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我国晚清被抢夺盗取到国外的文物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我国晚清被抢夺盗取到国外的文物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250年之藏品展”已于3月18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这是大英博物馆首次前往中国办展。与中国公众见面的272件稀世文物中,有从被喻为“人类摇篮”的坦桑尼亚奥多维遗址挖掘到的200多万年前的史前工具,有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罗塞达碑石,有欧洲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拉斐尔、戈雅和伦勃朗的画作,展品出自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不同时期及日本、韩国、印度、大洋洲、美洲、非洲等不同地域。然而,唯独没有被大英博物馆视为“最重要收藏”的中国文物。

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这些藏品与古希腊、古埃及藏品等一并成为该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据该馆有关人士对记者介绍,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参观完中国厅后,可知该馆的介绍并非妄言。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珐琅雕塑、景泰蓝、漆器、竹编等等,让人目不暇接。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然而,这仅仅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现在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 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在中国厅内却难觅踪迹。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中国现存仅三分之一,致使学术界有“敦煌者,我国学术之伤心史”之嗟叹。或许是因为斯坦因的“贡献”巨大,大英博物馆专门将存放中国古画的藏室以斯坦因命名。

此外,国宝级的中国波罗密佛经的最早版本、宋罗汉三彩像、宋明名画,45卷《永乐大典》等都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据说如果加上1973年并入大英图书馆的部分,该馆收藏的中国书刊有6万多种。

藏品展出的政策和现实

根据大英博物馆的统计,该馆拥有七百万件文物,每年接待500万名参观者,其中有多少人到中国厅参观很难统计。但只要去参观就不难发现,中国馆的参观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华人,尤其是近年来到英国的中国团组越来越多,参观大英博物馆中国厅成为团组在伦敦必不可少的活动。其他国家的游客也有,往往只是在这个位于博物馆尽头的中国厅匆匆一瞥。

记者第一次到大英博物馆参观是2004年10月,至今来过4次,每来一次情趣就减少一次,因为厅内的展品基本上没有更换过。据介绍,因为英国政府拨款减少,加上游客减少,该馆财力紧张,从1992年以来,中国厅的文物就很少被更换过。财力吃紧还导致职位减少,而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财力吃紧也致使该馆无力开展中国文物的巡展和文化交流。这些状况都是有悖于该馆的办馆政策的,即展品必须经常更换,让库存文物与公众见面,以确保展馆吸引回头游客。大英博物馆财力吃紧由一件事情就可见一斑:1990年由香港商人何鸿卿爵士捐助200万英镑,把旧的中国陈列室扩建、改造,才有了现在这个有空调恒温陈列保护设备的新中国展厅,否则,价值连城的中国文物也许照样放在老旧的藏室里任凭虫吃鼠咬。

大英博物馆3月份首次到中国办展,中国老百姓可以一睹其久负盛名的藏品,了却一桩心愿。尽管藏品向所有公众开放是大英博物馆秉承的三大原则之一,但对一个普通中国人来说,到伦敦参观大英博物馆在费用和签证等方面都困难重重。遗憾的是,此次他们不能看到那些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化珍品。

其实,这只是拉开了大英博物馆到中国展出藏品的帷幕。去年9月,大英博物馆以及收藏有大量中国文物的阿尔伯特—维多利亚博物馆就宣布与中国签约建立博物馆协作项目。大英博物馆计划将世界各国的收藏品送往中国展览,中国将重要文物送到英国展览。这次北京展之后,大英博物馆还将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亚述帝国与艺术:大英博物馆馆藏古亚述艺术珍宝”展,2007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英国与世界”展览,并将出版收藏的中国画。

大英博物馆给自己的定位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对艺术、自然历史和科学的理解和认同。由于财力等缘故,大英博物馆的文化交流活动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向全世界展示全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打了折扣。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力的提升,英国对中国的关注日胜一日,开展对华文化交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势头。此次大英博物馆首次到中国举办展览的一个细节是,展览得到了近年来大力拓展在华业务的某英国银行的赞助,这种企业树立市场形象的公共关系技巧无可厚非,不过解读止于此是不够的。

原址保护原则与文物回归的可能性

很多中国参观者看着那些祖先的杰作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何时归故里?这次“世界文明珍宝展”的消息公布后,人们在问:为什么不包括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也不包括瓷器和所有权有争议的藏品?

据报道,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在回答媒体相关提问时指出:“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很多世界各国的文物,也因此和许多国家一直在打官司,可能人家也有顾虑吧。”但英国卫报3月3日报道,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里格说,中英两国政府是鼓励文化交流的,英国也未对展品的选择设立任何限制,“我们会特别高兴把这些藏品借给他们,但他们并没有向我们提出要求,我们的理解是他们有比我们更好的中国艺术品。”

这并非是各说各话。关注文物的人都知道,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提出了“原址保护”原则。针对这个公约,2002年法国巴黎的罗浮宫、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18家西方著名博物馆发表了所谓的“环球博物馆价值”宣言,反对把包括战争中用掠夺等非正常手段获得的文物和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埃及、印度、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对这个宣言表示反对,认为这种将文化“环球化”的做法其实是帝国主义的余孽,那些流落异国的文物都没有经由现今人们所认同的合法渠道。

中国文物保护专家对此也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谴责这个宣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原址保护” 原则抵触,与正义公理相违背,践踏了曾经遭受侵害的国家与民族的正义权利。他们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世界上47家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 164万件,流失在各国私人手中的中国文物大概是这个数字的10倍。这些文物中的大多数是在战争中流失国外的。他们提出用分类索还的方法,即从合法买卖中流失的文物应由国家出资购回,被掠夺走的文物则应无偿归还。

土耳其、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和希腊都要求大英博物馆送还他们认为属于自己国家的文物。尽管大英博物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但他们仍然坚持这些文物应该留在自己手上,理由是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文物。这种文物所有权纷争的典型例子是该馆收藏的56块雅典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带的归属问题,这是近年来所有文物归属权争议中最著名的案例。

该文物是帕特农神庙的部分雕刻与建筑残件,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当时的英国驻希腊大使洛德·埃尔金伯爵在1810年将这些文物运回大英博物馆,1816年起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并永久展出,故又称“埃尔金大理石雕”。1829年,希腊第一次向大英博物馆提出归还这些神庙雕刻的要求,此后历届政府一再向英国政府和大英博物馆施加外交压力,但均无果而终。雅典申办2004年奥运会成功后,希腊政府和民间团体“英国归还大理石雕委员会”进一步向大英博物馆施加强大的政治和舆论压力,并提出以贵重文物交换借展的解决办法,但大英博物馆一如既往地断然拒绝。麦克格里格馆长表示,埃尔金大理石雕永远不会归还给希腊,也不会借给希腊展览,它留在目前的地方最好,有更宽广的历史含义。他希望希腊能接受一个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复制品。他说:“大英博物馆是人类伟大的文化成就之一。它可以保存世界所有文化成就。”

自豪与羞耻相交织的复杂感受

这些年英国媒体偶尔也有关于中国文物的报道。除了中国文物在伦敦的拍卖行受到追捧的现象外,还有文物被盗毁的报道。如2004年10月4日,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贝特博物馆收藏的9件中国文物失窃事件,价值约达6 万英镑,其中包括一个制作于公元前1000年的用于祭祀的小罐子。2004年10月29日大英博物馆15件中国文物失窃,均为制作于公元700年至公元 1400年间的珠宝饰物,大英博物馆发言人称“显然都是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2006年1月,一名男子在剑桥博物馆参观时自踩鞋带绊倒,将摆放在楼梯窗台一套价值10万英镑的中国瓷瓶撞碎,这套产于17世纪晚期或18世纪早期的瓷瓶一直是该馆的著名展品。

要在英国看中国文物,最好还是去大英博物馆。其门类齐全的藏品使中国参观者除了感到震撼外,往往还伴生出复杂的感受。一位参观过大英博物馆的中国人曾写道,参观这里“使人想起圆明园那场浩劫的大火、莫高窟前英国‘冒险家’劫掠的车辙和两百年来中华瑰宝流失海外的沉浮跌宕”。在大英博物馆建馆250周年时,英国广播公司中文部举办了一个网上听众反馈节目,在内容各异的诸多留言中,有一位听众的留言可谓具有代表性:我去大英博物馆看过,里面整整一个展厅都是中国的东西,我看了之后有两个感觉:一是为我们中国曾经拥有如此珍贵的文物而感到自豪,二是为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羞耻,因为这都是我们中国的东西。

其实,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等辉煌文明的遗物,何尝又不是有着类似的命运。敦煌的“王道士”因为泄露了藏经洞而备受国人怪罪,记者在大英博物馆里却仿佛看到“王道士”的影子在世界各地都有,不独为中国特产。鲁迅曾说,不能自保者也保不住祖先的遗物(大意),单单怪罪“王道士”对反思保护文化遗产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大英博物馆要到中国举办世界文明珍宝展,对我们如何才能保护好几千年中华文明的辉煌遗产不是一次很好的启示吗?

来源: 《光明日报》

有哪些实用的山西亲子家庭旅游攻略可以分享?

早闻大英博物馆百件文物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可以假装去了一趟伦敦的罗素广场,难免有占了便宜的窃喜。于是一个周六的上午,排队两个小时,终于在暑期热潮里得以观展。

来自大英博物馆的百件文物里,从木棺到到雕像,从银币到青花瓷盘,从200万年前能人使用的石器到2010年中国人使用的太阳能灯,从澳大利亚到希腊,从日本到英国,人类在地球上的痕迹被连成线。而雕塑作品占据了将近一半的数量,包括佛陀坐像,米特拉屠牛像,墨西哥的恶灵像。我则被古埃及的拉米西斯二世雕像所吸引。

拉美西斯二世(RamsesII)是古埃及第19王朝的法老王,在位67年,创造了古埃及的黄金时代,三千多年后的人们只能通过莎草纸上的记录,在埃及的风沙里仰视阿布辛拜勒神庙的雕像,来评估这位神之子的一生。他有一座7吨重的胸像至今屹立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内,而上海博物馆里看到的则是为了方便运输的小型雕像。

“圣上为自己营造了一栖身之地,名为不败之帝国,它地处叙利亚和埃及之间,食物丰裕,谷物满仓,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又在疆域中落下,众人离开故土,在此定居。”这是拉美西斯二世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拉美西斯出生在三角洲东部的阿瓦里斯城镇,他的父亲和爷爷为他的丰功伟业打下基础。当时商业极为繁荣,黄金和矿石贸易在沿着尼罗河展开。14岁就在军中任职并随父出征的拉美西斯二世,15岁娶妻生子,23岁左右登基。他立志恢复埃及在整个北方附庸国中的霸主地位,并以此使他的对手赫悌帝国威风扫地。

公元前1286年,拉美西斯二世率领两万人,包括专职士兵和应征入伍的农夫,这是他的首次御驾亲征。他驾着双轮马车平定叙利亚,收复失地,大战海盗。他横扫迦南,直捣黎巴嫩,“所有异邦土地在他面前颤抖”。赫悌出兵37000多士兵,两军在必争之地卡叠什鏖战。

赫悌人的优势在于自己的装备。埃及法老军队的双轮战车仅限两人乘坐,一人驾驶,一人手持箭和标枪,适合远距离作战。赫悌人的战车更坚实沉稳,可乘坐三人,一人持盾,一人持矛,一人驾驶。

拉美西斯对于自己的军师韬略过于自信,甚至被对方的虚假军情蒙骗,在被对方围追堵截的时候,拉美西斯跳上战车,毫无畏惧地一次次冲进敌阵,最终扳成平局。但拉美西斯要求在墙壁浮雕等历史记录中,还是写下这是他个人的胜利。

纸和银版书上,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篇。拉美西斯二世也终于通过外交手段享受了和平的果实。

军务闲暇之时,拉美西斯二世根据父亲指示,去采石场学习,因为在当时的埃及,建筑是法老职责的重要部分。埃及的平民通常生活在砖木房子里,年代稍久就会无法保存。法老对于永恒的追求,使每一代王者都大修岩石结构的神庙,他们规定,自己的神庙规模可以比先王的神庙规模大5%。对埃及人来说,神庙是有生命的。

拉美西斯二世不仅完成了先父中途而至的神庙,他新修的阿布辛拜勒神庙至今屹立在阿斯旺南端,四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雕像时隔三千多年依然让人震惊,考古学家称“这是我见过的比任何一座埃及雕像都更接近希腊美丽的典范”。即使是在博物馆的橱窗里看到size缩小了四十倍的雕像,我依然不能不承认它的美。结合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来看,他本人应该是身材健硕,五官俊朗的。

善战、谋略、建筑成果及张扬的个人宣传成就了拉美西斯二世,同时,他也通过爱民政策,赢得了民心。他一直活到90多岁,在当时的物质条件和医疗设施下,极为罕见,以至于他的若干子女纷纷先他而去,继承者在60多岁才得以就位。

卓越的人往往也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拉美西斯有几十位妃嫔,生育了九十多名子女。在后宫佳丽三千人中,他最爱的一位是他的皇后尼菲塔莉。在流传下来的文字中,我们看到这位权高位重的法老,不吝言语表达他对爱人的赞美:“迷人多姿”“花容月貌”“甜蜜爱人”。她常常随从夫君出巡,主持节日庆典和宗教仪式。同时也会参与国家外交,通过与邻国的皇后通信来助益政治上的和平。可惜天妒红颜,妮菲塔莉只活到大概三十六岁。在卡纳克、卢克索和阿布辛拜勒神庙,她的形象都被雕刻在拉美西斯二世的身旁。

一世英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和广袤的宇宙空间里,在今人的眼中或许不足一提。但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拉美西斯二世在臣民和自我的眼里,都应该是与神最近的人。他将自我诠释成可以保存的岩石,尽可能地不朽。这位“king of kings”想必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依然觉得九十多年的人生意犹未尽吧。

马上放暑假了,很多家长这个时候都想着带自家宝贝出去旅游旅游,放松一下心情同时也让宝贝开阔一下眼界,今天肆月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亲子家庭来山西旅游有哪些攻略吧。

首先先给各位家长朋友们提前说一下注意事项:

一、旅游时间不要太长

旅游时间过长的话对于孩子而言不是一件好事,可能前期孩子会比较激动兴奋,但是时间长了,由于孩子的自控力比较差,难免后面会耍脾气,哭闹,这样原本一场美美的旅行就被搅黄了。建议大家安排三天两晚的行程对于孩子而言就非常足够了。

二、尽量选择景点比较集中的区域

大家都知道山西的景点是非常的分散的,因此旅游打卡起来是非常的不方便,尤其是带着小孩子一起,大人舟车劳顿辗转不同的景点还会忍一忍,但是小孩子不一样,小孩子基本上都是一哭二闹,而且长时间坐车在封闭的环境里很少有孩子能坐的住。尽量选择景点比较集中的区域,像太原,晋城,运城等,这三个地区当地的景点就非常多,可以着重先打卡一个地区。

三、随身带上急救包

山西本身当地的气候就比较干燥,昼夜温差也相对较大,且饮食习惯也不同于其他地方,因此一些体质比较差的宝宝再加上适应能力不太好就非常容易生病,建议家长们自备一个急救包,里面包括晕车贴、创可贴、酒精、感冒药、防蚊虫叮咬药、藿香正气液等,防止旅途中孩子生病了可以对症用药。

然后就是咱们的旅游线路推荐啦:

第一天打卡太原:晋祠-双塔寺-山西博物馆

晋祠门票80元,是为了纪念晋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立的祠堂,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带孩子来这里可以体验到三绝(周柏,宋代彩塑,难老泉),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和三匾(水镜台,对越,难老)。

双塔寺距离晋祠不远,打车的话30分钟就可以抵达了,门票20元,又叫凌霄双塔,是目前太原现存古建筑里面最高的建筑,最厉害的地方是寺内没有用一钉一木搭建,运用的是明代典型的无梁式的砖结构,可以让孩子好好的感受一下明朝工匠的智慧。

而最后的山西博物馆则是我个人认为最值得带孩子来打卡的地方了,不需要门票,但是记得要提前预约。每个楼层都是不同时期的文化展览,一层是古叙利亚文明展,二层到三层是以“晋”魂为主题的各种文物,四层是艺术主题展,包括各种土木,丹青以及瓷器等。可以让孩子了解到不同时期的文化精髓,非常的不错。

太原景点逛完之后还可以带孩子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像狗子烧饼,黄氏大面皮,老姚肥肠面一级古城酸奶等都非常不错,人均15就可以搞定。

 第二天打卡大同:云冈石窟-悬空寺-大同士林

云冈石窟门票100元,被誉为“最具国际范的皇家石窟”,是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种人类瑰宝一定要带孩子来观摩一下,整个石窟真的雕刻的非常精美,文化也十分的多元,里面景点包括礼佛大道,灵岩寺,龙王庙等,认真的参观的话最起码要2个小时。

其次就是悬空寺,门票120元。听名字就知道它是建造在悬崖上的寺庙,悬空而建,呈现一院两楼的布局,一共有楼阁殿宇41间,里面的各种泥塑,悬塑和悬空寺的建筑一样精彩,不能错过。

最后就是大同士林了,该景点是在风雨塑造下形成的自然景观,地质风貌呈现出独特的风格,而且其颜色会随着光线不断的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在落日的时候观看,绝美异常。在这里完全可以给孩子拍出时尚大片的既视感,而且还能让孩子初步的了解到风力侵蚀所带来的现象是怎样的。

逛完了大同的景点,那么在吃的上面比较推荐大家去吃牛肉铜火锅,铁锅焖面以及牛杂粉等,味道都是一等一的棒。

第三天打卡运城:关帝庙-鹳雀楼-李家大院

关帝庙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宗教建筑了,庙内主要供奉的是关公。整个寺庙内有大殿,配殿,钟楼以及鼓楼等建筑,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可以让孩子深刻的了解到历史文化遗迹和故事。

鹳雀楼大家一定更不陌生了,是我国的四大明楼之一,很多的文人墨客在此都留下了很多精彩绝伦的诗词,成为很多诗人笔下的绝唱,那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必你我都在熟悉不过了。

最后的李家大院跟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成为“晋商三蒂莲”,是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因李子用曾在英国留学,因此院落里有一部分的哥特式建筑,凸显了中西合璧的美感,非常值得一逛。里面的十二面影壁寓意着四季平安八方来财,一年十二个月风调雨顺,可以带孩子来沾沾福气也是不错滴~

而在吃的方面,运城的秘制火锅鸡,李叔叔冒菜,老五炒鸡等味道都很不错,价格也很亲民,建议带孩子一定要去尝一尝当地的原也手作,里面的芋泥麻薯欧包真滴绝绝子~

关于“我国晚清被抢夺盗取到国外的文物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