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小学生历史问答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生历史问答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什么是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是指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和方法,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党在一定时期的正确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并用这样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全体党员和干部,使他们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实践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前进的正确方向。

党的政治建设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的。制定一定历史阶段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当前,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什么是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思想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革命理论的指导作用,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有很大的优点,就是有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他们强调党员必须接受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并放弃非无产阶级世界观。列宁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指出马克思主义不能在工人中自发产生,必须自觉地同工人灌输马克思主义,并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的重要原理。

在党的建设中,思想建设是第一位的。只有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党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制定出正确的纲领、路线,才能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才能保持党的团结和统一,实现党对无产阶级事业的正确领导。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增强全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什么是党的领导?党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解放,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以自已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恰当的组织形式和领导方法,以及党员的模范行动,去影响、组织和带领群众,实现它对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作用。

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的全部任务集中到一点,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利益。因此.党的领导,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执行人民的意志。党没有向人民实行恩赐、包办代替和强迫命令的权力,没有站在人民头上称王称强的权力。党和人民的关系只能是公仆和主人的关系。党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最根本的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生活。

什么是党的组织领导? 党的组织领导就是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培养、选拔、使用和监督党员干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及全体党员的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从而实现党对国家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种组织的统一领导。组织领导是实现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物质保证。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者就会落空。实现党的组织领导,要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党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核心作用和骨干作用;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按照党章要求教育和管理党员,提高党员素质,使每个党员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中国***是怎样成立的?中国***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应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中国***产生的条件,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发展壮大起来,产业工人已达到200多万人,为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二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为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是五四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促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把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走上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建党的问题。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则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中国***”。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法国和日本留学的青年学生,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月,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于是,最后一天的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小学生必背的历史知识有哪些?

1.小学生对历史有啥看法

关于小学生学历史,他们可能大多都是感兴趣罢了,但是学了却有很多好处

以下几个原因,使我觉得小孩接触历史的好处:

1、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促使小孩有更大的好奇心和学习知识的欲望。

2.帮小孩解决读书过程中的疑问。如果果在看这些书的过程中,经常会问我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真实性怎样,历史上确有其人吗?为什么要写成神话?人的起源等等。

3.接触其他的知识的时候,可以有所借鉴。有些知识,经常是以一些历史为背景的。比如果果学的一些成语知识:“班门弄斧”与是春秋时期的鲁国、“滥竽充数”与战国时代的齐宣王、“门可罗雀”讲的是汉朝、“望梅止渴”讲的是三国等时期的故事,先就了解了这些历史,再听(看)这些成语故事的时候,就显得不陌生,印象就更深刻。还有小孩在学习一些天文地理知识时的一些传说什么的,都与历史有关,如“月牙泉的传说”中涉及的西汉大将军李广。所以学了历史,对学相关的知识有触类旁通的效果。

2.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

我国古代对童蒙教育十分重视,许多教育家主张“养正于蒙”.《周易》蒙卦的彖辞中就有“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记载,成为以后家教和蒙学的指南.历代教育家都重视蒙学教材的编写.最具代表性的蒙学教材有“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其中,王应麟所编的《三字经》,总共一千余字,从识数到识字,从常识到历史,从典故到人物,无不具备,而且用三字韵语写成,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是一本典范的儿童教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教育长期采用.另外,朱熹所编的《童蒙须知》也有一定影响.该书共分“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五个部分,对学生的行为都有具体要求和规定.这些教材对我们今天编写小学教材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在童蒙教法上,我国古代也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如注意从儿童实际出发,提出了以身作则、文道结合、潜移默化、防微杜渐、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原则和方法,还出现了王守仁的《训蒙大意》、王筠的《教童子法》等童蒙教育专著,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遗产. 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这些转化可以使儿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认识范围,从而对于促进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将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

小学生百科知识问题!!!好的加分

1、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红楼梦

2、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4、古代四美:音乐、珍味、文章、言谈;良晨、美景、赏心、乐事。

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来。

6、四史:史记、汉书、君汉书、三国志。

7、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长沙岳麓、衡阳石鼓、应天书院。

小学生应该了解的历史常识

1.4352公里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3.下荆江。因为下荆江河道蜿蜒曲折。

4. 塞万提斯。飞机上的黑匣子是能帮助破解飞行事故(尤其是飞机在失事瞬间和失事前一段时间的飞行状况)的秘密的,常呈橙红色,外壳坚实,为长方体,约等于四、五块砖头垒在一起一般大的匣子,内部净是些电气器件,实质上是一台收发信机。

5.分布海域面积2200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371平方公里。

6.词:光未然

曲: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7.雅典卫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希腊语为“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雅典卫城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造在海拔150米(此数据据中文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4年8月号,另一资料为156米)的石灰岩山冈上,是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圣地,建筑群建设的总负责人是雕刻家菲迪亚斯。卫城,原意是奴隶主统治者的圣地,古代在此建有神庙,同时又是城市防卫要塞。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雅典卫城遂成为国家的宗教活动中心,自希腊联合各城邦战胜波斯入侵后,更被视为国家的象征。每逢宗教节日或国家庆典,公民列队上山进行祭神活动。

在希腊古代遗址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均建造于雅典黄金时期的雅典卫城。作为古希腊建筑的的代表作,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这些古建筑无可非议的堪称人类遗产和建筑精品,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迄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的珍贵遗迹,集中展示了希腊的古代文明。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编号为545-003,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文明、神话、宗教在希腊兴盛了一千多年。阿克罗波利斯包含四个古希腊艺术最大的杰作——巴特农神庙、通廊、厄瑞克修姆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被认为是世界传统观念的象征。”

8.亦称“孔方”。即钱,中国旧时铜钱外圆内孔方形,故称(鄙视意,谐称)

古代的铜钱是一种辅币,一千个为一贯。在铸造时为了方便细加工,常将铜钱穿在一根棒上,为了在加工铜钱时铜钱不乱转,所以将铜钱当中开成方孔。后来人们就称钱为孔方兄。

为什么称“钱”为“孔方兄”而不称“孔方弟”或“孔方叔”呢?据说宋朝大诗人黄庭坚因得罪了朝廷被降职,他的亲友们便渐渐与他疏远起来,他很伤心,遂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诗意是我被降职后,只有笔墨相随(“管城子”是笔的别称),只有笔墨无庸俗相,不像有些人都不愿和我来往了;而钱,更与我绝交了。由于此诗的广泛流传,“孔方兄”就这样成了“钱”的代名词。

惠帝元康(291~299)年间,纲纪大坏,世风日下。惠帝昏聩无知,朝纲旁落,政出多门,依法贿赂成风,很多人都贪得无厌。“竹林七贤”中的王戎,积累的钱无法计算,经常手持算具,昼夜计算,仍觉不够。他的弟弟王衍之妻郭氏,也是聚敛无厌的人,曾用钱来环绕床沿。驸马王济用铜钱做院墙,围成跑马射箭场,当时的人称之为“金埒”。太子少傅和峤,以“钱癖”著称。“惟钱是求”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 针对这种社会现状,鲁褒作《钱神论》以讥讽世风。《钱神论》说: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闻非钱不发……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钱无耳,可使鬼”。《钱神论》尖锐地讽刺了钱能通神使鬼,主宰一切的作用。这篇文章一出,立即引起了愤世嫉俗的人们的共鸣,被广泛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为了“钱”的同义语。

孔方兄:古钱币的别称,又称“孔方”、“家兄”,古人把一百来个半成品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锉外沿,圆棍穿钱,修锉时来回转动,方棍穿钱,就避免了这些麻烦,于是铜钱中间有了方孔。钱为何称“兄”?钱字由“金、戈、戈”组成,“戈”“哥”音同,于是“称兄道弟”。

1.小学生应该知道哪些常识知识

安装常识一、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1、指挥灯信号的含义 (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 (2)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3)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4)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2、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 (2)横过车行道,须走人行横道。 (3)不准穿越、倚坐道口护拦。

(4)不准在道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列队通过道路时,每横列不准超过2人。

儿童的队列,须在人行道上行进。 3、横穿马路注意事项: 横穿马路,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

(1)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 (2)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3)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4)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

(5)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4、乘车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汽车、电车等机动车,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保证乘坐安全,应注意以下各点: (1)乘坐公共汽(电)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

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 (2)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3)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4)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5)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 (6)尽量避免乘坐卡车、拖拉机;必须乘坐时,千万不要站立在后车厢里或坐在车厢板上。

(7)不要在机动车道上招呼出租汽车。 5、骑自行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骑自行车外出比起走路,不安全的因素增加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下: (1)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

车闸、车铃是否灵敏、正常,尤其重要。 (2)自行车的车型大小要合适,不要骑儿童玩具车上街。

也不要人小骑大型车。 (3)不要在马路上学骑自行车;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要骑自行车上街。

(4)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逆行;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提前减慢速度,看清四周情况,以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 (5)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不闯红灯,遇到红灯要停车等候,待绿灯亮了再继续前行。

(6)骑车时不要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闹。 (7)骑车时不攀扶机动车辆,不载过重的东西,不骑车带人,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广播。

(8)学习、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知识。 二、水上交通安全常识 我国水域辽阔,人们外出旅行,会有很多机会乘船,船在水中航行,本身就存在遇到风浪等危险,所以乘船旅行的安全十分重要。

1、不乘坐超冒险航行的船舶。为了保证航运安全,凡符合安全要求的船只,有关管理部门都发有安全合格证书。

外出旅行,不要乘坐无证船只。 2、不乘坐客船、客渡船以外的船舶。

3、不乘坐超载船舶或人货混装的船舶。 4、不乘坐超载的船只,这样的船安全没有保证。

5、上下船要排队按次序进行,不得拥挤、争抢,以免造成挤伤、落水等事故。 6、天气恶劣时,如遇大风、大浪、浓雾等,应尽量避免乘船。

7、不在船头、甲板等地打闹、追逐,以防落水。不拥挤在船的一侧,以防船体倾斜,发生事故。

8、船上的许多设备都与保证安全有关,不要乱动,以免影响正常航行。 9、夜间航行,不要用手电筒向水面、岸边乱照,以免引起误会或使驾驶员产生错觉而发生危险。

10、一旦发生意外,要保持镇静,听从有关人员指挥。 11、集体乘船应注意:要有老师带队,指挥,上下船要排成队,不得打闹、走动;要顺从船上工作人员指挥,维护好船上秩序。

三、铁路交通安全常识 行人和车辆通过铁路道口时应注意: 1、行人和车辆在铁路道口、人行过道及平过道处,发现或听到有火车开来时,应立即躲避到距铁路钢轨2米以外处,严禁停留在铁路上,严禁抢行超过铁路。 2、车辆和行人通过铁路道口,必须听从道口看守人员和道口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

3、凡遇到道口栏杆(栏门)关闭、音响器发出报警、道口信号显示红色灯光,或道口看守人员示意火车即将通过时,车辆、行人严禁抢行,必须依次停在停止线以外,没有停止线的,停在距最外股钢轨5米(栏门或报警器等应设在这里)以外,不得影响道口栏杆(栏门)的关闭,不得撞、钻、爬越道口栏杆(栏门)。 4、设有信号机的铁路道口,两个红灯交替闪烁或红灯稳定亮时,表示火车接近道口,禁止车辆、行人通行。

5、红灯熄白灯亮时,表示道口开通,准许车辆、行人通行。 6、遇有道口信号红灯和白灯同时熄灭时。

2.适合一年级小学生了解的科普知识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了解的科普知识有用火安全小知识。

一、是液化石油气灶具不能放在卧室、办公室、阳台或仓库、礼堂等公共场所内,以防漏气失火。

二、是正确掌握开关的使用方法,要火等气,不要气等火,用毕切记关阀门、开关,阀门坏了要及时更换。不要让儿童使用灶具或随意玩弄开关。

三、是使用液化气时,要有人看管,不可远离,随时注意调节火头的大小,防止汤水外溢浇灭焰或被风吹灭火焰,引起跑气。

四、是液化气罐应直立,不能倒放,更不能用开水泡或火烤。

五.是如发现有气漏出,应立即采取措施:打开门窗,用扇子煽,以便通风换气(但不能用电扇吹),然后查找漏气部位。

3.2015小学生历史知识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

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乐。

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

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

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

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

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

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

关于“小学生历史问答题”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