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胃癌的诊断原则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胃癌的诊断原则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晚期胃癌患者多有上腹部症状和全身性表现,通过X线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等,诊断不难确定。早期胃癌常无明确症状,容易延误诊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胃癌的警惕,对中年以上患者,近期出现持续性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黑便或多次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尤其是久居胃癌高发区的患者,或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有胃溃疡病史及曾进行过胃肠吻合手术者以及亲属中有胃癌史者均应进行钡餐及胃镜检查,以便及时明确诊断。

(1)胃癌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①重视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胃癌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目前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的基本途径是在高发地区普查、对高危人群随访和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普遍实施普查难度很大。在高发地区进行普查较为适合国情,现已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有报告采用计算机编序法和微量胃液检测法进行初步筛选,然后重点行胃镜等检查,胃癌检出率为0.1%~0.6%,早期胃癌占27%~50%。若能进一步改进筛选指标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对胃癌发病率较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和残胃等患者,建立一定的渠道对其进行长期随访,是发现早期胃癌的另一条途径。国内已有许多单位做出较大成绩。

随访观察指标和间隔时间应予研究和规范。

②提高警惕减少漏诊和误诊。在临床工作中,对如下情况应作为重点诊断的对象:40岁以后开始出现中上腹不适或疼痛,尤其是非节律性疼痛或伴食欲不振和消瘦的患者;不明原因的贫血、伴消瘦和大便潜血持续阳性者;胃溃疡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疗效不佳者;新近发现的胃体、贲门部溃疡,巨大胃溃疡;胃息肉有增长趋势或直径超过2cm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残胃超过5~10年后发生的吻合口溃疡或其他并发症者。

③恰当选择诊断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胃癌的诊断技术发展很快,并先后在临床应用。但各自的用途不尽相同,常常不能互相代替,应恰当选择,综合应用。其中胃镜检查和活检病理检查是最有意义的检查方法。

④胃癌完整的诊断。应包括明确胃癌的存在;明确胃癌的大体病理和组织学病理;弄清病变的部位和范围,转移情况;并发症和伴随症;分期诊断;其他相关情况。

(2)胃癌临床和病理分期的诊断标准

胃癌的分期有数种,多数都以手术探查结果为依据,近年随诊断技术的改进,条件较好的单位已可在术前做出分期判断,但大多数尚难做到。为此,胃癌临床病理分期仍然是胃癌术中主要探查内容之一。

①PHNS分期法:1971年由日本胃癌研究会提出。S代表胃壁浆膜浸润,以S0、S1、S2和S3代表其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以N0、N1、N2、N3、N4表示;H代表肝转移,P代表腹膜扩散。综合四方面情况将胃癌分为四期。即Ⅰ期为P0H0N(-)S0,Ⅱ期为P0H0N1(+)S1,Ⅲ期P0H0N2(+)S2,Ⅳ期P0H1N3(+)S3。此分期方法有一定实用意义,临床上尚有人使用。但其最大缺点是不能精确反映出早期胃癌的生物学行为特点。

②TNM分期法:TNM分期法是1956年由国际抗癌联盟(UICC)首先提出,是以临床X线和内镜为据进行分期。之后国内外学者争论较大,相继提出修改意见。后经UICC、美国肿瘤联盟(AJCC)和日本肿瘤协会(JCC)多次研讨,制定了一个新的分期方案,认为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同等重要,参考两方面内容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估计预后。1985年5月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正式颁布,即国际统一的新TNM分期法。现我国也已采纳并推广应用。

临床分期:以cTNM表示;根据临床检查、X线、内镜、超声内镜、CT、磁共振及血管造影等提示的T、N、M资料判定,用于术前。

病理分期:以pTNM表示;根据手术探查及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材料判定,是分期的最后依据。

国内外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TNM分期法既能反映各期肿瘤所处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体现了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使分期与预后一致。

(3)临床表现。

(4)试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胃癌癌前病变:预防和治疗,以及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癌肿之一,发病率是肿瘤疾病中的第三位,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占第一位。多发生在40-60岁的人群,但近年来胃癌患者偏年轻。胃癌早期正一般比较隐匿,比较难发现,通常确诊已经是胃癌晚期了。那么胃癌的类型有哪几种呢?下面听听湖南省肿瘤医院专家的详细介绍: 胃癌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贲门癌:临床表现:初期症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如果由下部食道发生,使本来已经很狭窄的贲门就会更狭窄,因此,容易出现和食道癌很类似的症状;二是如果发生于胃体部,或胃头部侧,则初期时大致 上没有自觉症状。初期食物通过时有异样感或剧痛、轻微的心窝痛。以上症状,在吞咽时会感觉到,而吞较硬的食物时,觉得好像直接掉进胃里,尤其是饮用热或冷的液体时更敏感,其中最初一口的感 觉最明显。 2. 胃体部癌:临床表现:初期症状基本没有自觉症状,发展时期的症状有胃部疼痛、胃部饱满感、食欲不振、胸口灼热、打嗝有口臭、胃部有重压感、恶心和呕吐。 3. 幽门癌:临床表现:初期症状不明显,恶化时期的症状有胃部有疼痛感、胸口灼热、打嗝、胃部有重压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以上就是有关湖南最好的胃癌医院专家对胃癌的类型的介绍,文章中可能有讲解不到位的地方,有可能没有让您了解到您想要的知识,不过这沒有关系只要您点击专家线或者,拨打湖湘中医肿瘤医院的免费电话就可以与专家对话了,与专家对话会让您对自己的病情有个彻底的了解。最后医院的专家和全体员工们将会用全心全意的奉献,赢得您满意,您的健康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得了胃癌,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呢?

胃癌(GC)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2012年,该病被诊断出95万,死亡723000。 高发地区是东亚,特别是中国,日本和韩国,东欧,中南美洲。 胃癌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高盐摄入量(包括盐腌制食品,熏制或干肉和鱼类),腌制食品,新鲜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吸烟,辐射暴露,运动少,肥胖和 社会 经济地位低下。

肠上皮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其中胃和食管的上皮细胞被杯状细胞改变或替代。 杯状细胞是大的圆形空心细胞,通常在肠中发现; 他们不应该出现在胃或食管中。 杯状细胞的功能是通过产生和分泌厚的黏液层来保存和保护肠道的黏液层。

虽然肠上皮化生是通过肠分化来定义的,但是它在分子上是异质的,但是在组织学上可以分为完整或不完整的亚型。 完全肠上皮化生(I型)类似于小肠上皮,具有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嗜酸性肠细胞和刷状缘。 它与胃粘蛋白标记(MUC1,MUC5AC,MUC6)的缺失和肠道唾液粘蛋白MUC2的表达有关。 不完全肠上皮化生更类似于大肠上皮,缺乏吸收性细胞,但具有类似于胃小泡细胞的柱状细胞。 它没有刷状边界,通常与MUC2一起维持胃粘蛋白标志物(MUC1,MUC5AC,MUC6)的表达。 不完全肠上皮化生进一步细分为II型肠上皮化生,其中细胞表达中性粘蛋白和肠道唾液铝蛋白的混合物肠上皮化生,其细胞表达磺胺嘧啶。 在实践中,完整和不完整肠上皮化生之间的组织病理学分类通常不是相互排斥的,组织片段中包含两种亚型的成分。 完整与不完整的肠上皮化生在临床上很重要,因为不完整的肠上皮化生似乎更容易发展为癌症。

在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下,肠上皮化生可能发展为适应性和保护性病变。 已经进行了大量工作来确定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导致肠上皮化生,其中涉及许多基因,包括SOX2和CDX2。 SOX2是一种参与胃分化的转录因子,它负调控肠道分化,而CDX2是参与建立和维持肠上皮化生的关键肠道转录因子。 SOX2和CDX2似乎受幽门螺杆菌的反调控。 完全肠上皮化生表现为SOX2阴性(93%),不完全肠上皮化生主要为SOX2阳性(85%)。 此外,已证明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后,CDX2表达也部分地通过NF-κB依赖性机制被诱导。

十二指肠液胃反流是另一种提议的胃炎,可导致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形成,类似于Barrett食管中的胃食管酸反流。 一项涉及总共2283名患者的大规模研究报告称,接触胆汁酸后肠上皮化生发生率增加。在这种情况下, 肠上皮化生的发展可能代表了一种保护机制,即与正常胃粘膜相比,肠表型化生更能抵抗胆汁的作用。

肠上皮化生的症状

大多数人没有肠上皮化生的明显症状,其他人可能有胃部不适的症状,例如胃酸反流,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或胃食管反流病(GERD),但这些症状可能是由其他根本原因引起的。

原因

尽管尚未证实肠上皮化生的确切原因,但通常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的潜在罪魁祸首。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根据《胃肠病学》杂志报道,全世界50%以上的人可能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胃的细菌。它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是导致胃十二指肠性溃疡的常见原因。事实上,2019年对非洲幽门螺杆菌患者的一项研究发现,所有十二指肠溃疡中约有90%至100%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而消化性溃疡中有70%至80%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这项研究还发现,有38.6%的肠上皮化生者也被诊断出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众所周知,幽门螺杆菌会侵袭胃壁。这是许多专家认为感染与肠化生发展直接相关的原因之一。在中国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涉及1600多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 健康 参与者(平均年龄为42岁),发现他们的肠上皮化生率为29.3%。

肠上皮化生进展为胃癌的中位时间估计为6.1年,而轻度异型增生仅为2.6年。

风险因素

肠上皮化生在全球非常普遍。 为诊断目的,每四个接受胃镜检查中,就有一个肠上皮化生。发现肠上皮化生风险增加的特定因素包括: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存在

一级亲属中有胃癌患者

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

抽烟

年龄(风险随年龄增长)

肠上皮化生是癌前状态。 如果不加以治疗,胃中的异常细胞将经历称为发育异常的阶段。 不典型增生是组织中异常细胞的存在,可能构成细胞癌变之前的一个阶段。 危险因素的减少可能会降低肠上皮化生的可能性,并减少这些细胞从不典型增生发展到癌细胞阶段的机会。 风险因素包括:

遗传因素:当一个人有胃癌家族史或其他肠道疾病时,可能更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为胃癌的风险。

酒精

长期发生反酸

二手烟(以及环境中的其他毒素)

?吸烟:这种生活方式因素可能会增加许多与 健康 有关的疾病的风险,包括增加被称为Barrett食管的肠上皮化生的风险。 吸烟会增加食管附近胃上部的胃癌发生率; 吸烟者患胃癌的几率翻了一番。

诊断

在许多情况下,当医护人员明确其他消化系统问题(肠上皮化生除外)进行检查时发现肠上皮化生。 由于肠上皮化生很可能没有症状(无症状),需要通过使用胃镜以及组织学检查明确。

肠化生的内镜检查结果。 A)白光内镜检查图像,可见肠上皮化生,呈淡白色斑点。 B)窄带成像增强了粘膜对比,突出了肠化生的斑块。 C)放大内镜检查显示上皮表面有浅蓝色峰(LBC); 在某些情况下,在隐窝开口的中间部分看到白色不透明物质(WOS)。 D)与图像C中的白方块相对应。

预防

根据《世界胃肠肿瘤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胃癌是世界上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的第二大最常见原因。论文还指出,肠上皮化生是癌前病变,可将患胃癌的风险增加六倍。因此,筛查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预防癌前病变的后续措施可确保癌细胞尚未开始生长,并及早诊断出癌细胞的生长,这是关键的预防措施。

迄今为止,尚无足够的临床研究来明确证明生活方式的改变可有效治疗肠上皮化生。但是,可以开预防性治疗方式,包括改变饮食以降低胃酸水平。饮食被认为有助于防止肠上皮化生为胃癌,因为慢性(长期)胃酸反流和GERD等疾病(涉及胃酸过多)可能会增加细胞异常的风险,出现癌变。

饮食变化被认为可降低肠化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可能有助于降低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包括;

清淡饮食(非辣饮食,低脂肪和低油)

高纤维,全食物饮食(富含新鲜水果和蔬菜,不含经过加工的含糖脂肪食品)

全谷物饮食(代替白面粉制成的食物)

治疗

一项2019年研究报告说:“寻找消除幽门螺杆菌细菌的方法可能有助于降低肠化生的风险。

如果患有肠化生的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呈阳性,则可以选择抗生素清除幽门螺杆菌。 抗生素治疗通常持续约14天。可以为肠上皮化生提供的另一种治疗方法可能包括降低胃和食管中的酸以减轻组织的炎症的药物。

重要的是要注意幽门螺杆菌是在消化道中生长的常见细菌。因此,预防肠化生的关键之一就是定期检查幽门螺杆菌。 饮食 健康 ,饮食丰富,全脂食品,低饱和脂肪和不 健康 的糖分是另一种旨在降低肠上皮化生风险的措施。

胃癌,这是什么病? 能不能完全治愈? 如果是恶性胃癌 还是晚期 能活多久?

胃癌作为癌症中的一种,发展速度相对比较慢,不过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胃癌细胞可能会从胃的内层扩散到胃的肌肉层,再扩散到胃的外层,然后这些癌细胞就可以扩散到附近的器官或身体的其他部位,从而导致其他器官出现病变情况,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那么患有胃癌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1、免疫力低下

胃癌患者因为免疫力低下所以更容易生病,对患者来说,免疫系统的重点是与癌症作斗争,所以导致身体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侵袭,经常生病的人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检查,

2、食欲不振

胃癌患者通常患有食欲不振的情况,会让人不想吃东西,或吃几口就饱了。并且由于食欲减退,食物摄入量减少,需要消耗更大的能量来抵抗疾病,所以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

3、上腹部疼痛

胃癌在早期可能不会出现太多症状,只有少数症状比如腹痛、腹胀。在胃癌晚期,上腹部积液可能引起腹痛,这种疼痛的程度是因人而异。

4、消化不良

胃部的任何刺激或炎症都会导致消化不良,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消化不良并不意味着患有严重的疾病,如果人们吃得太多、吃得太快后会有轻微的消化不良,这是正常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消化不良也可能是胃癌的一种症状,尤其是如果消化不良反复发生,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5、便血

胃癌的常见症状是便血,当胃癌引起胃出血时,血液可能与体内的其他废物一起排出体外,导致便血。虽然血便还有其他原因,但出现比较明显的排便变化都要多加注意。

6、容易吃饱

胃癌会导致胃液积聚,产生饱腹感,许多胃癌患者即使吃了一点食物也会感到饱胀,这是胃癌的常见现象。

7、恶心

胃癌患者通常会在胃里积聚胃酸和液体,导致持续性的恶心,虽然引起恶心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如果有多种腹部不适症状,并且伴随恶心,患胃癌的风险就更高。

8、疲劳

导致疲劳有很多原因,但当一个人睡眠充足时,常常会出现疲劳感可能是癌症的征兆,恶性肿瘤会引起出血,从而导致贫血和慢性疲劳。

9、发低烧

发烧是抵抗感染的一种方式,在晚期胃癌中更为常见,胃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低烧的情况,因为免疫系统在抗癌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

10、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是胃癌的常见症状,如果恶性肿瘤位于上腹部和食道的话,则更容易发生吞咽困难,影响患者日常进食。

从早期到晚期胃癌的发生需要数年时间,由于早期症状一般是无症状的,或者非常轻微,可能类似消化性溃疡病或胃炎。患者一旦出现胃癌,那么将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及早发现这种疾病,定期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胃癌的治疗与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相同,均应将手术治疗作为首选的方法,同时根据情况合理的配合化疗、放疗、中医中药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根据TNM分期,当前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大致如下。

I期胃癌属于早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个别Ⅱa十Ⅱc型侵及粘膜下层,淋巴结出现转移者,应配合一定化疗。

Ⅱ期胃癌属于中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有的辅助化疗或免疫疗法。

Ⅲ期胃癌多侵及周围组织并出现较广泛淋巴结转移,虽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应配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

Ⅳ期胃癌已属晚期,多采用非手术疗法,有适于手术者尽量切除原发与转移病灶,配合化疗、放疗、免疫、中医中药综合疗法。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分为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和短路手术。

1.根治性手术切除:此概念是相对的,指从主观判断认为肿瘤已被切尽,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实际上只有一部分能达到治愈。

2.姑息性切除:指主观上判断肿瘤已不可能完全切除,但主要的瘤块可切除,切除肿瘤可解除症状,延长寿命,为进一步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3.短路手术:主要用于已不可能手术切除的伴有幽门梗阻的病例,作胃空肠吻合术可缓解梗阻。

(二)放射治疗

1.术前放疗:指对某些进展期胃癌,临床上可摸到肿块,为提高切除率而进行的术前局部照射。每次200cGY,5次/周,共4周,总量为4000cGY。停止放疗后lo一14d行手术。可增加局部切除率,但不能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术前费时6周。因此对5年生存的影响难以估价。

2.术中放疗:指肿瘤切除后建立胃肠吻合前,针对以腹腔动脉为中心的术野进行一次大剂量照射,以3000~3500cGY为宜。对进展期胃癌可提高5年生存率约10%。术中确保将肠道隔离在照射野外,防止放射性并发症的发生。

3.术后放疗:多数学者认为无效。

(三)化疗 早期胃癌可不用化疗外,其他进展期胃癌均应适当化疗。

1.周身化疗:临床上决定化疗方案。首先考虑肿瘤病理类型、部位、病期等因素。胃癌多为腺癌,常选用5-FM、MMC、ADM、MeCCNu等药物。术后第一年应作三个疗程,每疗程约2个月,休息2个月后作第二疗程。第二三年每年作二个疗程,第四五年每年作一个疗程,五年后可不必化疗。

常用化疗方案:

(1)FAM:5-Fu 500mg iv d1d8d15

ADM 30-50mg iv d1

MMC 4-10mg iv d1

21天为一周期。

2.腹腔化疗:可术后腹腔置管或腹腔埋置化疗泵及插管化疗。增加局部浓度。

(四)免疫疗法 免疫治疗与化疗并用,可延长患者生命。常用干扰素、IL-2、BCG等药物。

(五)中医中药治疗 以扶正为主。可对抗放疗副作用,提高白细胞、血小板,调整胃肠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关于“胃癌的诊断原则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