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任皇帝,因此也成了民间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他的很多隐私问题也被人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比如,溥仪为什么没有子嗣?对此,不仅很多老百姓感兴趣,就连专家学者们也都进行过研究,但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揭秘之前,小编先给您简述一下溥仪的“简历”。溥仪出生于1906年,3岁登基,年号宣统。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于次年退位,时年6岁。溥仪退位之后也得到了优待,继续生活在紫禁城内,还享受着帝王般的待遇,一直到1924年他18时才被赶出紫禁城……溥仪在他的传记《我的前半生》中提到,在宫里的18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而且有一件事还影响了他一辈子。

溥仪说他到十五岁时步入青春期,性格也开始叛逆起来,还经常喜欢往宫外跑。于是,照顾他的一些小太监为了避免麻烦,每天都找两三个宫女陪他睡觉,而且宫女的年纪也都比溥仪要大,因此她们就开始教授他一些房帷之事。久而久之,溥仪说他每天都无精打采,对宫女也产生了厌烦。

后来溥仪结婚,婚后便意识到自己无法生育了,即便是吃了很多药物,找了很多名医,也全都无济于事。其中原因不由分说,自然是年少时不爱惜身体,纵情过度,但是专家们经调查发现,这其中还另有隐情。据《清史稿》记载,明朝灭亡之后,清朝沿用紫禁城作为皇宫,但为了避免晦气,就将大部分的宫门名称都改了。比如,“皇极殿”改为“太和殿”,“大明门”改为“大清门”,等等。

在众多的宫门中,唯独一个螽斯门没有改。螽斯门是一扇小门,位于西二长街南侧,与之相对的是“百子门”。《诗经》有言,“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其中的“螽斯”是一种短小的绿色蚂蚱,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常用来比喻多子多孙。因此,清朝统治者改名时,保留了螽斯门。

在清朝末年,清朝皇室人丁惨淡,慈禧太后就曾多次提及螽斯门。史料记载,一天光绪皇帝和珍妃向慈禧太后请安,太后就和他们说了螽斯门的往事,好不容易才得以保留下来。后来,慈禧太后还领着光绪皇帝和珍妃前往螽斯门祭拜,希望光绪能多生几个皇子,延续大清朝的命脉。结果我们都知道,光绪皇帝的几个妃子都没有生下子嗣,而且光绪皇帝的上一任同治皇帝也没有留下子嗣,最后到宣统帝溥仪,同样也没有子嗣。这究竟为什么呢?难道是上天注定了大清朝的灭亡?

对于溥仪来说,他和螽斯门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资料记载,溥仪16岁的时候,从外国公使那里看到了自行车,初见第一眼便被这样两个轮子能跑动东西迷住了。在当时,自行车才刚刚传入北京,因此溥仪也花大价钱买了一辆,并请了一位老师在宫里教他骑车,不出三天就学会了。

溥仪学会骑自行车之后,就整天在后宫里骑车转悠。可是这些天,溥仪遇到一个“过门槛”的麻烦,因为宫里的门都有门槛,所以他每次穿过宫门时都先要下来,然后把自行车抬过去。久而久之,溥仪感到很麻烦,于是他就下令让太监将他经常出入的宫门门槛都锯掉,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多子多孙的螽斯门。

由此可见,有的太监就推测,溥仪之所以没有子嗣,就是因为他毁坏了螽斯门。当然,从科学角度看这显然是“迷信”,因此我们也不能完全当真,但不过溥仪破坏文物古迹的罪名逃不掉。

溥仪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虽然他的前半生颇有争议,但是他的后半也算将功补过。不管怎么说,错不能全怪溥仪,而是时代的车轮滚滚的缘故,他自己赤手空拳,又怎能和时代抗争呢?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