施并未配套,污水收集率低,大量的农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即被排入了河道中,中小河流变成排污沟,另外城镇中小河流多濒临农田,氮磷营养丰富的农业面源污染被肆意排入河道,导致污染加剧,对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4.请你设法了解关于河流的更多知识

有关河流的地理知识专题 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河流流速慢,航运条件较好。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3 3.河流水文特征: ①径流量(流量大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②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与河流流经的气候区有关。

如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的长短与雨季的长短有关;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如塔里木河)汛期的长短与气温有关;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汛期。 ③结冰期:是否有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河流流经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时有结冰期;结冰期的长短取决于温度低于0℃时间的长短。

④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⑤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4.河流与地貌: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冲积平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5.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

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

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6.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多雨型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随。

5.当前农村河道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农村河道污染问题的出现是伴随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提升及城市对农村的干扰等多方面因素而发生的。

当然,诸多影响因素当中,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占主导地位。长期以来,国家对 “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也正是农村的快速发展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及时、百姓的环保意识淡薄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当前农村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河道污染正是这些突出问题之一。

总结各方面的因素,当前农村河道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河道堵塞 造成河道堵塞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河道清淤工作开展不及时,导致年久失修而淤塞;其次,生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农作物秸秆随处倾倒、丢弃,造成河道的堵塞。 其中,富含有机成分的垃圾腐烂则进一步加重对河道运输水体的污染。

若是夏季,还会产生恶臭问题。 (2)水环境质量污染严重一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的农药、化肥,由于使用量大且施用时期较为集中,在雨水的冲刷下会进入河道水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到水体生物的生存甚至人体健康。

随河道输送的水体又会对供水对象产生危害。另一方面,农村引入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有害物质未经达标处理排放到环境中,甚至直接排放到河道中,造成河道水体严重污染,使河道生物死亡。

6.什么叫河道

河道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一级河道、二级河道、三级河道、四级河道、五级河道。

根据河道等级划分办法,一、二级河道大多是跨越两省或数省的大江大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这类河道要由水利部认定;三级河道大部分影响一省或邻近省份,其重要程度略逊于一、二级河道,但对地区性国民经济也具有相当的影响,为了使省际之间的标准掌握大体一致,并便于跨省河道的定级,这类河道应由水利部委托所在流域机构会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协商,报水利部认定;四、五级河道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认定。 河道等级可以分期分批认定,其等级也可因情况变化而升降,变更程序则同认定程序。

考虑到在等级划分中不可能规定得很全面,特殊情况可由水利部直接指定河道的等级。跨国或国际边界河道的管理涉及到国家间的双边或多边关系,不能完全沿用国内办法,可暂不分级。

本大纲范围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三个部分。根据工程系列职称评定规定,要求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人员必须系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专业现行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较全面地掌握国内外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具有开拓新的研究与应用领域的能力,因此,每一部分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规范规程、新技术新方法四个方面构成。为便于复习,对有关考试范围的知识内容用“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层次来规定各自的考试要求。“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熟悉”指应熟练运用的知识;“了解”是指一般需具备的概念和相关专业知识。三个部分考试占的权重为:水文地质40%、工程地质40%、环境地质20%。

一、水文地质

(一)专业基础知识

1、了解气象、水文要素对地下水的影响。

2、了解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以及容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透水性的概念。

3、熟悉地形地貌的分类;掌握地质构造的类型、性质及富水特征。

4、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特征,以及我省三大岩类的富水特征。

5、掌握地下水的分类,各类地下水的水力特征;了解潜水与承压水的相互转化;掌握泉的类型、特征及其出露条件。

6、掌握达西定律及其适用条件,以及渗透流速、水力坡度、渗透系数的概念;了解松散岩类渗透系数的经验值。

7、掌握流网的概念,会绘制各类边界条件下的流网图;掌握河间地块流网的分布特征。

8、熟悉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化学成分表示式;了解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及基本成因类型。

9、了解地表水、大气降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方式;熟悉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径流特征和排泄方式。

10、了解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掌握地下水均衡方程式,以及地下水均衡分析方法。

11、熟悉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的赋存特征,以及断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12、熟悉岩溶水的富集规律,即地貌、水文、岩性、地质构造等要素对岩溶发育的控制作用;了解我国南北方岩溶发育及岩溶水的差异。

13、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特征;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分类,以及可开采资源的定义。

(二)专业知识

1、了解雷诺数的表达式;了解层流和紊流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判别标准。

2、掌握裘布依公式及其假定条件,会运用裘布依公式进行单井的水力计算;了解齐姆模型与裘布依模型的区别。

3、熟悉导水系数、导压系数、弹性储水系数的概念,并会运用泰斯公式求取水文地质参数。

4、熟悉井流映射理论,掌握一侧为定水头边界或一侧为隔水边界条件下的水力计算。

5、掌握渗入系数、地下水迳流模数的概念,以及求参方法。

6、熟悉稳定流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单孔抽水试验、群孔抽水试验、开采性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试验的方法和要求及资料整理。

7、了解注水试验、同位素示踪试验的工作目的、工作方法与要求、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8、掌握补给量、储存量的评价方法;掌握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及评价方法;会编制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9、掌握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评价方法。

10、了解遥感在水文地质方面的应用,包括解译的基本要求、解译的程序,以及对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露头、古河道的分布与可能的富水地段、地表水污染及工业废物堆放场的分布等解译。

11、了解联合剖面、电阻率测深、激电测深、浅层地震、水文综合测井等水文物探方法在找水方面的应用,包括方法原理、采用的仪器设备、测网布置要求及成果应用。

12、掌握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要求,以及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方法。

13、掌握水文地质钻探施工与成井的基本要求,包括钻进方法与工艺、开孔与终孔口径、岩芯采取、孔斜度、封孔、管材下入、填砾、止水、过滤器、沉砂段等相关要求。

14、熟悉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的布设原则、监测内容要求及资料整理。

15、掌握地下水资源调查(勘探)项目的设计书编写要求。

16、熟悉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划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阶段的划分;掌握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要求。

17、了解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与数学模型的建立、单元剖分方法、求解步骤及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了解溶质在地下水中运移的弥散理论。

18、了解地下水运动的物理模拟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与要求。

19、熟悉矿泉水的分类及其成因条件、水源评价要求,以及水源地、水源卫生保护方面的要求。

20、了解地下热水资源的分类、分级与勘探方法,以及热水资源计算评价方法。

21、了解矿床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矿床的充水条件与充水途径;熟悉矿坑涌水量的预测评价方法。

(三)规范规程

1、掌握现行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

2、熟悉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中与专业知识条款相对应的相关规定。

现行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主要有: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

《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1995)。

(四)新技术新方法

1、掌握地下水系统的概念,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区别。

2、了解高密度电法、激发极化法、核磁共振及水位监测自动采集系统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

3、了解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二、工程地质

(一)专业基础知识

1、了解第四系堆积物的成因分类,土的结构与构造类型,以及土的三相组成。

2、了解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以及岩石的成因类型。

3、掌握工程岩体和土的分类及鉴别特征。

4、掌握地基、基础、持力层、下卧层的概念,以及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5、熟悉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各指标间的换算;掌握塑限、液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的概念。

6、掌握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变形模量、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的概念。

7、掌握岩石的物理力学指标和岩石基本质量等级的分类;熟悉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经验数值。

8、了解遥感在工程地质方面的应用,包括地貌、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等方面的判释。

9、了解建筑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要求。

10、掌握土的自重应力、基底压力、基底附加压力、地基附加应力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11、了解湿陷性黄土、红粘土、软土、填土、膨胀土、混合土的工程性质、勘察要求、试验方法和分析评价。

12、熟悉常见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包括类型、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二)专业知识

1、掌握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的概念;掌握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伦土压力理论,以及两者的应用条件。

2、掌握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原理;了解挡土墙的分类,破坏形式,以及设计计算步骤。

3、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熟悉勘察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基本要求;熟悉根据场地条件、各类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合理布署勘察工作。

4、掌握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目的、技术要求和工作方法,以及资料整理和各类工程地质图表编制。

5、了解电阻率法、浅层地震、声波探测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和成果的应用。

6、了解工程地质钻探的工艺和操作技术;熟悉工程地质勘察对钻探、井探、槽探的要求;熟悉土样的分级和各类土样的用途与取样要求,各类取土器的规格、性能和适用范围;熟悉取岩石试样和土试样的技术要求。

7、熟悉岩石试验和土工试验的原理、方法;熟悉根据场地条件和工程特点,提出岩土试验和水分析的要求及其成果的应用。

8、掌握载荷试验、静力触探、圆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波速测试等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要求;熟悉以上原位测试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成果的应用。

9、熟悉岩溶区及土洞的勘察工作要求、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处理措施;熟悉滑坡的勘察工作要求,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原则与方法;了解泥石流、采空区的勘察与评价方法。

10、熟悉岩土渗透特性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掌握抽水试验、注水试验、压水试验的方法及其成果的应用;掌握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和金属腐蚀性的评价方法。

11、了解洞室围岩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基本理论;熟悉围岩分类及支护类型。

12、熟悉基础的主要类型,各类基础的适用条件,以及浅基础方案选用和方案比较的方法。

13、了解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方法。

14、了解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与作用,以及工程勘察要求。

15、掌握桩的类型及各类桩的适用条件、勘察的基本要求,以及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熟悉灌注桩主要施工方法和适用条件及质量标准;了解各类灌注桩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6、了解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图》中“两图一表”的基本内容;熟悉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了解土的液化原理与危害;掌握液化的判别方法及地基抗液化措施。

17、掌握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的统计和选用;熟悉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各种方法,以及地基变形和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掌握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整理和成果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18、了解各类工程现场检验和监测的内容、方法;掌握检验和监测的工作布置和成果分析应用。

19、了解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危害、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止和控制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损害的措施。

(三)规范规程

1、掌握现行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

2、熟悉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中与专业知识条款相对应的相关规定。

现行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主要有: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2003.6。

(四)新技术新方法

1、了解地质雷达、钻孔电磁波CT、扁铲侧胀试验的方法原理、适用范围及成果的应用。

2、了解GIS在区域工程地质评价方面的应用。

3、熟悉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要求,及其适用范围和成果的应用。

三、环境地质

(一)专业基础知识

1、了解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的概念。

2、熟悉地质灾害的定义与类型,以及地质灾害的危害。

3、了解地方病的概念与影响因素,以及致病水的水化学标志。

4、了解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开裂变形、区域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环境地质问题。

5、了解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基本方法。

(二)专业知识

1、掌握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生的前兆特征、识别要领、监测方法与防治措施等。

2、熟悉岩溶塌陷的形成条件、监测方法与防治措施。

3、了解地下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及成果图件的编制。

4、了解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方面的相关法规。

5、熟悉矿山与地下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危害。

6、了解甲状腺肿、氟中毒等地方病的防治措施。

(三)规范规程

1、掌握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与任务、工作方法和程序、成果编制要求。

2、掌握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主要任务、工作方法和程序及成果编制要求。

(四)新技术新方法

1、熟悉GIS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2、了解斜坡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方法。

关于“河道知识小问答”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