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贵州医科大学有哪些专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贵州医科大学有哪些专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贵州医科大学专业有:临床医学、麻醉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学、口腔医学、医院影像学、护理学。贵州省特色专业:药学、医学检验学、护理学、口腔医学。

贵州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医事法律、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贵州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生物技术实训中心、临床检验诊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药与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贵州省人才基地:贵州省中药民族药工程技术研究人才基地、贵州省外科人才基地、贵州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基地、贵州省地方性与民族性疾病防治人才基地、贵州省人体组织工程及干细胞技术研发人才基地。

贵州医科大学(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GMU),简称贵医大,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贵州省属重点高等院校,贵州省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贵州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1950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成为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的教研机构

A. 医科大学的课程有哪些

医科大学有许多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等等,不同专业课程不一样。

以预防医学为例,有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寄生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分析化学、理化检验学、卫生微生物学等等

B. 医学学习软件,网站有哪些

有道词典;visible body;全科医生;医药大词典,medicine;丁香园;用药助手;human;

C. 请问一下,中国哪些医学类的大学有远程网络教育,想学一个医药学的专业,主要就是拿一个本科文凭!

据我所知,有中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有医学类专业。北京还可以报北大的,山东可以报山东大学的。

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名单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含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D. 医学信息学都有些什么课程呀

医学信息学方向 该专业方向培养在医院信息化、医疗仪器智能化、回区域卫生信息系答统与网络工程、医药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要求掌握生物医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生命科学与医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在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医疗服务网络、生物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设计和开发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书刊。 主要课程:高级程序设计、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人体结构学、医学生理学、离散数学、微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接口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操作系统、临床医学概论、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生物信号处理、生物医学知识的整合与数据挖掘、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生物医学数学模型与计算机仿真、自动控制原理、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

E. 医学教育网的授课方式有哪几种

网络课程直播、录播都有,还有面授。授课方式多样化!还可以在app看课,上下班路上都可以听课!

F. 综合性的医学课程网有哪些

综合性医学学科的课程一般都有,嗯,胜利客车生物课程。有嗯,各种科类的,综合的有内外科的,肠道科的,嗯,心脑血管科各种科室。

G. 在哪里可以看免费医学网课有没有医学影像课程

网上很多这种免费医学视频,但是医学影像类的话,好像有点专业,最好是看看主讲人是谁,看看值不值得听。

丁香苑、新医讯、医学在线,可以自己都看一看,看哪个合适,谢谢。

H. 医学网课平台哪个好想多学习提升

不是很清楚,如果是想提升学历,也可以考虑其他途径。

学历提升的可专靠机构有:1.各地属开放式大学——电大;2.各地区教育局自考办提供的各种自考专业;3.本地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这些单位都是国家认可的公办单位。

可以去自己所在省份的招生考试院查看相关信息,里面有相应的学校和对应专业,以及各专业每年的收费都是有的。

自考比较难,现在都是统考,建议还是成高更容易些。

I. 临床医学的课程有哪些

临床医学的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人体形态学实验、医学生物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实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循证医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与技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英语、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化学等。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人体解剖教研室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中最具特色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讲授和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通过教学各环节,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下基础。本教研室历经原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发展而来,1978年被批准为硕士点,1986年即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已为中国解剖学界培养了大量人才。

该室针对研究生、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本科学生,及海外留学生等不同层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等不同专业学生开设了解剖学-I、解剖学-II、系统解剖学-I、系统解剖学-II、系统解剖学-III、人体形态学模块-I、人体形态学模块-II、断面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等十余个层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中以学生自己动手解剖标本的教学方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室这种实地解剖为主的教学方法曾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人体解剖学课程在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本室在全国最先开展断层解剖学的应用研究,其中,对“腹膜后间隙”和“盆筋膜间隙”的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人体体模”的应用研究获国家发明奖。随生命科学、现代医学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本室的科研工作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态学领域,除临床应用解剖学外,本室对肿瘤耐药及转移的分子机理、干细胞定向分化等正进行深入研究,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四川省科委基金”和“CMB基金”的经费资助。2000年在本室成立了干细胞应用研究中心,次年该研究中心获准成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是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主要科室之一,现有在编教师12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工人1名。另有特聘教授1名。

本室每年承担研究生、留学生、四~八年制本科生、进修生等不同层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教学任务,年总学时约1500多学时。开设有“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医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实用组织学”、“医学教学法”、“人体胚胎探谜”、“健康与美容”、“人体生物钟揭秘”等课程。我室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强调教书育人,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先后承担了多项四川省、CMB基金和校级教改课题,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1994年“组织学与胚胎学”被评为四川省教委重点课程,2004年“组织学与胚胎学”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13年“组织学与胚胎学”被评为四川省省级资源共享课和四川大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及公开课程。本室1995年被卫生部授予《三育人先进集体》称号,近几年来连续被评为院级先进集体。

本室十分重视研究生培养,系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兼职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4人,每年均承担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任务。已培养硕士生70余名,博士生20余名。

本室科学研究的重点在神经生物学,特别是脊髓损伤与修复、神经内分泌学、神经免疫学等领域。目前我室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神经损伤和神经可塑性研究”、“神经免疫调节机理研究”、“糖尿病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唾液酸及其介导的免疫效应在人类生殖生理及病理的原因和机理探讨”等。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5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4项,教育部国际合作基金2项,85攻关课题1项,CMB基金5项,省级基金8项,校院基金9项,协作课题多项,共获基金200多万元,美元1.75万元。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主编出版了14部有影响的学术专著。1986年获四川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四等奖,1996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本室拥有神经生物学开放实验室,四川大学特聘教授王廷华博士任主任。拥有组织化学、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三大公共实验平台。此外,还有实验准备室、动物手术室、动物饲养室等多个支撑系统。具备开展细胞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相关设备。

本室原名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考虑到本室的科研重点是神经生物学,自1990年以来一直为七年制本科生主持开设神经生物学课程,故2001年经学院批准改名为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本室是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在国内同行专业中享有较高声誉的科室之一,在国内一直是西南地区解剖学界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科研中心。已故陆振山教授是我国知名的神经解剖学家之一,为原华西医科大学培养出了第一批神经组织学研究领域的博士。后来博士导师吴良芳教授、欧可群教授、兼职博导祝彼得教授继续带领教研室,为我国相关专业培养出了大批专业型的高级研究人员。陆振山、吴良芳、欧可群、操高原、解文、保天然、李永红、章为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现任主任为周雪教授。2004年我室聘请了王廷华教授,初步形成了以周雪教授、王廷华教授、齐建国教授、王蕾教授、李永红副教授、杨桂枝副教授、马芳副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数名年轻教师、3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数名国内外兼职教授共同参与的新一代教学科研团队。目前大家正满怀信心地为将本室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基地而辛勤耕耘,努力奋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生物化学课程始建于华西协和大学的创立时期。1910年,由英国、美国和加拿大5教会在四川成都华西坝上建立了华西协和大学,并相继成立文、理、医、牙、教育、宗教等学院及相应的系科。本课程的创始时期—华西协和大学生物化学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首任系主任是加拿大人Cornier博士。后来,在我国生物化学界的先驱者、著名生物化学家蓝天鹤教授的领导下逐步发展起来。蓝天鹤教授早年留学美国,获生物化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纽约Rochester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生物化学讲座教授、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等。1947年回国后在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的基础上创建了当时中央政府批准并登报告示的国内第一个生物化学研究所。该研究所设备先进、人才荟萃、技术力量雄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也为我国早期的生物化学事业培养了人才。解放后,为了适应新中国建设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和生物化学事业在全国的发展,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调整。在华西协和大学、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和华西大学的发展历史基础上,组建了四川医学院。原生物化学研究所也被撤销,留下部分人员成立四川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将另外一部分学术骨干调往国内其它高校或研究所,以帮助这些单位的建立或建设。后来,这些学术骨干都成了这些单位的学术带头人和建设骨干,也成了有影响的科学家。本课程不仅为新中国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生物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自身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一个有较大影响的生物化学学术机构,是我国首批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之一,蓝教授是首批博士生导师。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积累。20世纪50~60年代在蓝天鹤、张玉钿、徐仲吕等教授,特别是70~90年代在刘秉文、傅继梁、孙芝琳,陈俊杰、陈曼玲、刘柏林、傅明德,蔡桂英等教授以及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

生理学教研室

本室现有教师1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5名;实验师2名;有四川省教学名师和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各一名;承担全校医药卫生、生物医学、信息工程等专业学生共4个层次的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及机能学实验课教学,以及研究生神经生理及生殖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科研方向有神经生理、心血管生理、呼吸生理和生殖生理;同时承担生理学博士生及硕士生的培养。1985年以来,已毕业研究生114名,其中博士19名。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27项,博士点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基金9项,CMB基金2项。发表论文378篇,其中SCI收录44篇,EI收录4篇,专利1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部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市级三等奖1项;连续六年获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教学质量一等奖。

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1998年 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基础医学及生物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学科

1998年 被评为原华西医科大学重点建设课程

1998年 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

2003年 被评为四川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2004年 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2004年 被评为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药理学教研室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药理药理教研室(原华西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成立于1953年,一直从事药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抗生素等化疗药物的研究方面有杰出的贡献,近五年我室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973课题分课题一项,曾经研究已鉴定投产的药物及制剂60余种,为我国化疗药物等开发与基础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获得国家发明奖三等奖二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厅局级及市级成果奖四项。并在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理及中草药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近5年主编及参编教材和参考书20余本,并多次荣获药理学教材评比表彰奖。以第一作者署名发表科研及教学论文近70篇,其中SCI论文35篇。

多年来,药理学教研室老、中、青几代教师及技术人员为提高药理学的教学水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式及教学条件改善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室现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实验员1名。承担全校临床医学八年制,五年制,口腔医学八年制, 七年制,五年制,妇幼保健,医学检验,基础医学,医药卫生、医药保险,医学技术,护理,医药企业管理等专业各层次学生的药理学理论课教学及机能学部分实验课教学,同时还承担有留学生的全英文药理学教学任务,以及研究生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药理学进展、实验药理学技术等的教学任务。科研方向包括抗肿瘤药物分子药理、抗生素药理、心血管药理、时间药理学,神经药理等。同时承担药理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我们热忱欢迎各地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我室硕士研究生。同时欢迎海内外有志于药理学教学、科研的学者加盟我室,共同开创药理学教学科研新局面。

寄生虫学教研室

寄生虫学教研室共有6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高级实验师1人。

1986年7月获批准为寄生虫学科博士点。

1991年获批准为基础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的寄生虫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在50年代,寄生虫学教研室有我国著名寄生虫学家王正仪教授任教研室主任。王正仪教授在钩虫吸血问题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级)。

在80年代及90年代,我室有全国知名的学术带头人(胡孝素教授)及老中青三结合的科研梯队。我室瞄准国际上寄生虫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有重点地对某些寄生虫开展分子水平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获19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多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开展了杜氏利什曼原虫、间日疟原虫、旋毛虫、肺吸虫、犬弓首线虫等的分子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科研成就有:① 在抗杜氏利什曼原虫单克隆抗体研究方面,已将筛选出的优质单克隆抗体应用于检测患者血清循环抗原获得成功,为黑热病诊断及疗效考核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断技术,易为病人接受,特异、敏感、重复性好。② 在抗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单克隆抗体研究方面,筛选出对配子体感染力及其在蚊体内发育具有抑制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在制备配子体疫苗、阻断间日疟传播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③ 通过对我国利什曼原虫不同种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首次揭示了我国平原疫区、山丘疫区和荒漠疫区分离的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从DNA水平发现了导致了不同类型黑热病的L.d之间的差异。④ 应用PCR鉴定黑热病保虫宿主及诊断疑难病例。进行了内脏利什曼病核酸疫苗构建及保护作用研究。⑤ 应用套式PCR系统诊断、鉴别人体疟原虫感染。此系统特异、灵敏、稳定、简便,对疟疾的诊断、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及疫情监控有实际应用价值。

近年来,我室有陈建平教授、博士导师,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刘佩娜教授、硕士导师,为四川省动物学会理事;王雅静副教授,硕士导师,为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动物学会理事兼寄生虫学专委会副主任。两位讲师均为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教师,科研梯队已经形成。寄生虫学博士点是国内最早批准的博士点之一,有较好的科研基础。

目前我院病原生物学在全国处于第五位。我们在教研室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活跃学术气氛并加强学术交流。鼓励大家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开展新课题的研究。王雅静副教授课题组正进行阴道毛滴虫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将阴道毛滴虫铁氧还蛋白基因、氢化酶体腺苷酸激酶基因和黏附蛋白33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出了蛋白质。刘佩娜教授疟原虫科研组与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合作,承担日本丰田基金关于亚洲东南部地区人疟原虫变异株的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已完成中国西南地区部分疟区疟原虫的虫种调查和鉴定。今后将完成西南地区疟原虫的虫种调查,制作疟原虫诊断图谱。用计算机完成疟疾的诊断,提高诊断效率。陈建平教授课题组开展军团菌疫苗构建系列研究,目前正在构建嗜肺军团菌mip基因与霍乱弧菌CT-B基因的嵌合基因工程双价核酸疫苗,并进行免疫保护性研究,同时还构建嗜肺军团菌omps-flA融合基因核酸疫苗和lvga-HspA融合基因核酸疫苗,目前正在进行该2种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指标检测及评估。该疫苗的构建可望为“非典”病原之一的军团菌提供有效防御措施;针对我国黑热病三个疫区划分(平原型、荒漠型、山丘型),我们对黑热病各疫区L.D分离株进行核糖体基因间隔区分析及序列测定,为最终在基因水平阐述三个疫区划分的理论基础作出贡献。

法医精神病学教研室

本教研室现有教师4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实验师1名。承担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精神病学、法律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现已承担国家级及省级多项科研项目,同时承担司法精神病学博士生、研究生的培养以及司法精神病的鉴定工作。我们热忱欢迎各地优秀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报考我教研室硕士、博士生,同时欢迎海内外有志于司法精神病学、法律心理学教学、科研的学者加盟我室,共同开创法医精神病学教学、科研新局面。

法医毒物及药物分析教研室

法医毒物分析教研室成立于1984年,1988年与原药学院毒物分析教研组合并。本教研室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实验员1名、办公室人员1名、研究生30余名,设有检案受理室及样品室、毒物化学实验室、高精度仪器分析室、数据处理报告室、教师研究室、教学实验室等,具备了进行高等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条件。常年承担着各个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进修生的培养工作,并对外受理药(毒)物鉴定的工作,并承担对外受理药(毒)物鉴定的工作,同时具备进行国家级科学研究的条件。欢迎海内外有志于法医毒物分析教学、科研的学者加盟我室,共创教学科研新局面。

关于“贵州医科大学有哪些专业”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