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民族团结100个小知识2”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民族团结100个小知识2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民族团结小学生必会小知识

民族团结小学生必会小知识 1.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哪些

1. 中华民族的由来

2.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3.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4. 加强民族团结的目的

5.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6. 民族团结不光是大人的事

1. 举办经典诗文朗诵会。

2. “辉煌六十年?我与我的祖国”读书教育活动。

3. 举办“我的祖国”征文竞赛。

4. 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

5. 民族教育主题的升旗仪式。

6. 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设系列国学讲座。

7. 开展“爱我中华,建设美好内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活动。

8. 举办校园“苗苗杯”艺术节(歌颂民族团结与进步)。

9. 民族团结教育手抄报、电子小报展览(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等)。

10. “祖国发展我成长”少先队主题班队会活动。

2.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哪些

中华民族的由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团结的目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民族团结不光是大人的事举办经典诗文朗诵会。

“辉煌六十年?我与我的祖国”读书教育活动。举办“我的祖国”征文竞赛。

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民族教育主题的升旗仪式。

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设系列国学讲座。开展“爱我中华,建设美好内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活动。

举办校园“苗苗杯”艺术节(歌颂民族团结与进步)。民族团结教育手抄报、电子小报展览(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等)。

“祖国发展我成长”少先队主题班队会活动。

3.有什么关于民族团结的小故事,资料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视频 地图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

有什么关于民族团结的小故事,资料。最好短一点适合小学生的。谢谢! 2011-9-5 16:38 提问者: 韩望雪 | 浏览次数:6754次

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删除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不登录也可以回答

参考资料:

提交回答取消

2011-9-6 20:47 满意回答 某落头首领有三个儿子,都十分勇敢彪悍,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首领老了,担心自己死后三个儿子争位而导致部落分裂。有一天,首领把三个儿子叫来,表示准备传位给他们三个中的力气最大的一个。测试的方法是放一堆羽箭,让三个儿子同时测试,看谁折断的多。

折断一根箭时,三个儿子都能很轻易做到。折断五根箭时,三个儿子用用力也都能做到。折断十根箭时,三个儿子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才能办。但等到二十根箭时。没有哪个儿子能办到。

首领对三个儿子说,你们看自己折断箭。如果把这二十根一根一根折断,是不是能容易。而要一下子折断二十根箭,是不是就很难甚至办不到。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父亲希望你们无论是谁当了首领,其他兄弟都应当服从他而不是拆他的台。

三兄弟听了很感动,发誓在父亲百年之后,一定不为了首领之位而自相残杀。

4.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中华民族的由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团结的目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民族团结不光是大人的事举办经典诗文朗诵会。

“辉煌六十年?我与我的祖国”读书教育活动。举办“我的祖国”征文竞赛。

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民族教育主题的升旗仪式。

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设系列国学讲座。开展“爱我中华,建设美好内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活动。

举办校园“苗苗杯”艺术节(歌颂民族团结与进步)。民族团结教育手抄报、电子小报展览(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等)。

“祖国发展我成长”少先队主题班队会活动。

5.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zyl1208玲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1、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任务、建设小康社会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制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

总要求、突出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3、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助尊重、互相帮助。

4、民族团结的定位、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5、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由 *** 主导、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一切社会活动。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8、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1323。

6.关于民族的知识的小常识

民族知识小常识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的看法和基本 观点。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就 是无产阶级的民族观,是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民族纲 领和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 民族乡民族乡是在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乡级行 政区域。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 ***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 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它不是单 纯的民族自治,也不是一般的地方自治,而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 合起来的制度,所以叫民族区域自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 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 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各民族区域自治 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7.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lunwen

200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联合颁发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怎样才能优质高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呢?笔者认为:一、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仅靠教科书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有关的教育资源。二、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本地区民族分布的情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遵循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紧紧围绕“深入了解”、“友好交往”、“团结互助”这三个重要环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发动广大师生全员参与,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三、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永久性的工程,必须持之以恒。 一、深入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与现状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要顺利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让他们深入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与现状。

(一)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 在校园里制作一幅大地图,永久张贴在宣传橱窗内。

图上标示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区域分布、地形地貌、人口数量、气候情况、资源状况等。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

每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居于何处,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2. 学校、班级都要设立固定的宣传栏,精心设计标语、等宣传内容。

3. 将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编成儿歌童谣,让学生广为传诵。 (二)认真上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生动感人的讲述、联系实际的讨论、富有情趣的表演等方式,确保课堂教学质量。还要精心整合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育资源。

(三)宣讲有关民族团结方面的内容。可把从古到今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著名人物或历史事件编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专题讲座、校会、班会、宣传栏等阵地,向学生进行系统宣讲。

应主要宣讲六方面的内容。 1. 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的故事。

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的“胡服骑射”;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唐朝“贞观之治”时各民族“和同为一家”;清朝金册册封 *** 的 *** 和班禅,“康乾盛世”中各民族的和睦团结;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各族人民对灾区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的同情和支持等。 2. 几千年来,华夏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了闻名于世的辉煌文化。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世界领先的生产力水平、璀璨的文学艺术、高超的建筑技术、航海技术等,都凝聚着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的今天,同样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3. 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不断走向融合,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成了各民族共同的最响亮的名字。

尽管各民族生活的区域不同,语言文字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但大家都承认一个共同的祖先,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和睦统一、繁荣富强。如:唐太宗时,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曾经修筑过一条“参天可汗道”,直达长安,以方便和唐朝的联系。

清乾隆年间,蒙古族的一支在流落俄国多年后,冲破重重阻挠,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4. 几千年来,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在遭到外寇入侵时,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如:明末清初,高山族同胞协助郑成功 *** 。

清朝康熙年间大败沙俄侵略军的雅克萨反击战。甲午战争后,台湾各族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

藏族同胞誓死不被英国殖民者奴役。抗日战争中,马本斋率领的“ *** 支队”等 5. 新中国成立以后,更加重视民族和睦团结。

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中,有不少是各民族的精英。各级人民代表中,少数民族都占有一定的比例。

国家还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国家还对处于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实行帮困扶贫,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当少数民族地区遭到灾害时,各族同胞纷纷解囊相助。目前,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协力谋发展,携手互助奔小康。

6. 长期以来,各个民族由于语言文字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在相互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误解和矛盾。这些误解和矛盾完全可以得到化解。

但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某种政治目的,往往挑拨离间,蛊惑人心,扩大矛盾,引起冲突甚至仇杀。国际敌对势力也惟恐中国不乱。

他们一方面处心积虑地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大肆攻击中国;一方面与国内民。

查一下少数民族的知识.苗族的知识

1.众多的民族(抢答知民族)

师:现在,我们要来举行一场民族知识大比拼,老师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对众多的民族进行自主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生:我国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占了全国人口总数的91.6%。少数民族是指除汉族之外的55个民族。人数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9个,分别是壮族、满足、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和藏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最少的是珞巴族,约3000人。

2.民族分布(读图识分布)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完成问题。

生:(1)汉族遍布全国,主要在中部和东部,因为汉族的图例分布很广,中部和东部地区颜色较为单一,说明是汉族聚居为主。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因为在我国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分布的颜色很复杂,说明分布的民族种类多。云南省分布的图例最复杂,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

(3)少数民族的分布是较为集中的,这可以从图例分布的集中程度看出来,同一个图例分布的地区往往都比较集中。

师:我们可以用“小聚居”来形容。所以,概括来说,“大杂居,小聚居”就是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3.民族特色与民族政策

师:视频中还提到,回族和汉族有很多的不同,具体都有什么不同呢?

生: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都不一样。

师: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在课后进行民族节日小调查,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学习成果。

生:回族的开斋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骡马会;藏族的雪顿节;苗族的龙舟节;壮族的三月三歌会等。

师:既然民族之间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各不相同,那么不同民族之间关系如何?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又是如何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相关内容。

生:民族平等。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

环节三:课堂小结

过渡: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环节四:布置课外作业

师: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民族,课后搜集民族服饰、风土人情、语言文字等资料,下节课进行交流展示。

五、板书设计

多民族的国家

一、众多的民族

二、少数民族的分布

大杂居 小聚居

三、民族政策

微信:粉笔教师

微博:粉笔教师教育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马原选

少数民族口头流传的历法知识有什么?

苗族鼓舞

苗族“鼓舞"主要分布于湖南西部和贵州东南部清水江流域一带,即湖南的保靖、古丈、吉首、凤凰、花垣,贵州的铜仁,重庆酉阳、秀山等地方。各地苗族“鼓舞”的动作特点和表演形式由于其语言、服饰、风习方面的差异,长期的分散居住而各有不同。苗族的“鼓舞”根据参与表演的人数可以分为单人鼓舞、双人鼓舞、四人鼓舞等,是苗族民间舞蹈艺术中独特的一种。表演时,先将牛皮大鼓置于木架之上,表演者双手紧握系有红绸的鼓棒,一个人在鼓的正面进行套路表演,一个人则敲击鼓边伴奏给予鼓点的稳定节奏。表演者的鼓点和伴奏者的敲边节奏必须要和谐一致,否则无法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苗族鼓舞节奏欢快、步伐矫健、鼓点激烈、动作优美。其主要以表现农事生产生活为主,如:梳头、煮饭、纺纱、织布、播种、插秧、割谷、挑担等,由这些单一元素动作进行发展再组成不同类型的套路进行表演。一场好的鼓舞表演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完美再现出苗民们的生产、生活场景。

一、鼓舞与苗族文化

苗族舞蹈盛行不衰,在很大程度上促于祖先崇拜的情感意志。这不仅是神话传说,舞蹈用芦笙、木鼓之类皆为祖先所创造,而且舞蹈的普遍动因亦导源于祖先的神意。

苗族的巫术、原始宗教信仰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各种祭祀活动中,苗民们以期利用各种舞蹈来与神灵沟通,去跳舞的同时既是拜神,又是祈祷。目前,舞蹈仍是苗族表现自身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此,苗族“鼓舞”不可避免地成为具有最宗教、巫术意义的东西。现在,我们经常在节日集会中看到的求雨、求子、求神、求祖灵等,都不是直接祈祷,而是跳相应的舞蹈仪式来体现,由此而产生了农事舞、婚丧仪式舞、战争舞等。我们还可以从“椎牛祭”、“跳丧”、“芦笙会”、“跳香”等活动中看到许多宗教、巫术的东西——求子嗣、求姻缘、求死后升天等。苗族鼓舞中有的只跳木鼓舞,有的鼓舞、芦笙舞都跳,舞蹈多限于同姓宗族参加,因为它以一个鼓为单位进行,是宗族的大事,在整个祭祀过程中都离不开鼓,以鼓开始,用鼓把祭祀活动推向高潮,最后又以鼓仪宣告活动结束。

二、鼓舞与苗族农耕文化

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证明,苗族是我国内地最早的农耕民族之一。它早期活动在长江中游和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开创文化。苗族的“苗”字,是历史上不同群族,对苗族实体存在的称谓,即“在水田里种草的人”来作为整个民族的统一族称。由于苗族是一个农业民族,所以,它的宗教信仰不得不与其赖以生息繁衍的农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其崇拜常常带着浓厚的农业色彩。由此,我们不难推想,在远古时期苗族先民的农耕文化创造活动中,与其农耕生产相适应,便是作为心灵的物态化和凝聚物的农事心理的生产。作为一种文化心理形态,苗族人民的心理意志,情感指向以至于它的思维模式,必然与其内在心智融为一体。在那充满着热烈的情感体验与神秘、互渗的原始意向等意识活动得舞蹈创造和表演中,心灵意向与本能冲动,意志行为与情感抒泄互为补充、整合,共同构成以舞蹈为主的艺术活动得审美动态形式,特别是当这些活动与倾向集中在某种对象时,其表现即更为鲜明突出。湘西苗族“猴儿鼓”表演的传统动作,有一类就是专门表现农业生产方面的,如《整地耕田》、《挖园种菜》、《肩锄荷担》、《收割打谷》。其中祭献五谷神的“跳香舞”则反映出苗族先民对农业生产的良好愿望,寄托着他们对现实农耕活动得祝愿与祈求。整个苗族舞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以农耕民族的心理形态作为依据的,农耕文化就是苗族舞蹈的“根”。

还有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天文历法知识只能以口头形式代代相传。

最初就有纪日方法。独龙族曾经以结绳来纪日,在一根绳子上,过一天打一结,数多少结就知道过了多少天。鄂伦春族以30天为1月,他们在一根皮条上穿30个兽骨,过一天拨下一个骨板,以此来计算日子。苗族有些地区以石块记日、月,往一个竹筒里放石子,每天放一枚,每月圆一次放一枚大石子,表示过了1月。开筒数石,便可以知道过了多少天或几个月。佤族的纪日法稍有些进步,它有9或10的名称,9或10日一循环,3个循环为1个月,这种方法同汉族古代的1月分3旬可能有些联系。

四川、云南的彝族人民把一年分为四季:春月、夏月、秋月、冬月,每季又有三个月,世世相传,一直保留到今天。还有一些口头流传的歌谣、谚语、故事传说中也都包含一些天文历法知识。根据民间传说加工整理而成的《西南彝志卜书,共26卷,第1卷和第4卷都有天文历法的内容。

还有许多民族有他们本民族特色的各种历法知识。水族、白族、赫哲族、黎族、拉祜族、哈尼族、瑶族、壮族以及云南的基诺人,他们的历法知识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由于各个民族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文化科学水平不同,历法知识的深浅程度也不同。这些各有特点的历法在我们面前展现了天文历法发展史的一幅活的蓝图。

关于“民族团结100个小知识2”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