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流行的数字艺术展除了炫酷拉风、出片率超高之外,还有别的可能吗?新近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分馆(UCCAEdge)启幕的展览“集光片羽”,让人们看到数字艺术延展的广度、思考的深度,提供了关于数字艺术更为多元的样本。

这个展览由UCCA携手抖音艺术带来,汇集27位(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涵盖数字影像、电子游戏、交互装置等形式多元的视听艺术作品,聚焦多界面切换状态下的当代生活切片,由此展开对人类数字生存图景的全息读解。

展品均为使用和(或)围绕技术展开的创作。“集光片羽”的展览名称,以成语“吉光片羽”为灵感,喻指汇集遍落于数字世界如“片羽”般珍贵、美好、具有启迪之物,希望为理解当下数字化现实提供一种可能的切入方法。展览藉由游走于数字与现实、真实与虚拟、自然与科技,理性与感性边界的艺术创作,对数字时代展开多元视角的解读与袪魅,为观众在“碎片化”语境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二者关系提供新的可能性。

个体如何回应、解读、重新想象技术和生活的深深纠缠?“集光片羽”将“虚构”作为策展方法,以科幻三部曲的结构,根据27位(组)参展艺术家创作呈现的意象,在UCCAEdge的空间中构筑出“自在之流”“迷雾之城”和“丰饶之海”三处虚构情境,由此串联并引领观众步入由数字与技术编织的世界,开启虚拟与现实交错的探索之旅。

展览开篇是柳迪的作品,艺术家在此延续了其对宇宙、时间与认知边界的探讨,随即进入“自在之流”。此单元以“流动性”为线索,由7位(组)艺术家对个体数字化生活的思索与再想象串联成一段水上航程。

从施政作品中崩塌的冰架,到叶轩构建的无尽航行,以及武子杨基于巴石河探讨网络建设的数字影像,再到邵纯以电子织物与日常物件构建的如水塘般的秘境,反复出现的“液态”意象是对数字化生存的隐喻式呈现。

而艺术组合申承帛与金容勋对机器视觉技术的关注,张英海重工业音乐文本互文的文字流与殷漪声音装置流淌出的语言合流,不仅揭示了数字科技对个体的身份、行为与感知带来的影响,同时作为一种具有反思性与创造力的概念,激发我们觉察数字手段与数字物对社会结构与关系的塑造。

8位艺术家则构建了一座错综盘杂的“迷雾之城”。混沌的迷雾犹如现实的镜像,折射出人类与数字物共同栖息的当代生活。

随着安·维罗妮卡·詹森斯“雾星”的指引,城市居民既可以在郭城的《抽象神谕矿机》里占卜算卦,也可以享受唐潮最新委任影像作品中无限滚动的信息流,抑或透过孙一钿的望远镜在电子风景中反转“凝视”的观看关系。这里有帕斯卡尔·伯奇勒为梦游者构筑的异度空间,梦中或许能看到林科将虚拟捕捉到现实的天空绘画,或是收获辛云鹏似有若无的“礼物”。有机物与无机物在此相遇,郑曦然创造的智能虚拟生物“BOB”在这里经历生死轮回。

作为穿行这座“迷雾之城”的向导,本单元的艺术家们引领观众以不同视角重新审视弥散在生活中的数字“邻居”,而在这些隐秘的相遇时刻,转折的奇点或将降临。

另外11位艺术家则游走于数字与物理世界边界,将展厅拓展为一片“丰饶之海”。

强家栋《超体副本:UCCA Edge》将UCCA Edge的花园露台转变为电子游戏中的场景,瑞士汝山谷脚下的湖光天色被刘佳玉挪进了展厅,佩恩恩将自己从抖音等媒体平台搜集的众多影像素材“逆渲染”为数据瀑布。

在这片丰沃无垠的海洋中,拉斐尔·洛扎诺-亨默的“双边时间切分器”为观众生成自身与数据副本的双重身,在张文心3D建模的无机主角于渲染的幻象世界中穿梭的同时,泛生成器小组则将虚拟世界的“进度条”与“刷屏体验”置于现实物理空间之中,科娜莉·沃基拉借助计算机算法与人类的情绪互相感知,上下工作室将观众与作品的互动视作潜在的“人机交互界面”,宋礼焕则以诙谐的态度诠释了互联网时代差异性与同一性之间的张力。

当穿过陆明龙数字模拟的《忘忧谷》,跃入大卫·奥瑞利的《万物》游戏之中,化身孢子植物、岛屿甚至是银河,屏幕里的万象森罗也溜出界面,成为真实。

本章节的艺术家们以思辨与想象,追踪自我与数字自我的分离聚合,将虚实交织的界面转化成枢纽,共同编织了属于数字时代的感知与生活方式。

展览由UCCA Lab策展人韩馨逸、唐誉祯及特邀策展人龙星如共同策划,建筑设计师沈若凡担任空间设计。

联合举办方抖音艺术为本次展览特别打造了同步呈现的线上展厅与线下互动功能,并于直播开幕时首映由UCCA艺术推荐官联袂出演的展览概念片。

作者:范昕

编辑:周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