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山西省太原市以前发生过大地震吗?以后有没有可能发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山西省太原市以前发生过大地震吗?以后有没有可能发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据史料记载,太原历史上发生最大震级的地震是公元一00二年在交城县附近的里氏六点五级地震。据专家初步分析,新近发现的西张村古地震遗址表明太原历史上至少曾发生大震级地震有三次,震级约在里氏七级至七点五级之间。发生地震时间在距今一万两千年左右,最近的一次地震也在大约距今四千年前后。

在西张村古地震遗址现场,人们已经开挖探槽,取直土壁,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长一百二十米、上宽八米深四米、下宽二米深五米的巨型梯状探槽。在一断层标志处,可见到明显的错层线,泥土和沙石泾渭分明,断距为二点八米,显示出古地震事件很大。另一标志处,断距为二点七米。还有一标志处尚未挖掘出土,此活断层呈北西走向,大约十七公里长,跨过太原市区中心的迎泽西大街,与交城断层蜿蜒相连。

太原市位于山西地震带中部的太原盆地内。山西地震带是全国重要的地震活动区,由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一系列断陷盆地构成,由北向南呈“S”型分布,历来是国家重点监测防御区之一。根据国家地震专家预测,我国大陆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时段,太原小震活动增强属正常现象。

就地质结构而言,太原市本身就有好几条活断层,而郝庄则处在东山山前断层和田庄断层的交汇点。由于地质活动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会选择一个释放点,哪里的地质结构薄弱,释放点就会选择在哪里,所以,郝庄就成为近年来能量聚集的释放点。专家们说:“郝庄即便发生强有感地震都是正常的,”“这就像天气变化,人们会感冒,而且首先会感到嗓子疼一样,没必要大惊小怪。”而且,除2002年那次5级地震外,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统计数据都表明,郝庄没有发生过强烈地震。

敏感的太原

其实,不仅是郝庄,我市北格、清徐、柴村、向阳店、小返乡等地也属地质敏感地带。在市地震局,记者见到一张太原盆地的断裂示意图,虽然这还只是一个推测性的示意图,但我们还是能对太原地下的断裂层有个大致了解。

从图上看,郝庄所处的东山山前断层和田庄断层很容易能找到。此外,还有晋祠断层、柴村断层、亲贤断层等,正是有了这些断层,才使太原成为一个地震多发区。据市地震局提供的数据,197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太原盆地共发生1级以上地震4692次,其中2级以上地震1843次,3级以上地震234次,4级以上地震23次,5级以上地震3次。这些地震分别占山西省地震总数的37.7%、40.9%、34.0%、25%、17.6%,“太原盆地的地震发震率在山西省占有相当的比重,所以,说太原是个敏感的城市一点都不过分。”

从专家那里,我们还了解到,我市目前正在利用先进设备,对太原地下的活断层进行精确测定,测定工作大约需要两年左右,到2006年底,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太原市的哪些街道、建筑正好位于断层上面,这些断层是活动断层还是固化断层,断层的深浅等等。这对于我们的城市建设和规划将具有重大意义。

太原历史上大震不多

对于我们太原来说,里氏3级以上的有感地震一年总会有那么五六次,至于那些感觉不到的一二级地震,每年总有百次以上。可以说,太原盆地是山西地震带以至华北地震活动中频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而太原市所辖范围又是太原盆地内两个地震活动密集地段之一。

专家解释说,山西地震带上的几个盆地相继有过不同程度地震活跃的表现,且具有一定的交替活跃性。太原盆地在上世纪80年代曾一度活跃,北格震群显现出一定的窗口效应,从1995年后开始趋于平静,2001年以后地震又趋于活跃。

但是从历史来看,发生在太原的地震虽然频度高,但强度却不高。在太原市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1次,最大震级的地震是发生在公元1102年宋朝时的6.5级地震。2002年郝庄的那次地震,则是20多年来太原经历的最大震级的地震。

所以,在综合其他监测数据之后,专家初步推测,太原市近期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关于“山西省太原市以前发生过大地震吗?以后有没有可能发生?”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