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9到12岁儿童经典书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9到12岁儿童经典书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9到12岁儿童经典书籍如下:

1、《小牛顿科学馆》

台湾牛顿出版公司著专为6一12岁儿童设计,为中国孩子编写的科普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科学、历史、语文、实验多角度去呈现科学的真善美。

2、《时代广场的蜷整》

乔治·塞尔登著主要讲述了一个有关蟠蜂、老鼠、猫之间友谊的故事,一个有关各种生命之间爱和关怀的故事,一个发自大自然、涤荡心弦的音乐之声的故事。

3、《小王子》

圣埃克苏佩里著这本书在世界文学享有崇高的声誉,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较有影响的作品,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如梦如幻的故事。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

4、《红鞋子》

汤素兰著这部童话作品集共收录了汤素兰的近四十篇中短篇童话作品,其中大多为其获奖作品,如较为的《狩猎奇遇》、《住在摩天大楼顶层的马》、《女孩和栀子花》等等。汤素兰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构思精巧,语言清新优美,能从平凡的一花一草、一事一物中提炼出深刻却浅显易懂的人生哲理。

5、《爸爸说给青春期儿子的秘密话》

作者沧浪,青春期总是充满无限可能,可能阳光、帅气,可能阴郁、老沉。再加上身体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的变化,心理上无所适从。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变化、异性的接触、交友、学业、生活,所有的问题都能在这里揭开谜底,非常适合父子共读的性教育读本。

蜘蛛为什么不会被自己吐出的丝粘住?

水珠为什么是圆的?

为什么录音机里自己的声音与平常说话的声音不一样?

被蚊子咬后,为什么会觉得痒?

……

作为一枚成年人,请问你看到这些问题的瞬间,有没有被勾住? 想不想知道答案

我想!于是我立刻去书里找了答案(想知道答案吗?我会在后面公布哒)。

没错,这就是一套回答以上这类问题的科普图书,就像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十万个为什么》一样。这套书是日本理科教育支援中心代表 小森荣治 汇编的青少年科普读物 《每天3分钟学会数理化》 ,此书用一年时间每天讲一篇故事的形式,进行科普。

典型日式风格

翻了一遍这套书之后,我不由赞叹,果然是浓浓的日本风。作为在日企摸爬滚打十多年的日语翻译来说,对日本人的这套作风真的再熟悉不过。

他们擅长 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简单的东西格式化 。所以,《每天3分钟学会数理化》整本书形式整齐划一,一页就是一个为什么,讲述一个知识点。并且在书本一开始,就专门设置了一页 “书本的使用说明书” ,把每一页的格式、设计思路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非常符合有条有理富有逻辑的理科思维,也就像任何日企都会在一开始就规范好做事的流程一样。

此外,作者小森荣治还介绍了 全书内容与学校所教知识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以这套书,更是日本中小学生理科课本之外的拓展读物。从这横向和纵向的坐标来看,每个知识点对应了什么年级的什么学科以及相应学科内的知识块,做得真是非常用心且细心了。

通过这幅对应图,我们对整本书的脉络一目了然,也充分了解了日本小学至中学的科学类学科内容。

结合这个知识要点脉络图,我们再来看看内页的故事,每一页故事上, 有标签 ,对应脉络图中的知识点; 有图文结合的正文 ,清晰生动地解释每一个知识点; 有要点 ,把核心内容总结成一句话; 有小测验 ,不忘让孩子回顾看过的内容。

甚至作者还在每张内页上设置了一行 阅读日期 ,就像做手帐一样,让孩子记录自己阅读的时间。想象一下,是不是莫名有种蠢萌的感觉?

最后每一页的小测验还有一个标准答案印在下一页,这种 游戏 式小心思 设置得也很巧妙,既留下悬念,又不用让你费尽心思翻遍书本去找答案那么麻烦(有时候特别恨某些书本故意设个谜题,然后把答案放在特别隐蔽、怎么找也找不到的地方)。

果然很日式风啊。

不得不说,把科普做得这么细,还是很有 优势 的。一方面,以为什么为开头的标题,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而提出疑问,会非常吸引好奇心旺盛的小孩子,他们对为什么有着 天然的求知欲 ;另一方面,每个知识点非常简短,加上图示说明,很容易让孩子读懂并记牢, 有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 ,这也是 科普书的目的和意义 所在。

如果家长们真像此书书名《每天3分钟学会数理化》那样做,每天只花3分钟给孩子看一页,形成家庭亲子互动小 游戏 的习惯,自然更是美事一桩,孩子也不会觉得学习是种负担。不过,这当然非常考验家长,毕竟 任何小事坚持一年都不是小事

抛砖引玉对比国内科学课程

上面说了,看了书中的脉络图,我们了解了日本小学至中学的科学类学科内容,这就不禁让我 开始好奇 国内现在的小学在这方面学些啥。通过对二年级儿子、朋友的简单采访,以及互联网的查询,我了解到小学期间,孩子们有堂“科学”课,这门课主要也有四块内容。

这四块内容分别是:

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

技术与工程

教学设置如下:

看起来跟日本小学科学类的教学内容有些区别,也有共通之处,若能深入了解,一定很有意思,不过本人才疏学浅在这儿就不展开了,希望抛砖引玉,能让感兴趣的专业友人去深入比较一下中日两国小学科学类教育的优劣之处。

而作为一本书,能 启发人去反思国内同类书籍、教学现象 ,也是其存在的一个作用了。

横向对比《小牛顿科学馆》

不过,抛开教学设置不谈,至少像《每天3分钟学会数理化》这样结合官方教学内容编制的有趣有料的科普图书,国内倒确实没怎么见闻,现在孩子们看的科普书多为国外引进,国内编制的除了《十万个为什么》似乎就想不起来还有什么好的了。

能够横向对比正好我家还有一套 台湾的科普绘本《小牛顿科学馆》

这两套书,同为科普图书,但区别还是有的。

1、体系

《每天3分钟学会数理化》这套书,尽管一开始有体系脉络,但内文的学科是被打散的,按照没有逻辑(至少我没找到逻辑规律)的时间排序,穿插在 366个篇幅 里,分成了4册。

而《小牛顿科学馆》共有30册,分为5个系列: 神奇的大自然、宇宙的秘密、美好的生活、哺乳动物和餐桌上的食物 。每个系列又分成好几块内容,一本书讲一块内容,围绕主题讲全讲透并进行延伸。这套书显得更系统。

2、图文内容

《小牛顿科学馆》是大开幅的插画,每页的文字数量有多有少,排版灵活多变,文字字号较大。《每天3分钟学会数理化》的排版则非常固化统一,且文字相对密集、字号较小。从观赏性来讲,前者阅读起来更轻松,后者会有一定的压迫感,尤其是对孩子来说。

不过,《每天3分钟学会数理化》也有 其优势 体积小,方便携带,却反而信息量大 ,因为其简洁、短小,能容纳更多的知识量。这一点其实非常 适合现代人的碎片化阅读习惯

所以感觉这两套科普类图书面向人群 侧重点不同 ,《小牛顿科学馆》更适合1-6年级的小朋友,而《每天3分钟学会数理化》则更适合4年级以上小朋友,甚至成年人大朋友。这两套书既系统又全面,我认为都是 基础必入款

我们人类天生就有对自然界 探索 的求知欲,虽说我们现在已知的科学知识可能只是深夜中的一盏路灯那么点光亮范围, 更多的未知就像无尽的黑暗 ,可是,把我们已知的知识, 一代代传承下去 ,然后不断更新迭代,就是 人类发展的希望 ,也是我们为人父母应尽的义务。

如此好玩、好看、好读的科普读物,何不推荐给身边的父母、孩子们呢?

还记得要看答案吗?

关于“9到12岁儿童经典书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