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古蜀文化的象征——青铜大立人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蜀文化的象征——青铜大立人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青铜大立人像于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了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诡秘怪异的各类文物,足以证明殷商中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古蜀国,正处于各种原始宗教观念杂存并茂的时代。

三星堆两个大祭祀坑是中国遗址考古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发现。大量精品文物横空出世,有力地证实了这里曾经是3000多年前中国西南地区颇为发达的古城,古蜀历史曾经在此掀开了无比辉煌的一页。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许多光怪陆高的青铜造型,其中尤为令万众瞩目的是阵势雄浑、威赫森严的青铜雕像群,其生动地反映出古蜀先民的巫神观念以及原始宗教意识,形象地说明了三星堆古蜀因的政权结构及社会形态。其文物填补了中华文化演进序列中一些重要文物的缺失。作为长江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再次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群中,这尊青铜大立人像,无论是从服饰、形象还是体量等各方面看,都堪称他们的“领袖人物”。根据其造型特征与身份象征,一般称其为“群巫之长”。

青铜大立人像由人像和底座两部分构成,采用“分段嵌铸法”铸造而成。身体中空,通高2.62米,其中人像高1.72米,底座高0.9米,重达180公斤。赤足站在方形怪兽座,底座有座基、座腿、座台面三部分组成。座基成梯形,座腿为四个相连接的怪兽头:座台面为方形,四周纹样装饰以日晕纹为主。其头戴铸有善面纹和回字纹的花状高冠,粗眉大眼,鼻棱突出,嘴角下钩,两耳下垂各有一穿孔。颈部细长,右臂上举,置于鼻前,左手举起与胸部同高,两手卷握,似在作法。身着窄袖与半臂式套装三件。最外层为单袖衣中间一层为短衣、内层衣服最长,长袖。整座人像造型奇特,精谨庄严,神威赫赫。品味此造型的寓意,似乎表现的是他正在作法,将民情上传于神,又将神旨下宜于民,其所站立的方台,即可理解为其作法的道场—神坛或神山。大立人青铜像的头顶花冠的正中,有一个圆形的代表太阳的标志。从它所在的位置看,这个大立人像也许就是代表太阳神在行使自己的职能,也许他本身就是太阳神的化身。这是太阳崇拜的直接表现。

一般认为,青铜大立人像代表的是国王兼巫师类的人物。在古蜀先民眼中,他是神界和人界两重世界的连接使者。

青铜大立人像不是一件表现写实风格的艺术作品.从人物的结构上分析,他的身体不符合正常人的比例。在世界任何地方也找不到长有这般躯体的人。也就是说,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粗大的手,纤细的身体,那么长的脖子都无法和现实的人联系起来。只能把他解释为一种人体抽象的艺术造型,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是古蜀人情有独钟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于青铜大立人像环握状造型双手的寓意也是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青铜大立人像特有的艺术造型集中体现在古蜀人特定的“手崇拜”上。整体造型表现的是某一位“群巫之长”的形象。他作为帝王或者巫师,在祭祀时挥舞着巨大的环握状双手,窥天瞅地,向人民传达着上天之意。巨大的环握状双手造型是古蜀人出于对帝王或巫师的敬畏而产生的变形夸张。显然不管是谁都不可能长出如此巨大的双手。如果说当时真的存在,唯一的可能便是帝王或者巫师在主持祭祀活动时,双手握有环管状的手饰,即法器,有可能是一个或者两个。作法时遮掩在神袍之下,远远望去与真手浑然一体,别无二致。三星堆博物馆研究后,更倾向于认为大立人雕像的身份是三星堆古蜀国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之象征。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是古蜀神巫文化、原始宗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其造型特征与形式构成,都以表达其宇宙情怀,追求天人合一的古蜀原始宗教思想为目的。其铸造时间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也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因此还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制作之精美细腻,迄今为止,在夏商周考古史上绝无仅有。

参考文献

[1]陆赛楠《浅析三星堆青铜立人像文化内涵》

[2]百度百科

快评三星堆|神灵在高天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总能超越现代人对文物的想象。无论是五号祭祀坑出土的?新津王宏?金面具,从左到右都像汽车方向盘上的青铜太阳轮,还是出土的陶猪。三星堆的挖掘像上次一样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这次发掘中,发现了许多文物,文物种类也更加丰富。

它富有而强大。它始终与中原文化、江汉文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它拥有中国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独特而发达的铜像技术,这不亚于同一时期国内其他青铜文明。这曾经是一根以金皮在木杖上包卷而成的金杖,长142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三星堆出土金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金杖用含金量90%的金皮打造,纯度非常高,上端长约46厘米的空间,有三组平雕而成的纹饰图案,极度精美。

出土时,木棍已碳化,只剩下金皮,金皮中有碳化木渣。它们是鱼、鸟、箭和戴着高冠和耳环的人物。考古学家推测,这些图案很可能是两个部落建造的纪念碑,他们信奉鸟崇拜和鱼崇拜;或者它是一个神奇的工具,意味着你可以升天和进入地球。令考古学家惊讶不已的是,精美的金皮纹样是同一时代唯一的一件,它展示了古蜀人对黄金物理性质的理解和精湛的黄金工艺。

它是祭祀时使用的魔法工具,是?祭祀杖?;据说是神杖,代表古蜀人的宗教信仰;也有人说它是?国王的杖?,代表最高权威。不管是什么样的员工,这仍然是猜测,没有真正的依据。这表明古蜀青铜冶炼铸造技术非常成熟,三星堆古蜀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表明,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古蜀文明在当时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图说三星堆8号坑青铜神坛

器晤 3N3N

三星堆的发现,一次次让我们感到震颤:青铜器诡秘的造型,内涵的不可思议……古蜀人用他们的智慧一次次考验着我们的理解能力。

新近出土的一件青铜神坛,数月来我曾多次往现场观摩,已经受到了它强大引力的感召。最近这件神坛已经由8号坑中取出,多角度拍摄的让我们观看到许多的细节,尽管没有直接的观察,但脑子里留存的印象却也非常深刻。

这尊神坛共3层,上部有神兽,下部是台基,中间部分是一组铜人像。古蜀人精致的制作,还有完美的创意,再一次震撼了人们。

关于这座神坛的大致情形,我们看到了媒体的粗略描述和有的研究者如卜工先生的初步记述,我先将这些资料在此简略作个叙述。

神坛出土现场

卜先生说,8号坑出土结构复杂的神坛让人耳目一新,可以看出其结构大致分为三部分,最下面是方形台基,方形台基上有12个小人,分为3组,每组4个人,动作和服饰各异。有的是跪坐的,脸朝外,双手呈持握姿态。每一面中间各有一个坐姿人,发型和身上的衣服都很特别。另外还有4个人跪在立柱上,肌肉很强壮的样子。有四人扛着轿子一样的东西,上面抬着小神兽,小神兽的尾部和胫部之间还有一个人跪着,但这个人从腰部以上残断。这座神坛的完整高度,应该在1.55米以上。

卜先生还特别提到,8号坑中至少有2个神兽的个体,一在神坛旁,另一在神坛之上。神兽四腿粗壮如柱、大耳垂肩,与大象极为相似。神坛上被抬着的神兽,可以断言是大象。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大量象牙,说明了古蜀先民与大象的不解之缘,考古也应当会发现大象的雕像(卜工:《吹尽狂沙始到金》,红星新闻 2022-06-14)。

这样的描述,已经将神坛的大体内容说明白了,但也还有一些细节值得梳理。以下便是我的观察所得的印象,分几个小题叙述:

1

四方坛

神坛的底座为方形,所以称为四方坛。底座为三阶式,从上至下,一层大于一层,感觉高大的坛体比较稳固。

神坛主体

神坛出土现场

神坛镂空底座

与神坛共存的器物

坛座空体,上面一层最高,铸成镂空的纹饰。镂空的纹样,主体为尖叶形状,以四角为支点延展一周,形成二方连续式构图。下沿是一周目云纹,接近窃曲纹,但有明确的圆圈状眼目,与三星堆铜器上的流行装饰相同,这也是商代铜器的流行风格。

坛面也装饰有精美的纹饰,也是以目云纹为主基调,平平展展,感觉如地毯一般,可能表现的真就是地毯。不过再仔细一看,坛面的四沿都有2个凹槽,形如屋檐上的瓦当滴水,这个细节为了解神坛提供了另外的解释途径。

坛上置有至少八个小台,小台外表一周都有连珠云纹装饰,可称为云台。云台有大小之分,四角方向放大云台,大云台上方下圆。大云台之间是镂空成云状的小云台,小云台上置有几案形坐具。坛上的一色人等,跪着、坐着在上面,穿戴各异,表情不同,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坛形取方取圆,应当有讲究。

2

四力士

坛上的重心,是4位抬杠力士像,力士各自跪立在下圆上方的台座上。

即将出土的神坛

力士似乎都戴有面具

神坛上的力士像华丽的衣装上

见有流畅的纹饰裤管一侧有眼形纹,系有腰带

抬杠的四位力士

抬杠力士跪坐在云台上

抬杠力士跪坐在云台上

神坛上的力士雕像,身着华丽的上下装,见有流畅的几何纹饰,裤管一侧有眼形纹,系有腰带。力士断发,面部表情比较夸张,似乎表示都戴有面罩。虽是双膝跪着,但双肩抬起,昂首挺胸,显得力大无比。称他们为力士,觉得合适。

3

井架杠

四力士以双杠抬物,前后二人合组,左右二人结队。

从上方看到前方力士肩头左右连接的双杠

从侧面观察力士抬杠

力士肩头的井字架抬杠

力士肩头的双杠

左边的二位杠头放在右肩

右边的则放在左肩,双手都紧扶杠头

力士抬杠,左边的二位杠头放在右肩,右边的则放在左肩,双手都紧扶着杠头。从上方看到前方力士肩上的杠头上,还有左右连接的双杠。这样看来,虽然抬杠有残断,双抬杠总共应当有八根杠子。如果称为八抬或八大抬,还不是很贴切,那得有八人抬。

四力士肩头的双杠,组合成井字架,这样的抬法,应当比较稳固。看到这样的抬杠,自然要想到现代 汽车 底盘的井字架,消防支架也是井字架,是一种稳固的物理架构。神坛上出现井字架,表明古蜀人有过同样的抬物行为,完全是现实技术的再现。

4

四坐者

四力士面朝同一方向,力士之间分坐四小铜人,但小铜人分别面向四方。小铜人垂足端坐小几之上,几下是镂空圆形云台,将铜人托起。铜人将五指并拢的双手放在双膝上,圆睁大眼,咧嘴龇牙,神色略显恐怖。口中露出上下牙齿,这是三星堆所见雕像中少见的表情。头戴五梁冠,又似五绺发式,有些许张扬。

小铜人坐具放置在小云台上

在两力士之间的端坐铜人

小铜人

端坐铜人的坐姿

端坐铜人像

端坐铜人与力士的大小比较

小铜人身穿对襟无纹紧身衣,腰中束带。脚上是翘头靴,双脚左右分开,踏在云台之上。

小铜人在神坛上的角色,暂时还无法判明。

神坛场景中突然现出坐姿,这让我也深感惊诧。所见的坐具,高度与小腿长度接近,与几案区别不大,但应当是专用之物。这个现象非常重要,表明古蜀时代的起居方式有了超前的改变。我们知道中原的传统坐姿,是跽坐,席地而坐,是将臀部落坐在足跟上,而垂足坐姿的流行,起于北方文化带来的改变,这个改变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到唐宋时才成为起居规范。有了三星堆神坛的发现,我们以往的结论可以考虑作些订正了。

神坛一角,还发现有一个跪姿拱手戴冠小铜人。发掘者以为四角各有一位这样的铜人,如果有,也是不能明白扮演着什么角色。

5

背罍妇

神坛上还有一个更小的铜人,位置是在坛面的中央。这一件铜人像如指头大小,不仅体量很小,还因用背带背着一个罍,显得姿势非常特别。小铜人跪在一个半球形凸堆上,面部似现出笑意。更重要的是,这件雕像胸部凸起明显,感觉塑造的是一位女性,故此称之为背罍妇。

神坛中心发现小铜人

背罍铜人像

神坛中心发现小铜人

有人说,这个背罍妇雕像可能是神坛的中心,倒是处在神坛上的位置中心,但未必是原先的创意中心,我想在后面再作研判。

6

大神兽

在8号坑发掘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平置在坑中的神坛,它附近还有许多青铜器,最显眼的是两尊神兽。神兽一尊较大,放在神坛底座附近一侧。另一尊较小,处于神坛顶端。上面这尊神兽,正是力士们合抬的圣物,原本应当是固定在井字抬架上的。

发掘现场

神坛上方与侧边都有神兽

神坛一侧的神兽

神坛上面的神兽

神兽之眼

这样的神兽形态非常特别,肥硕的体态,粗壮的四肢,大嘴大耳,好不威风。这样的神兽,这次发现至少有两尊,其实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原先2号坑中出土的神坛,底座就是这样的神兽,而且那还是有翼神兽,翼展高举欲飞。卜工先生说这就是大象,出土那样多的象牙,青铜器中应当会表现大象。过去唐际根先生也发表过类似观点,秉持神兽为大象之说。我不觉得它一定表现的是大象,究竟与现实动物有何关联,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还有一点要提到的是,神兽的颈部拴有套索,方便开解。套索用铜丝拧成,可惜末端残断了。

将神兽这样高高抬起,让它出现在神坛顶端,这样的仪式其实非常特殊。不过这次在8号坑中,还发现另一尊神兽,神兽站立于铜方座上,方座下面有残断的圆形抬杠,显然它也是被抬起的神兽,这是四力士抬神兽场景的一个旁证。这表明古蜀人有这样的祭仪,有可能经常这样行祭。

7

跪兽者

神坛上的神兽背上,在神兽头尾之间,还跪立着一个小铜人。这个跪立小铜人,着装也是短袍服,衣服上有几何纹饰,脚蹬翘头靴,系有腰带。而且裤管一侧也有眼形纹,这个铜人整体感觉与四力士没有明显区别。但因为上身缺失,小铜人的手势与神态并不清楚。

神兽出土

观察神兽

跪立在神兽头尾之间的小铜人

跪立小铜人上身缺失

小铜人缺失的上半身,在后期资料整理中也许会发现。这让我想起2号坑中出土的一件半身铜人像,它戴着一顶如神兽头一样的高冠。在研究同出的神坛时,我将这个铜人放到了坛顶,它缺失的下半身正是在坛顶上。有意思的是,这下半身也是跪姿形态,也是翘头靴,裤管一侧也有眼形纹。

2号坑中出土半身铜人像

这件2号坑出土的半身铜人像,我觉得可以试着借用一下,放到8号坑的神坛上方,似乎可以与那个跪坐铜人拼合起来。如果本来并非是一体,也可以想象铜人的复原方案,这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我觉得坛顶上的这位小铜人,才是神坛的中心所在。推测那根拴在神兽颈部的绳索,末端是攥在这位跪着的铜人手中,表明这是个驭手的角色。驾驭着神兽,这是要往哪里去?那样被高高举起,一定是向往着远远的空天吧。

8

方圆说

虽然有一些缺憾,但这神坛大体是完整的,给我们的印象也比较清晰。力士抬起神兽,神兽上跪着通神者,向往着更高更远的神灵在吟唱。

发掘现场

开始露出模样

另有一小神兽立于台上,下面有抬杆

神坛清理现场

三星堆发现的几座青铜神坛,以表现献祭或祭拜神灵活动为主,而且是以太阳崇拜为主,是古蜀时代精致诡谲的艺术品。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坛,造型比较壮观的不少于3座,底座有方有圆。2号坑和7号坑所见神坛为圆形底座,这次8号坑神坛却是明确的方形。古蜀人对神坛方圆的选择,应当循着固有的理念,是否有天圆地方这样的理念作指归,也还不能得到确切的答案。但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需要深入研究。

后来中原文化传统,祭天之坛为圆形,祭地之坛为方形。三星堆圆形神坛大约相类,应是祭天礼拜太阳设计理念的表达,而且神坛上都有一些太阳的图符。新见的神坛并不能说与祭天有关,也不能明确与祭地有关,但方坛却导引着我们须作这样的思考,我们期待着定论早日到来。

这一座方坛,是一座静止的坛,坛上的一众铜人不是跪着就是坐着,没有明确的动势。这原本应当就是一个摆设,为的是营造一种虚空的神秘气氛。古蜀人制作神坛的意义,就是想创造出虚拟的世界,有了这样的虚拟世界,人们的思想就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这是心的世界,它比天地宽,比宇宙大,可以任由驰骋,任由飞舞。

三星堆考古揭示的由艺术创设的虚拟世界,属于古蜀,也属于古华夏。这是古蜀人的灵魂居所,也是古华夏人安放灵魂的地方。

关于“古蜀文化的象征——青铜大立人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